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601 2016-11-14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01]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6-2017学年高一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輮(róu)以为轮 金就砺(lì)则利 知(zhī)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bào) 须臾(yú) 驽(nú)马
C.善假(jià)于物 跬(kuǐ)步 金石可镂(1òu)
D.跂(qì)而望 骐骥(jì) 爪(zhǎo)牙
2.对下边句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己,通“矣”,罢了)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zhi通“智”,智慧)
D.君子生非异也(生xing,通“性”,资质,禀赋)
3.对下列文言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义。
C.作《师说》以贻之 之:他,代词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之,到,往,动词。
4.找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不拘于时,学于余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两个
B、晋军函陵 军:驻军
C、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D、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6、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7、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 )
A、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 B、越国以鄙远
C、既东封郑 D、郑既知亡矣
8、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其无礼于晋
9、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一项是(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行李之往来
C、君之所知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0.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完整的记传体史书。
B.《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荀子的著作,现存32篇,其中大部分是荀子所写,小部分出自其弟子之手。
C.韩愈,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著有《昌黎先生集》。
D.《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俗称“春秋三传”。
11.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隐约其辞 情随事迁 吮血 人心惟危
B郑重其事 苟延残喘 惴惴 明珠暗投
C挈妇将雏 素不相识 涅槃 斩钉截铁
D狐假虎威 以德抱怨 碑碣 人之常情
12.填入下列句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因为他的原书留在我这里了,就将我所藏的两本集子送给他,问他可否再译几首诗,以供读者的 。
(2)目的是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因为我们都以为应该来 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
(3)我入了迷似的去搜集材料,把 祥子 的生活与相貌 过不知多少次--材料变了,人也就随着变。
A 参看 扶持 变幻 B 参考 扶植 变幻
C 参看 扶植 变换 D 参考 扶持 变换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 这样做既可以使大家得到锻炼,又可以为集体增加一点收入,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浏览完整试题
B. 实验已进入最后阶段,我们一定要严肃认真,如有一点疏忽,就可能前功尽弃。
C. 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东南亚国家在近日地震和海啸中遭受的灾难表示同情和慰问,对邻国所受苦难,中国感同身受,并将对有关国家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
D. 以文为诗,自昌黎始,昌黎之文别开生面,而至东坡,别出心裁,蔚然成一代之大观。
1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大型国营企业发生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企业内控机制缺失、监督管理不严有关。
B. 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2004年是又一个大选年,选举结果是民主党克里竞选失败,共和党布什再次当选为美国第55届总统。
C. 古人清明踏青往往还举行体育活动:踢球呀,放风筝呀,荡秋千呀……其中荡秋千最受人喜爱。
D. 不论是中学还是大学,思想政治课都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结合起来。
(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①,决以蓍②,怀英遇“坎”③,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④,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⑤,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⑥,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⑦,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注释]①筮(shì):占卜。②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③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④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⑤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雌性的犀牛。⑥缘:因为。归朝:归顺南宋朝廷。⑦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下之,使隶京。 下:居下,成为下属。
B.辛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壮:以为壮士。
C.留守叶衡雅重之。 雅:高雅,文雅。
D.平剧盗赖文政有功。 平:铲平,剿灭。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留守叶衡雅重之 作师说以贻之
C、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斩安国于市 而青于蓝
17.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
A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
B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
C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
D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
18.对辛弃疾早年追随耿京起义,后来率义军南归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与党怀英同学时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因此南归。
B.他介绍的僧人义端窃得耿京的大印奔金,耿京大怒要杀他,因此南归。
C.在耿京的授意下,他奉表归宋,受到高宗召见,高宗以节度使印告召耿京。
D.因义军内部叛徒张安国杀耿京降金,辛弃疾得知,率残部南归。
第Ⅱ卷
二(32分)
19翻译句子,(14分)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分)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分)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0 背诵默写(10分)
1.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3. 忍看朋辈成新鬼, 。
4.吾尝终日而思矣, 。
5.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7.吾师道也, 。
8.位卑则足羞, 。
9. ,无以至千里。
10.吟罢低眉无写处, 。
2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 这首诗从首联到尾联,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 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4分)
(2) 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景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 (4分)
三
22、下面一段文字在表达上存在一些毛病,请找出文中的4处毛病并改正。(4分)
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米歇尔•奈特曾披露:全世界至少有5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 有2500多万人死于饮用不洁净的水。中国水利部部长钮茂生日前发出警告: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在30年内,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饮用水质已经成为12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保护环境,改善水质,是当前中国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展开余下试题
(1): (2):
(3): (4):
四 现代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18分)
清 茶
李永生
①野三坡境内有一高山,悬崖陡壁,状如斧劈。山顶有一平台,古上曾建有一娘娘庙。据说建此庙时因山高路远,建筑材料难以运送上山,有人便想出用山羊驮运的高招。将附近村庄山羊集中起来,在每只羊身上拴几块砖瓦,成千上百的山羊边啃食青草边朝山顶进发,远远望去,整个大山犹如下了一层雪,很是壮观。
②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娘娘庙越发变得残破,驻僧也换了一茬又一茬,到清朝光绪年间,只剩一高僧在此修行。高僧法号了凡,已年近八旬,但仍精神矍铄,腰身板直。了凡高僧出家前乃是一名医,本就心地善良,出家后更加仁慈,经常义务为百姓治病。他怕乡亲们到山上看病不方便,便每月初一、十五背药葫芦骑毛驴下山巡诊。那毛驴是个早产儿,它母亲生下它便死去了,主人怕养不活它,想丢弃不管。高僧得知,将小毛驴抱到山上,用米汤把它喂活。毛驴个头不大,却长了一个“大门头”,人说这种驴极聪明极智慧。
③了凡巡诊,天蒙蒙亮就出发。高僧骑驴,无需手握缰绳,稳坐驴背,仍能手持佛珠念经。毛驴四蹄撒欢,踏得山石“得得”脆响,人和驴都显出几分精神。
④到了山下村庄,天正好大亮。病家主人早已在路口迎接。高僧下驴进屋,对病人望闻问切。主人回过身,将一捆鲜嫩青草恭恭敬敬放在驴面前,毛驴便很友好地望望主人,三缕两缕衔起而食,吃得优雅而且气质。吃饱了,高僧也正好从房中走出,主人千恩万谢,高僧双手合十作别,骗腿儿上驴又去了其他病家。
⑤高僧了凡骑驴巡诊,救治山民无数,百姓无不感念他的恩德。有人提出在悬崖峭壁上为其开凿一块巨型“功德碑”,百姓闻讯,无不响应,纷纷倾囊捐款。了凡知道后,吓了一跳,喊声“罪过”,骑上毛驴便去阻拦,好说歹说,乡亲们才作罢。
⑥了凡好品茗。高僧脱俗,品茶也极讲究,他一年四季饮的都是绿茶。绿茶的香气最雅致,一壶开水冲进去,那墨绿色的茶叶打着旋儿舒展成一个个透明的气泡,一股幽香能感染一片天地。茶具是一盏成窑五彩小盖盅,雕镂奇绝,一色山水人物,并有草字图印,那是出家前病家送他的,已摩挲得通体发亮。过去,了凡一直用山上的泉水煮茶,后来换成了山下村庄的龙眼井水。了凡第一次接过病家递给他的龙眼井水便眼前一亮。病家把水倒得满满的,水高过杯口,光滑如披了一层缎子面。高僧道声“极品”,喝一口果真比山上泉水更加甘冽。自此之后,了凡便改用龙眼井水煮茶烧饭。
⑦为了凡运水的便是那头大脑门毛驴。
⑧了凡先是领着毛驴下山驮了几次水,然后便决定让毛驴单独去驮。
⑨天未亮,高僧便起床打火烧饭,接着添草加料,把毛驴喂饱,而后在驴身上拴好水桶,目送毛驴下山。
⑩这是毛驴第一次单独下山驮水。毛驴因主人对自己的信任而激动,打着响鼻儿一溜小跑,没多久便来到了井边。这时龙眼井边已聚集了三三两两打水的乡亲。老乡们见了毛驴独自下山,先是一阵惊讶,再望水桶,更为惊奇——桶里边竟放着两张烙饼。人们一下子明白了——高僧要用烙饼换水吃。人们争先恐后地为水桶灌满水,烙饼却没有留下,依旧让毛驴驮回去。高僧为乡亲们办了那么多好事,为他打水也要报酬么?
○11第二天,毛驴又来驮水,不过这次桶里的烙饼却变成了四张,乡亲们给桶灌满水后,依旧不肯把烙饼留下,毛驴便原地打转怎么轰也不走。一老人说:“他一准是上次驮回了烙饼,挨了大师的责怪。”人们只好留下烙饼,毛驴欢快地打个响鼻儿,立即转身上了山。
○12这以后,毛驴每天都在大清早儿下山,用烙饼换水,谁第一个见到毛驴,谁便拿走烙饼,然后负责给水桶灌水。
○13毛驴驮水,一直持续了二十年。这天早晨,天上下起了白毛雪。毛驴又下了山,然而身上不见了水桶和烙饼。毛驴见到乡亲们,仰天大叫,四蹄刨击地面,一脸的焦躁与不安。乡亲们心里咯噔一下子,忙朝山上奔……入寺庙进禅房,见了凡已经坐化了,眼前一盏茶水,也已冰凉。
○14乡亲们含着泪把毛驴拉下山。大伙一商议,决定轮流养护它,每户一月。到了新家,毛驴拉磨驮柴,任劳任怨。当然,有一件事乡亲们谁都不会忘记,那便是户与户交接时,新主一定会和毛驴一起上山,在高僧墓前敬献一杯龙眼井茶。
(选自2015年第2期《东风文艺》,原文有删改)
23.下列对这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第④段中通过对高僧、病家主人、毛驴的描述,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三者之间彼此亲切友好、和谐融洽的关系。
B.乡亲们要捐款凿“功德碑”,了凡知道后,吓了一跳,喊声“罪过”就前去阻拦,因为他觉得乡亲们此举妨害了出家人仁德的修炼。
C.了凡第一次接过病家递给他的龙眼井水便眼前一亮,觉得用它烧饭比用山上的水更好吃,便改用龙眼井水煮茶烧饭。
D.小说两次写到毛驴打响鼻儿,第一次是由于得到了大师的信任,第二次则是由于完成了大师交给的驼水的任务。
E.小说注重铺垫,第②段中交待毛驴长了一个“大门头”,为下文毛驴通人性的种种表现埋下了伏笔。
24.请简要分析了凡大师的形象特点。(4分)
25.小说以“清茶”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26.小说着重描写了毛驴三次单独下山的情节,每次毛驴的表现不一样,乡亲们的反应也不一样,所表现的思想内涵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6分)
五、(60分)
2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中,我们有多少次被感动,又会有多少次感动别人。我们被感动,也许是因为一部精彩的电影,一本精彩的书,与亲人、朋友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感动别人,也许是雨天给别人撑起了一把雨伞,也许是给夜行人点亮一盏灯,也许是我们不经意间做的点点滴滴……
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少于800字,要有真情实感,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
高一10月月考试题答案
一(36分,每小题2分)
1.D 2.B 3.D 4.C 5A 6.C 7.D 8.B 9D 10A 11.D 12.C 13.C 14.C 15.C 16.B 17.B 18.C
二 翻译句子(14分)
1.借助船的人,并非能够游泳,却能横渡江河。(2分)
假、舟楫 水 绝 翻译错一处扣1分,翻译错两处该小题不得分。
2良马跳一下,不能超过十步;劣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3分) 句子通顺1分 骐骥 驽马 舍 各1分。
3因此无论地位高贵低贱,无论年龄大年龄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3分) 句子通顺1分 是故 无 判断句各1分。
4.那些孩子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练习文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够传授道理解答疑惑的老师。(3分) 句子通顺1分 彼 句读 判断句式各1分。
5.我因主帅的事情来归顺朝廷,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3分)
句子通顺1分 缘 期 何以 各1分
注:文言句子翻译每句按扣分算,扣完为止。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凭蓍草(占卜)决定,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
展开余下试题
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期限,(我)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然而)幸运的是你不会杀我。”辛弃疾(并不理会),斩其首回报耿京,耿京更认为他是壮士。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慰问军队,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的事来归顺朝廷,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佥判。当时他二十三岁。
乾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采纳。(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主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胸有大志谋略过人的辛弃疾。(孝宗)召见,改任仓部郎官,做江西提点刑狱。(因为)铲平大盗赖文政有功,加官秘阁修撰。(后)调任京西转运判官,做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
20 略 每一句1分,错、添、漏字颠倒顺序该句均不得分
21.诗歌鉴赏(8分)
(1) ①动静结合。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②拟人的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
(2)①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②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
三 22(4分)
.(1)语序不当,将“每天”移至“至少”之前
(2)赘余,删去“大约”或“多”
(3)成分残缺,在“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后加“的危机”
(4)“饮用水质已经成为12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结构混乱,改为“饮用水质已成为威胁12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
四 现代文阅读(18分)
23. AE(选A给2分,选E给2分,选D给1分;选B、C不给分)
【解析】D“第二次则是由于完成了大师交给的任务”交待不明确,一般理解为驮水的任务,第二次实际上是因为乡亲们留下了烙饼,遂了大师的以烙饼换水的心愿,驴儿因高兴而打着响鼻儿。B“妨害了出家人仁德的修炼”于文无据,大师只是淡泊名利,不赞成这样做而已。C“觉得用它烧饭比用山上的水更好吃”错误。
24.【参考答案】
①仁慈善良:小毛驴早产,出生时便死了母亲,了凡大师将小毛驴抱到山上,用米汤把它喂活。他怕乡亲们到山上看病不方便,便每月初一、十五背着药葫芦骑毛驴下山巡诊。不白给乡亲添麻烦:用烙饼换水吃,并坚持让乡亲们收下烙饼。
②淡泊名利:听说百姓要捐款为他建“功德碑”,他立即骑着毛驴前去阻拦,好说歹说,乡亲们才作罢。
③深受百姓爱戴和尊敬:百姓无不感念他的恩德,有人提出在悬崖峭壁上为其开凿一块巨型“功德碑”,百姓闻讯,无不响应。轮流蓄养毛驴的新主一定会和毛驴一起上山,在高僧墓前敬献一杯“龙眼井”茶。
(每点2分,其中概况形象特点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25.【参考答案】
①清茶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了小说后半部分的情节。
②清茶是对了凡大师品质的写照,寓意了凡大师普济众生的高尚医德像清茶一样滋润着乡亲们的心。
③龙眼井水煮茶联结了了凡大师和乡亲们的缘分,维系着双方的深厚情谊,清茶象征着了凡大师和乡亲们的鱼水深情。
④最后写户与户交接时,新主一定会和毛驴一起上山,在高僧墓前敬献一杯“龙眼井”茶,表达了乡亲们对了凡大师的无限感激、怀念和敬仰之情,深化了主题。
(答出任三点即得满分)
26.【参考答案】
①毛驴第一次下山驮水,非常兴奋激动。乡亲们见到毛驴后先惊讶,再惊奇,最后争先恐后地灌水。表现了乡亲们对高僧的爱戴敬仰之情。(2分)
②毛驴第二次下山驮水,站在原地不肯走,乡亲们把烙饼留下后它欢快地上了山。表现了毛驴的聪慧和高僧的高风亮节。(2分)
③小说中写的第三次单独下山,毛驴见到乡亲们,仰天大叫,四蹄刨击地面,一脸的焦躁与不安。表现了毛驴的聪慧,人们的担心焦虑也预示着高僧的仙逝。(2分) (117.156.2.12)
上一篇: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山东省济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