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899  2016-12-12
标签:语文版 七年级 上册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9]
古诗五首
古诗五首
1.看拼音写汉字。
huàn游人____ xiāo湘_____ qí路_____
bìn毛_____ 城què_____ 烂kē人______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2)城阙辅三秦( )
(3)数声风笛离亭晚( ) (4)何当共剪西窗烛( )
(5)病树前头万木春( )
3.根据课文填空。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声风笛离亭晚,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1)《夜雨寄北》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不同的诗人。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人,初唐四杰之一。初唐四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乐天就是__________。其学习民歌写成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
(5)《淮上与友人别》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官右拾遗,历都官郎中。
5.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首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象,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6.对《淮上与友人别》一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B.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C.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
D.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侧面抒写握别时的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
7.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理解错误的一组是( )
A.首联叙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与朋友一来一往之间显示出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B.颔联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姑且借酒浇愁吧。


浏览完整试题8.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创设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析:这两句诗由眼前孤灯听雨的冷寂之境升发开去,驰骋想象,在对未来无限欢欣的憧憬中收束全篇。但这种神往,更显今宵之苦;而未来对今宵之苦的回味,又会倍增重逢的欢乐。
参考答案: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诗人想象到什么时候能够还乡,和友人夜坐西窗之下,共剪灯芯烛花,畅淡中又提起现在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境。这情景是想象中的回味,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夜雨中孤苦的心。真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创设了一个与友人团聚的欢乐情景,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心情的郁闷、孤独、苦寂。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本诗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韵脚是__________。

解析:律诗的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字必须押韵,押韵的字的韵母或韵尾必须相同。
答案:津、人、邻、巾 in
2.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虚写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

解析: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
答案: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3.这首诗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是( )
A.悲伤流泪 B.离愁别绪 C.深厚情谊 D.黯然伤别
解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答案: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问归期是__________问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解析: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友人的来信,信中说盼望他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乡。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答案:友人 李商隐 友人对李商隐的殷切思念
5.巴山夜雨四字的重复,实际上是意境的深化,第一次是表现诗人__________,第二次是表现诗人__________,体现了诗人切盼回归的心情。

解析:第一次夜雨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达他对友人的无限思念,是实写;第二次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是虚写。
参考答案:对现实的感受 它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
深层探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表达的情怀有什么不同?
解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虽是送别之作,但表现的情感不同于一般离别的情感,非常爽朗豪壮。《淮上与友人别》写得比较哀婉。
参考答案:《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写春天里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进行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诗的格调比较昂扬。《淮上与友人别》就近写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是分别上路、愁上心头的惜别,诗风比较细腻、哀婉。
《论语》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________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_________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与 、 、 并称“四书”。
2.孔子,名____ ,字_____ ,_____ 时期_____ 人,春秋末期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家思想的创始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_______ ”。
二、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好之者( )
三、解释加横线词语。
1. 学而时习之( )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 4.不亦君子乎?( )
5.三十而立( ) 6.四十不惑( )
7.不逾 矩( )( ) 8.温故而知新( )( )
9.学而不思则罔( ) 10.思而不学则殆( )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
12.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14.择其善者而从之(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今义: 。
2.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3.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
4.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 ;今义:
五、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_________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13.221.100.52)
标签:语文版 七年级 上册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古诗五首”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