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09  2016-11-27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9]
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拮据(jié) 伫立(chù) 静谧(mì) 免冠徒跣(xiǎn)  
B、强聒(guō)不舍 襁(qiǎng )褓 亵渎(xiè dú)妄自菲(fěi)薄
C、遐 ( xiá)想  睿智( ruì ) 狡黠( jié) 以彰其咎(jiù)
D、挑剔(tī) 锲( qì )而不舍 留滞(zhì) 惴( zhuì )惴不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静谧 喑哑 冥思遐想 依葫芦画瓢 B、慰藉 喧嚷 心无旁骛 树倒猢狲散
C、佝偻 烦燥 莫衷一是 偷鸡不成食把米 D、恣睢 混淆 恪尽职守 响鼓不用重锤敲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某电视台播出的《家庭幽默秀》节目,总是让观众忍俊不禁。
B.老王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警察,在熙熙攘攘的进站人群中望眼欲穿。
C.他最喜欢在华灯初上之时,与一帮朋友徜徉在董子巷的街边茶室举杯小酌,同享天伦之乐。
D.小刘待人接物和颜悦色,古道热肠,每每让赵夸他细致周到,八面玲珑。
4、下面画线部分的句子成分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A)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B)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 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道德,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C)创造自己(D )的精彩人生。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的刘向整理编辑而成。《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就出自《战国策》。
B、司马迁,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有编年体史书《史记》,该书被鲁迅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郑愁予,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与顾城、舒婷成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错误》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佳作。
D、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
6、下面语段中有三处错误,请任选两处,在原文中用修改符号改正。(2分)
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②事实证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7、名著阅读(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⑴上文是《西游记》第27回的节选,该节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叫做 (1分)


浏览完整试题⑵请根据文段中对话描写,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2分)
8、默写(5分)
①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②在李清照的词中,愁有重量,“ ,载不动,许多愁。”
③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④《沁园春 雪 》中在上下阕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 。
⑤古诗文中能体现爱国之情的句子,请写出连续两句。 ,
9、综 合性学习。(5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右图)
材料二 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
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2分)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1分)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2分)
二、阅读(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7分)
春 游 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10、(2 分)这是一首五言 ,押的韵是 。
11、(3分)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12、(3分)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共7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申
1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5、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 应说明了什么?(3分)
(三)鲁人曹沫(7分)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③,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④不变,辞令如故,⑤。桓公怒,欲倍⑥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注 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②败北:战败逃跑。北, 打了败仗往回逃。③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④颜色:脸色。⑤辞令如故:像平常一样谈吐从容。⑥倍:通“背”。背弃、违背。
1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1)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2) 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17.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18.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3分)
(四)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常青 (8分)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何谓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等到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然后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此时,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围追堵截,泰然处之,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夺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例,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在“谈笑间”让蒋家王朝“樯橹灰飞烟灭”。
③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 。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中心率始终在每分钟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 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习一样镇定从容。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和耐心的历练。然而,当前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在遇到和处理大事时缺少的恰恰是这种“静气”。比如遇大事不能“制怒”,迁怒于人。这种表现不但暴露出领导者头脑的不冷静,还将这种情绪传递给部属,造成恶性循环;比如遇大事不能“稳住架儿,慌了神儿”,这样就会影响决策的科学正确……


展开余下试题④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还要善养正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0、第②段最主要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21、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五)、(16分)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 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造访田园,登临名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 , ,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 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 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 ,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
④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时得逞又能怎样?
⑤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根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他“休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
的千古名篇。
⑥“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选自《阅读与鉴赏》
22.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3分)
23.文段①中“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一句点出了王维诗歌创作的特点,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出来。(2分)
24.仿照文段②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顺其思路,在横线上续写两句。(2分)
月夜听泉,古刹闻钟, , ,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
25.读诗也是读人,作者从王维的《山居秋暝》中读出了他怎样的人品呢?请用文段⑤中连续的三个双音节词回答。(3分)
26.文章结尾说“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那么,作者心中“精神的明月清泉”是什么呢?请用文段⑤中的原话来回答。(2分)
27.文段③画横线的句子让我们联想到《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请写出这个名句,并补充一个由此联想到的古仁人的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4分)
二、 写作(50分)
岁月匆匆,读九年级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 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25、请以“九年级,我多了一份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④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一、1、B 2、C 3、A 4、C 5、D 6、第一处:把“泛滥和滋生”调换位置;第二处:把“扰乱”改为“使”;第三处:在“进校园”后面添上“的活动”或“活动”7、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打白骨精)(2分)⑵①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机智、勇敢。②唐僧不辨妖魔,不辨是非,耳根子软(立场不坚定)(2分)(说明:“不辨妖魔”和“不辨是非”答其一即可)
8、①零落成泥碾作尘 ②只恐双溪舴艋舟③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④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9(1)①时间的确定②习俗③雨水增多,滋养谷物生长④农民进入农。旷时节(意思对两条即可。每点1分,共2分)(2)冬至吃饺子习俗的来历。(意思对即可。)
(3)示例: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类的农人安排、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
10、绝句 ai
11、答: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12、答: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13.(1)逃亡 (2)去、往
14.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15.答案要点:(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 (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16.答应 割让或丢失
17.贪图小的利益用来求得一时的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如归还他们的失地。
18.迫使桓公归还曹沫与鲁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言之有理即可。)
19、成大事者必有静气(或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20、举例论证 通过列举东晋谢安沉着冷静破敌和毛泽东用静气化解危机、推翻蒋王朝的例子,论证了“成大事者必有静气”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1、不能。1分一方面与杨利伟镇定从容操作零失误的例子形成对比,突出了静气需要自己不断去历练和积累的观点,1分另一方面引出下文如何应对恐慌,练就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的论述1分
22.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指出王维的诗句即可)
23.诗中有画
24.示例:江南乘舟、溪边浣纱、湖中采莲、亭中赏雪等等。(句式相同,意境贴切即可)
25.坦诚 执著 自识(错一词扣1分,扣完为止)
26.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27.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事例示例:欧阳修被贬滁州,却与民同乐,造福一方。苏轼多次遭贬,却豁达坦然,心忧民生。……,(人物事件符合观点即可) (60.180.3.150)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宁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