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575 2016-11-30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5]
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2016.11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狩猎(shòu)顷刻(qǐng)唱主角(jué)不无裨益(pí)
B.渐染(jiān)剽悍(piāo)应届生(yìng)独当一面(dāng)
C.谂知(rěn)鸟瞰(kàn)牛皮癣(xuǎn)唾手可得(tuò)
D.蛤蜊(gé)笑魇(yè)体己话(tī)物阜民丰(fù)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推动京津冀谐同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我们要遴选优秀人才参与冬奥会筹办,加快培养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队伍。
B.因长期形单影只,再加上一直生活在由偏执、暴戾的师父和“长舌如剑”的师姐构成的双重精神枷锁环境下,周芷若形成了隐忍妥协的生存能力。
C.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他始终保持着朴素的本色和坚忍的个性,从不愿争奇斗艳以搏别人一笑,也不肯矫揉造作而为君子一赏,只是默默地承受着。
D.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故乡的两所高中母校分别考虑在校园内树立铜像,以激励后辈学子传承她的科学精神。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双方必须精诚合作,才能把这项造福杭州人民的浩大工程做好。
B.在一些地方,低保工作的具体操作人员存在把关不严的情况,致使一些不符合条件人员成为低保户,进而使广大群众对低保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持怀疑态度。
C.有些省份的中小学暑期培训班星罗棋布、水平参差不齐,对那些无证无良的,明火执仗骗钱的,偷税漏税的,市场监管部门应毫不手软地打击取缔。
D.宁波地铁试运行期间,许多市民为了亲身体验一下地铁的方便与快捷,如过江之鲫一般,纷纷涌向各大站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不完全统计,中国17个省一年征收的“社会抚养费”高达165亿,对于这笔巨额款项的去向,却一直没有得到各省计生或财政部门的说明。
B.论坛围绕“塑造区域绿色增长极”为主题,来自九大国家级新区的代表,就探索绿色发展与创新之道、未来趋势与机遇等议题展开深入对话。
C.绿色发展意味着更加环境友好型的生产与消费,中国正在通过几方面的努力去改善环境问题,包括扩大可替代能源市场规模,减少供给污染等方面。
D.加拿大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正逐渐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试图吸引更多游客到加拿大北部体验北极生活,这些努力也许很快就会收到成效。
5.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A.山顶的白云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它们又发出了金色的霞光。
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
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了灰色的露水。
D.它射下几条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般贯穿整个森林。
6.请根据下面的文字,将真石漆施工流程图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5个字。(4分)
在装修前,必须对基面认真检查验收,表面尘土、油污等要用钢丝刷、合成洗涤剂等加以去除。批刮泥子应使用抹子、刮板或钢批进行施工,从上向下批刮。每遍泥子不能刮涂太厚,过厚易产生龟裂、脱落等问题。泥子批刮后一两天进行底漆施工,施工后表面目测要达到光滑、无明显刷痕、大面观感良好的效果。底漆风干后进行描分格缝,按照设计要求在墙面打好水平,良好尺寸,用墨盒弹好线,定好位置,贴美缝纸作保护。喷涂真石漆时要根据喷涂效果的要求选择合适口径的喷枪进行喷涂,喷枪的枪口垂直于墙面,距离30cm左右,来回均匀喷涂上去,待主材层完全干透后喷涂面漆。
浏览完整试题
基础处理喷涂面漆
7.仿照下面的小诗,以“春笋”和“春天”或“雪花”和“冬天”为一个关系体,另写一首小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句式、字数不要求与示例完全相同。(5分)
雷雨
夏天是强盛的
一踏进它的疆界
就听见隆隆的车马
奔驰在夜的长街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就精神而言,科学文化富有求真精神,人文文化也蕴含客观和真实,两者具有相通性。实际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最终都归属于生命精神,是生命精神的两种不同表象。在面对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和社会失调时,人们谴责科学技术,实际上谴责的是唯科学主义思想和科技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的因素。由方法观之,作为主体认知世界的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和人文社会学科研究方法也可融通。随着学科交流和渗透,学科间范式相互借用,科学与人文的分化与融合不断演化,形成新的学科,如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社会学等都是这种融合的产物。从宗旨来看,科学和人文都是生命主体认知世界的不同范式,是生命追求超越的本性所在,更是生命活力的体现。
在宽泛意义上,生命文化在时间跨度上可以遥指生命起点的过去和生命无限的未来;在空间维度上涵盖无限小的粒子到无限大的宇宙。生命文化聚焦作为类存在的人的文化,但又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关注作为物的生命的文化,主要是生态学意义上的文化。聚焦于人的生命文化是真善美的文化,它从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要求科学和人文的调和,突破利己主义、种族主义的框框,解决现代性危机下人性的蒙蔽和对科学技术的迷思。在个体层面,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要求协调科学和人文,正确处理生命个体与群体、社会、自然的关系,完美的生命个体应该是社会生命、文化生命和自然生命的和谐统一。在群体层面,生命文化要求正确处理生命群体与自然、社会、宇宙等的关系。聚焦于物的生命的文化关注环境、资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要求科学的发展充满人文关怀、人文的发展不缺科学的理性。
如果说生态文化是针对人与自然扭曲关系的梳正与表达,那么生命文化则是以生命为基点,面向自然、社会和人类关系的学说。生命文化是总结过去同时又面向未来的,在当代,它要求走出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藩篱。一旦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与科学主义相勾结,就会导致主体失去生命自主意识,更不可能诗意地栖居。基于生命的自由存在和发展解放之需求,生命文化昭示富有人文关怀的科学和充满科学智慧的人文。但科学和人文不会融合成单一的一种文化,在生命文化的引导下,科学和人文将会相互交融而又彼此独立,和而不同而又保持适度张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妥善共存。
8.下列对文中“生命文化”要义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富有科学的求真精神和人文的客观、真实,融通了科学研究方法和人文社会学科研究方法,体现了生命活力。
B.纵横贯通时空,在时间上遥指生命起点的过去和生命无限的未来,在空间上涵盖无限小的粒子到无限大的宇宙。
C.聚焦人的文化,又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并协调科学与人文,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关注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
D.奏出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藩篱,注重生命的自由存在和发展解放,让科学富有人文关怀、人文充满科学智慧。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资源、生态等出现问题时,人们实际上不是谴责科学技术,而是在谴责唯科学主义思想和人的主导因素。
B.科学与人文可以相互交融,融合成了新的学科;但又彼此独立,保持适度张力,不会成为单一的一种文化。
C.解决现代危机下人性的蒙蔽和对科学的迷思,需要从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协调,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D.生态文化不同于生命文化,前者只是针对被扭曲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后者则是面向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关系。
10.“诗意地栖居”在文中是指哪些要素?(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烛台:古老的守夜者
李汉荣
①母亲用过的烛台,我小心地保存了下来。我保存了一角古中国的夜色。
②这是她的先人传下来的。先人把他们的夜晚传给她,也把烛光传给她。
③面对这方烛台,我看见母亲的夜晚,祖先的夜晚,以及祖先的祖先的夜晚。连续不断的夜,一直向后退去、汇聚,终于浩瀚成历史的深海。
④我想象,母亲是怎样用一星烛光,泅渡了她一生的长夜?
⑤烛光里,母亲纺织、缝补、浆洗,读经、静坐,她小小的身影,小小的心跳,是无边夜色里最温情的细节。
⑥烛光里,母亲眺望明月,月亮也踱进窗子,天上的光亮与人世的光亮,相会在母亲周围,争着画她的影子。母亲看见了两个影子,两个影子都是她!月亮的手要领她到天上,蜡烛的手要留她在地上。多好的光啊,它们都这样熟悉她,爱她、安慰她。母亲竟然爱上夜晚了。白昼是相同的白昼,相似的人生,而夜晚,每一个人、每一个命都有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秘密,在烛影里飞过的虫儿都有自己的秘密。母亲于是望望窗外,她看见那么多星星挤在窗口看她,她一眼就认出了她最熟悉的那颗星星,那是多年前,她留在天上的一个记号,一个温暖的记号。而地上,她的两个影子,也望着天上,也在辨认闪烁在高处的秘密记号。
⑦蜡烛是泪做的。它的浑身都是泪腺。它必须把泪水流尽,才能走完自己的一生。烛泪,使白昼变浅,使黑夜加深,使天堂的一角变暗,使人世的一角变亮。我能想象,古中国的夜晚,密布着多少烛台,闪烁着多少烛光。女儿们在烛光里绣花,母亲们在烛光里纺织,儿子们在烛光里喂牛,父亲们在烛光里劈柴,僧人们在烛光里入定,书生们在烛光里吟咏;最伟大的诗篇里,那动人的警句也是由烛泪凝成;最贤明的帝王,也曾在烛光里,一夜夜打量他的江山……就这样,真挚而忧伤的烛光守望了古中国几千年的夜晚。就在这样的夜晚,积攒了厚厚的记忆,厚厚的文化,厚厚的礼仪,厚厚的诗。所以,如果你用心读,你会发现,古中国的记忆、文化、礼仪和她的诗,都天然的带着蜡烛的特征:是真挚的、半明半暗的、含蓄的、忧伤的、克制的,它不诅咒和指责夜晚,相反,它尊敬夜晚,洞悉夜晚的无限和深邃,而同时又固执地眺望黎明,殷切地聆听天道轮回的足音。烛光里书写的文化,扎根于博大浑厚的夜之深处,而又保持着对光的信仰和钟情。它知道浅浅的白昼后面,紧随着的又是更深沉的夜色,更深奥的宇宙。于是,我们的文化,就是在无边夜色里谨慎、羞怯而忧伤的言说,它从来不狂妄、不张扬、不说尽、不道破,因为黑夜无尽,天道高深,岂是人能说尽道破?然而它毕竟说了,但不是咄咄逼人的雄辩,不是滔滔不绝的倾诉,不是小知小觉的抢答,不是自怨自艾的独白,不是真理在握的宣叙,而是欲言又止,欲辩无言;或是以手指月,你看见了月,同时看见了月亮后面的无边夜空;或是拈花在手,笑而不答,你看见花后面的花海,春天后面的无数个春天,无数个坟墓;它以极少的说暗示无限的不可说,它的最深邃部分不是它说出的那部分,而是没有说出的更大的部分,这就是那言外之意,篇外之趣,韵外之致……深幽的意境、微明的光亮,它的底蕴是那深不可测的夜:宇宙的长夜,生命远方的长夜,时间深处那边寂静的永恒长夜。烛的情境,正是生命和人的情境,也是中国文化的情境。
展开余下试题
⑧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有着幽暗的深度和夜一样宽厚的寄托,而同时,它所摇曳的光亮,又是那样诚恳、虔敬,它那含泪的目光,使它象征的一切,都带着高贵的忧伤,纯真的气质和深长的情义。
⑨烛光里,端坐着数千年中国的夜晚。
⑩烛光里,端坐着一代代母亲,我的母亲。
⑪我凝视烛台,曾经,多少个夜晚在这里停靠,多少个黎明在这里降临,多少个人生在这里走远。你分明是时间的驿站,宇宙里的一个圣坛,人世的一个温暖湖泊。每一个夜晚都有一条天河从你的上空流泻,无数个夜晚的无数条天河,都哗哗流下来了,与你的泪光合流,汇聚在这小小的祭台。
⑫汇聚成古中国记忆的深海。
⑬汇聚成母亲的心海……
11.中国古典文化既带有“蜡烛”的特征,也带有“夜晚”的特征。请联系⑦⑧两段,概括中国文化中“夜晚”的特征。(4分)
12.赏析第⑦段划横线的句子。(3分)
13.试分析文章结尾第⑫⑬段的作用(3分)。
14.本文语言是“诗与思的结合”,请从第⑥段和第⑦段中画波浪线句中挑选一句进行分析。(4分)
15.你认为作者写“烛台”这一物象有什么用意?(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零陵三亭记
柳宗元
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夫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宁平夷,恒若有馀,然后理达而事成。
零陵县东有山麓,泉出石中,低湿污涂,群畜食焉,墙藩以蔽之,为县者积数十人,莫知发视。河东薛存义以吏能闻荆、楚间,潭部举之,假湘源令。会零陵政乱赋扰,民讼于牧,推能济弊,来莅兹邑。遁逃复还,愁痛笑歌;逋租匿役,期月辨理;宿蠹藏奸,披露首服。民既卒税,相与欢归道途,迎贺里闾。门不施胥吏之席,耳不闻鼛鼓之音。鸡豚糗醑①,得及宗族。州牧尚焉,旁邑仿焉。
然而未尝以剧自扰,山水鸟鱼之乐,澹然自若也。乃发墙藩,驱群畜,决疏低洼,搜剔山麓,万石如林,积坳为池。爰有嘉木美卉,垂水映峰,珑玲萧条,清风自生,翠烟自留,不植而遂。鱼乐广闲,鸟慕静深,别孕巢穴,沉浮啸萃,不蓄而富。伐木坠江,流于邑门,陶土以埴②,亦在署侧。人无劳力,工得以利。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更衣膳饔,列置备具。宾以燕好,旅以馆舍,高明游息之道,具于是邑,由薛为首。
在昔裨谌谋野而获,宓子弹琴而理③。乱虑滞志,无所容入。则夫观游者,果为政之具欤?薛之志,其果出于是欤?及其弊也,则以玩替政,以荒去理。使继是者咸有薛之志,则邑民之福,其可既乎?予爱其始而欲久其道,乃撰其事以书于石。薛拜手曰:“吾志也。”遂刻之。
【注释】①糗醑:糗qiǔ,干粮,炒熟的米或面等;醑xǔ,美酒。②埴:zhí,黏土。③裨谌、宓子:裨谌,郑国大夫,善于与诸侯交往,常乘车到郊野游赏,往往获得成效;宓子,鲁国人,为单父县令,喜欢抚琴娱乐,却将单父治理得很好。
1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然后理达而事成 然后:这样之后
B. 假湘源令 假:借助
C. 州牧尚焉 尚:推崇
D. 然而未尝以剧自扰 剧:(政务)繁忙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群畜食焉 风雨兴焉
B.为县者积数十人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民讼于牧 不拘于时
D.乃发墙藩 今其志乃不能及
18.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零陵县虽有泉水但环境恶劣,前任官员们都不知开发治理;薛存义眼光敏锐,到零陵上任后率百姓着手改造,取得良好成效。
B. 文章第二段叙述薛存义治理零陵县的政绩,突出他杰出的为政才能,为下文叙述其独特的为政之道、阐述作者观点做铺垫。
C. 作者在第三段记叙了薛存义不因忙于政务而自我困扰,他安闲自在地享受着山水鸟鱼的快乐,创造了一种高雅的消遣方式。
D. 本文为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内容重在叙述零陵三亭修建的原因,描绘其周围的美景,目的在于表达对零陵三亭的喜爱之情。
1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3分)
(2)使继是者咸有薛之志,则邑民之福,其可既乎?(4分)
2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选自韩愈《圬者王承福传》)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画 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
绦镟光可摘,轩楹势堪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本诗为杜甫早期作品。②胡:这里指猢狲。—说指胡人。愁胡:典出孙楚的《鹰赋》:“深口蛾眉,状如愁胡。” ③绦镟:系鹰用的丝绳铜环。④轩楹:堂前廊柱。
21.本诗描绘了怎样的苍鹰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志?(3 分)
22.颔联颈联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鹰的形象?请举出两种加以分析。(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3.孔子认为益友有哪些品质?(2分)
24.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评析儒家的交往观。(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
展开余下试题
(5)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山下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下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树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题目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期中试卷答案
1.D(A项不无裨(bì)益,B项应(yīng)届生,C项谂(shēn)知)
2.B(A项谐同—协同,C想搏—博,D项树立—竖立)
3.C(B项明火执仗: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A项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矛盾和纠纷不是单方面引起的,不符合语境;B项“进而”表示递进关系,这里应该为“从而”;D项“过江之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后用以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不符合句子的感情色彩。)
4.D(A项主语残缺,把“对于”去掉;B项句式杂糅,应为“围绕……主题”或“以……为主题”,C项“改善……问题”搭配不当)
5.B(符合语境)
6.批刮泥子、底漆施工、描分隔缝、喷涂真石漆
7.(示例)雪花 冬天是调皮的/一踏进它的门槛/就看见飘逸轻灵的白蝴蝶/扑飞进大地母亲的怀抱
8.C(A项,“融通了科学研究方法和……”错,原文是“科学研究方法和人文社会学科研究方法也可融通”。B项,“纵横贯通时空”于文无依据,原文只是分别阐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跨度,没有表明其能“贯通时空”。D项,“注重生命的自由存在和发展解放”错,该内容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生命文化昭示富有人文关怀……”)
9.D(“生态文化只是针对被扭曲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错,原文是“生态文化是针对人与自然扭曲关系的梳正与表达”。)
10.(1)保持生命自主意识。(2)具有生命自由存在和发展解放的需求。(3)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4)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妥善共存。
11. (1)积淀深厚,积淀了古中国的记忆、文化、礼仪和诗;(2)拥有无限和深邃,又执着地追寻光明(或“扎根于博大深厚,又保持着对光的信仰与钟情”);(3)寂静、不过多言说,蕴含高深天道,与宇宙、生命远方、时间深处的永恒紧密相连;(4)拥有幽暗和宽厚,带着敖贵的忧伤,纯真的气质和深长的情义。
12. (1)运用排比手法, 复原了关于烛台的一些列场景,富有生活和文化气息,增强了感染力;(2)通过想象(虚写),丰富了文章内容,表明烛台是个体记忆也是共同记忆,既折射生活也折射历史,是古中国的夜晚、记忆和文化的守望者。
13.(1)收束全文,照应前文内容,结构浑然一体;(2)两个独句段,强调烛台是母亲的写照,也承载着古中国的记忆;(3)省略号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余韵悠长。
14.(示例一)“烛光里,母亲眺望明月,月亮也踱进窗子,天上的光亮与人世的光亮,相会在母亲周围,争着画她的影子。”将母亲普通的劳作场景写得如诗如画,人格化的月光、烛光与母亲仿佛有着一场约定,其中蕴含着劳作中的母亲时最美形象的哲思。
(示例二)“烛光里书写得文化,扎根于博大浑厚的夜之深处,而又保持着对光的信仰和钟情”,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捕捉了“烛”“夜”“光”三个意象,烛光一端连接黑夜,一端点燃光亮,由此透视民族文化的特征,既扎根博大,又追寻光明,诗性的语言中具有哲思。
15.(1)借烛台的守夜者形象,赞美奉献自我、传递暖意、守候光明的品质;(2)借烛台这一母亲的象征,讴歌相伴长夜、辛勤劳作的母亲形象;(3)借烛台书法对其所承载的逝去历史的眷恋和对古典文化的喜爱之情,并表达了守望传统和古典之美的愿望。
16.B(假:代理)
17.A(A项都是兼词,于此;B项,治理/成为;C项,向/表示被动;D项,于是/却,表示转折)
18.D(文章内容重在议论抒情,表达作者对薛存义治理零陵县的看法,目的在于提高山水游记的教化功能。)
19.(1)如果一个人气不顺畅心里烦闷,他的思虑就会混乱,如果一个人视野不宽,他的意志也就常常受阻。
(2)假使接下来担任零陵县令的人都有薛存义的心胸志趣,那么百姓的福气,怎么会有穷尽呢?
20. 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学杨朱之道者邪/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21.塑造了一个动作敏捷、眼神锐利、身手矫健、勇敢搏击、气势不凡的苍鹰形象。(2分)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嫉恶如仇,英勇豪迈、奋发向上之志。(1分)
22 ①想像。由画面上鹰“耸身”的情态想象到鹰想搏击狡兔时的心理状态;由画面上鹰“侧目”联想到鹰搏击前像发怒的猢狲的眼睛一样锐利。②动作细节。颔联以“耸身”、“侧目”两个细节描写了鹰的动作神情。③侧面烘托。颈联描写画鹰身边的物件,侧面烘托画中的鹰气势。④虚实结合。实写鹰的情态,虚写鹰的心里。(1分)(答出两点即可。如答“比喻”最多给2分。答两点以上酌情扣分。)
23.正直、诚信、博学
24.儒家认为在与朋友的交往中,要讲信用,实事求是,待人真诚,不夸夸其谈、花言巧语,不阿谀奉承。(2分)评价略(1分)
25.略
26.这则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推导出不同的主题。
(一)从人物的角度
①从“上山”游客的角度看,有些人听信了下山人的话,停在了山脚、山腰,失去了欣赏更美的风景的机会,而另一些人却登上山顶,欣赏到了更美的风景,分析原因,那些留在山脚或山腰的人对下山人有一种盲从思想,没有独立思考,没有主见;而那些登上山顶的人却是有主见的,由此可以得到立意:培养自己独立人格;要有独立思考、独立处事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凡事要亲身经历后再做判断等等。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停止在山脚或是山腰的人也看到了一些风景,也就是说继续登顶和留在山下都各有收获,由此可以分析出,态度与高度(志存高远)、目标与付出(耕耘与收获)、间接与直接(注重实践、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等立意。
②从“下山”游客的角度看,明明是山上风景优美,可是为什么总是有人说不美有人说美呢,原因之一,他们欣赏风景的心态不一样,有人心中有风景,所以能欣赏到外界的风景,有人心中没有风景,所以就看不到风景;原因之二,他们对风景的认识角度不同,所以答案也就不一样。由此从下山游客的角度,可以得到如下立意:风景在人心;尊重个性;凡事好与不好,标准自在人心;和而不同;角度不同结果不同等等。
(二)从事件的整个过程看,材料隐含着过程与结果、自信与盲从、追求与懈怠等生发点,考生也可以从这几个角度选择合适的“立足点”确定文章立意。
(三)从事物的属性看,“风景”这一核心概念蕴含着人生价值的内涵。考生如能准确把握,也可以写出切合题旨的文章来。比如可从“不同的人生之路所见的‘风景’不尽相同”、“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风景’”等。
(四)反向立意。试题也给考生留下了反向立意的空间,比如
上一篇:
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浙江省义乌市群星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浙江省平湖”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