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490 2016-12-03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0]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永宁中学高二年期考 语文必修5试卷 2015.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永宁中学高二年期中考
语文必修5试卷 2015.11
(总分:150 分钟 时间:150 分钟 制卷人:唐书成)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的境界(节选)
朱光潜
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见是产生诗的境界的重要条件。
诗的“见”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就是“名理的知”。但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把全副精神专注在它本身形象,如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的“意象”。这种“觉”就是“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读崔颢《长干行》,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就从诗的境界迁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这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引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
一种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独立自足的意象来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就不能算是好诗。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微点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而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真正的诗的境界是无限的,是永远新鲜的。
(摘编自朱光潜《诗的境界》)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无论是在诗歌欣赏中还是在诗歌创造中都很重要,有“见”才有“觉”,“觉”可以是“直觉”,也可以是“知觉”。
B.凡所见皆成境界,这种境界能否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见是产生诗的境界的重要条件。
C.对于个别事物的知是“直觉”,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是“知觉”,因此,“知觉”比“直觉”更重要也更有意义。
浏览完整试题
D.看到一株梅花,觉得是梅花,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可插瓶或送人,这就觉出了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种“觉”是知觉。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读崔颢《长干行》,马上把诗中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出生动的戏剧,暂时忘去其他事物,这就用“知觉”见出了诗的境界。
B.欣赏诗歌,同时还思索诗歌的意义以及诗歌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从诗的境界迁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C.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独立自足的意象来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就不能算诗。
D.经过艰苦思索后豁然贯通,灵光一现似的,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就是灵感,灵感造就了诗歌的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觉的知可以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以转化成直觉的知,因此,要想感觉出完整的诗的境界,需要二者同时进行。
B.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而好的诗歌一定要有独立自足的意象,不能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
C.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所“见”出的境界不会完全相同,这是因为每个欣赏者当时当境的性格与情趣是有差别的。
D.诗的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微点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因此,它超越了时空而永远新鲜。
二.古诗文阅读(48分)
(一)课内文言阅读(17分。选择题,每题2分)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觉今是而昨非。 是:对,正确。 B、彼且恶乎待哉 恶:何。
C、感吾生之行休。 行:走路。 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斯:则,就。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其”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其:代词,它的。
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其:代词,它。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两个其都是“代词,它的。”
D、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其:代词,它的。
6、对下列句式特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句
B、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句
C、奚以知其然也? 定语后置句
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状语后置句
7.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童子何知? ②彼且奚适也 ③莫之夭阏者
④彼且恶乎待哉 ⑤急于星火 ⑥此小大之辩也
⑦访风景于崇阿 ⑧则告诉不许 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①②④⑨/③/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⑨/⑤⑦/⑥/⑧ D、①②④⑨/⑤⑦/③/⑥⑧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怒而飞 (2)腹犹果然 (3)而刘夙婴疾病 (4)听臣微志
9.翻译句子(3分)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二)课外文言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题。(17分)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①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 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丞相,指秦桧。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 )
A.守不能夺 夺:改变 B.守汪藻馆之 馆:住在宾馆、客舍里
C.盍祠祀之 盍:何不 D.属登母死舟中 属:适逢
1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它日/ 琥有请属/ 登谢却之/ 琥怒/ 谋中以危法/ 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 面数琥/声气俱厉/ 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B.它日/ 琥有请属/ 登谢却之/ 琥怒谋/ 中以危法/ 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 琥声气俱厉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C.它日/ 琥有请/ 属登谢却之/ 琥怒/ 谋中以危法会/ 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D.它日/ 琥有请/ 属登谢却之/ 琥怒谋/ 中以危法会/ 有诉琥侵贷学钱者/ 登呼至面数/ 琥声气俱厉叱下/ 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展开余下试题
C.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可以改变社会秩序,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4分)
(2)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4分)
(三)、 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6分)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4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由“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我们可以联想到意思相近的诗句,如:《归去来兮辞》中的 , 。
(2) 《逍遥游》中表明列子虽然能御风而行,可是还有局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无祖母,__________;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李密《陈情表》)
(4)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______________。(《陈情表》)
(6) ,形影相吊。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 〜19题(17分)
贝先生家训 沈从文
年高有德的三贝先生不幸于今年正月初四日“遽返道山”了!这在C城是一种惊人的骚动,重大的损失。当三声落气炮响过后不到五分钟,全县城人便都在纷纷议论他的“平生大节”了。大凡贤者身后,总有一部分不能了解他伟大人格的人,常常立于反对方面加以攻讦诋毁。三贝先生自然也不是例外。也许是他太好——不然,便是C县的舆论太不公允了:你无论走到什么地方,见了一个卖豆腐或卖落花生的小贩,问他“三贝先生如何?”他答复了你所问以外,必定还附带的加一句奚落三贝的话,如“那个啬刻鬼”或“那老怪物”一类言辞。
据说三贝是无疾而终的。还正是一般“积德厚福”人应有的事。不过,从田大伯妈处得来的消息,则又明明是因问他做校长的那个儿子索退抚育费不得而气死的。田大伯妈是与三贝有瓜葛的人。她女婿曾拜寄过三贝隔房堂弟做干崽,大概这话总不是全无把柄!
总之,三贝先生是今年正月初四日午时死去了。是“无疾而终”还是“气伤肚肠”而死的,我们不是应措意的事,很可以不必再过问。倘若是真有那种好揽闲事的人寻根究底,只指示讣文给看就得了;讣文明明载着“享年七十有八……无疾而终”。
三贝是有钱有势的人,丧事自然是非常之热闹。他第五儿子是现在县署第二科的科员,第六儿子——就是有气死老子嫌疑的那个——又是中学的校长,儿孙又多,因之出殡那一天竟有许多人执绋。有用松柏枝扎成的香亭,有用白布缠就的灵轿,有十来个敲法器的大师傅,有各种无字的脚牌,有朱红绫子的铭旌,有写上“典型犹存”或“里失贤者”的挽联和祭幛,有两堂锣鼓及一队细乐,有一队制服整齐的学生,而且,知事大人也屈尊到送丧。此外,典狱官张四老爷,地方财产保管处田老爷,宋连长,复查局刘局长,初从上海毕业转来的九二先生……都莫不大襟上佩了一朵白纸花,沉肃谨敬地在鼻涕眼泪一把抓的孝子前头走着。警察所长呢,另外又专派了四名着号衣年青的警兵,随同灵柩左右照料,免得那些打高脚牌、扛祭幛的小孩子,沿途吵嘴滋事。
“好热闹阔绰的丧事!”
当灵柩从道门口菜市过身时,许多妇人、老头子以及卖白菜的老孀,和担水卖的哑爷,都带了羡慕神气这样说。
三贝先生生活就是这样结束了,也可谓“生荣死哀”。
不过,人虽死去,但其“嘉言懿行”流传于C城老一辈人口中的却很多很多。大体都极有关于“世道人心”。因此谨就我所知者,摘录一二;至其“出处大节”,则已有C县宿儒方梧庐先生为之作传,兹均不述及。
节抄家训:
过大桥时,应将脚步加速——但亦不必如驰如奔免撞损徐元记之窑货担子——不然,设于此时桥忽圮下,岂不危极险极?桥久不修,年代渊远,适于此时圮下,实亦“事所必至理有固然”者也!
进城时,到城洞下亦应加快一脚,尤其是曾经失火之东门。并须用双手将脑壳掩护,如此,既可防意外之虞,即或万一猛不知道于彼时从上面掉落一砖头瓦片,亦可因手在上而不至伤脑。至于到城门洞卖羊肉、卖粉条、卖布那种要钱不要命之事情,千万莫去做。最好连买也莫买,即或东西再好,价钱再贱。
有客久坐未动时,应不俟呼唤时时将茶献客。冲茶之水不必顶沸——不沸之水则尤好。若然,客即不知趣硬赖到吃饭后方去,其食量因喝水过多亦必大减。
逢年过节用大荤祀祖——其实不用亦可,不见“采藻明其洁”之训乎?——实在万不得已,最好是用零买法为佳。譬如称肉一斤,则分为四处称,每处四两。如此办法,既可选择皮薄骨少心所欲得之肉,而斤两上亦占便宜不少。
厕房粪坑到夏天粪过稀不能售出时,可加以草灰斗许;但应切记将草灰之价同时算入。
…………
三贝先生家训多至百余则,而每则均有独到之见解,此处但选其一小部分耳。其行为尤嵚嵜不同于流俗,容当汇次编出,以介绍于“未获亲炙”三贝先生诸读者前。
C县大概是湖南一县,究竟在湖南那一处,我也不大清白了。至其家训,除为代加标点外,初未敢易去一字。 一九二五年二月中旬
1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开篇写三贝先生“遽返道山”,说“这在C城是一种惊人的骚动,重大的损失”,句中“惊人”和“重大”强调了三贝先生的死确实是C城的一大损失。
B.“三贝先生家训多至百余则,而每则均有独到之见解”,家训中所表现的虽然只是三贝先生一个人,但刻画的却是当时社会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类人物。
C.“遽返道山”、“积德厚福”、“典型犹存”、“里失贤者”、“嘉言懿行”“生荣死哀”这些赞美词语,用在三贝先生身上多少有些词不达意的意味。
D.小说结尾说“C县大概是湖南一县,究竟在湖南那一处,我也不大清白了”,这里的“我也不大清白了”,实际上是在暗示读者这只是一个假托的故事。
E.小说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塑造三贝先生这一形象,侧面描写表现出三贝先生死后的种种反映,正面描写是通过家训表现其性格特征。
18.小说的前一部分写三贝先生死后热闹阔绰的丧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9.三贝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6分)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沈从文先生撰写《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典章制度到文物知识都持之有故,一丝不苟。
B.在淘宝网上开服饰店三年多了,王芳一直诚实守信,一言九鼎,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信任,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展开余下试题
C.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学生是课堂主体的理念在教师心目中已泾渭分明,课堂面貌也有了很大变化。
D.李教授指导博土生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简明,不要繁文缛节,更不要模棱两可。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日,《人民日报》刊发一则通讯,全面介绍了天津滨海新区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分析了构建精简高效管理体制将带来的积极影响。
B.加强和改进文学评论工作,引领文学创作和广大读者的文学欣赏水平,纠正不良的创作倾向,是文学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C.近年来,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冲击,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
D.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景点,推出新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2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留守儿童的命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农村孩子“被留守”的个人命运,其实正是农村被甩脱的时代命运。
①很多时候,“留守”实际就是“被甩脱”
②农村为了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③而是这个时代轰隆隆的列车正在无情地甩下农村
④不是父母甩下了他们
⑤又无奈地甩下了他们的孩子
⑥客观地说,“留守”还是比较中性、温婉的说法
A.①④③⑥②⑤ B.②①④⑤③⑥
C.④③⑥⑤②① D.⑥①④③②⑤
23.下面一封求职信,有许多表述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3点修改意见。(3分)
我是一个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广告设计师,很希望能到贵公司以求发展。虽然我的
① ②
学历不高,但希望贵公司领导不要唯“历”是图。附上我设计的几份广告,相信你们会
③ ④ ⑤
慧眼识英雄而量才聘请我的。希望能得到你们的指导和帮助。
⑥ ⑦
24.猜灯谜 (4分,三题选做两题)
(1)五句话(打一成语) (2)、减四余二、减二余四 (打字一) (3)、蟋蟀对鸣 (打《木兰辞》句一)
六.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李云飞,到山村做了一名教师。
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捐款的使用方式,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她没有把钱用在“现实问题”上,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是在其他老师反对下,她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沟,亲身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
面对记者的一大堆的问题,年轻女教师只恬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里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答案】C
解析:C项“‘知觉’比‘直觉’更重要也更有意义”错,原文没有对二者做程度高下的比较,属于无中生有。
2.【答案】B
解析: A项“知觉”应为“直觉”。C项能算诗只是不算好诗。D“灵感造就了诗歌的境界”说法有误。
3.【答案】A
解析:由原文第三段“在用思考引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可知,A项“需要二者同时进行”表述错误。
文言文阅读
4-7c 8.(1)奋发、气势盛,鼓起翅膀 (2)饱的样子 (3)被缠绕 (4)任,准允 9.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呢?(奚以……为,之,南)
10.B 馆:使……住在宾馆、客舍里。
11.A 加标点为: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12.C “秩”为“官阶,官吏的品级等次”之义。
13.(1)任期结束,士民乞求(他)留任没有如愿,相继馈赠钱币(达)五十万,不留姓名。(满秩,丐,获,各1分,满秩:任期满,丐:乞求,获:如愿。句意2分,共5分)
(2)告诉太守说:“高君贫困没有什么来养家,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
(白:告诉 无发:没有……用来 咸:全。句意2分,共5分)
14.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15.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16.略
17.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A和E不得分。(A、分析错误,对于三贝先生的死不能从正面理解为“是C城的一大损失”。C、分析不完全恰当,“词不达意”,应为褒词贬用。E、对描写手法的分析错误。小说中前后两部分采用的都是侧面描写的手法。)
18.①引发阅读兴趣,是什么样的人物死后在C城能够引起这样的轰动。②在人物塑造上起到了欲抑先扬的作用。③通过写知事大人等C城知名人物参加丧礼,可以看出三贝先生是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人物,使人物更具有社会意义。同时也表现了社会的众生相,展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的评判标准,深化了主旨。(一点2分)
19.①谨小慎微,迂腐呆板,这从他在家训中写的过大桥怕桥毁塌殃及自己、进城怕城门洞落下砖头瓦片砸着自己可以看出;②吝啬贪小,处处工于算计,这从他家训中写的以茶待客、买肉和卖粪如何占便宜可以看出;③缺少父子亲情,这从传说的他的死因可以看出。(一点2分)
20A(B项,一言九鼎,形容某人所说的话能起到决定性作用;C项,泾渭分明,比喻是非分明,界限清楚;D项,繁文缛节,繁琐多余的仪式、礼节。)
21.C(A项,成分残缺,可在“体制改革”后加“的具体情况”;B项,搭配不当,“引领……水平”不能搭配;D项,不合逻辑,“近几年来”与“将”矛盾。)
22.D
23.①中的“经验”应改为“经历”,②中的“以求”应删去,④中的“唯历是图”应改为“能唯才是举”或“重视真才实学”等,⑥中的“慧眼识英雄”应删去,⑥中的“聘请”应改为“录用”。 (提出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24. 三言两语 园 唧唧复唧唧。
25. 【文题解析】:选择高楼就是选择远见,选择发展;点燃心中信念的灯;只有看到高楼,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把握现在,引领未来;物质援助与精神援助;激发内心的渴望。
[译文]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幼年失去父亲,致力学习,用法度来约束自己。绍兴二年,在朝廷上接受皇帝询问,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回答,知无不言,没有什么顾忌回避的
上一篇:
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下一篇:
永宁中学高三“明测”试卷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2015—2016”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