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614 2016-11-14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14]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一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父柔之,齐尚书仓部郎。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雪夜造访,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遗之。弱冠举南徐州秀才。
中兴元年,高祖入石头城,时吴兴太守袁昂据郡距义师,乃使革制书与昂,于坐立成,辞义典雅,高祖深赏叹之,因令与徐勉同掌书记。出为云麾晋安王长史、寻阳太守,以清严为百城所惮。时少王行事多倾意于签帅,革以正直自居,不与签帅等同坐。俄迁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弹奏豪权,一无所避。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①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乃除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琅邪王骞为山阴令,赃货狼藉,望风自解。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每至侍宴,言论必以《诗》、《书》,王因此耽学好文。典签沈炽文以王所制诗呈高祖,高祖谓仆射徐勉曰:“江革果能称职。”寻监吴郡。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革至郡,惟有公给仗身②二十人,百姓皆惧不能静寇。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注】①臧盾:人名。②仗身:帝王或高官的随身卫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 属文:写文章
B.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 雅:平素,向来
C.琅邪王骞为山阴令,赃货狼藉 狼藉:纵横散乱
D.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徒:只,仅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B.乃脱所著襦遗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因令与徐勉同掌书记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言论必以《诗》、《书》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B.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C.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D.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服阕”是指守丧期满除服,“阕”是终了的意思。母亲去世后,江革服丧完毕,与弟弟江观一同去太学读书。
浏览完整试题
B.“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与现在的大学相比,虽然形式上有许多不同,其实质和培养目标是一样的。
C.我国古时候,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后世常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D.“除”的本义是台阶,通过台阶能够步步登高,古代也用“除”来表示任命官职,如除拜、除授等。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江革幼年就很聪敏,很早就有才能和情思,受到父亲的赏识,并且勤勉好学,王融、谢朓对他非常敬重。
B.江革才思敏捷,文采出众,深受梁高祖萧衍的赏识和器重,被梁高祖安排与徐勉“同掌书记”,共同处理公务。
C.江革为官清严,众多官员对他颇为忌惮,他担任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时,秉公执法,弹劾豪门权贵,毫不避讳。
D.江革性格刚直,朝宴时常有批评的话,因而被权贵憎恨,加以诬陷,他只好称病返乡。他因为官清廉受到世人敬重。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2)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
送别
苏轼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衰翁送客水边行,沙衬马蹄乌帽点。
昂头问客几时归?客道秋风黄叶飞。
系马绿杨开口笑,傍山依约见斜晖。
7.首联两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8.最后两联表现了送别时主客双方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壮丽的湘江秋景,发出慨叹,表现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直接描写音乐的声调来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5)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父亲的荣与辱
梁晓声
我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我上小学二年级那一年,父亲所在的建筑工程公司支援大三线建设去了,父亲积极报名随往。
父亲远赴外省之前,母亲与他几次发生口角——因为水泥。
我家住的是当年的俄国难民遗留的小房屋,已有三十几年历史了,地基下沉,门窗歪斜,早已失去了原貌。父亲早已开始用黄泥维修了。
某年父亲和泥抹房子时,母亲又一边帮他一边唠叨不休:“说过几次了,让你从工地上带回来点儿水泥,怎么就那么难?”
父亲那时每每板起脸训母亲:“再说多少次也白说!从工地上带回来点儿?说得好听!那不等于偷吗?水泥是建筑行业的宝贵物资,而我是谁?……”
母亲也每每顶他:“说来听听,你是谁?你不就是十七岁闯关东过来的山东农民的儿子梁秉奎吗?”
父亲则又不高兴又蛮自豪地说:“不错,那是从前的我,现在的我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中国领导阶级的一员!休想要我往家里带公家的东西,你那是怂恿我犯错误,有你这么当老婆的吗?”
父亲去往大西南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又与他闹得很不愉快,还是因为水泥。
母亲一边替他收拾东西一边嘟哝:“说走就走,一走还去往那么老远的省份,把这么个破家丢给我和孩子,叫我们往后怎么办?你看这炕沿、窗台,还有外屋那……”
父亲打断道:“还有外屋那锅台是不是?你就别叨叨了,饶了我行不行?我还是那句话,占公家便宜的事我肯定不干,因为我是领导阶级的一员,领导阶级得有领导阶级的样子!”
父母之间的不快,使父亲与我们临别前那一个晚上的家庭气氛沉闷又别扭。
我上初一那一年夏季,父亲自四川归来。
他带回了太多东西,肩挎一截粗竹筒,里面装的是十来份奖状;还背着一只不小的竹编背篓,里面装着白灰和水泥。
母亲心疼地说:“你中魔了?那是非往家带不可的东西吗?”
父亲说:“是啊,我要了你的心愿,用水泥把咱家窗台、锅台、炕沿抹得光光溜溜的,再把咱家屋子刷得白白的,也让你见识见识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干活的质量标准!”
母亲愣愣地看了父亲片刻,一转身,双手捂面无声而泣。
多年后,家里收到一封挂号信,是父亲所在单位从四川寄来的——一份“政治问题”审查结论书。父亲说几句日语,跟工友开玩笑说自己是从“伪满时期”过来的人,结果被扣上“日本特务”的帽子。他被派遣到一座山上独自看仓库,一年见不到几次人,那些白灰水泥就是他从废弃工地的废弃物中捡来的。看仓库的那些年,他用自己的钱到村里去买菜籽种菜,让山下的工地食堂派车上山拉走种出的菜。
1978年,我回哈尔滨探家时,又见到了父亲。他不仅是一个老头了,而且,分明还是一个自卑的老头了。似乎,不知从何时起,他那种“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领导阶级”之一员的光荣感、自豪感,被某种外力摧毁了,彻底瓦解了。为了使他开朗一点,起码不那么像个哑巴似的,我经常主动找些话题与他聊。
我曾问他:“爸,你曾是工人,工人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你觉得你真的领导过什么人吗?”
他沉默良久,才以低缓的语气回答:“我明白你的话是什么意思。但凡是一个国家,哪能没有几种说法呢?有些事是不必较真的,太较真没意思。”
片刻,他又说:“我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对得起发给我的每一份奖状,这就行了,是不是?”
我反而不知再说什么好了。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工龄三十余年,退休后的工资是每月四十六元。
三十余年间,他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钱,加起来不超过三百元。
如今的退休工人,比如我的弟弟妹妹们,时常抱怨“那点儿”退休金太少,根本不够较宽松地来花,但比起父亲当年的四十几元退休金,委实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啊!
展开余下试题
联想到新中国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工人们,我不禁生出疼惜不已的敬意……
(原文有删改)
(1)“联想到新中国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工人们,我不禁生出疼惜不已的敬意”中的“疼惜不已的敬意”有何含意?(4分)
(2)文章标题是“父亲的荣与辱”,开始却写母亲向父亲讨要水泥,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3)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的父亲,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发扬?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5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6分)
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20日下午,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走进阳江文化大讲堂,他一身布衣,娓娓而谈,为现场数百名听众带来了一场题为《我的文学我的梦》的精彩讲座。
②御膳房海鲜大酒楼的李师傅号称本市海鲜第一名厨,但我却不敢恭维。同学聚会上,我吃了他做的大葱酱鲍鱼,又酸又涩,简直味同嚼蜡。
③市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说:“政府和企业都在处心积虑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只要毕业生对就职条件要求不太高,找工作并不是一件难事。”
④过去,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花灯,招揽顾客。
⑤已公布的山东疫苗案涉案人员名单中无任何监管机构人员。但是,如果监管机构不“开绿灯”,这些问题疫苗如何能够登堂入室而混迹市场?
⑥狭窄的空间和严格的管理,会让人对航母生活心生厌倦,但航母梦的追梦人却甘之如饴,他们执着的追求凝结着奋发进取、刚毅有为的精神。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⑥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上百万次点击,见证着百姓参与两会的热情。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见诸于报端的重头报道无不回应着百姓的关切。
B.针对“血荒”、看病难等问题,专家提出了鼓励自体血回输、建立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等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C.历史表明,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大、领土幅员广而定。
D.近年来,我国为保障人民生活,推动社会保障领域事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完善城乡社会养老、推进大病医保、提高城乡低保补助等。
1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
在人类发展史上,推动社会变革和前进的都是最富有智慧的人物。达•芬奇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位通才”,他不仅是绘画巨匠,而且在物理学、天文学、建筑学、水利、机械、地质学等领域都有重大建树。然而,达•芬奇只受过初等教育,并没有高学历,他的学问都是自学而来。这说明,__________。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反倒可以有效地获取知识,甚至创造出新知识。
A.智慧基本上与学历高低无关,甚至知识的多寡与智慧也无关
B.学历高低基本上与智慧无关,甚至知识的多寡与智慧也无关
C.智慧基本上与学历高低无关,甚至与知识的多寡也无关
D.学历高低基本上与智慧无关,甚至与知识的多寡也无关
四、写作(40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材料一】一把结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大锁就“啪”的一声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啊!”
【材料二】鱼说:“没有人知道我在流泪,因为我活在水里。”水说:“我知道你在流泪,因为你活在我心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10月)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狼藉:行为不检,名声不好。
2.C【解析】C因:副词,于是,就。A而:连词,却;连词,表并列。B之:代词,他;助词,主谓取独。D以:动词,引用;介词,把。
3.A【解析】在对该句进行断句时,应注意“召”的主语应为“上”;“年少”的主语是“武陵王”;“性弱”和“不能匡正”的主语是“臧盾”;“非”与“不”呼应,构成固定短语,表示强调之意。
4.B【解析】中国古代的太学与现在的大学不可同日而语。前者主要培养国家官员,后者则是未来职业人员的学习场所。两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差异颇大。所以,“其实质和培养目标是一样的”的说法是错误的。
5.D【解析】D“加以诬陷”属无中生有,原文中只说“为权势所疾”,并无诬陷的说法。
6.(1)(江革)九岁时父亲去世,与弟弟江观是同父所生,(他们)年少孤独贫穷,身旁虽无老师朋友指点,但兄弟互相训教勉励,读书学习毫不倦怠。
(2)江革于是广施恩惠,明令行为,制定法令,盗贼最终被平息,百姓、官吏这才安心了。
7.首句写春江浓绿如染、野鸭戏水的景象,第二句写平静的水面倒映着岸边美丽的桃花,这两句诗突出了阳春时节天气回暖、春意盎然、景色明艳的特点。(简要概述内容2分,景物特点3分)
8.①主人方面:主人衰翁“昂首问客”,送客到山边,直到红日斜晖时还不忍分手离去,表现出主人衰翁对客依依惜别的情怀。(2分)②客人方面:客回答主人“几时归”时说“秋风黄叶飞”的秋天才能回来,然后“系马绿杨开口笑”,表现了客爽朗豪放的情怀。(2分)
9.(1)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2)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3)为变徵之声 复为慷慨羽声
(4)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5)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每空1分,共10分)
10.(1)“疼惜不已的敬意”,一是指新中国前三代工人乐于奉献,待遇不高;(2分)二是指父亲无故被冤,对国无怨。(2分)他们的境遇令人遗憾,但他们的精神又令人起敬。
(2)①侧面衬托父亲。用母亲简单的要求,多次的催促,反衬父亲公私分明,决不占公家便宜。(3分)②推动情节发展。母亲想要父亲从工地上带点儿水泥回来,父亲坚决不同意,后来带回废弃工地上废弃的水泥,情节渐次展开。(3分)
(3)示例:①大公无私。即使修房急需水泥,妻子多次埋怨,他也不从工地带回一点点水泥。②乐于奉献。他积极报名去远离家乡的大三线。③安于清贫。三十余年间,他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钱,加起来不超过三百元。④胸怀博大。对自己所受的冤屈不抱怨,对社会上存有不同看法的事不较真。(概括父亲的精神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结合现实生活分析1分;以上4点答出2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1.C【解析】①句中“娓娓而谈”指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用在此处符合语境。②句中“味同嚼蜡”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用在此处不合语境。③句中“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用在此处情感色彩不当。④句中“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用在此处合乎语境。⑤句中“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用在此处对象错误。⑥句中“甘之如饴”指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用在此处合乎语境。
12.B【解析】A成分赘余,“诸”是兼词,意为“之于”,跟句中的“于”重复;搭配不当,“回应”和“关切”不能搭配。C两面对一面,第二个“是否”与“人口规模大、领土幅员广”不照应。D成分残缺,可在“低保补助等”后加上“政策措施”。
13.C【解析】解答此题的对策是,先看几个句子的主语是否一致,再看主语不一致的句子是否是从同一对象的角度展开陈述的。本材料主要阐述的是“智慧与学历、知识无关”的观点,话题的主体是“智慧”,只有C与材料的话题完全一致。
展开余下试题
14.【解析】两则材料的核心点都是“懂你”。具体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你”的范围。“你”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考生既可以选择身边的人,也可以跨越时间,写自己敬佩、仰慕的古代名人。其次要把握“懂”的含义,应是理解,理解“你”的志向抱负、理解“你”的辛劳付出、理解“你”的思想精神。作文审题的难度不大,重点考查考生的作文基本功,即布局谋篇能力、语言驾驭能力等。
【文言文参考译文】
江革,字休映,是济阳考城人。他的父亲江柔之,是齐朝的尚书仓部郎。江革幼年就很聪慧敏捷,早年就有才能和情思,六岁就懂得写文章。父亲江柔之对他非常赏识器重,说:“这个孩子必能兴旺我们的家族。”(江革)九岁时父亲去世,与弟弟江观是同父所生,(他们)年少孤苦贫穷,身旁虽无老师朋友指点,但兄弟互相训教勉励,读书学习毫不倦怠。(江革)十六岁时母亲去世,他因为孝顺而闻名。服丧完毕,江革与弟弟江观一同去太学,被增补为国子生,在考试中名列前茅。齐朝的中书郎王融、尚书吏部郎谢朓一向都很敬重江革。谢朓曾经雪夜到江革家中拜访,看见江革盖着破棉被,铺着单薄的席子,却沉醉于学习中不知疲倦,谢朓叹息了很长时间,于是脱下自己穿的棉衣赠送给他。江革二十岁时就被推荐为南徐州秀才。
中兴元年,梁高祖萧衍入主石头城。当时吴兴太守袁昂占据着州郡抵抗梁军,梁高祖就让江革给袁昂写劝降书,江革在座位上当即写成,言辞文义典雅,梁高祖非常赞赏他,于是命令江革与徐勉共同掌管公文书记工作。后来江革出京做云麾晋安王长史、寻阳太守,因为清正严明被各地的地方官忌惮。当时少王做事大多迎合于签帅,江革凭借正直自处,不同签帅等人同席而坐。江革不久被提升为左光禄大夫、御史中丞,他弹劾参奏豪门权贵,一个都不回避。
当时武陵王在东洲,非常骄傲放纵,皇上召见江革当面命令说:“武陵王还年轻,臧盾性情软弱,不能纠正他,想让你代替他来做这件事。这件事情非你不可,请不要推辞。”于是皇上任命江革为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到了东洲,江革只靠官俸过日子,吃得也很简单。会稽郡面积大、人口多,诉讼案件每天几百件,江革一一判断辨析,从不留下疑案悬案。(他)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使人民安定,官吏敬畏,(他管理下的)很多城市(的人)震惊。琅邪人王骞做山阴令,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财货很多,远远望见江革的气势就自请解职。武陵王惧怕江革,于是对他非常敬重。江革每到侍宴时,与武陵王言谈一定要引用《诗》、《书》的句子,武陵王因此爱好学习喜欢写文章。典签沈炽文把武陵王写的诗呈给梁高祖,梁高祖对仆射徐勉说:“江革果然能够胜任担任的职务.”不久江革又监管吴郡。当时吴郡境内荒年歉收,盗贼公然行动。江革到了吴郡,只有公派侍卫二十人,百姓都怕他不能清除盗寇。江革于是广施恩惠,明令行为,制定法令,盗贼最终被平息,百姓、官吏这才安心了。
江革性格刚强正直,每次到朝宴的时候,总有褒贬之言,因此被有权势的人憎恨,于是江革称病返回家乡。大同元年(江革)去世。江革历任八府长史,四王行事,身旁却没有侍妾,家徒四壁,世人因此敬重他。 (117.156.2.12)
上一篇: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模块诊断语文试卷
下一篇:
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山西省太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