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50  2016-11-1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0]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月考语文试卷(10月)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考试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这是一个极普遍的经验。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
从这几个实例看,我们可以看出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姑先说欣赏自然美。比如我在观赏一棵古松,我的心境是什么样状态呢?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古松本身的形象上,我的意识之中除了古松的意象之外,一无所有。在这个时候,古松的形象引起清风亮节的类似联想。我忘记古松和我是两件事,我就于无意之中把这种清风亮节的气概移置到古松上面去。同时我又不知不觉地受古松的这种性格影响,自己也振作起来,模仿它那一副苍老劲拔的姿态。所以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然变成一棵古松。真正的美感经验都是如此,都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我们根本就不分辨所生的情感到底是属于我还是属于物的。
再比如说书法。其实书法可列于艺术,是无可置疑的。他可以表现性格和情趣。颜鲁公的字就像颜鲁公,赵孟頫的字就像赵孟頫。横直钩点等等笔划原来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
移情作用往往带有无意的模仿。我在看颜鲁公的字时,仿佛对着巍峨的高峰,不知不觉地耸肩聚眉,全身的筋肉都紧张起来,模仿它的严肃;我在看赵孟頫的字时,仿佛对着临风荡漾的柳条,不知不觉地展颐摆腰,全身的筋肉都松懈起来,模仿它的秀媚。从心理学看,这本来不是奇事。凡是观念都有实现于运动的倾向。念到跳舞时脚往往不自主地跳动,念到“山”字时口舌往往不由自主地说出“山”字。
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从理智观点看,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是一种迷信。但是如果把它勾销,不但艺术无由产生,即宗教也无由出现。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它们都带有若干神秘主义的色彩。所谓神秘主义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不过是在寻常事物之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
美感经验既是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的往复回流,我们可以从这个前提中抽出两个结论来:
一、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一朵花如此,一切事物也是如此。我们可以说,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欣赏中都含有几分创造性。


浏览完整试题二、人不但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还要不知不觉地模仿物的形象。所以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而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里印着美的意象,常受美的意象浸润,自然也可以少存些浊念。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文章一、二、三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移情作用”是把情感移到外在事物上面去,从而体会外在事物也有与观察者同样情感的情感活动,这种经验很普遍。
B.当观察者的情趣和外在事物的情趣往复回流的时候,他经常是处于审美状态中,此时他处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
C.当观察者高兴时见到山会觉得它在欢笑,悲伤时见到风云都觉得它在叹息时,他已经获得真正的美感经验了。
D.“移情作用”中观察者如果要获得受外在事物影响的情感体验,必须关注外物的意象本身,并聚精会神地投入。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然美景和书法等艺术作品都可以作为审美对象,不过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时要物我两忘,而欣赏艺术作品则是要把握创作者的情感。
B.古松俨然是人,人俨然变成古松,意思是说,在欣赏状态中,古松仿佛与观察者有着一样的情感,而人也被古松影响有了古松的情趣。
C.书法作品虽然只是墨涂的痕迹,但是他表现了书写者的性格和情趣,观赏者不仅要赏字,还要借助书法作品把握书写者表现的意趣。
D.欣赏书法作品时会有模仿“严肃”或“秀媚”等的观念,这种观念有实现于运动的倾向,它是艺术品对人产生美感熏陶的心理机制。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是指从科学的观点看,物理的东西本来没有“人情”和“生气”,是欣赏者赋予了它们这些品质。
B.移情作用缩短了人和物以及人和神的距离,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从而产生了艺术和宗教,寻常的宇宙就有了不寻常的意义,
C.移情作用既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因人而异,所以把含露的花仅仅看作平常花的人在欣赏时也含有几分创造性。
D.美感经验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决定了长期侵淫于美感经验的人会比普通人有更好的审美修养和更丰富的精神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白云先生传
[明]钟惺   
林古度曰:白云先生陈昂者,字云仲,福建莆田黄石街人也。所居所至,人皆不知其何许人。自隐于诗,性命以之,独与马公子善。
  其后莆田中倭,城且破,先生领妻子奔豫章,织草屦为日。不给,继之以卜。泛彭蠡,憩匡庐山,观陶令之迹,皆有诗。已入楚,由江陵入蜀,附僧舟佣爨以往。至亦辄佣于僧,遂遍历三峡、剑门之胜,登峨嵋焉。所佣僧辄死,反自蜀,寓江陵、松滋、公安、巴陵诸处。
  至金陵,姚太守稍客之,给居食。久之,姚太守亦死,无所依,仍卖卜秦淮。或自榜片纸于扉,为人佣作诗文。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无则又卖卜,或杂以织屦。而林古度与其兄茂者,闽人林孝廉初文子,寓居金陵者也。一日,兄弟过其门,见所榜片纸于扉者,突入其室,问知为莆田人,颇述其平生。一扉之内,席床缶灶,败纸退笔,错处其中。检其诗诵之。是时古度虽年少颇晓其大意称之每称其一诗辄反面向壁流涕悲咽至于失声其后每过门则袖饼饵食之辄喜复出其诗泣如前。居数年,竟穷以死。其子仓皇出觅棺衣,舁之中野。
  古度兄弟疾走索其集,无所得,得先生手书五言今体一帙。其诗予莫能名,其自序略云:“昂壮夫时,尤嗜五言。第家贫无多古书,得王右丞即诵读右丞,得杜工部即诵读工部。间取其所中规中矩者,时或一周旋之,又时或一折旋之①,含笔腐毫,研精殚思。”
论曰:明自有诗,而二三君子者自有其明诗,何隘也!自缙绅士夫,诗非其所交游品目,不使得见于世者,多矣。况老贱晦辱之尤如陈昂者乎!近有徐渭、宋登春,皆以穷而显,晦于诗,诗皆逊昂,然未有昂之穷也。予尝默思公织屡卖卜佣爨佣书时,胸中皆作何想?其视世人纷纷藉藉过乎其前者,眼中皆以为何物?求其意象所在而不得。吾友张慎言曰:“自今入市门,见卖菜佣,皆宜物色之,恐有如白云先生其人者。”甚矣,有激乎其言之也!
(选自《明清名家小品精华》,有删节)
  【注】①周旋之:根据作品格式加以揣摩创作。折旋之:引申其中一点加以发挥。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时古度虽年少/颇晓其大意/称之/每称其一诗辄反/面向壁流涕/悲咽至于失声/其后每过门/则袖饼饵/食之辄喜/复出其诗/泣如前
B.是时古度虽年少/颇晓其大意/称之/每称其一诗/辄反面向壁流涕悲咽/至于失声/其后每过门/则袖饼饵食之/辄喜/复出其诗/泣如前
C.是时古度虽年少/颇晓其大/意称之/每称其一诗/辄反面向壁流涕悲咽/至于失声/其后每过门/则袖饼饵/食之辄喜/复出其诗/泣如前。
D.是时古度虽年少/颇晓其大/意称之/每称其一诗/辄反面向壁流涕/悲咽至于失声/其后每过门/则袖饼饵食之/辄喜/复出其诗/泣如前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令、王右丞、杜工部分别指的是陶渊明、王安石、杜甫,“令”“右丞”“工部”都是官职。
B.豫章、彭蠡、匡庐都是古地名,分别指的是江西南昌、鄱阳湖和庐山。
C.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它在汉朝是察举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明清时它又成为对举人的雅称。
D.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是旧时官宦的装束,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昂一度靠为僧人烧饭得以游历三峡、剑门等地,后又在金陵靠卖草鞋、给人占卜、为人写诗文度日,一生穷困,但不放弃写诗。
B.陈昂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但他热爱诗歌,诵读能得到的有限的古人诗集,并且挑选其中的好诗加以研究揣摩,自己进行创作。
C.林古度兄弟不仅同情陈昂的处境,经常接济他的生活,也很赞赏陈昂的诗,在陈昂死后还用心搜集陈昂的诗作,是陈昂的知音。
D.这篇小品文的主旨,不仅在于表达对陈昂的同情和赞赏,更在于强调诗歌创作离不开诗人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艰难痛苦的人生磨砺。


展开余下试题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隐于诗,性命以之,独与马公子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视世人纷纷藉藉过乎其前者,眼中皆以为何物?(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8.简要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景手法。(6分)
9.诗歌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6分)
(1)杜甫《阁夜》中诗人以无奈惆怅的口吻,表达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情感以自我宽慰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中,最能体现“物是人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窦娥冤•滚绣球》中窦娥直接斥骂天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花瓷细腰鼓
杨轻抒
眉间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空中看就像人字的那一撇。
鲁老师一个人住在眉间坊一座三间平房围成的小四合院里。地是红砖铺的,年岁久了,一地青红,青红的小院里堆积着春日的阳光,几朵槐花在阳光里飘落。围墙是灰砖砌的,高过人头,爬满七里香。
院门半掩,街坊四邻常看见鲁老师在院子里写写字、喝个茶什么的。有时候鲁老师也念些旧文,只是鲁老师念旧文的时候要打节奏,打节奏用的是一个瓷的细腰鼓,两头蒙皮,是什么皮大家不知道,但那瓷鼓晶莹而深透,秋水一般。鲁老师腰悬瓷鼓,左击右拍,嘴里念: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鼓声穿云裂石,鲁老师满面沧桑。
街上的人偶尔也来串串门,送点时下的青瓜小葱什么的,但都不进去,就站在门口。站在院门口能看到鲁老师客厅里挂着的字,字是: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关于鲁老师,一直就有很多的猜测。
有人说鲁老师书香门第,早年是留过洋的,会几国外语;也有人说鲁老师祖上是有名的富商,传下宝贝无数;当然,也有人说,鲁老师就一个离群索居的退休老头,儿孙都在国外,多年不曾回来过。
不管怎么着,大家都知道鲁老师是个文化人,都很敬重他。
常进鲁老师院里的是老宋。老宋是厂里的水暖工,也懂点电,所以谁家管道破了,电不通了,都请老宋去看看。老宋经常到鲁老师家去,因为鲁老师那房子也老了,经常有个下水道堵了,灯泡坏了之类的事情。开始时,鲁老师家有事,悄悄喊声老宋,老宋就去了;后来老宋也不让鲁老师喊了,差不多了就去鲁老师家检查检查。有事处理个事,没事就坐在院里看鲁老师打腰鼓念旧词儿。
人总是要老的,鲁老师眼看着就一年一年老了。老了的鲁老师也写写字,也打打鼓,但是看见过的人都说,鲁老师写字手已经开始发抖了,打鼓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大家就想,要是鲁老师哪天忽然走了,谁来给他送终啊?
这个问题渐渐成了眉间坊所有人的心结。
当然,想归想,却没有人说破,只是大家走过鲁老师家门前的时候,会忍不住停一下脚步,或者不自觉地回头望上一眼鲁老师那青灰的院门,看见墙上的七里香花瓣又掉了不少,对联上的字又淡了一些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听见老宋的叫声,大家都跑过去。鲁老师半躺在院子里的一把藤椅上,脸色青灰,冲大家笑了笑,笑得很艰难。大家说快把鲁老师送医院吧,鲁老师摇头,意思是不必了。鲁老师看看桌上那只腰鼓,又慢慢抬眼看着老宋。
那腰鼓黑地、乳蓝白斑,漂亮得不染一丝烟火气大家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那只鼓,也第一次发现鲁老师家里空空荡荡让人心酸。
老宋为难地看看鲁老师。
鲁老师叹了口气,显得特别失望。大家说:老宋你什么意思?你真要鲁老师放不下?老宋说:哪敢让鲁老师放不下?跟鲁老师这么些年,这腰鼓我不是不会打,我是怕我念得不好,不像鲁老师那样。大家说:你念得不好我们帮你念,你打鼓可以吧?
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
老宋深吸了一口气,拿起腰鼓,开始拍打,那声音清越而悠远,仿佛带着几千年辽远的气息。大家一起念: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没有人问大家是啥时候学会那些旧词的,所有人都觉得那腰鼓的声音清丽而深重,像暗夜里的昙花开放,像七里香的香气四处飘荡,整个城市,不,整个天地之间,都浸透了瓷鼓的声音后来,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有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来眉间坊打听鲁老师的那只花瓷细腰鼓,说: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是鲁山段店窑烧制的,是唐钧瓷的鼻祖黑唐钧,是皇宫的贡品,连皇帝都用过,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呢!眉间坊的人说:就你懂?你懂为啥不明白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也是祖上传下来的?
那人赧然,掩面而去。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小说中描写了鲁老师居住的小四合院,青红的小院、飞扬的槐花相交织,渲染出神秘阴森的氛围,烘托出鲁老师离群索居的特点。
B.作者描写鲁老师击鼓时“鼓声穿云裂石“满面沧桑”这一场景,意在表现鲁老师技艺的高超,以及众人对鲁老师文化人身份的敬畏。
C.“听到这话,鲁老师眼里忽然闪过一丝绚丽的光彩”,是因为鲁老师觉得老宋得到自己的真传,可以和自己一样打鼓念旧词而感到欣慰。
D.鲁老师离开人世时众人一起念旧词的细节,渲染出一种诗意的氛围,表明了鲁老师对眉间坊人的深厚影响,也彰显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E.作者以“眉间坊”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小说开头部分又特别交代航拍镜头下“人字的那一撇”暗示了与“做人”相关的小说主题。
(2)小说中“七里香”三次出现各有作用,请分别加以分析。(6分)
(3)请分析“眉间坊人”这一人物群像在作品中的作用。(6分)
(4)小说以“花瓷细腰鼓”为题,有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两个方面,结合全文,加以探析。(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②都市职场女性剧《欢乐颂》播出以来,大家评价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2016年炙手可热的电视剧目之一。
③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最美人物”等等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
④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⑤市民对城市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但市民是否深刻反思过自己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公路、跨越防护栏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呢?


展开余下试题 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⑤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重重设陷阱,弹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
B.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保证公共权力纯洁性的基本手段。
C. 乐羊子妻的断织、大诗人李白的“磨杵成针”等典故对我们耳熟能详,告诉我们的正是一个“恒”字,持之以恒终有所成。
D.丹麦盛产琥珀饰品,往往由高品质、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银边镶嵌,突出琥珀的天然本质特点,设计大方简洁,成为琥珀粉丝们的最爱。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莎士比亚写戏讲求“自然” ① 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要, ② 不拘泥于要求行动、时间、地点一致的“三一律”陈规, ③ 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公能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情节跌宕起伏;他的喜剧和悲剧不是单纯的, ④ 错杂的混合体。喜剧虽然都以大团圆结局,但 ⑤ 没有阴影,有的甚至很难以“悲”“喜”划分,因而被称之为“问题喜剧” ⑥ “阴暗喜剧”.






A. 或 而 也 而是 并非 或
B. 和 却 还 却是 并非 或
C. 和 而 也 而是 / 和
D. 或 却 还 却是 / 和
1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① 崔永元老师在主持时说了一句话:语文的魅力就在于一个乞丐和一个诗人晒太阳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语文是什么? ② 在物理学里,场是一个以时空为变量的物理量;而在语文课堂里,场是一个以时空为变量的生命量。语文学习经历告诉我,语文素养的核心就在于阅读。而且,我认为, ③ 因为中学生的时间是紧张有序的,中学生的生活是单纯而无干扰的。青春的空白期需要书籍来充实,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这个时间很关键。
16.请分析句中人物台词背后的心理。(6分)
周朴园 ①(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②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③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五、写作(60分)
1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说文。
“碰撞”,大大小小,时刻发生,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能够精彩;当然,他有时也令人感到痛……
参 考 答 案
一、1、【参考答案】C(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2、【参考答案】A
3、【参考答案】C
二、4、【参考答案】B
5、【参考答案】A.王右丞是王维。
6、【参考答案】D (文章并没有特别“强调诗歌创作离不开诗人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艰难痛苦的人生磨砺”的意思。)
7、【参考答案】7.(1)他自己隐居在诗歌中,把诗歌当做自己的性命,只和马公子交好。(得分点“性命”名作动、“以之”状语后置、“善”形作动各1分,句意2分)
  (2)他看到纷纷攘攘从面前经过的世人,眼中都把他们看成什么东西呢?(得分点“纷纷藉藉”“ 世人纷纷藉藉过乎其前者”定语后置、“以为“各1分,句意2分)
【译文】
林古度说:白云先生陈昂,字云仲,福建莆田黄石街人。从他的衣食住行看,人们都不知道他是什么地方的人。他自己隐居在诗中,把诗歌当做自己的性命,只和马公子交好。
自从莆田被倭寇入侵,城池被破坏,先生率领妻子儿女投奔豫章郡,以编制草鞋为生。后来由于生意不景气,他又以占卜为生。无论是泛舟彭蠡,在庐山休憩赏景,还是瞻仰陶渊明遗迹,都留下了诗作。不久进入楚国,由江陵入蜀地,他是附乘和尚的便船,并受雇于和尚,为他们烧火做饭前往的。到了蜀地仍旧受雇于和尚,于是有机会游历三峡、剑门这些胜地,登峨眉欣赏美景。和尚死后,他就从蜀地返回,寓居在湖北的江陵、松滋、公安和湖南的巴陵等处。
到了金陵,姚太守渐渐地把它当做宾客,供他住处和食物。一段时间后,姚太守也去世,他无所依靠仍然在秦淮河畔以占卜为生。有时在门上贴着字纸,替人家作诗文。那个地方的人家如果有小小的喜事和丧事,就带些百钱和斗米给他,他就按照来人的要求去做。没有事的时候,又从事占卜,有时再做些织草鞋的事。林古度与他的兄长林茂是福建人林孝廉初文的儿子,寓居金陵。有一天,兄弟两人经过白云先生的门口,看到贴在门上的字纸,进到他的家,通过打听才知道,他是福建莆田人。白云先生详细地叙述了自己的情况。他的屋内以草席为床,以瓦罐作灶,用过的纸笔,放满屋子。见到他的诗作就诵读起来。这时,古度虽年少,还能读懂诗的大意,赞叹不已。每当赞叹时,白云先生就转过脸面向墙壁流泪悲伤,以至失声。后来再经过他家门前时,就带些食物给他吃,白云很高兴;又拿出诗作给林氏兄弟读,他自己悲伤如前。过了几年,最终因穷困而死。他的儿子急急忙忙出去置办衣物棺木,将其掩埋在田野中。
古度兄弟俩急忙赶去索取他的诗集,一无所获,后来得到先生手书五言今体一帙。他的诗作我不能为它命名,他在自序中说:“陈昂年轻时,特别爱好五言。只是家贫没有很多的古书,得到王维的书就读王维的,得到杜甫的书就读杜甫的。有时根据作品的格式揣摩创作,有时引申其中的一点加以发挥,把所思所想的都写下来。”
有评论说:人因为诗而显名传扬,可是只有二三个君子因为诗歌而显名,诗歌这条路是多么的狭窄啊!对于那些达官贵人而言,诗歌并不是他们交游品鉴所需的,这才使诗歌不能流传到世上,这种情况很多。况且像陈昂这样的布衣百姓呢!近有徐渭、宋登春,都是因为穷困而传扬,在诗歌方面却得不到显扬,他们的诗歌都比陈昂逊色,可是没有陈昂穷困。我曾经在思考白云先生织草鞋、占卜、受雇于人烧火做饭、为人写作的时候,心中都有什么想法?他看到纷纷攘攘从他面前经过的人,眼中却把他们当做什么人呢。探求他的内心所思却不能知晓。我的朋友张慎言说:“从今天去集市,看见卖菜的人都应该好好看看,唯恐有像白云这样的人。”他的话很有启发啊!
【参考答案】 8. ①拟人:树色催寒,把树人格化,不是寒气使树变色,叶零落,而是树色把寒气催赶而来。②视听结合:树色的变化,是从视觉入手;砧声,是从听觉入手。③
想象:诗人想象魏万到京城之后,已是深秋,面对纷纷落叶,处处砧声,心中一片悲凉。④
渲染:通过树色、砧声,渲染了凄凉、冷清的氛围。(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3分)
9.①离别的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武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