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430 2016-12-14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0]
山东省烟台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段自主检测
高三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位于太行深处晋冀(交界/交接)的天河山,历来蕴含着多重色彩。这里春天山花烂 漫,夏日绿树成荫,秋季枫叶斑斓,而迈入冬季后,则又银装素裹,①丰沛的水源形成千变万化的冰瀑奇观,晶荧剔透,着实引人入胜。
漫步于冬日的山间小道上,脚踏松软的积雪前行,绝妙的风景出现了:②昔日倾泻 而下的瀑布水流,似被施予魔法般,全部(凝固/凝结)成了条条冰柱悬挂于崖壁之上。 时间似乎也停滞了,形成令人叹为观止的绝色“冰瀑”。
突然映入的美景,让人忘却了前行,既想后退三尺以窥其全貌,又欲快步前行以观其细部。流动的瀑布结冰后,一改往日倾泻直下的风格,而是层层叠叠,“流动”似的(曼延/蔓延)到了石壁四周,有的凝铸成玉琢的佛塔,有的幻化成冲天的利剑,有的绽放成水晶的莲花,令人砰然心动。
一座天河山,何以如此多美妙的冰瀑奇观 ? ③求问一山中老者,才豁然开朗。这山以水叫绝,五步一瀑,十步一潭,仅“九天银河”一景便有九瀑十八潭之繁。香炉山瀑布犹如擎天玉柱,蔚为壮观;人字瀑、白龙瀑双龙戏珠,奔泻而下。④绛珠潭、珍珠潭、七星潭、瑶光潭潭清水澈,形成了天河山独特的水韵景观。当气温渐降,冰河渐封,美妙的冰瀑奇景便应运而生了。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着(zhao) 绿树成荫 B.窥(kuī) 晶荧剔透
C.擎(qíng) 砰然心动 D.应(yìng) 潭清水澈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交界 凝固 曼延 B.交接 凝固 蔓延
C.交界 凝结 蔓延 D.交接 凝结 曼延
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盛夏时节,位于张掖市扁堵口风景区的万亩油菜花竞相开放,田野变成一片金色的 花海,大批游客如影随形,前来赏花拍照。
B.景德镇精品陶瓷、毕加索陶瓷原作、斯万法国古董、海昏侯文创产品……10月2日, 南昌国际展览中心里人头攒动,市民们徜徉在琳琅满目的艺术品之间。
C.6月15日,卢沟桥乡小屯村的抖空竹比赛热闹开场,舞龙、单轮、中长杆等表演轮番上阵,表演者精神抖擞,腾挪闪转,各种绝技让观众目不交睫。
D.近年来,有人认为政府不会收紧限购政策,北京楼市将趋于平稳;有人认为土地供 应仍然偏紧,楼价还将持续上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前,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马朝旭大使在联合国难民执委会一般性 第67次会议辩论中发言,阐述了中国关于难民问题的立场和主张。
浏览完整试题
B.10月5日,华为公司与塞尔维亚电信公司签署了固定网络现代化改造项目正式启动, 这是中塞两国企业在通信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第一个大型合作项目。
C.为有效传承保护藏族文化,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藏文古籍编纂和出版工作的力度, 并计划投入更多资金,为我国藏学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大支持。
D.G20峰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如期举行,中国领导人用海纳百川的情怀、兼济天下的 胸怀,向世界传递出“G20不仅属于二十国,也属于全世界”的强烈信号。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毛诗序》的美学思想
李泽厚
①《毛诗序》是《诗毛氏传》中写在《国风》首篇《关睢》题下的序。在秦末大乱之后,古书多有亡佚。西汉王朝建立和稳定之后,开始搜集、纪录、整理、注解先秦古籍。到汉武帝定儒家于一尊,这一工作更受重视,所谓“经学”大大繁盛起来。经学有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之分,后者是官学,用秦以来通用的文字书写,在经文的解释上常常是牵强附会的;前者是私学,用秦统一前东方各国的文字书写,基本上是把古代典籍当作政治历史学术性的著作来研究。就儒家的《诗》的整理注解来看,鲁、齐、韩三家所传的诗属于官学、今文学派,赵人毛苌所传的属于私学、古文学派,被称为毛诗。原来鲁、齐韩三家的诗都有序,后来都亡佚了,只有毛的序传了下来。
②关于《毛诗序》的作者,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我们认为《后汉书•儒林传》对《毛诗序》的作者有明确记载,指出是卫宏所作,这应当是最为可信的说法。但所谓卫宏所作,并非卫宏一人的创建,是指对毛苌诗说的纂集整理。《毛诗序》很早就有所谓大序、小序之分。小序是用以说明《诗经》各篇的主题、作者和历史背景的。现存《毛诗序》写在《国风》、首篇《关睢》题下,而其中大部分内容是概述诗的一般理论,显然并非仅仅针对《关雎》而发。这些内容应是全书的总序,也就是所谓大序,但后来因卷册错乱,窜入了《关睢》小序之中。
③通观《毛诗序》,它的基本美学思想显然来自荀子学派的《乐记》。在谈到诗的本质时,《毛诗序》开始的一段话中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以下的话,见于《乐记》的《师 乙篇》,文字稍微有些不同。而“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说法,一方面继承了古老的“诗言志”的命题,另一方面把“志”和“心”明确地联系起来,显然又受着《乐记》中把“乐”与“人心”相联系,认为“乐”生于“人心”的说法的影响。《乐记》中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乐本篇》)这和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说法相比,两者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只不过一个讲的是“乐”,一个讲的是“诗”罢了。在讲到诗的社会作用时,《毛诗序》所说:“治世之音安以和”等等,也见于《乐记》的《乐本篇》。除《乐记》原文的“情动于中,故形于声”被简化为“情发于声”,“治世之音安以和”《乐记》作“安以乐”之外,其余完全与《乐记》相同。“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才华,移风俗。”所讲到诗对于政治教化的作用,也屡见于《乐记》有关“乐”的教化作用的论述之中,只不过作了更概括、集中、简明的陈述罢了。“乐”和“诗”在古代本来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乐”的基本理论也适用于诗。从东汉章帝时期编成,并被章帝软定为“国宪”的《白虎通义》来看,其中《礼乐篇》大量引用《乐记》中关于“乐”的教化作用的思想,在当时受到了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产生在东汉前期的《毛诗序》以《乐记》的基本观点来说诗,并且突出地强调诗的教化作甩,这同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潮流是一致的。
④《毛诗序》除根据《乐记》的基本观点来论诗之外,还提出了“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这个说法也不是《毛诗序》的新创,而出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周礼》大约是西汉时为了制定礼仪,由当时的儒者辑录秦以前有关礼仪制度的言论而成,其中保存了孔子弟子或再传、三传弟子的言论,多数为荀子学派的言论。所谓“六诗’’的说法,明显地是从《诗》中总结出来的。
⑤总起来看,《毛诗序》是以《乐记》的基本思想为指导,将先秦以来儒家的诗论加以整理组织而写成的。它以一种最为简明的形式,使儒家的诗论系统化和经典化了,在儒家美学发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选自李泽厚的《中国美学史》,有删改)
6.有关于《毛诗序》,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毛诗序》是我国最早最全面的诗歌理论的专著,它以《乐记》的基本思想为指导,整理总结了先秦以来儒家的若干诗论,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B.《毛诗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诗歌专论文,成文于西汉时期,当时汉武帝独尊儒术,“经学”得以流行,《毛诗序》应运而生。
C.《毛诗序》又名《诗毛氏传》,分为大序和小序,小序用以说明《诗经》里各篇诗歌的主题、作者和背景,大序用以阐述诗歌的一般原理。
D.《毛诗序》虽位于《关睢》题下,但因主要概述诗的一般理论,故应为全书总序,一般认为是卫宏对古文学派毛苌关于诗歌的理论观点进行编辑整理而成的。
7.下列关于《毛诗序》的渊源流变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诗序》中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强调了诗歌的情感特征,这一说法出自于《乐 记》,而“诗言志”的论题源头更为久远,与《乐记》无关。
B.《毛诗序》中“志”与“心”的关系,源自《乐记》中对“乐”与“心”的关系的阐发,都强调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辩证关系。
C.《毛诗序》非常重视“诗”的政治教化作用,这也是沿袭发扬了《乐记》中关于“乐” 的社会教化的思想,倡导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诗歌应有的作用。
D.《毛诗序》提出的“六义”说,源自于专门记载先秦礼仪制度的儒家经典《周礼》中的“六诗”说,而“六诗”说,源自孔子编著的《诗经》。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诗序》重视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其正面效应是促使后世作家关心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命运,杜甫的“诗史”、白居易的讽喻诗就是很好的例证。
展开余下试题
B.本文第③段采用了对比论证,引述原文,同中辨异,从诗的本质属性与社会功用两 方面阐明《毛诗序》的理论精髓,并引用汉时的《白虎通义》加以印证。
C.在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大学派,他们对《诗经》的阐释和研究均有一套自成体系的解说,但学术水准相差很大。
D.本文引用的内容可分为“引文”和“史实”两个类别,其作用一是充分印证作者的观点,二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毛诗序》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三、 (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贞观初,太宗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比见前、后《汉史》载录扬雄《甘泉》、《羽猎》, 司马相如《子虚》、《上林》,班固《两都》等赋,此既文体浮华,无益劝诫,何假书之史 策?其有上书论事,词理切直,可裨于政理者,朕从与不从皆须备载。”。
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次太宗文章为集。太宗谓曰:“朕若制事出令,有 益于人者,史则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主、隋炀帝,亦大有文集,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竟不许。
贞观十三年,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兼知起居注。太宗问曰:“卿比知起居,书何等事? 大抵于人君得观见否?朕欲见此注记者,将却观所为得失以自警戒耳。”遂良曰:“今之起 居,古之左、右史,以记人君言行,善恶毕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耶?”遂良曰:“臣闻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何不书之?” 一黄门侍郎刘洎进曰:“人君有过失,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 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太宗曰:“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 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录进来。”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太宗见六月四日事①,语多微文,乃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侍中魏征奏曰:“臣闻人主位居尊极,无所忌惮。惟有国史用为惩恶劝善书不以卖后嗣何观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
(节选自《贞观纪要•论文史》)
【注】①六月四日事:即玄武门之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朕从与不从皆须备载 备:完备,齐全。
B.兼知起居注 知:主持。
C.彰善瘅恶 瘅:憎恨。
D.语多微文 微:精深奥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有上书论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有益于人者 余威震于殊俗
C.将却观所为得失以自警戒耳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D.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 倚歌而和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惟有国史/用为惩恶劝善/书不以实/后嗣何观/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
B.惟有国史用/为惩恶劝善/书不以实/后嗣何观/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
C.惟有国史/用为惩恶劝善书/不以实后嗣/何观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
D.惟有国史用/为惩恶劝善书/不以实/后嗣何观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选入史书的文章应该有劝诫的作用,有利于为政治国,是否迎合君王的 意思、文体是否华美倒不是重要的。
B.太宗认为君主圣明与否,关键在于他的品性和行为,那些有文章传世的君主只会断 送江山、贻笑后人,因而拒绝邓隆为他出文集的请求。
C.面对唐太宗想看记录本朝皇帝言行的起居注的要求,褚遂良不卑不亢,婉言拒绝, 表现了他履行职责、坚持为官职分的可贵精神。
D.对“玄武门之变”这个最敏感的事件,唐太宗坦然面对,毫不回避,要求史臣真实客观地记录历史,他的这种态度得到魏征的赞扬。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 (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5分)
(2)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省试湘灵鼓瑟①
钱起
善鼓云和瑟②,常闻帝子灵。冯夷③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湘灵鼓瑟”,摘自《楚辞•远游》。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②云和瑟:云和,古山名。③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1)简析“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中“凄”“入”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
(2)有人评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两句诗是堪称绝唱的神来之笔。你认为它妙 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① , ② ”两句写出了作者身居田园,与亲朋促膝交流,弹琴读书的怡然自得之情。
(2)陆游《书愤》颔联“ ③ , ④ ”作者回顾往事,用雄健的笔调描绘了两幅苍凉雄阔的北国战场图。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 “ ⑤ , ⑥ ”
五、(12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20个字。(4分)
在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一春节中,__________。在老一代人心中,年夜饭是家人手工的味道,从食材选择、准备、掌勺直到最后出锅,所有工序都是年味的体现,都要亲历亲为,不厌其烦。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___________,他们希望自己能从厨房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美味享受和亲情联络中。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年夜饭有了更多的花样和选择机会,也让现代年轻人的年夜饭有了新的烹制方式。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手机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无论是吃饭、上班、聚会、坐车,甚至是上厕所,都是手机不离手,不愿抬起头。他们已成为典型的“手机低头族”。他们的行为不仅有损健康,更严重的是造成心理依赖、社交障碍,甚至于情感冷漠、疏远亲人……
请给“手机低头族”写一段规劝性的文字,运用反问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超过50 字。
18.下图是2016年杭州G20峰会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以及主体图像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4分)
六、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怕
周海亮
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为女儿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喜欢躺在树荫下,枕着锄头,眯着眼,喝女人为他沏好的茶。①日子从叶隙间溜走,从禾尖上溜走,从荼香里溜走,从花开花落中溜走,他迷恋这种感觉。可是战争来了,安静的生活突然被打断,他不得不离开。
展开余下试题
他离开,因为他怕死,怕女儿和妻子遭遇意外。他亲眼看见弹片将一个男人瞬间撕开,那个男人,不过是如他一样的农人。还有远处的枪炮声,俯冲下来的飞机,映红天边的火光,撤进村子的伤兵,蠕动的肠子和流淌的鲜血……他必须离开,暂别祖辈留下的土炕、土屋、土狗、土地。他曾以为战争与他无关,但现在,他必须逃离。
他怕死,更怕别离。
他随着人群,逃出村子,逃上公路。飞机追赶着他们,炸弹不断在人群里爆炸,残肢断臂,随处可见。人群躲进深山,燃烧弹倾泻下来,人被烧成炭,炭继续燃烧,世界变成地狱,地狱灼热滚烫。他不明白农人有什么错,他只知道他们无处可藏。又有士兵追赶上来,大山被层层围困,等待他们的,只剩死去和被俘。很多人期待被俘,被俘还有机会,还有解释或者求饶的机会,但是他不想。他什么也没有做错,他不想解释或者求饶。
他逃了出去。几百农人,他是唯一逃出去的一个。他追上撤退的部队,成为一名士兵。有老兵劝他不要当兵,老兵说,以我们的装备,这不是打仗,不是拼命,而是送死。他说,我当兵。老兵说,当兵,肯定活不过三个月;被俘运气好的话,可以熬到战争结束。他说,我当兵。老兵说,真不怕死?他说,怕死,但我当兵。
他怕死,更怕奴役。
他没有枪。没有枪的新兵很多。冲锋时,他扛着大刀,紧跟住前面的老兵。老兵倒下了,他捡起枪,继续往前。战斗打响以前,他曾担心过枪,老兵告诉他,这个最不用担心。他说今天是他当兵三个月的最后一天,正常的话,就该阵亡了。他猜得很准。他还说,现在当兵两个月,就是老兵了。他这才知道,老兵不过二十一岁,三个月以前,还是西式医院里的一名牙医学徒。
老兵说得没错,他们不是拼命,而是送死。一波儿人填进去,一波儿人又填进去,一波儿人再填进去,似乎死的不是人,而是牲畜。长官说,这叫“添油”,这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战术。他懂。在乡下,冬夜长,想油灯燃烧不息,就得不停地添油。他想,之所以让士兵们前赴后继,是因为,那火焰可以奄奄一息,但绝不能灭。
他怕死,更怕熄灭。
②可是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听到这个消息,他不相信,仍然攥着烧火棍般的枪,缩在战壕里,不敢出来。他已当兵三年,他是整个师部唯一活过三年的士兵。三年里他杀死十多名敌兵,他清晰地记得每一个士兵的模样和临死前的表情。在他随后的生命里,那些士兵毫发毕现,面目狰狞,夜夜与他纠缠。不管如何,他成为英雄,他应该受到赞美和礼遇。
可是他回到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说我打仗,不就是为了回来吗?这么多人送死,不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吗?这样,挺好,挺知足。
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记起他曾经是一名士兵。又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知道这里曾经被轰炸、被占领、被蹂躏,这里的人们曾经被驱赶、被奴役、被屠杀。每一天,他哆哆嗦嗦地走过村路,挤满老年斑的脸努力抬起。他仰望天空,他怕有一天,天空里再次出现密密匝匝的飞机,然后,炸弹呼啸而下。临终前几天,他想告诉每一个人,曾经的村子,妻子,女儿,父亲,母亲,兄弟,炸弹,大火,老兵,战壕,履带,尘烟,炸成两段的尸体,黏稠的鲜血,鲜血,鲜血……可是他太老了,已经发不出声音。他知道他不会忘记,但他怕活着的人们,会忘记。
他不怕死,他更怕遗忘。
(选自《小说界》2016年第3期)
19.简要分析老兵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4分)
20.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4分)
①日子从叶隙间溜走,从禾尖上溜走,从茶香里溜走,从花开花落中溜走,他迷恋这种感觉。(2分)
②可是战争竟然结束了,竟然真的结束了。(2分)
21.文中的主人公“他”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作简要概括。 (4分)
22.文中划 “ ”线的四个句子,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当前,不少年轻人都喜欢“独处”。一个人待在家,一个人逛街看电影,一个人旅行……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两千多名青年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有65.7%的受访者喜欢独处,不喜欢独处的受访者仅占18.1%;62.6%的受访者表示能在独处中受益,独处有利于自身成长;但也有54.0%的受访者认为过度的独处会使自己与外界脱节,不利于人格的完善。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或体会?请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高三语文答题纸
选择题:(共36分)
1 [A] [B] [C] [D] 4 [A] [B] [C] [D] 7 [A] [B] [C] [D] 10 [A] [B] [C] [D]
2 [A] [B] [C] [D] 5 [A] [B] [C] [D] 8 [A] [B] [C] [D] 11 [A] [B] [C] [D]
3 [A] [B] [C] [D] 6 [A] [B] [C] [D] 9 [A] [B] [C] [D] 12 [A] [B] [C] [D]
题号 一、二、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合计人 复核人
得分
七、作文(60分) (112.101.191.167)
上一篇:
江西南昌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山东省烟台”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