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496 2016-11-13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6]
吉林东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试题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
语文学科期中考试试题
命题人: 李龙 审题人:王瑞雪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格调
胡海
“格调”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前者是“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后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这两个字起初是并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分而论之。
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高,其调逸”,这里的“格”是就内容整体而言的,是谢灵运特立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调”不单指音调,是就形式整体而言的,指其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纵心任情。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论“格”而不论“调”,如说郑谷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此“格”指的是诗的境界。又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此“格”是诗人胸怀、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前三者大体对应于“格”,后二者则是对应“调”。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包括思想要求和艺术要求、内容与形式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格调论先河之人。
“格”“调”在诗文评中的连用标志着格调论正式出现,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时偏于“格”的含义,是就内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时偏于“调”的含义,是就形式而言的审美性。
因为“格”指诗歌体制,是观作品整体,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概括明代的格调论,“格”是诗歌体制、整体格局,是知觉层面的诗歌内容,指代作品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则是听觉层面的音节声调,与视觉层面的诗体——四言、五言、七言、长短句等相应,关乎情绪和感觉,不一定涉及意义。二者的结合,是形式美与或高远或深沉境界的一体,只是在具体的诗文评论中可能偏于某一方面的意义。
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与境界外,还展开了两个具有一般性的文论问题,一是崇古还是创新;二是重内容还是重形式,主情还是主理。
值得重视的是,当格调论涉及古今之争、情理之争、内容与形式之争时,道德与审美、人格与文风的关系问题就凸显出来。从孔子、刘勰到韩愈,都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要求文章传播正确思想,培育健全情志,同时也对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品位提出了高要求。明清学者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将人格与文章、艺术风格统一起来。沈德潜作为格调论的总结者,重诗教而崇尚温柔敦厚之风。他在《说诗啐语》中说,六朝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至唐诗格律工整,兴寄和诗教则有所缺失,他要求不仅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追溯古诗的思想境界。
现当代学者论及“格调”时,同样是将人格和文风统一起来。评说一个人、一部书,一件艺术作品及其他审美对象之格调有无、高低,可能是道德评判,也可能是审美评判,可能是就内在精神境界而言,也可能是就外在风范而言,当然更可能是兼而有之。24
(选自《文史知识•格调:人格与境界的天成》,2016年7期)B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Y
A.严羽是格调论的提出者,他在《沧浪诗话》中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要求、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以及诗歌写作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等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 e
浏览完整试题
B.“格调”要求诗有大格局、高境界和美的形式,其中“大格局和高境界”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美的形式”是由“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0
C.明代用格调论评论诗歌“格调”时,“格”指诗的格局,探讨诗的体制问题,即诗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是音调,探讨诗的音节声调,即诗的情绪和感觉。2
D.现当代学者论述审美对象具有的“格调”时,会把人和文风统一起来,可能是道德评判也可能审美评判,可能涉及文学作品的精神境界、外在的风范等。h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W
A.评论诗歌用到的术语“格调”刚开始是“格”“调”分开用的,后来把两个字连起来用,在之后论述诗歌时既可把“格调”分开用,也可以连起来使用。W
B.“格”作为诗论术语的含义很丰富,欧阳修论述郑谷诗“格不甚高”的“格”是指诗歌的境界,论述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指诗的总体风格。Z
C.“格调”连起来用是诗形式美与高远或深沉的境界的结合,标志着格调论的正式出现,虽然“格调”的含义有所偏重,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M
D.沈德潜认为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习唐诗的声律美,更要学习六朝的古诗,因为六朝古诗发挥了秦汉乐府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兴寄、诗教方面要比唐诗高。E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l
A.皎然《诗式》中从“格调”的角度讨论了谢灵运诗的内容和形式,从谢灵运特立独行的品格方面讨论他的诗歌的精神境界,从音调、用词方面体会诗人的随性。d
B.严羽把写诗方法概括为五类,“体制、格力、气象”大致对应“格”、“兴趣、音节”大致对应“调”,后世探讨诗法和文法没有脱离严羽系统探讨诗法的范畴。R
C.格调论除讨论诗歌的形式和境界外,还讨论崇古还是创新、重内容还是重形式和主情还是主理的问题,这就要涉及道德与审美、人格和文风的关系等问题。h
D.古代很多人十分注重传统道德的永恒价值,注重提高艺术品位,写文章时尽力表现出自己高尚的思想境界,把人格和艺术风格统一起来,以此传播正确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谢景仁,陈郡阳夏人,名与高祖同讳,故称字。祖据,太傅安第二弟。父允,宣城内史。景仁幼时与安相及,为安所知。始为前军行参军。会稽王世子元显嬖人张法顺,权倾一时,内外无不造门者,唯景仁不至。年三十,方为著作佐郎。桓玄诛元显,见景仁,甚知之,谓四坐曰:“司马庶人父子云何不败,遂令谢景仁三十方作著作佐郎。”玄为太尉,以补行参军,府转大将军,仍参军事。
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高祖为桓修抚军中兵参军,尝诣景仁咨事,景仁与语悦之,因留高祖共食。食未办,而景仁为玄所召。玄性促急,俄顷之间,骑诏续至。高祖屡求去,景仁不许,曰:“主上见待,要应有方。我欲与客共食,岂当不得待。”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高祖甚感之,常谓景仁是太傅安孙。及平京邑,入镇石头,景仁与百僚同见高祖,高祖目之曰:“此名公孙也。”义熙五年,高祖以内难既宁,思弘外略,将伐鲜卑;朝议皆谓不可。刘毅时镇姑孰,固止高祖,以为:“苻坚侵境,谢太傅犹不自行。宰相远出,倾动根本。”景仁独曰:“公建桓、文之烈,应天人之心,匡复皇祚,芟夷奸逆,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鲜卑密迩疆甸,屡犯边垂,伐罪吊民,于是乎在。平定之后,养锐息徒,然后观兵洛汭,修复园寝,岂有坐长寇虏,纵敌贻患者哉!”高祖纳之。
及北伐,转景仁为大司马左司马,专总府任,右卫将军,加给事中,又迁吏部尚书。八年,迁领军将军。十一年,转右仆射,仍转左仆射。十二年,卒,时年四十七。追葬日,高祖亲临,哭之甚恸。
(选自《宋书》卷五二,列传十二。有删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B.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C.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D.景仁博闻强识/善叙前言往行/玄每与之/言不倦也/玄出行/殷仲文卞范之之徒皆骑马/散从而使景仁陪辇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名讳”是出现在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礼仪文化现象。遇到君主或尊长者时,不能直呼其名,也称作君避名讳。
B.“迁”在古代常用来丧示官位的变动,主要包括升职和降职两种情况,有时候也表示官职的平调。
C.“庶人”古代泛指无官的的平民、百姓。文中桓玄将司马显父子称作“司马庶人”,毫无贬低之意。
D.“吏部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大权。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景仁年幼时谢安还在世,谢安对他有所了解。谢景仁博闻强记,擅长叙述前人的言论和行为,桓玄常常和他交谈,不觉疲倦。
B.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权倾一时,朝廷内外没有不登门造访,只有谢景仁不去。所以,在此期间谢景仁不被重用,三十岁方为著作佐郎。
C.谢景仁待人接物的方式,深深感动了宋高祖。在平定了京邑,入住石头城之后,宋高祖当着众人的面,称赞谢景仁不愧为名门之后。
D.义熙五年,宋高祖打算向外开拓,将要攻打鲜卑。刘毅坚决劝阻高祖。谢景仁支持高祖的主张,高祖采纳了谢景仁的建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竟安坐饱食,然后应召。高祖甚感之,常讲景仁是太傅安孙。(5分)
⑵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水龙吟
刘基①
鸡鸣风雨潇潇,侧身天地无刘表。啼鹃迸泪,落花飘恨,断魂飞绕。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问登楼王粲②,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
展开余下试题
极目乡关何处?渺青山、髻螺低小。几回好梦,随风归去,被渠遮了。宝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鸿天杪③。但侵阶莎草,满庭绿树,不知昏晓。
【注】①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后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此词是其早期作品。②王粲:字仲宣,三国时人,曾依刘表,作有《登楼赋》。③天杪:犹天际。
8.本词上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
9.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 , 。”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2) 《陈情表》用“ , 。”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 《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界的三句话是“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最后一次蹲守
朱卫国
公墓,秋叶纷纷。
老梁身穿保洁工作服,挨着一辆垃圾车,他―边观察着不多的扫墓人,一边清理小径的落叶。时间过去一年了,他又在这里等她,如果这次等不到,这将是老梁职业生涯的一个遗憾,再过几天,他就正式退休了。
今天是她儿子十周岁的生日,这么重要的日子,她肯定会来,一个母亲唯一的儿子长眠在此,那么孤单,她一定熬不了的,明知道来看儿子会有危险,但还是要来。
老梁赌她这几天一定会来,并且预测她更加憔悴与绝望了。一年前,就在此地,他和她近在咫尺,尽管她如此乔装打扮,如此谨慎小心,他还是认出了她。他应该扔掉手中的扫帚,一跃而上,结束多日的蹲守,但他没有,他犯了―个职业大错,让一个女逃犯从眼前平静地离开了。
这是老梁单独执行的任务,尽管没有受到处分,但蹲守必须继续。
一年了,她凌乱不堪的眼神让老梁无法平静。那是怎样的一副面容啊,一个三十四岁的女人,却如一片枯黄干涩的落叶,凄惶憔悴,不可终日,痛失爱子的折磨已经深肌入骨。是的,她真是一个可怜的女子,老梁看见她眼中浑浊的泪水,像一根雨线倾注而下,被极力克制的身子仍剧烈抖动着,那是―位悲伤无助的母亲在逝儿墓前的哭泣。
此前,他曾无数次熟悉过她的照片与资料,他不敢相信之前风华动人的她竟凋零成如此模样。她跪在儿子的墓前,轻轻抚摸着孩子的相片,完全忘却了身边可能存在的危险,此刻,她已丢掉警惕与防范,回到了纯粹的母亲身份,她凝视着儿子定格的面容,很久很久。渐渐地,她脸上露出了轻微的笑意,或许,她想到了:人间与天堂的距离不过是一块墓碑。
老梁没有冲上去,设计好的种种抓捕细节已经忘得无影无踪,他甚至不忍心靠近去打扰她,不知怎的,心底有一种力量拉着他继续隐藏,他看着她哭完后摆出了祭品,有巧克力、玩具,然后,她平静地离开了墓园。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梁并不后悔放走了她。
一阵秋风把老梁从思绪中拉回,他紧了紧上衣。瑟瑟寒意让墓园更显寂寥,远处的暮霭中开始闪现零星的灯火。公墓里人影寥寥,夜晚的帷幕即将拉起。
他赌这几天她一定会来的。
他再一次在脑海中回溯起她的经历。原本她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尽管被丈夫抛弃了,母子俩还可以相依为命的。她发誓要好好带大儿子,她的确做到了,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女强人,赚了很多钱,如果儿子没有突发那场疾病,一切都是美好的。医生的那一句“我们已经尽力了”,带走了她所有的希望。
绝望的她执拗地认为医生治死了她的儿子,她要报复,要把医院的大门炸掉,要给医院好看。她私买了一些炸药,藏在特意在郊外空旷地方租来的屋子里,哪知骤起的高温让炸药自爆,炸伤了偶尔从这里经过的路人。看到有关爆炸的新闻后,她开始了逃匿生涯。
老梁承认自己容易感情用事,这是职业大忌,他反省过。他一次次地想象着她的逃匿生活,那是怎样的一种折磨啊,永远只能是地下人,无法见到阳光。慢慢地,老梁开始后悔自己的所为,他觉得自己就是罪人,是他让她在继续着不幸与痛苦。是的,抓住她,让她有一个结束,也有一个新的开始,才是对她最好的怜悯。
她仿佛彻底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都发现不了她的踪影。但老梁坚信,她一定还会在她儿子生日前后出现在儿子的墓地,毕竟,她是一个孩子的母亲。
秋雨似有似无,老梁在落叶间凝神注视。她一定会来的,他坚信。他再次预想种种抓捕细节,甚至安排好了在外围配合的同事。他想,这将是他最后一次蹲守。
他的预测没有错。下午五点五十,一个人影闪了过来,往十九号墓地走去,是她,就是她,老梁一眼认出来了,并给外围的同事发出了信号。
他假装推动垃圾车,继续观察她的动静。他心想,该结束了。
她从包里掏出一大堆零食,一样样放在儿子墓前,轻轻抚摸着儿子的相片,温情地说着:“儿子,妈妈来看你了。”
老梁拿着扫帚边扫边靠近她,以便距离合适后成功抓捕,只有四米了,三米,两米,必须要行动了,他向同事发出了行动信号。
突然,她转过身,对他平静地说:“我知道你们是警察,让我再看一会儿孩子吧,我进去后,孩子就看不到妈妈了。”她化了精致的妆容,仍掩不住满脸的风霜。
“好吧。”他说。
半个小时后,她缓缓起身,最后回头看了一下儿子,对老梁说:“是该结束了。”
“嗯,是该重新开始了。”他给她戴上了手铐。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7期,略有删改)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二段交代了老梁以保洁身份蹲守的内容,渲染了紧张气氛:“他又在这里等她”设置悬疑,“正式退休”交代了老梁如果这次不能抓捕“她”会造成遗憾的原因。
B.老梁对自己第一次没有抓捕到“她”开始时没有后悔,但后来他认为自己这样做其实是错误的,这种错误不仅有关法律,同时也让“她”受到更长时间的折磨和伤害。
C.“她”对儿子的爱是整个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因为爱儿子“她”把儿子的过世迁怒于医院,后来购买炸药,最终因炸药自爆炸伤路人,最终使“她”走上逃亡的道路。
D.“她”平静地对老梁等人说“我知道你们是警察”,说明“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之前就认出去年要抓捕“她”的老梁,但爱儿子心切的“她”还是冒险去祭奠儿子。
E.“是该结束了”一句说明“她”对儿子的过世和自己的逃亡生活有了清醒、正确的看法,“她”再也不愿过逃亡的生活,“她”要接受法律的惩罚,为自己的错误做法赎罪。
(2)文中画横线的两处自然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老梁的回忆交代了哪些重要内容?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4)小说最后一段中,老梁对“她”说“是该重新开始了”这句话既是理解人物老梁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3分)
①最近,一部都市家庭情感剧《小别离》热播,剧中三个家庭在孩子出国还是参加国内高考的问题上首鼠两端的态度,引起了网民们的热议。
展开余下试题
②里约奥运首金争夺战打响,在举重队放弃参加女子48公斤级比赛后,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首当其冲,杜丽和易思玲向金牌发起冲击。
③S.A.阿列克谢耶维奇说,《二手时间》这部作品,自己惨淡经营,写了很长时间,想要把整个类似于社会大合唱里所有的声音都容纳进去。
④内地奥运精英代表团表示,对港澳同胞对内地体育事业和体育健儿的关心和支持敬谢不敏,愿与港澳同胞共同分享奥运会的荣耀和欢乐。
⑤在第35届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世界大会上,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奖。作为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著作等身,其成就令人侧目而视。
⑥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盛行,优秀的历史题材的散文更是卷帙浩繁,使读者既穿越时空走进了遥远的年代,又感受了汉语文章的魅力。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网络文学委员会将大力开展网络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团结联络并服务网络作家,不断推出网络文学的精品力作。
B.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中的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力不断外流,导致村落文化建设陷入乏人享用、乏人组织、乏人创造的困境。
C.宁夏贺兰县政府在301公交车着火事故现场附近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几十个报社、电视台和网站的记者通报了本次事故的伤亡及善后处理情况。
D.就业性别歧视,一直是每年就业季驱之不散的阴霾,在今年本就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二孩政策的放开更让不少正在求职的女生忧心忡忡。
1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人与人最大的问题不在价值观差异,而在看到的事实不一样。不同的人选择性地看到了不同的事实,就得出了不同的价值判断。
①还是网络舆论场上的“越右越正义”
②把姿态摆在比事实更高的位置
③都无视基本的事实和逻辑
④无论是某些地方官场流行的“越左越安全”
⑤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些都有基本的社会共识
⑥其实,很多时候人们对一些问题的基本看法并没有差别
A.⑥⑤④①③② B.⑥⑤④①②③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①②③⑤⑥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字”是我们工作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 ① ?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对象, ② ,直到最近几十年,我国考古学家才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安阳殷墟
甲骨文”及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汉字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及人类社会早期在陶器上面刻画或彩绘出的符号,同时,还有少量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这些符号,距今已经有8000多年历史。由此可见, ③ 。
16.下面是我校某班级“爱心义卖”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 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6分 )
物品准备
才艺展示
全员参与
班长组织
摆摊义卖
游园活动
小组
活动内容
爱心义卖分6组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马里奥•普佐是一位追求纯粹文学艺术的作家,假以时日他会成为一位比较有影响的纯文学作家。但是,1965年的普佐债务缠身,连最基本的生活费用都发生困难。于是,他放弃自己的初衷,改写通俗小说。三年后,《教父》问世,创造当时的销售记录。1970年,因为导演艺术类影片而欠下巨额债务的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已经走投无路,派拉蒙公司派人与他商谈改编拍摄《教父》的问题,他看了几页小说就大倒胃口,但为了生存,他最终答应拍摄《教父》。1973年,《教父》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奖项;2007年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百年百佳影片”,《教父》排名第二。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A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粗疏宽泛的论述”错误,文中有“宽泛意义上的格调论”“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等内容,这里的“宽泛”的意思是从广义上讨论“格调论”,但不是说《沧浪诗话》对“格调”内容的论述比较粗疏和宽泛的。2.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但自此论诗就要偏重于境界方面”于文无据。
3.B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后世探讨诗法和文法没有脱离严羽系统探讨诗法的范畴”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严羽系统地探讨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基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
4.B5.C “毫无贬低之意”错,有贬低之意。
6.B “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权倾一时,朝廷内外没有不登门造访的”有误,原文说“会稽
王世子元显嬖人张法顺,权倾一时”
7.(1)最终安稳地坐着,吃饱了,然后才前去应诏。高祖对此很感激,常常称赞
景仁(不愧)为太傅谢安的孙子。 (竟,最终,1 分;感,感激,1 分;谓,称赞,1分。全句翻译通顺2分)
(2)虽然功劳伟大震撼古人,然而恩泽刑罚还远未使天下信服,应当推翻行亡道之国,巩固行存道之邦,(继续消灭残余,巩固应该保护的),广泛树立声威大略。 (振,同“震” ,震撼,1 分;孚:使....信服,1 分;亡,名词,指行亡道之国或残存势力,1 分。全句翻译通顺2 分)
8.(1)拟人。“啼鹃进泪,落花飘恨”运用了拟人(移情于物)的手法,作者富裕杜鹃、落花以人的情感。(2)借景抒情。“月暗云霄,星沉烟水,角声清袅”,月亮昏暗、星星遮隐、角声飘渺,拂晓前天色阴沉压抑,画角之声的“清袅”,抒发了作者的忧愤难平。(3)用典。“问登楼王粲②,镜中白发,今宵又,添多少。”借王粲之典,以王粲自比,感叹身世。(4)象征。“鸡鸣风雨潇潇”象征元末风雨飘摇的社会形势。【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
9.(1)滞留异地、有家难归的思乡之情和寂寞之感(2)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壮志未酬的悲叹(3)社会动荡、国家未安的忧思之愁和前途渺茫的惆怅。【一点1分,两点3分,答出3点5分】
10. (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对一个空给1分,三个空全对给2分】
11.(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C、D不给分。 本题主要考查分
析作品结构、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作品的形象等能力。A项,“渲染了紧张
气氛”错误,这段话主要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有一点悬疑,但不是紧张氛围。C项,
“‘她’对儿子的爱是整个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错误,悲剧的原因应该是“她”偏执的
性格使然,不是因为“她”爱
上一篇:
湖南省桃江一中2016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下一篇:
吉林东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吉林东北师”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