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47  2016-11-21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7]
浙江省桐乡市茅盾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6学年第一学期 茅盾中学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郑黎 审核人:薄春娟
考生须知:本考卷分试卷I、试卷II和答题卷
试卷I选择题请答在机读卡上,试卷II非选择题请答在答题卷上。
试卷I
一. 选择题(44分,其中1—13每题2分,14—19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抹煞(shā)  遒劲(jìn)  脊骨(jī) 跬(kuǐ)步
B.经传(zhuàn) 跨越(yuè) 寥(niáo)廓 慰藉(jì)
C.澄清(chéng) 峥嵘(zhēng) 惆怅(chóu) 依偎(wēi)
D.枕藉(jiè)  符箓(lù)  给予(gěi)  百舸(k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寥廓  惴粟  笔竿 唉声叹气 
B.震憾  斑斓  水蒸汽 按部就班
C.吟诵  祥和  永诀  病入膏肓 
D.寒喧  胸臆  摇曳  至高无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 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近期,我国将重点清理、 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黑窝点”。
③外交部表示,中国有关船只在中国管辖海域内进行正常的巡航活动是 的。
A.遏制 取消 无可非议 B.遏止 取消 无可厚非
C.遏止 取缔 无可厚非 D.遏制 取缔 无可非议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仅仅因为个别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粗野,就取消城管部门,这无疑是一种因噎
废食的做法。
B.有些人在追逐中寻找刺激,有的人却在平凡的生活中安之若素,品味着平淡的幸福。
C.小明与三十年前的同学张城在上海萍水相逢,他们高兴得热泪盈眶。
D.此刻,校运会的田径比赛已经拉开序幕,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
场外的拉拉队则作壁上观,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 。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B.现代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控,季节被空调操纵的生活,也就是说,是一种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活。
C.生物学家通过对舌苔上味蕾的研究,终于回答清楚了我们吃某些食物时为什么会觉得食物味道鲜美。
D.面对世界经济一直萎靡不振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果断采取多种策略保增长,从而保证了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稳中有升的态势。
6.下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初秋的早晨,还有些雾气,看那茂岭多么像一位刚沐浴过的少女, , ,
, ,看起来,她又有些像是刚出嫁的小媳妇儿,穿戴打扮一新要回娘家呢。
①飘扬着的杨柳是她的衣带 ②绿油油的各色植物是她的罗裙
③小草尖上的露珠是她含羞的眼泪 ④满山遍野的花朵,是她娇艳的脸庞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句子中,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是( )
A.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B.我们荣幸地莅临母校参加校庆活动,真是感慨万千。
C.明天我准时到府上拜访,请务必在家恭候。
D.老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
8.对下列行业对联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壶中日月不老仙龄。(药 店)


浏览完整试题B.香分花上露, 水汲石中泉。 (花 店)
C.手巧何愁天衣无缝, 心灵能做霓裳云霞。(裁缝店)
D.珠玉光辉琉璃世界, 中天皓月太空明星。(灯具店)
9.下列对古代人物的称谓,不同类的是( )
A.杜甫, 世称杜工部 B.韩愈, 世称韩吏部
C.柳宗元,世称柳河东 D.王羲之,世称王右军
10.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够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说明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改变提升自己。
B.“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
——下阙回忆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回答了上阙的问题。
C.“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获得教养的途径》)
——这句话的含义是:要想发现杰作的价值,获得真正的修养,我们得有对杰作认真
对待的态度,得舍得花力气,下功夫。
D.“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赤壁赋》)
——这句话意在借曹操自比,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生乎吾前 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
C.终日而思 攀援而登
D.游于赤壁之下 而青于蓝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知山之特立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白露横江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3.下列与其它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客有吹洞箫者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每小题3分,共计9分)
可以救命的一氧化碳
上世纪60年代,人们就知道身体组织在受毒素、紫外线、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血红素加氧-1(简称HO-1)会及时对抗相应的受伤和感染,此时体内会自然地产生微量的一氧化碳。不过,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一氧化碳是组织代谢的副产品。
然而,美国科学家所罗门•辛德在1993年提出,一氧化碳在人体内扮演了一个有意义的角色。它有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例如大肠的收缩、胃的排空等。但是,研究人员作了很多的努力之后,还是没有检查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
由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一些科学家想把它用于临床治疗。然而,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使用稍有不当,就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使氧气无法载运到全身。当人体内2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和晕倒的情况;当人体内40%左右的血红蛋白转变成羧化血红蛋白时,就会夺人性命。因此,有科学家反对把一氧化碳引入对人类的临床治疗。但美国的奥古斯丁•乔和弗里茨•贝奇称,医药界不该这么快拒绝一氧化碳的治疗潜力,一氧化碳疗法是紧急情况下最好的方法。
2001年上半年,乔和贝奇领导的小组指出,患者吸入微量一氧化碳有助于防止器官的排斥反应。他们在进行老鼠心脏移植时,用一种叫“卟啉”的化学药品将HO-1封闭,一星期内老鼠有排斥移植的反应产生。但如果将老鼠置于含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则可以幸存。也就是说,吸入动物体内的微量一氧化碳可以完成HO-1所能完成的任务。这个实验也说明,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研究HO-1时发现的一氧化碳不是代谢废物,而是在HO-1的作用下,人体为生理防御反应所产生的气体。
2001年年底,美国的大卫•平斯基的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也大有帮助。平斯基改变了一些老鼠的遗传特性,使它们缺少制造HO-1的基因,然后让它们和正常的老鼠一起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平斯基用夹子截断供应到老鼠左肺的血流,一小时后让它们重新恢复流动。结果正常老鼠的生存率为90%,而所有改变过基因的老鼠皆死于产生在肺中的血块。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当平斯基给改变过基因的老鼠呼吸微量的一氧化碳后,只有一半老鼠死于非命。目前,每年有数千人进行肺移植手术,失败率为30%,比其他器官移植的失败率要高,比如,肾移植的失败率只有10%。因此,医药学家希望把一氧化碳的治疗作用引入到肺移植手术中。目前也有一些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临床手术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14.下列对一氧化碳医用作用的解释,最准确的一组是( )
A.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是协助一氧化氮管理人体的内部器官。
B.科学实验表明,一氧化碳对肺移植手术有帮助。
C.身体组织在受毒素、紫外线辐射、激素和药物等侵害时,体内需要一定量的一氧化碳。
D.一氧化碳虽然是一种有毒气体,但它可以有效防止器官移植手术中的排斥反应。
15.下列不能说明一氧化碳对人体有益的一项是( )
A.让改变过基因的老鼠呼吸微量的一氧化碳后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只有一半老鼠死
于非命。
B.对缺少制造HO-1基因的老鼠进行模拟的肺移植手术,都死于产生在肺叶中的血块。
C.将进行了心脏移植的老鼠置于含微量一氧化碳的空气中,在一星期之内可以幸存。
D.一氧化碳能紧紧结合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形成羧化血红蛋白。
1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使用一氧化碳有可能提高人类肺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B.美国一些著名的医生把一氧化碳用于临床手术中,取得了特别理想的效果。
C.一氧化碳在人类器官移植手术中作用明显,不再需要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评估。
D.科学家们已经完全接受了把一氧化碳引入对人类的临床治疗的想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17—19题。(每小题3分,共计9分)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展开余下试题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赤壁赋》
17.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危:端正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
C.缘染溪, 斫榛莽 缘:越过 D.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向:过去
18.下列句子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作《师说》以贻之 虽有槁暴
B.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或师焉,或不焉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D. 举匏尊以相属 侣鱼虾而友麋鹿
19.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了精神的慰藉,文中叙事写景,都饱含着
作者丰富的感情。
B.主客问答的方式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
思想感情。因而,苏文中主客问答其实是苏轼两种人生态度的交锋。
C.柳宗元先写游其他山水时心情的抑郁,以此来反衬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心有所托的
精神的愉悦。
D.苏轼在《赤壁赋》中流露贬谪生活的苦闷心绪,在朋友的安慰之下,苏轼最终从苦闷
中走出来,表达了寄情自然的旷达情怀。
试卷II非选择题(56分)
二.翻译填空题(本题3小题,共10分)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题2分)
(1)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学常识填空(2分,每题1分)
(1)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出生,山东鱼台人。中国现代诗人,代表作《相信未来》, ▲ 等。
(2)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 ▲ 运动。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的主张。
22.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空缺的部分。(4分,任选四题,如果超出四题则取前四题评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故木受绳则直, ▲ 。 (荀子《劝学》)
(3)闻道有先后, ▲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4)纵一苇之所如 ▲ 。 (苏轼《赤壁赋》)
(5)位卑则足羞, ▲ 。 (韩愈《师说》)
三.解答题(本题有3小题,每题2分)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23-25题。
每一年,我们都看见成千上万的儿童走进学校,开始学写字母,拼读音节。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他们为新学会的字母而骄傲,继而又克服困难,读懂一句诗或一句格言,又读懂第一则故事,第一篇童话。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迷恋于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录和咒语)。这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他们儿时便在课本里发现了诗和故事。但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去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金鱼池和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着异彩。昨天的花园、公园或原始密林,今天或明天将变为一座庙堂,一座有着无数的殿宇和院落的庙堂;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这个从童话和印地安人故事出发,继续摸索着走向莎士比亚和但丁;那个从课本里第一篇描写星空的短文开始,走向开普勒或者爱因斯坦……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这儿还根本未考虑世上的书籍在不断地增多!不,每一个真正的读书家都能将现有的宝藏再研究苦读几十年或几百年,并为之欣悦不已,即使世界上不再增加任何一本书。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可就算一个读者不再学任何新的语言,甚至不再去接触他以前不知道的作品,他仍然可以将他的阅读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使之更精、更深。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部作品和每一个思想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 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23.赏析下面的句子:“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金鱼池和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着异彩。”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黑塞在文中说:“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作者用什么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这一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文末画线句子中的“斑斓锦缎”指什么?“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题(40分)
26.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人们在为我们社会的飞速发展而欢呼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注意到许多事物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渐渐消失。也许,那是夏夜沾满月光的低低虫鸣;也许,那是雨后悠悠小巷中的薄薄晨光;也许,那是山村屋顶上的袅袅炊烟……这些,触发了你怎样的记忆与思考?
请以“那些消失的 ▲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文题补充完整。(2)以记叙为主,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3)不少于700字。

2016学年第一学期茅盾中学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二. 选择题(44分,其中1—13每题2分,14—19每题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D A B A D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C B A B D A C B D
1. 【答案】C 【解析】A.脊骨(jǐ)遒劲(jìng) B. 寥(liáo)廓 慰藉(jiè) D.给予(jǐ ) 百舸(gě)
2. 【答案】C【解析】A. 惴栗  笔杆  B. 震撼 水蒸气 D. 寒暄 至高无上
3. 【答案】D 【解析】遏制: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重点是“止”,使停止。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B.。取缔:指明令取消禁止,多为政府机关的政治手段,带有强制性,语意较重,对象多是非法的组织活动或不健康的事物等。取消:指是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力等失去效力,不一定采取行政手段,也可用于个人之间,语意较轻,对象多是规章、制度、计划等比较抽象的事物。C.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原谅。
4. 【答案】 A【解析】A.因噎废食:比喻因为碰到挫折,连该做的事情也不做了;B.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C.萍水相逢:萍,浮萍。随水漂泊的浮萍偶然聚集到一起。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D.作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不肯出力帮助争斗者中的一方
5.【答案】B 【解析】A.两面对一面,在“推动”前加“能否”。C.成分残缺。缺少“回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上“的问题”。D. .句式杂糅。“面对”与“在……下”句式杂糅,将“背景下”改为“状况”。
6.【答案】A【解析】A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7.【答案】D【解析】A绵薄之力B莅临 C 恭候,谦敬不当
8.【答案】B【解析】B是茶馆
9.【答案】C【解析】C.“河东”是籍贯A. B. D.是官名
10.【答案】D【解析】D 错在“借曹操自比,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作者写曹操等英雄人物,感慨像他们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进而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引发更多思考。
11.【答案】C 【解析】A在、对B他们、大概D在、比
12.【答案】B【解析】A.这样以后B.片刻C.白茫茫的水汽D.跟从并且
13.【答案】A【解析】A宾语前置B. C. D.定语后置
14.【答案】B【解析】A、原文第二段说“还是没有检查出一氧化碳在人体中的准确作用”C、“体内会自然地产生微量的一氧化碳”。D、偷换概念,“有助于防止”不等于“有效防止”。
15.【答案】D【解析】这是一氧化碳危害人体的情况
16.【答案】A【解析】B、原文结尾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C、从最后一段看,希望将其“引入到肺移植手术中”就有必要进评估D、第三段“有科学家反对把一氧化碳引入对人类的临床治疗”
17. 【答案】C【解析】缘:沿着
18. 【答案】B【解析】A“有”通“又”B.“趣”通“趋”;“不”通“否” C.“知”通“智” D.“尊”通“樽”
19. 【答案】D【解析】“在朋友的安慰之下”,错
20.(1)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似乎与万物相融合。
(2)本来就是一代的大英雄,但现在又在哪里呢?
21.(1)《海洋三部曲》或《这就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2)古文
22. 默写(略)
23.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对的世界越来越广阔。(1分)从“幼儿园”变成 “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层层递进,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让人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1分)
24(1)经典的美和魅力是无穷的,因而能常读常新;阅读者生活阅历更丰富,知识水平、思想认识提高也使他在重读经典时能获得新体验、新认识。(1分)
(2)作者用自己读歌德的《亲和力》为例,来证明自己的这一论断。(1分)
25.“斑斓锦缎”指由各民族语言汇聚成的“世界文学”(1分); “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是人们实现了自我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后所体现出的人类共同的精神。(1分) (60.180.6.176)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桐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