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01  2016-12-14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1]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青海师大附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魏晋新风
李泽厚
内的追求是与外的否定连在一起的,人的觉醒是在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风习的破坏、对抗和怀疑中取得的。“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与儒家教义显然不相容,是对抗着的。曹氏父子破坏了东汉重节操伦常的价值标准,正始名士进一步否定了传统观念和礼俗。但“非汤、武而薄周、孔”,嵇康终于被杀头,可见思想对立和争斗之改变。从哲学到文艺,从观念到风习,看来是如此狂诞不经的新东西,毕竟战胜和取代了一本正经却更加虚伪的旧事物。人在这里不再如两汉那样以外在的功业、节操、学问,而主要以其内在的思辨风神和精神状态,受到尊敬和顶礼。是人和人格而不是外在事物,日益成为这一历史时期哲学和文艺的中心。
当然,这里讲的“人”仍是有具体社会性的,他们即门阀士族。由对人生的感喟咏叹到对人物的讲究品评,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后者在将这一着眼点转向人的内在精神的社会氛围和心理状况上,有直接的关系。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正式成为社会、政治、文化谈论的中心。又由于它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于是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性分、能力便成了重点所在。总之,不是人的外在的行为节操,而是人的内在的精神性(亦即被看做是潜在的无限可能性),成了最高的标准和原则。完全适应着门阀士族们的贵族气派,讲求脱俗的风度神貌成了一代美的理想。不是一般的、世俗的、表面的、外在的,而是表达出某种内在的、本质的、特殊的、超脱的风貌姿容,才成为人们所欣赏、所评价、所议论、所鼓吹的对象。
这当然反映在哲学——美学领域内。不是外在的纷繁现象,而是内在的虚无本体,不是自然观(元气论),而是本位论,成了哲学的首要课题。只有具备潜在的无限可能性,才可发为丰富多样的现实性。外在的任何功业事物都是有限和能穷尽的, 只是内在的精神本体,才是原始、根本、无限和不可穷尽的,有了后者才可能有前者。而这陆探微便正是“穷理尽性,事绝言象”的。反过来,也可说是,要求树立一种表现为静(性、本体)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人格理想,其中蕴涵着动(情、现象、功能)的多样现实性。“言不尽意”“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是当时确立而影响久远的中国艺术美学原则。它们的出现离不开人的觉醒这个主题,是这个“人的主题” 的具体审美表现。人的主题是封建前期的文艺新内容,文的自觉则是它的新形式。两者的密切适应和结合,形成这一历史时期各种艺术形式的准则。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们确乎是魏晋新风。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的魏晋新风的一项是( )(3分)
A.晋朝的何曾以维护“名教”为追求,上书司马氏杀死他认为“纵情背礼败俗”的阮籍。
B.嵇康等人惧早死、求长生、服丹药,饮酒任性,高谈老庄,既纵情享受又满怀哲言。
C.有些人无显赫的功勋,无可称道的节操,但以其个体人格本身成为人们的理想和榜样。
D.《世说新语》记录的有些人扪虱而谈、辩才无碍、 言行脱俗、风貌漂亮并有内在智慧、高超精神、脱俗品格。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人的觉醒是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人的内在追求的外在表现,是在怀疑、对抗和破坏中获得的。


浏览完整试题B.魏晋时哲学和文艺的中心不是外在的功业、节操、学问等,而是内在的才情、格调等。
C.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的门阀士族在魏晋时期追求人的存在和风貌。
D.从哲学——美学领域分析,人外在的任何功业事物都是有限的,只有精神才是无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两句诗表现了当时人们在思想上的觉醒,这种做法体现出了与儒家教义的对抗。
B.魏晋时期的魏晋新风是新生事物,表现的形式十分狂诞不经,但这种形式取代了之前所有一本正经的事物。
C.魏晋新风的最高标准和原则是讲究人的内在精神性,讲究脱俗的风度神貌,这完全适应门阀士族的贵族气派。
D.人的主题和文的自觉的密切适应结合成为魏晋时各种艺术形式的准则,形成以曹丕为最早标志的魏晋新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②,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③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乃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④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古时称妇女出嫁。②谯周:人名。 ③安乐公:刘禅。④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
4.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周门人方之游夏 方: 比拟, 比方 B.诏征为太子洗马 征:征召
C.后刘终,服阙 阙:终,完毕 D.可次齐桓 次:驻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能够表现李密敦厚孝顺的一组是 ( ) (3分)①奉事以孝谨闻②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③有暇则讲学忘疲
④无人奉养,遂不应命⑤服阕, 复以洗马征至洛⑥自以失分怀怨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何氏改嫁。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对祖母非常孝顺,精心照料,有时劳累过度以致生病。
B.侍奉祖母之暇,李密不忘学习,曾拜憔周为师在蜀国担任郎官时曾多次出使吴国,能言善辩,受到吴人称赞。
C.李密为祖母守丧期满后,应征太子洗马,兑现了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D.李密认为自己没有得到重用,颇有怨言。奉诏写诗,却在诗中流露怨气,引起了皇帝的不满, 致使自己被罢免官职。
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帝览之曰:“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
②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浣溪沙
李清照
绣面①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②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①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故云“绣面”。②宝鸭:衩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③一面:指整个脸上。
8.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义丰。请赏析 “绣面芙蓉一笑开”中“开”的妙处。(3分)
9.联系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2)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的“ , 。”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3)李密在《陈情表》的结尾用“ , 。”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4)“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这是但丁的名言。庄子在《逍遥游》中表达这种类似境界的文句是 , 。
(5)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孤苦无依,只有影子与自己相伴的句子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滕王阁之殇程维如果以青云谱为视角,在南昌从文化意义上能与之相对的只有滕王阁。从地标意义上说,滕王阁之于南昌,相当于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
为什么?谁都知道现在的滕王阁是一堆钢筋水泥,是一个空壳,然而它的存在价值却在于它具有使世人对已往文化的发生或流逝产生某种追忆的价值。也就是说它尚能帮助人们在想象中完成对往昔文化的重返与凭吊,从而令它行使着不仅是纪念碑的意义。
当然没有必要将南昌家门口的滕王阁,与远在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相提并论,其实没有可比性。埃菲尔铁塔(法语:La Tour Eiffel)是一座1889 年建成的位于巴黎战神广场上的镂空结构铁塔,高 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铁塔设计新颖独特,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因而它是巴黎的一个重要景点和突出标志。
滕王阁是中国农耕文明相对发达时期的产物, 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 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 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人所熟知的滕王阁。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一篇駢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重建共达29次,屡毁屡建,今日之滕王阁为1989年重建。


展开余下试题滕王阁似乎有一种超强的叙事功能,无论阁存阁毁,它仍然在叙事,在水天相接的空白里虚构着忧郁的辉煌。如果恰巧有孤鹜划过,那或许是神的笔在书写无字之书。
也就是说,南昌滕王阁的历史有1300多年,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历史还不如它的零头。但是现存的滕王阁建于1989年,仅仅存世21年,勉勉强强也只相当于埃菲尔铁塔的另一个零头。所以如果它们之间按存世的年头来形成一种对话,将是无比奇妙,且充满玩味的。谁都可以高谁一头,谁也都比对方矮一截,里面充满反讽与悖论。然而,它们确确实实都是名胜,纵向看滕王阁远比埃菲尔铁塔的时间要长,横向看必须承认埃菲尔铁塔在全世界的名声远比滕王阁广,其游人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去巴黎的理由之一就是登埃菲尔铁塔,这是必须身体力行的,除此,他们与该塔不会发生任何关系。因此,人们会把埃菲尔铁塔当作幽会的情人。而滕王阁则不能,其历史虽久,但远没有世界闻名,不太可能会令远在非洲的人也想来南昌登滕王阁。其知名范围大都限在华人以内,前提是他们读过唐人王勃的《滕王阁序》。
从中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输出能力存在的普遍性缺陷。而且,纵然有人慕名来了,他们面对的是一座落成才只21年的钢筋水泥仿古建筑,还是滕王阁1300多年的历史?反之埃菲尔铁塔只向人们提供一次性消费的游历经验,其存世价值便可宣告完成。
(有删改)
(1)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作者认为南昌滕王阁与巴黎埃菲尔铁塔相比, 除建筑风格外,其他都没有可比性。
B.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所以全世界的人慕名而来,它是法国的一个重要景点和标志。
C.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重建共达29次,屡毁屡建,今日之滕王阁为1989年重建,因此现在的滕王阁其实并非1300多年前的建筑。
D.滕王阁和埃菲尔铁塔确实都是名胜,但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它们各有所长,不能一概而论, 但必须承认埃菲尔铁塔名声远比滕王阁广。
E.滕王阁有一种超强的叙事功能,即使被毁坏, 它也仍然在叙事,在水天相接的空白里虚构着忧郁的辉煌。
(2)作者认为滕王阁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6分)

(3)作者第四段引用滕王阁的修建历史有什么作用? (6分)

(4)作者认为滕王阁和埃菲尔铁塔相比有什么缺陷? 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如何进行输出?请简要分析。(8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南冥者,天池也 ②奚以知其然也 ③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④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⑤之二虫又何知 ⑥《齐谐》者,志怪者也
⑦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⑧而莫之夭阏者
A.①③⑥/②④⑤⑦/⑧ B.①③⑥/②⑤⑦⑧/④
C.①③⑤/④②⑦⑧/⑥ D.①③⑤/②⑥⑦⑧/④
13.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
B.“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此制。
C.“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D.“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1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里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 (3分)
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
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 。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 。
A.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而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
B.个别的建筑物, 由三个主要部分般地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
C.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 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D.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在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闲情,是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__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17.下面是某高中举办迎新生晩会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5分)

五、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在北京工作的张明过年回山东老家时给父母买了智能手机,今年2月末,又为他们亲手绘制了一份7页的漫画形式的“微信使用说明书”。该说明书被网络曝光后,带着亲情的温度,走遍天南海北,引起广泛共鸣。有人说:“父母渐渐老了,时下很多流行的新词他们听不懂了,很多高科技产品他们也不会使用,他们在这个时代落伍了,年轻人的世界也似乎对他们关上了门。张明的做法令我十分感动!”有人说:“张明的行为告诉我们,孝老敬老绝不是古代‘割股疗亲’的自虐式行为,也不是为父母洗一次脚那样的形式主义;不仅仅是常回家看看,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满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青海师大附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3分)答案:A 原文第二段中有“总之,不是人的外在的行为节操,而是人的内在的精神性……所鼓吹的对象”。A项说何曾上书杀死他认为败俗的阮籍,无法体现此点。
2.(3分)答案:C “追求人的存在和风貌”错误,原文“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的意思是追求人存在的风貌,而不是“存在和风貌”。
3.(3分)答案:B “取代了之前所有一本正经的事物”说法绝对,文中说的是“战胜和取代了一本正经却更加虚伪的旧事物”,意思是取代的事物是看起来一本正经却更加虚伪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展开余下试题(一)文言文阅读(19)
4.(3分)答案:D;应解释为“次一等”。
5.(3分)答案:C;③是讲李密治学态度,⑤是说李密服丧期满后复出,⑥是说李密因为不受重用而心怀不满,③⑤⑥和“敦厚孝顺”无关。
6.(3分)答案:A;李密是幼时因为思念母亲以致生病。
7. (10分)答案:①皇帝看了李密的奏章说:“李密的名声,一点也不假啊!”②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上调回京任职,而朝廷里没有为他说话的人,只能升任汉中太守一职,他认为朝廷没有重用他,很有怨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7)
8.(3分)答案:绣面上的芙蓉一笑而开,“开化静为动,更显有情。本来芙蓉贴饰是静止的,但因为少女一笑,红颜晕开,落到人眼里仿佛连芙蓉花也迎风而绽,倍添精神。开”不仅实指芙蓉花开,少女颜开,又可暗指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锎的爱之苞蕾正在绽放,以花衬人,以花喻人,相得益彰,生动形象。
解析:本题是炼字题。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理解句中关键词的含义,又要把关键词还原到句子中,理解句子的含意。当时的妇女多有在脸上贴绣画的习惯,其内容以花鸟为多,此处即是说面上绘有芙蓉。芙蓉一笑而开,变静为动,看似颇为无理,实则更显有情。本来芙蓉贴饰是静止的,但因为少女一笑,红颜晕开,落到人眼里仿佛连芙蓉花也迎风而绽,倍添精神古人常用“芙蓉”来写女子娇容。借芙蓉之开极有力地衬托出了少女之笑。此外“开”之一字,既指芙蓉花开,少女颜开,又可暗指少女的情窦初开,为全词统帅。
9.(4分)答案:全词描绘了一位美丽多情、对爱情大胆追求的少女形象。词的上片以“绣面芙蓉”“斜飞宝鸭”刻画了女主人公的美丽容颜,以“眼波才动”写出了少女美目流盼、情窦初开的神态。下片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半笺娇恨寄幽怀”写出少女对情郎的思念和幽怨,准备写信寄托相思;“月移花影约重来”写她大胆与情郎相约,表现她对美好爱情的热烈向往与大胆追求。
解析:概括诗词中的形象,关键是要抓住诗词中对形象进行描写的语句进行分析。 上片“绣面芙蓉”“斜飞宝鸭”是对女子容貌的描写,“眼波才动”是对女子神态、动作的描写。下片中“半笺娇恨寄幽怀”体现了女子的心理约重来”是女子的心思。综合起来,需要概括的人物形象就出。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10分)答案:(1) 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2)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3)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4)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答案: (1).(5分)C; 解析: A项,“除建筑风格外”于文无据;B项,全世界的人慕名而来的原因并没有埃菲尔铁塔的命名;E项,“滕王阁有一种超强的叙事功能”错,原文是说“滕王阁似乎有一种超强的叙事功能”。
(2).(6分)滕王阁现在虽只是一个空壳,但具有使世人对已往文化的发生或流逝产生某种追忆的价值;帮助人们在想象中完成对往昔文化的重返与凭吊,使它行使着不仅是纪念碑的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能力。本题的有效区间主要集中在第二段,根据第二段的内容进行概括,就可以得出两个答案要点。
(3).(6分)①表达滕王阁修建于中国农耕文明相对发达的时期, 历史悠久,与埃菲尔铁塔形成对比;②充实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历史文化底蕴;③引出下文滕王阁叙事功能及中国传统文化输出能力等的有关议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把握的能力。回答本题需要回答内容方面的作用,还要回答结构方面的作用。引用滕王阁的修建历史,主要交代滕王阁修建时间长,能够增加历史底蕴;从结构上来看,是后面议论的基础,所以有引出下文议论的作用。
(4).(8分)滕王阁虽然比埃菲尔铁塔历史长,但是名声却比不上埃菲尔铁塔,因为埃菲尔铁塔能够吸引全世界的游客慕名而来。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广泛地宣传;还可以学习、借鉴国外好的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问题探究的能力。 第一个问题可以从文本中找出相关内容,根据文章倒数第二段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得出埃菲尔铁塔的优势在于其远播世界的声名。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3分)答案:B解析: ①③⑥均为判断句;②⑤⑦⑧均为宾语前置句;④状语后置句。
13.(3分)答案:A解析: “除”也是授予官职之意。
14.(3分)答案:D解析:了解词义、词性、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词语知识,准确判断和使用词语。“应接不暇” 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美不胜收” 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琳琅满目” 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15.(3分)答案:C解析: A.关联词搭配不当,将“是因而”改为“是因为”。B.语序不当,应是“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D.介词误用造成成分残缺,将“在”删去。
16.(3分)答案:C解析: 本题回到连贯题的考查,考语句复位中的“定位选句”。本段内容是写文人在困境中保持优雅、闲逸心态的具体做法。根据“瞻前顾后看语境”的原则:第一空与“做”“想”对应的是“看”与“听”,所以选④,排除A、D;第三空“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是写时间的推移变化,应该接“一弯月儿挂上柳梢”,所以选③;最后一空“只见”对应“不见”,并点出“意境”。这样锁定C。本段文字出自李娟的散文《闲逸之美》,找出第三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17.(5分)答案:本次迎新生晚会由高二、高三同学排练演出节目,节目内容以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为主,形式不限,要提前通知各年级并动员相关同学积极参加,演出后进行评奖。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简明准确的表达能力。本题是思维导图转换成文字,结合生活,增强对语言的实用功能的考查。内容完整给2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五、作文(60分)
18.答案:解析: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前应先仔细阅读材料,明白材料所蕴含的意思。在一般情况下,你可以否定张明的行为,批评他不看对象,故意赶时髦,标新立异等等,从而引出要实事求是、踏实为人之类的立意,但是这则材料前面是叙述张明的行为,后面是肯定张明行为的评价,体现了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我们只能在肯定张明行为的前提下进行立意。比如,针对张明的孝行,围绕“孝”字做文章,如阐述孝老敬老对于传承文化传统、民族精神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当代社会孝行如何与时俱进等等。也可以从张明的孝行里归纳出有意义的观点,比如给父母买智能手机,教会他们使用方法,让父母利用高科技主动寻找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青海师范大”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