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488  2016-11-24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8]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一、基础知识(3分×10=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孺子(rú)   棨戟(qǐ) 帷幕(wéi) 星分翼轸(zhēn)
B.萦绕(yínɡ) 胜饯(jiān) 干涸(hé) 人声鼎沸(dǐnɡ)
C.向隅而泣(yú) 请缨(yīnɡ) 猖獗(chānɡ) 衡阳之浦(fǔ)
D.目不暇接(xiá) 雨雪初霁(jì) 邺水(yè) 惊魂甫定(fǔ)
2.下列几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老当益壮  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
C.高朋满座  萍水相逢  一介书生  俊采星弛
D.千里逢迎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役:役使。 B.知来者之可追 追:追赶。
C.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D.聊乘化以归尽 聊:姑且。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对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或棹孤舟 ②乐琴书以消忧 ③躬亲抚养 ④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⑤悦亲戚之情话 
⑥腾蛟起凤 ⑦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⑧彼于致福者 ⑨夙遭闵凶 ⑩愿陛下矜悯愚诚
A.①⑥/②⑤/③④⑦/⑧/⑨⑩ B.①⑥/②⑤/③④⑦/⑧/⑨⑩
C.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⑩ D.①⑥⑦/②⑤/③④/⑧/⑨⑩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以五百岁为春 不足为外人道也
D.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皆出于此乎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寂夜里,   飘渺的钟声,可以唤醒梦中之人,让一个沉沦在世间物象中太久的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②最近一段时间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由于价格属性的变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的走势还很难   。 ③曾经实行多年的“暂住证”正在   历史舞台,颇多政策含金量的“居住证”正在为人们所熟悉。
A.悠远  捉摸  退出 B.幽远  琢磨  退出
C.悠远  捉摸  淡出 D.幽远  琢磨  淡出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改革换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却让环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果有一天,人们司空见惯了绵延不散的雾霾,那我们还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污染围城?
B.媒体普遍认为,中俄关系已经进入成熟发展期,不会因为国际社会某些人、某些事而发生任何改变,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
C.在传达上级文件的会议上,与会代表鞭辟入里地学习,吃透了精神,明确了任务,统一了思想,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具体的规划。
D.中伊两国石油公司领导人正式签署了100亿美元的石油进出口合同,双方都表示,无论国际形势怎样变化,都将信守这一君子协定。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5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登上中国商飞设计研究中心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展示样机,穿过飞机客舱时,他坐下来在座位上两次谈感受,指出要发展装备制造业。
B.全省首届青少年歌手大赛于昨日落下帷幕,部分中学的选手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现场发挥,得到了评委老师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浏览完整试题C.合肥某中学秉承“立足于升学预备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以“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为行动指南,已成为精英的摇篮。
D.“滴滴”“快的”打车软件大战刚刚落下帷幕,“爱拼车”“哈哈拼车”等另一波功能相似的拼车软件又在一夜间掀起烧钱大战,它们先后砸出百万元,补贴用户拼车。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       。       。      。      。      。      。通俗是喜爱朴素的。唐代李绅的诗《悯农》何其通俗!又何其朴素!但通俗又不等于朴素,白居易的《忆江南》就于通俗中见绮丽。
①惠洪《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可见通俗并非脱口而出。
②通俗的诗是不卑俗、也不浅薄的。刘禹锡的《竹枝词》就是一首明朗流畅、富有情趣的好诗。
③“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秘密。
④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推崇通俗。
⑤平易浅显是指通俗,俗不可耐是指庸俗。
⑥白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王安石誉之为“白俚”。
A.⑤④⑥①③②  B.⑤③②④⑥① C.②③⑤⑥④① D.③②④⑥①⑤
10.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光潜(1897-1986)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著有《文艺心理学》《文化苦旅》《诗论》等。
B.骈体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特有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用杂言,所以唐宋以后也称骈文为“四六文”。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在于: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滕王阁序》就是一篇典型的骈体文。
C.《陈情表》作者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祖母刘氏将其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他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国,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D.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二、文言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4题。(15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环旋着往上飞 B.则芥为之舟 芥:小草
C.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 D.而控于地而已矣 控:控制
1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均表示事物“有所待”的一项是(3分) (  )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④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⑥适百里者,宿舂粮
A.①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⑤
1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才能南飞。
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大舟飘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大小之辩”的。
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1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7题。(12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舅夺母志 夺项王天下者 B.门衰祚薄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C.逮奉圣朝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D.辞不赴命 辞不就职
1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展开余下试题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朗朗上口,亲切自然。
1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春天到来后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田园景色的两句是:“  ,        。”
②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秋日傍晚开阔江面上美景的两句是:“   ,   。”
③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 ,         。”
四、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
除 夜①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注】①此诗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此时作者独处囚房,是他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
19.体会“惊风雨”和“饱雪霜”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分析题
安 勇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他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所以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的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2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本文主要围绕着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
B.四位同学对“分析题”的分析回答反映了他们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C.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这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在结构上前后照应。
D.年轻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令学生们沮丧、气愤,因此在教室里一片大乱。
E.文中的年轻老师从出题、答题到告诉答案,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2.小说中回答问题的四位同学具有什么样的共同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文章题目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结尾写了老校长流泪,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校长流泪”的认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3分)
25.整合下列句子中的信息,给“道德风险”下定义。(3分)
①道德风险并不等同于道德败坏
②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
③道德风险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或签约的一方的一种私自行为
④这种私自行为的目的是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⑤这种私自行为可以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
⑥这种私自行为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道德风险指
七、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里面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儿子喜上眉梢,推想着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有嗖嗖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他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箭囊里装着一支折断的箭。“我一直挎着这支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意志轰然坍塌了。后来,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展开余下试题要求: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A项轸zhěn。B项饯jiàn。C项浦pǔ。
2.答案D 解析 A项明—鸣。B项鱼—渔,清—青。C项弛—驰。
3.答案:B解析:B项,追:补救,挽救。
4.答案:C解析:①⑦名词活用为动词;②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③④名词作状语;⑥⑧动词的使动用法;⑨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5.B
6.答案:C解析:幽远,深远、远而幽静;悠远,离现在时间长,距离远。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子当中;琢磨,思索、考虑。淡出,比喻逐渐退出(某一领域或范围);退出,脱离团体或者组织,离开会场或场所,不再参加。
7.答案:B解析:A项,“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不能带宾语。B项,“牢不可破”坚固的不可摧毁(多用于抽象事物)。C项,“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不能用来修饰“学习”,一般用来形容文章、言辞道理深刻透彻。D项,“君子协定”指国际间不经过书面上共同签字只以口头上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和书面条约具有相同的效力。借指彼此之间互相信任的约定。此处属望文生义,与“正式签署”不符。
8.答案:D解析: A项,语序不当,改为“两次在座位上坐下来”。B项,表意不明,“部分中学的选手”可以理解成“部分中学生选手”或“部分中学校的选手”。C项,成分残缺,在“奠基”后加“的理念”。
9.答案:A解析:解答这个题目,可以抓住语段的前后照应处。⑤解释两种“俗”的不同,紧承前文,然后转入谈论“通俗”。④承前启后,引出具体的“古代著名文人”的事例。②与横线处后的语句在句式上十分相似,所以②在最后。
10.A
11.答案D(解析:控:投,落下)
12.答案C(解析 ③是说天的颜色,⑤是蜩与学鸠的浅陋见识。排除这两项即可。)
13.答案C(解析C项理解错误,文章虽然谈到了“大小之辩”,但舟与水的例子是用来说明事物都“有所待”的。)
14.答案:
①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②我一下子飞起来,碰上榆树、檀树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落在地上也就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
15.答案D (解析:D项均为动词,推辞。A项动词,改变/夺取。B项名词,家门/门户。C项动词,到/被捕。)
16.答案A (解析:不是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婴”的意思是缠绕,疾病缠身。)
17.答案(1)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2)现在诏书又下,言辞急切而严峻,指责我有意回避和怠慢。郡县的长官,层层逼迫,催我上路;州官登门催促,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
18.答案:(1)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2)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9.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这里的惊风雨既写出了当时恶劣的风雨天气,也写出了作者昔日屡经风雨,紧张激烈的战斗生活。“饱雪霜”既指身体受到北方严寒的侵袭,也暗喻精神上遭受元人的折磨。
20.诗人此时独处囚房,只有孤灯相伴,连饮屠苏酒的梦都不会做了,只有一遍一遍地默默挑着灯花。表达了诗人身陷牢狱仍心系天下安危的宽广胸怀和面对死亡的无所畏惧慷慨从容的精神。
解析:这是文天祥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想到自己一心复宋的愿望成空,禁不住感慨万千,“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自己已是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这里的“风雨”显然是比喻自己的政治生涯,是指自己经历的战斗生活和受到的磨难。尽管自己的生命已是“欲尽”,但仍“挑灯夜未央”,仍然心系天下安危,不顾个人安危,表现出无所畏惧的铮铮铁骨。
21.BD(B项,“热爱生活”错;D项,“沮丧、气愤”错。)(选对一个给2分)
22.四位同学都善于思考,思维活跃,积极回答问题;但性格中都有自私、冷漠、提防、猜疑的一面。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四位同学都是主动回答问题的,且回答的角度各有侧重,可见他们思维活跃,肯动脑,善思考。但这些回答不论是说这个男人是套近乎、要收费、抢东西还是搞推销,都将其行为世俗化、功利化了。如此以己度人,足以折射出他们性格中自私、冷漠、提防、猜疑的一面。
23.一语双关:①实指:老师出了一道分析题,小说围绕分析题展开情节。②虚指:借“分析题”分析了当今社会的素质教育、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等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题目含义的能力。这篇作品的题目是“分析题”,从表层看,这就是老师为活跃课堂气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出的一道分析题;但最后老校长的介入,将学生引向了对社会世态人心的分析,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可见“分析题”一语双关。
24.老校长见证并经历了人与人之间由互相帮助、关爱,到相互提防猜疑的社会风气的变化,内心充满感伤;老校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教育的现状,深感忧虑,“流泪”表现了他深切的责任感。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在结尾部分,“校长流泪”既是因为他对现实社会中助人为乐的美德的缺失感到忧伤,也是因为从这位老师和同学们对过去那个年代人与人真诚互助的不相信中感到了教育下一代仍然任重而道远,对此十分忧虑。而校长的这种忧伤与忧虑,是其真情的流露,令人深思。同时,“流泪”也表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
25.参考答案:(道德风险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的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道德风险指)签约的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26.写作提示:这个材料有结果有原因,可以用由果溯因法审题立意。将军之子从马前卒、没有战绩到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再到意志坍塌、惨死军中,这一系列的变化,是审题立意的关键。从材料看,儿子并非没有当将军的实力,而是缺乏自信,他宁愿相信一支箭,也不愿相信自己的实力。不相信自己的人,永远也做不成将军。由此立意:自信,成功的法宝;意志是人的精神支柱;不要将命运寄托在别人手里,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58.42.33.18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新疆兵团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