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532  2016-11-23
标签:粤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2]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短篇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小径分岔的花园》同步训练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短篇小说欣赏》
第四单元《小径分岔的花园》同步训练
一、基础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很多家庭主妇在换季时,往往为不同季节的衣物混放在一起而苦恼,如果   ,就可以避免混放,同时也方便下一季整理。
(2)《戏里剧外》的作者对坚守电视剧文化价值、尊重电视剧美学、追求电视剧品质品位等方面作了    的阐述。
(3)真应了    的俗语:几个来自不同城市的年轻人在一个小旅馆相识,共同做起了靠偷盗发家致富的梦并付诸实施。
A.物以类聚   分门别类  条分缕析
B.分门别类 条分缕析 物以类聚
C.条分缕析 分门别类 物以类聚
D.分门别类 物以类聚 条分缕析
解析“分门别类”,根据事物的特性分成各种门类。“条分缕析”形容分析得细密而有条理。“物以类聚”,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现在多指坏人跟坏人常凑在一起。(1)句由“不同季节的衣物混放在一起”“避免混放”“方便下一季整理”可知应用“分门别类”;(2)句是说作者做了详细的阐述,应用“条分缕析”;(3)句由“几个”“年轻人”“共同做起了靠偷盗发家致富的梦并付诸实施”可知应用“物以类聚”。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冯友兰认为,要想拥有高尚的人生境界,关键在于人的“觉解”程度的高低。据此可将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个等级。
B.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方式,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C.想像不仅对于读者的欣赏是一种必要,对于诗人的创作也是一种必要。可以认为,创造和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
D.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那么《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怀念。
解析A项,“要想拥有高尚的人生境界”与后面“关键在于人的‘觉解’程度的高低”一面对两面。B项,“开拓”与“新方式”搭配不当,将“新方式”改为“新境界”。C项,“不仅”“也”形成的递进关系颠倒,应该是“想像活动不仅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这样才能和后面的“创造和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形成一致,并且也符合实际情况。
答案D
3.将下面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
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
③马上扔下背包
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        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A.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解析这是一段描述性语言,表现师生的行动。提供的四句话不存在“主体”变换的问题,但有一个逻辑事理的问题。作为一个动态过程,一般是“接受信息→心理反应→行动表现”,所以应该是④→②→③。而“像……一样”作为状语,应该靠近它所描绘的动作,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特别是分句),所以①句必须紧挨“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答案C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
除夕•甲鱼
清冷的一个早上,老萧被妻子支出门办年货。老萧是个作家,全村人都知道。但没人知道作家是做什么的。问过,做“反革命”被贬到这麻雀都不搭巢的地方来之前,你老萧挣谁的钱?他答:作家协会管饭。简称“作协”。人咬着问:做什么鞋?老萧笑,心里却委屈着什么。


浏览完整试题雪残了,烂絮一样这处那处地摊着。天不清爽,没云也没太阳。老萧烦这片又浑又脏的天,路边的死草全黑了。树全精瘦,这里的土地把它们也饿着。
进了集,头家是个馄饨铺,老萧想买一碗烫烫冷的腑脏,转念又愧怍了。他工资被停发后,全家每人每月十二元生活费。他饭量大,抽烟,夜里读啊写地熬灯油,已经开销掉全家收入的一半还多。离开馄饨铺,他安慰自己:这种东西还有个吃头吗?中间那点肉馅像用挖耳勺填进去的。难怪这里人把“吃馄饨”叫成“喝馄饨”。
集上只有几个卖狗肉的。几条瘦狗腿朝天蹬着,肉冻黑了。问问价,老萧走开了。常纳闷这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狗,会养得活这么多狗?
老萧回到家,妻子堵他在院里,说有人等他回来帮忙写对联。老萧懂她的意思:在这地方吃点好东西得瞒人。“买着肉了吗?”她低了嗓子问。
“看看去啊。”老萧下巴指向自行车后的一只麻包,只拿眼觑她。妻子凑近,见里面一团东西正运动。她一下子半张开嘴,转脸向老萧。
老萧从自行车后架上拎下麻包,然后对妻子掐着板眼说:“八斤一只鳖﹗”
妻子还要有话,两个候在屋里的村邻迎出来。老萧两笔字写得不坏,但他怕偷写对联。不论城里革掉多少东西的命,作田人却仍坚持要喜要福要发财,他们要什么不碍事,手迹却是他老萧的。一旦有人告发,这个萧某某被发配到穷山恶水仍不干好事,写这种封建思想糟粕,他日子就更难过了。于是他写“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村人期期艾艾请教:连根发财的毫毛也不见啊?他恐吓地粗起喉咙:哎,这是毛泽东诗词。
快半夜时,来求老萧写对联的人稀落了。老萧提了把板斧开始围着那巨大的一只甲鱼打转,妻子孩子鼓励又恐惧地看他转。他边转边谋划:这样大个家伙该分三下里烧,中间腔膛里填上八宝清蒸;四肢头颈可以炖个汤,裙边要精致些烧,来个酿的。妻子扫他兴:锣齐鼓不齐,砧了大块一锅烩了事。
儿子想帮他,花了一个钟头,终把这只寿星老甲鱼逗露了头。起初拿根筷子引它咬,但眨眼它便顺住咬折的筷子缩回甲里去了。第二次用只铁勺柄,它却无论如何不睬。最后用截干玉米棒温存地桶、戳、诱,它才慢慢露头。那头一露,女儿“哇!”凄号一声跑了。那是副又阴险又悲哀的头脸,高高扬起时,颈上叠起极密的皱纹。斧落下时,以脚踏住它脊梁的儿子被它掀翻,重重仰摔在地上。
老萧振作起来:“好好烧它!烂烂地炖!”他恶狠狠指着它。
大家伙被挖净血后放进一只大盆,之后浇上热水,老萧妻子奓着头皮去触碰它。她伤着脑筋:能入锅的似乎并不多。裙边生满寄生虫,不得不扔。四肢也吃不得,厚硬得像箍了甲胄。只剩一只大壳,她横洗竖洗,才敢放它进锅。
半夜一点,一村人都来过,又走了。老萧搁下短掉多半的墨,快活着进了厨房。“咳,吃年夜饭喽!”
两个孩子从火边抬起脸,焦急和兴奋已使他们目光发直。“还在烧。”妻子答道:“这只老家伙要熬尽咱家一冬的柴!”
掀锅盖看看,浮着葱、姜、蒜的沸汤下面,那东西在锅底俨然不动,色未变,形也未变,老萧劝两个孩子先去睡,到时叫他们起。两个孩子不肯,眼期盼得更直。算算,他们有一年未见过荤了。又过一小时,一股厚厚实实的荤腥气捂上了人脸。
天灰灰亮时,荤腥已折磨得一家四口坐卧不宁。当一只盛着全部汤和体骸的大盆被端上桌时,人被这气味弄得有些晕眩了。它太浓太醇,逗人太甚,因此人近乎要窒息在它之中。
一切就绪,人正要朝桌中央的盆下手,院里传来闷闷的热闹。老萧站起身,掀开窗帘一看,立刻木在那里。妻子孩子连问什么事这样惊吓他,他没说话。全都挤到窗前,于是全没了话。一院子满是狗,满是饿走样的狗。它们一律微仰着脸,憧憬、膜拜般朝向这气味的来源。蓝的晨光中,它们闷声不响地坐着,卧着,亮着眼。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家老萧被下放到穷山恶水的地方,足以说明那个狂热年代知识分子所经受的磨难,也说明当时知识分子受打击、被压制的社会现实。
B.老萧想买一碗馄饨吃而没买,是因为这里人把“吃馄饨”叫成“喝馄饨”。
C.老萧家想吃点肉都得瞒着大家,帮人写对联都怕写要喜要福要发财的内容,可以看出那里的人思想愚昧落后。
D.小说以点带面,重点写老萧家除夕吃甲鱼的情形,既写了老萧被当成“反革命”下放,又写了当时极其残酷的政治斗争和恶劣的社会环境,更暴露了那个时代物质极度匮乏的事实。
E.老萧哄两个孩子先睡而孩子不睡,是因为孩子怕香喷喷的甲鱼会被父母吃光。
解析B项,强加因果,老萧想买一碗馄饨吃而没买,不是不想吃,而是吃不起。E项,“怕甲鱼会被父母吃光”理解有误。C项,“思想愚昧落后”表述不准确。
答案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
5.简要说说文章第二段写景的特点与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分两问,所以要分两大点作答。第一问,是回答小说环境描写的特点,解答这一问,要抓住具有特征的景物,如“残雪”“死草”“精瘦的树”等,从这些景物可以看出环境的特点:贫瘠、黯淡、毫无生机。第二问,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要从内容、主题、情节、结构等角度考虑,分点作答。
参考答案特点:第二段描写了残雪、死草、瘦树、又浑又脏及没云也没太阳的天,突出了这穷山恶水的贫瘠、黯淡、毫无生机。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物质匮乏的社会环境。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②为下文买甲鱼、炖甲鱼等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烘托了主人公悲惨的生活与命运。
6.作家老萧为什么粗起喉咙恐吓地对村人说“哎,这是毛泽东诗词”?请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这道题,要从上文中寻找依据。“但他怕偷写对联。不论城里革掉多少东西的命”这句话表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恶劣。“哎,这是毛泽东诗词”表现了当时人们对毛泽东的崇拜,也表现了老萧的谨小慎微。
参考答案①对联写毛泽东诗词,可见当时社会对毛泽东的崇拜,也表明老萧为搪塞村人找借口;②对联写毛泽东诗词,是老萧怕惹上麻烦,自己被发配到这个地方,仍然不敢写传统的要喜要福要发财的对联,这句话折射了当时极其残酷的政治斗争和恶劣的社会环境;③老萧这样做,表现了他谨小慎微的思想,也暗示了他人生的不幸遭际。


展开余下试题7.小说题目是《除夕•甲鱼》,结尾却写一院狗的情形,你认为这样结尾恰当吗?请谈谈你的观点与具体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肯定回答,也可以否定回答。答题步骤要分两步,第一步,明确观点,是肯定还是否定。第二步,从结构、情节、主题等角度具体阐释理由。
参考答案①恰当。这样结尾既照应上文第四段集上卖狗肉的内容;虽夸张出乎意料但具有针砭时弊的作用,耐人寻味,令人思考;还能表现当时社会物质匮乏,人们生活艰难;还能凸显主旨,使人物命运的悲剧色彩更浓,更具艺术震撼力。
②不恰当。在连人都挨饿的贫穷地方,不可能会养活如此多的狗;文章第三段交代狗都成了案板上的肉了,活狗都有可能被宰杀了,这时又有这么多的狗不合情理;如此写老萧家除夕时甲鱼的香味,太夸张了;如此写也与老萧的思想性格有冲突,情节有些突兀,不合情理。
三、语言运用
8.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
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首先要弄清正方的观点——美是客观存在的,然后用反问形式作答。
答案示例埃及人赞美的金字塔,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就不美吗?
9.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举办《红楼梦》读书交流会。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要求:①紧扣主题;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④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开场白的基本要求:①要紧扣主题;②篇幅简短;③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鼓动性。本题既要有开场白的特点,又要注意主题是“《红楼梦》诗词鉴赏”,要简要概括《红楼梦》的诗词特点。
答案示例“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绝世奇书《红楼梦》中的诗词也是难得的艺术瑰宝。让我们走进宝山,去欣赏它们的璀璨与绚丽吧! (60.180.0.180)
标签:粤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粤教版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