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562 2016-11-13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62]
河北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试题
河北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分数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50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国人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尚书•说命》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可知盐和梅是当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盐主咸,梅主酸。梅的果实不仅能食用,还可以制酱、酿酒,甚至还可以入药,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才改变了写梅咏其“实”的传统,将梅作为一种“花”来欣赏。到南朝刘宋,一种独立的诗歌品种──咏梅(花)诗正式出现。后来沿唐及宋,咏梅花的诗不止千首。南宋彭克一人竟写了300首梅花诗,南宋刘克庄也一人创作了123首咏梅诗和8首咏梅词,可见当时咏梅花诗之盛行,以至于有人埋怨诗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那么,什么才是咏梅诗中的“梅真”呢?诗人往往通过梅花形象的四大亮点──色、香、姿、韵,展现梅的多方面特征。
梅花色淡,不以艳胜。宋卢梅坡《雪梅》曰:“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人常常将雪与梅一并书写,以突出它的色淡。梁简文帝《雪里不见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南宋杨万里更是将梅、雪浑融来写,创造了亦梅亦雪的绝妙诗境。以雪衬梅,更显其清、洁、寒的特色。宋张道洽《梅花》“质淡全身白,香寒到骨清”,正是此意。骨清,香寒,质淡,是为梅色的内涵。
其次是梅花的香。张道洽说:“根老香全古,花疏格转清。”梅花的香是“古香”,而“古”即是“雅”,不是贵妇人的艳抹浓妆,脂粉味太足令人生厌,而是在夜色中轻轻“浮动”的“清香”。吕居仁《蜡梅》说:“不将供俗鼻,愈更觉清香。”这种清、淡之香,只有雅士方可共赏,那些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
第三是梅花的姿。北宋林逋可谓写梅姿的第一能手,他的“疏影横斜”几乎成了梅的代名词。他还有两联诗写梅花的姿也同样有名,一联是“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另一联是“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均将梅树特有的姿态──老干、疏影、横枝写得入木三分。树枝横斜自如,花期没有树叶,花朵干瘦色淡,这是上苍赋予梅的“天姿”,其他任何植物都无法相比。
有人认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杏与桃李皆可用也”。混淆了桃李与梅花的界限。对此,苏东坡给予严厉的驳斥,认为“彼杏桃李者,影能疏乎?香能暗乎?繁秾之花又与月黄昏、水清浅有何交涉?”结论是“但恐杏桃李不敢承担耳”,从而维护了梅花的崇高地位。
第四是梅花的韵。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从韵到格,就是陆游笔下梅花的形象特征所折射的高尚人格:“人中商略谁堪比,千载夷齐伯仲间。”(《梅》)陆游将梅花化为封建社会士人尊奉的清高守节的典型,作为物的梅花被彻底地虚化了,它完全变成了诗人申诉理想人格的一种符号和载体,因此清人潘德舆盛赞陆游的梅花诗“实能为此花写出性情气魄者”,挖掘到了梅花诗的神韵。
(节选自《梅花诗话》,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对“梅”的认识经历了从注重其实用价值到注重其审美价值的发展过程。
B.“梅”在魏晋以前的功用主要是取其果实,供食用、调味、制酱、酿酒、入药,而不用于供人们欣赏花形。
浏览完整试题
C.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注重梅花的审美价值,进而创造了新的诗歌种类——咏梅诗。
D.即使在南宋咏梅花诗盛行之时,文人们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认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梅花色淡,“雪”有清、白、寒的特色,因而诗人们在咏梅诗中将“梅”与“雪”结合吟咏,构成梅花“骨清”“香寒”“质淡”的特质。
B.梅花的香气以“清香”、“冷淡”见长,与文人雅士的志趣暗合,俗客是欣赏不到的。
C.梅花的姿,在咏梅诗中除了写干瘦色淡的花朵,主要是描绘梅树的枝干,且以横斜疏瘦、老枝怪奇者为贵。
D.陆游的《梅》将梅花与伯夷、叔齐相联系,赋予梅花封建社会士人清高守节的特征,从而将梅花的品性上升为一种理想人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写梅的诗重在写梅的果实而不专门歌咏其形;咏梅诗盛行后,为了避免落入“俗客”之流,文人们纷纷展现梅花“清香”、“冷淡”的香气特征。
B.针对某些混淆桃李与梅花界限的观点,苏轼给予了严厉的批评,由此可见在苏轼的审美观中桃李是无法与梅花相比的。
C.中国文人普遍推崇梅花的清淡雅致,为了突出其淡雅疏朗的特征,常常用“月黄昏”“水清浅”等意境来烘托强化。
D.梅以韵胜,以格高。相比之下,林逋所重,在其韵,通过描画梅的外在特征写出梅的清神逸韵;陆游所重,在其格,突出梅花的清风亮节。
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①。”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之疑人,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已乃图之。”②道:通“导”,引导。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乃造焉 造:到……去
B.愿足下急过太子 过:超过
C.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逮:达到,及
D.却行为道 却:退
5.下列各组中的句子依次表现太子“礼贤下士”和田光是“节烈侠士”的一组是(2分)
A.①太子丹患之 ②欲自杀以激荆轲
B.①太子避席而请曰 ②偻行见荆轲
C.①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 ②遂自刭而死
D.①太子送之至门 ②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6.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鞫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鞫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
B.本文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
D.田光自杀有一方面是因为他想激励荆轲并完成太子的叮嘱——“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
⑵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客舍对梅
陆 游
野迥林寒一水傍,密如①疏蕊正商量。半霜半雪相仍②白,无蝶无蜂自在香。
月过晓窗移影瘦,风传残角引声长。还怜客路龙山下,未折一枝先断肠。
[注]①如:与,和。②相仍:仍旧。
8.前两联主要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 分)
9.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述而》)
(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0分)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
寒风嗖嗖地吹着,我跳下自行车,双手握拳抱在一起,哈着气,跺着脚,走到小亭子跟前。里面坐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脸面上毫无表情的瘦高男子,头发白了一半,脸上的皱纹靠在一起,很拥挤,眼睛浑浊,但仔细看去,又透着一种倔强的光芒。我告诉他要买的报纸名称,他抽出一份递给我,我掏出五毛钱,随意一拍放在了亭子窗口前的平台上,我是告诉他钱在这里的意思。没想到,他突然把我手中的报纸抽回去,也啪地一声拍到了平台上。“没教养!”三个冷冰冰的字从他嘴里飞出来,一下子划到我的脸上,我感到好似一阵更大的寒风吹了过来,脸上感觉不到冷,却热辣辣地烧起来,心里又羞又恼,气愤地说:“你怎么回事,不就是买你一张破报纸吗?”他倒是声音平平的,但更冷了:“我把报纸递到你手里,你把钱拍在我面前,就是没教养的表现。报纸是新的,一点儿也不破。请你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不要了。”我抓起报纸一摔,气哼哼地拿起那五毛钱转身就走。“不买拉倒,你这样的人我还不卖给你呢。”我已经推起自行车,但又停下了脚步,本想再说几句损损他,可想一想,忍了,带着一股气,一抬腿,骑上车走了。
展开余下试题
从那以后,下班回家必定经过的这个亭子我就再也不去光顾它了。买报纸也是绕路,到别的报刊亭去买。但只要经过这个地方,还是不自觉地扭头看一下。大多时候亭子里坐着的是一位妇女,估计和他是夫妻。她倒是慈眉善目的,一见人就笑着热情地招呼着。
这天下班,我又一次经过这个亭子,大老远就看见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用右手食指戳着窗口里面,生气地大声嚷着。一看,又是那男子坐在里面,脸依然倔倔的。我抱着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停下脚步,想看这人的热闹。听了半天,我听明白了,仍然是那么回事,这男子啪地拍下五块钱,要一本杂志,他不卖给他,竟非要他拿起来递他手里不可。这男子急着走,不昕他的,就跳了起来:“哪这么多酸事?我没工夫和你拽,快给我拿杂志!”虽然是两个人的争执,这男子起了半天高腔,那人却照旧冷着脸。
周围人越来越多。这时,人群里走出一个中年男子,快步来到窗前打起了圆场:
“您快消消气,别和他一般见识。老陈他是一头倔驴,从来就这样。”这时我才知道窗口里的男人姓陈。他又转向老陈:“快,给拿出那本杂志来。”老陈抬头看了一眼,头接着扭向了一边。看来这人和老陈关系不错,从侧门进去,拽出一本杂志,交到那人手上,赔了一大堆不是,终于把那人打发走了。
这时他又转过身去,指着老陈斥责起来:
“你呀,你真行,咱不是做买卖吗,和气生财啊,你怎么就这么犟呢?” 老陈的脖子梗起来:“我伺候他,他就得尊重人。”
这时,以前见过的那个慈眉善目的妇女来到了,看到有不少人在这里,就急步来到亭子跟前,焦急地问:“你说说你这死老头子,又跟人家吵架啦?”
别人都不说话,她疑惑地眨眨眼睛:“今头晌怎么样,卖了多少?” “一分钱也没卖!”老陈的脖子继续梗着。
她的嘴唇哆嗦起来,脸色逐渐变得蜡黄,眼睛越来越潮湿,泪水不断线地唰唰淌下来,声音带着哭腔:“你能你能就你能。”她似乎忍无可忍了,转身面向了众人:“您说说这死老头子,怎么就邪了门啊,不管自己的生意,左挑骨头右挑刺,动不动让人家尊重他,非把来买东西的人都气跑不可啊?”
人又走散了一部分,她仍然气得不行,继续哭诉着:“你有本事也行啊,那样的话咱俩人也下不了岗。下了岗还改不了驴脾气,弄个儿子瘫在床上,又得了肾病,整天要花钱。好不容易弄起这么个亭子,抓紧挣几个钱。我在家里拾掇一下,洗巴洗巴儿子的衣服,让你看这一时半晌,你怎么又给我惹是生非啊?你说说,你说说啊。”
有人劝她:“嫂子别生气了。”又转过去哄他,“老陈啊,得改一改了。”
“死老头子,快滚,快滚吧。”她气呼呼地拉开侧门,哭着把老陈拽了出来。 老陈也气哼哼的:“我、我……”终于一跺脚,走了。
我看到,他梗着的脖子一点儿也没有弯曲,照样直直的。 下午路过时,我看到那妇女已能满面笑容地招呼着从亭子跟前走过的每一个人了。可很多人根本不理她,更没有停下光顾的意思。不知为什么,我的心突然抽动了一下。
以后的日子里,要是这位妇女在,我也又过来买东西,并特意把钱递到她的手上。但只要老陈在,我是宁愿绕道也不在这里买的。不过,我不得不承认,老陈的指斥使我的一些毛病逐渐得到了改正。
由于对这些事印象深刻,别人的一些议论很容易进入耳朵,不久就知道了他们儿子的病情在不断加重着,已经发展成了尿毒症,他们需要花的钱更多了。
这天由于我急需买一本文学杂志,在其它亭子里没买到,尽管走到这里时老陈坐在窗口里,我为了不漏掉这期刊物,还是硬着头皮走了过来。老陈那一头直竖着的头发更白了,里面仅存很少几根黑发,脸上的皱纹更深,皮肤也更粗糙了,人好象也矮了一些。
我刚在窗口站定,老陈猛地站了起来,脸上突然堆满了笑容,讨好地问道:“您要点儿什么?”说着,往一边闪了一闪,好让我看得更全面一些。 我要了杂志,把钱递到他的手上,他没有立即找零,而是紧紧地攥着,又向另一边侧了侧身子:“您还需要点儿什么?”
眼前忽然阴了一下,老陈的热情竟让我心里产生了一种恍惚感。 看着老陈那讨好的笑容,我眼睛一热,好似有一股水要决堤……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小说开篇对寒冷环境的描写即交代出故事发生的特定季节,又为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
B.文章中几次写到主人公老陈与前来买报纸的“我”和他人的口角纠纷场景,使得主人公老陈“缺乏涵养、暴躁冷漠”的性格暴露无遗。
C.小说十分注重借助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D.文中作者运用第一人称,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抒情性,拉近小说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E.小说使用双线结构,一是老陈卖报的态度转变,一是我对老陈的态度转变,主次偕行,相辅相成,突出了对自私自利的老陈的批判主题。
(2)概括老陈的形象特点,并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者运用的艺术手法。(6分)
(3)这篇小说的标题新颖独特,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以“?”为题的作用。(6分)
(4)本文的结尾处“我眼睛一热,好似有一股水要决堤……”耐人寻味,这里要表达的是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与哀痛,还是对事件主题的更为深入的思索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7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怅廖廓 苍茫大地 峥嵘岁月 书生意气
B.浪遏飞舟 五岭逶迤 颓圮 凄婉迷茫
C.河畔 星辉班斓 笙箫 天伦之乐
D.青苔 披荆斩棘 扭怩 窗扉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满足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
B.建设部要求,各地要重视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C.“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显减少。
D.随着光彩工程的实施,现代科技的运用,现在的重庆夜景,更加璀璨夺目,已成为世界四大夜景城市之一。
14.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三十年前,人们吃粉丝,现在,弄不好粉丝能把人吃了。
B.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少股票市值缩水蒸发。高温少雨,地上的水蒸发导致干旱严重。
C.魏明伦认为,“喜新厌旧”是他戏剧创作成功的秘诀之一。他这种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不道德行为,应当受到全社会的谴责。
D.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15.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发布了高考改革方案,从2016年起,将语文分值从150分提高到180分,英语分值从150分降低到100分。另外,英语一年两次考试,考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展开余下试题
成绩三年有效,如高一已考了100分,高二高三可不考英语了。这个方案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以下是
某校师生的一段对话,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
要求:符合情境,简明,连贯。(4分)
生甲:为英语降低到100分叫好,有利于我们学习减负。
生乙:① ?即使英语只考50分,竞争一样会很激烈。
生甲:高一已考了100分,高二高三可不考英语了。英语只是一种语言工具,是回归理性的时候了。
生乙:也是,② 。
老师:这次高考改革不是简单的分值增减,而是国人开始重视母语的学习,更理性地看待外语学习的体现。
五、作文(6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楚国有位钓鱼的高手叫詹何,他凭着一套简单的钓具,用小米作饵,短短时间就能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能装满一辆大车的鱼!楚王询问其垂钓的诀窍。詹何答道:“每当我来到河边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渣或泡沫,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吞下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 D
2. C
3. B
4.B
5.C
6.B
7.(1)(太子丹)见秦国将要灭掉六国,军队已经靠近(逼近\接近)易水,担心大祸就要来临。(“且”“以”各1分,句意1分)
(2)鞫武(太傅)出来接见田光,转达太子的话:“希望与先生谋划国事。”(“道”“愿图国事于先生”句式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逃回燕国。眼看秦就要吞灭六国,大兵已临近易水。恐怕灾祸将至,太子丹很忧愁。对他的师傅鞠武说:“燕与秦势不两立,望太傅能够图谋良策。”鞠武回答说:“秦国地盘遍布天下,威胁着韩、魏、赵三国,然而易水以北,局势还不一定。为何因在秦受凌辱的怨恨,就想去招惹他发怒呢?”太子说:“那么,怎样才好呢?”太傅说:“请太子进去休息,容我好好想一想。”
……鞠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先生,他的智谋深邃,勇敢沉着,可以跟他商议。”太子说:“希望通过太傅来结交田先生可以吗?”鞠武说:“可以。”太傅去见田光,称说太子:“有国事愿与先生相商。”田光说:“我恭敬地接受命令。”于是来到太子的住所拜访。
太子跪着迎接,退着行走来做前导,跪着抹拭坐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起身请教说:“燕、赵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田光说:“臣听说骏马壮盛之时,一日而行千里,到它衰老,劣马也能超过它。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现在我的精力已经消失了。即使这样,我不敢因此怠慢国事。我有一位要好的朋友荆轲,可以让他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通过田先生来结交荆轲,可以吗?”田光说“可以。”(田光)立即起身,快步而出,太子送他到门前,嘱咐说:“我所告知的,(对)先生所说的那些话,是国家大事,请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低头一笑,说:“好的。”
田光弯腰而行见荆轲,说:“我和你交好,燕国无人不知。现在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道我的身体已经跟不上了,有幸教导我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我私下里觉得不应该对你见外,向太子推荐了足下,希望足下到宫中去见一见太子。”荆轲说:“我恭敬地接受命令。”田光说:“我听说长者的言行,不让人怀疑,如今太子叮嘱我说‘所说的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这是太子怀疑我。立身行事使人怀疑,不是节烈的侠士。”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说:“愿足下赶紧到太子那里,就说我田光已死,以表明保守机密。”于是自杀而死。
8.不畏严寒,生机勃勃,素雅芳香,坚贞高洁,安闲自在。
9.前两联描写了梅花的风姿,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钦佩之意;后两联情随景迁,描写了月移影瘦,风传残角的景象,抒发了羁旅思乡的孤寂与愁苦之情。
10.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1. 【答案】
(1)D C。
(2)老陈是一个下岗职工,孩子重病,家庭生活窘困,却拥有着强烈的自尊,为人本分、执拗、倔强。迫于生活压力,最终不得不向现实生活妥协的一个小人物形象。(3分)肖像描写:如“头发白了一半,脸上的皱纹靠在一起,很拥挤,眼睛浑浊,但仔细看去,又透着一种倔强的光芒”“ 一头直竖着的头发更白了,里面仅存很少几根黑发,脸上的皱纹更深,皮肤也更粗糙了,人好象也矮了一些。”“老陈猛地站了起来,脸上突然堆满了笑容,讨好地问道”。动作细节描写:如“老陈的脖子继续梗着”“ 他梗着的脖子一点儿也没有弯曲,照样直直的”等。语言描写:如“没教养!”“ 我伺候他,他就得尊重人”“ 您要点儿什么?”。对比手法:与老陈的老婆对比, “毫无表情” 与“慈眉善目”等。 (刻画人物的手法答出2点即可给3分,总结人物形象3分。)
(3)①文题“?” 初读起来,给读者很强的冲击力,能制造一种悬念的效果,吸引读者阅读。②文题“?”符合人们对主人公并不恰当(并不适合卖书人)的言谈举止的质疑心理。 ③文题“?”符合人们对主人公后来突然转变的结局的质疑。④文题“?”符合读者和“我”对(事件)小说主题的深度思考。(6分,一点2分,三点即可。)
(4)表达的是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与哀痛。老陈是因为被生活现实所迫,在家庭经济负担难以承受的状况下,在爱人、朋友、顾客的多重劝说和压力下,放弃了自己曾经固执坚持的某些方面,包括对自尊的护卫,这种心态是下层百姓饱经沧桑后形成的特有的自我意识,当主人公“猛地站了起来,脸上突然霍满了笑容,讨好地问,……他没有立即找零,而是紧紧地攥着,又向另一边侧了侧身子,说出“您”字的时候,让作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转变, 更是一个人精神的倒塌。
12. B
13. A
14. D
15. ①英语分值的下降就能减负了吗?②很多人花费了大量时间学习英语,却学无所用,而母语却没学好。(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作答可酌情给分。)
16. 专注•成功
专注是什么?
专注是桀骜不驯的江水边李冰父子手持长锸的守候;
专注是四季阳光下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发展旅游业的希望;
专注甚至是风雨过后蜘蛛编织扯碎的蛛网时的凝重……
于是,跌宕的时空坐标轴上,一丛丛墨影此起彼伏,一抹抹声音萦绕耳旁。
还记得吗?是谁的一片丹心造就了繁花似锦的蜀国,是谁手握长锸,挥舞着流动的江水,又是谁秉持着一份执著拯救了八百里的沃野青城……一座古老的城 池,一片紫色的桑田,千百年前还是一抔干涸的荒地。就这样,你专注地伫立在江边,寻田野,制良方,改河道,设机关,哺育了一方儿女。这旱涝无常的江水啊, 牵动着蓉城的存亡,注定了蜀地的贫瘠。然而,因为你的专注,这肥美的盆地中,无处不流淌着你绯红的血脉;因为你的专注,才点染了赤
上一篇:
河北辛集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答题纸
下一篇:
2016―2017 学年上学期 河南师大附中高二年级 语文 期中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河北武邑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