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494 2016-11-2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4]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吉林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苏蕾
说明:1、本试卷分第I试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漫溯(suò) 百舸(gě ) 慰藉(jiè) 强人所难(qiǎng)
B.夜缒(zhuì) 拜谒(yè) 踟蹰(chú) 浪遏飞舟(è)
C.忸怩(nǐ) 浸渍(zì) 不惮(dān) 有恃无恐(shì)
D.箕踞(jù) 谥号(yì) 刀俎(zǔ) 怒发冲冠(guān)
2.选出下列无错别字的一组( )
A.陨身不恤 含垢忍辱 阴谋秘计 长篇累牍
B.脍炙人口 痛定思痛 赁屋授课 黯然泣下
C.微漠悲哀 桀骜不训 鸾凤和鸣 淋漓鲜血
D.甚为寥落 无端谍血 菲薄祭品 嗷嗷待哺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1)人生就是这样令人感慨:毕业分手的时候,大家是 的青年;而今再见,大家都已华发苍颜。
(2)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强调,打造一支 的作家队伍是中国作协的一项重要工作。
(3)换届后的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岁,可谓 ,相信他们应该不会辜负社会各界的期望。
A.年轻有为 风华正茂 年富力强
B.年富力强 风华正茂 年轻有为
C.风华正茂 年富力强 年轻有为
D.风华正茂 年轻有为 年富力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国际市场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订单减少,是直接导致以加工型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B.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C.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D.纪委工作报告提出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建设目标,不是一个新概念,应该关注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提高党和国家预防腐败能力的建设。
5. 下列题中对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西汉作家司马迁的《史记》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书中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有3000年的历史。
B.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他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早在清末就被译成中文,是一百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之一。
C.《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孟子》《中庸》《大学》称为“四书”。
D.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运,讲究辞藻,创立了“三美”主张,即建筑美、音乐美、语言美。戴望舒的《雨巷》就是代表作之一。
6.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常说的牙垢,实际上包括牙菌斑、软垢和牙结石等几部分。牙菌斑是不可见的,但它是牙周病的罪魁祸首。软垢是口腔里各种残渣的沉积物,是口腔细菌的食粮。牙结石则相当于细菌的城堡,由细菌建造用来藏匿细菌。 ,所以牙垢不能留!
浏览完整试题
A. 牙垢的问题不是影响我们的牙齿美观问题,就是引起牙龈发炎、口腔问题
B.牙垢的问题不仅影响我们的牙齿美观问题,还会引起牙龈发炎、口腔问题
C.牙垢的问题不仅引起牙龈发炎、口腔问题,还会影响我们的牙齿美观问题
D.牙垢的问题一边影响我们的牙齿美观问题,一边引起牙龈发炎、口腔问题
7. 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籍吏民 ②太子迟之 ③函封之 ④素善留侯张良
⑤臣活之 ⑥道芷阳间行 ⑦夜缒而出 ⑧使使以闻大王
A.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B.①⑥⑧\②④⑤\③⑦
C.①⑥⑧\②⑤\③⑦\④ D.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二、古代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
(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音yí,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所,表约数;里所,即一里路左右),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去,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史记•留侯世家》)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内室的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顾:回头看
B.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若:假若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布衣:平民百姓
D.旦日视其书, 旦日:第二天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乃为装遣荆轲
B.常从人寄食饮 张良是时从沛公
C.直堕其履圯下 吾其还也。亦去之。
D.父以足受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张良能忍辱为老父取履,穿履,并能听从老父训导,如期赴约,终有所得。
B.漂母的大怒是为了激发韩信作为男子汉的尊严。
C.从张良愕—忍—怪—异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到他性格转变的过程。
D.韩信受胯下之辱中,在他“孰视”、“蒲伏”中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
1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4分)
(2)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3分)
(3)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2.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13.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分)
(三)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8分,每空1分)
14(1) 问苍茫大地, ?(《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 。(《再别康桥》)
(3)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 (《雨巷》)
(4)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5)惨象, ;流言, (《纪念刘和珍君》)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长沙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他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1915年9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
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长沙板仓人,1903年留学日本,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令古,融合中西”,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照、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这在黎锦熙1915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
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绪……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
展开余下试题
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而使湖南成为近代以来最有朝气的省份之一。年轻的毛泽东,自然受到这一浓厚的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毛泽东在《讲堂录》里记下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
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1917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
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在一师期间,毛泽东总共花了160块钱左右,大约有二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上面。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918年,毛泽东从长沙一师毕业,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
(节选自金冲《毛泽东传》)
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毛泽东也看重立志,但他反对对前人中有成就者进行简单的模仿,他认为,应当首先寻找真理,并将其与社会需求相联系,才是真正的立志。
B.毛泽东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学习,所以他要求好友萧子升阅读古代经、史、子、集著作,并开列了推荐书目77种。
C.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是湘士学风的全部特征,这一风气催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毛泽东自然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D.毛泽东在校期间分别与萧子升和蔡和森进行过“游学”,这两次“游学”经历养成了他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
E.本文选取毛泽东在长沙一师时的学习生活材料,围绕“修学储能”这个中心,表现了一代伟人在青年时代就展现出的卓尔不群的素质。
16.长沙一师的老师们给了毛泽东哪些方面的影响?请简要分析。(5分)
答:
17.从三、四两段看,毛泽东在一师期间是如何对待学习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5分)
答:
18.长沙一师五年的师范生生涯,为毛泽东后来投身社会革命储备了哪些能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四、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 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 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
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左右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吉林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答题卡
11.(共10分)
(1)
(4分)
(2)
(3分)
(3)
(3分)
12.(5分)
13.(6分)
14.(8分)
(1) , 。
(2) , 。
(3) 。
(4) 。
(5) , 。
15. (5分) ( )( )
16.(5分)
17(5分)
18.(6分)
座位号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答案】B【解析】A溯应读sù;C怩应读ní,惮应读dàn;D谥应读shì。
2.【答案】B【解析】A项,陨—殒;C项,训—驯;D项,谍—喋。
3. 【答案】D
4.【答案】B【解析】:A项,句式杂糅,“直接导致……下降”或“是……的主要原因”。D项,搭配不当,建设目标不是“概念”,应该为“提出的‘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不是一个新概念”;C项,警方表示不满的对象既可以是对报案人表示不满,也可以是对围观者表示不满。。
5. 【答案】D
6. 【答案】B
7. 【答案】 A. 1和6名词作动词,2意动用法,3和7名词作状语,4形容词作动词,5和8使动用法
展开余下试题
8.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B项,若,第二人称代词,你。
9.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A项,介词,为,替,给/动词,准备,打点。B项,都为动词,跟随,跟从。C项,代词,他的/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词,还是。D项,介词,用/动词,认为。
10.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B项,原文为“母怒曰:‘吾哀王孙而进食。’”
11.本题考察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1)有一个老人,穿着褐色的衣服,到了张良站的地方,径自把他的鞋子丢到桥下。(“老父”“衣”“褐”各1分)
(2)在这时韩信仔细的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出去。(“孰”“蒲伏”“俯出胯下”各1分)
(3)张良于是认为这件事很奇怪,经常反复诵读它。(“因”“异”“之”各1分)
12.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2分)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3分)
13.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2分)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2分)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2分)
14.略
15. AE B项原文信息是“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并无“要求”意味。C项遗漏了“推崇性理哲学”的信息。D项与“调查研究作风”相关的“游学”不只是“两次”,而且并没有立刻“养成”调查研究作风,文中说的是“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
16.①修身方面的谆谆教诲。②做学问内容和方法方面的指导。③改造社会方面的释疑解惑。
17.①有批判精神,喜欢质疑问难。②学习重点明确,主次分明。③懂得为学之道,能处理好博与约、中与西、普通与专门的关系。④惜时苦读,持之以恒。⑤认真研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打下扎实的学问根基。(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8.①立下了正确的人生志向:心系社会,探求真理。②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广博学习,注重方法。③形成了重视社会实际的思想方法:关心世事,经世致用。④初步养成了调查研究的作风(或获得了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几番游学,深入生活。⑤培养了关心时事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订阅书报,风云在胸。(能就其中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即可,要求有理有据。)
19.作文
一、立意
1、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现实生活中我们缺的不是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心境。
2、拥有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馨,这些是我感受到的最大的幸福。也是我最大的财富。
3、幸福,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
4、母亲的唠叨蕴含着人间最诚挚的情感,母亲的唠叨也是幸福。
二、巧妙拟题
1、幸福是点点滴滴的感动 2、心中的幸福满满的
3、幸福在我身边 4、珍惜幸福
5、这就是幸福
【翻译】
张良曾经有一次在下邳的桥上不慌不忙地步行,有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来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故意把鞋扔到桥下,回过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给我)取上来!”张良非常吃惊,想要打他,因为看他年纪大,竭力忍住气,走下桥去把鞋取上来。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取上来,于是挺着身子跪着给他穿上鞋。老人伸出脚穿上鞋,大笑然后离开。张良非常吃惊,目送着他离去。老人走了将近一里路,又转回来,(对张良)说:“可以把本事传给(你)这个年轻人。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跟我相会。”于是张良感到很奇怪,下跪说:“好。”
五天之后天亮时,张良到那里去。老人已经先在那里了,(他)非常生气地说:“(你)跟老年人约会,(比老人还)慢来,怎么能(这样)呢?”又说:“五天之后早点来相会。”(说完就)离开了。五天之后鸡叫的时候,张良就到那里去。老人又已经先在那里了,(他)又非常生气地说:“(你又比老人)慢来,为什么(这样)呢?” (说完就)离开了,说:“五天之后再早点来相会。”五天之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了那里。过了一会老人也到了,(他)很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才对)。”(老人)拿出一册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就离开了,再没有说别的话,也不再出现。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就感到很惊异,常常反复地诵读它。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饮蓐(同褥)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译文
淮阴侯韩信,淮阴县人。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什么善行可以推荐做官。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别人都很厌恶他。曾经在下乡县南昌亭长家混了几个月,亭长的老婆没办法,就一大早做饭躲在被子里吃,韩信到了吃饭的时候去了,(亭长的老婆)却没
上一篇: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吉林省吉林”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