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926 2016-12-16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6]
016~20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检测八年级语文
2016~20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检测
八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 (28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晨兴理荒秽, ▲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2)征蓬出汉塞, ▲ 。 (王维《使至塞上》)
(3)晴空一鹤排云上, ▲ 。 (刘禹锡《秋词》)
(4)好峰随处改, ▲ 。 (梅尧臣《鲁山山行》)
(5)谁道人生无再少? ▲ ! (苏轼《浣溪沙》)
(6) ▲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 ▲ 。(柳宗元《小石潭记》)
(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借写故乡水送别自己,表达自己留恋故乡之情的诗句是: ▲ , ▲ 。
2.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 藩篱( fān) 镂空(lóu) 鸣钟击磬(qìng)
B. 帷幕( wéi ) 脊椎( jǐ ) 两栖(xī)动物
C. 繁衍( yiǎn ) 伧俗(cāng) 惟妙惟肖(xiào)
D. 归咎( jiù ) 绮丽(qǐ) 气息奄奄(yǎn)
3.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 驻足 造型 巧妙决伦
B. 胚胎 劫难 无动于衷
C. 轩榭 嶙峋 重峦叠障
D. 推祟 琉璃 因地制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到2015年底,南京将为大约80%左右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2.8人。
B. 市环保部门先后开展了对“禁塑令”的督查和宣传工作,这些工作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
C. 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发展。
D. 我们各级党政部门只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才能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5. 名著阅读。(3分)
蜚声中外的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誉为“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该书的作者是 ▲ 。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 ▲ 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表现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小说的主人公以自己的行为对 ▲ 这一人生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6. 为了感受汉字书写的魅力,学校举行“我爱汉字书写”的活动,请你参加。
(1)【书法欣赏】
右图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 》(局部),
其笔画以中锋运笔为主,显得 ▲ ,字中某些
突出笔画尤其如此,例如“群贤毕至”中的“毕”
的一竖,这种笔画稍有偏侧就成为败笔了。(2分)
(2)【小试身手】
请在下面田字格中用行楷字抄写以下句子(3分)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3)【保卫书写】
随着电脑的逐渐普及,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亲手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于是,写好汉字是否重要正在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请你就“在电脑逐渐普及的今天,写好汉字是否重要”这一辩题,代表正方发表观点,并简要陈述理由。(3分)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
二(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2题。(16分)
【古诗阅读】
登岳阳楼 (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7.本诗 ▲ 联与杜甫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异曲同工之妙,尾联“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也包含诗人历经风霜后 ▲ 的情感。(2分)
8.调动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首联画面。(2分)
▲
【古文阅读】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文]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①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②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③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④。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⑤,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⑥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①张君:隐者张师厚。隐居于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②明年:第二年。③适:恰好。④俯仰百变:俯视、仰视之间,气象有许多变化。⑤陂(bēi)田:水边的田地。⑥傃(sù):向,向着,沿着。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 略无阙处( ▲ ) (2) 属引凄异( ▲ )
(3) 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 ) (4) 故名之曰“放鹤亭” ( ▲ )
10.划分句子节奏,每句一处,用“/”标出。(2分)
(1)自非亭午夜分
(2)水及其半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
12.两段选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有共通之处,例如:甲文中的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而乙文中的山的特点是:“ ▲ , ▲ ”;甲文中写树“荣”草“茂”,而乙文中用“ ▲ ”一句描写了类似景象。(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3分)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节选自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展开余下试题
13.根据以上选文完成填空(①填说明顺序,②③概括语段内容)。(3分)
二、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
三、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14. 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
(2)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
15.选文第七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列出南京的花比北京的花早开的天数?(2分)
▲
16.请说说文中划线句在说明事理上有何作用?(2分)
▲
17.李白在《塞下曲》一诗中写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请用选文中的物候知识来解释诗中所描述的物候现象。(2分)
▲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2题。(13分)
【材料一】 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主持公祭仪式。
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公祭现场拉响了防空警报。同一时间,南京全城警报响起,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
默哀持续一分钟。军乐团奏响低回空灵的《安魂曲》,16名礼兵抬起8个巨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77名南京市青少年饱含深情地宣读《和平宣言》。
随后,习近平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老人和一名少先队员一起,缓步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之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公祭仪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代表走进纪念馆展厅,参观《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随后,习近平等亲切会见了参加仪式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和遇难者遗属代表。 (节选自《金陵晚报》)
【材料三】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
有人为这尊国家公祭鼎做了一份“名片”, “名片”正面是公祭鼎照片,背面是有关信息,如下:
名称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
器型 三足两耳
重量 2014公斤
文字 正面 160字铭文
后侧、左右 287字记事
原型 东周时期祭祀的礼器“楚大鼎”
主要纹饰 南京市花梅花,橄榄枝,云纹,古城墙纹外观特点 古朴、宏伟
材质 青铜
高度 1.65米
【材料四】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交通管控措施
据南京交管局要求,国家公祭日当天7时至13时,纪念馆周边及相关道路采取了临时交通管控措施,部分路段封闭禁行。具体图示如下:
此外,12月13日10点,全市主城区范围内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需停驶鸣笛致哀1分钟,绕城公路和各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不在停车鸣笛范围内。
18.请根据【材料一】,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定义。(3分)
▲
19.请根据【材料二】,分析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3分)
▲
20.【材料三】提供了有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的丰富信息,只是说明顺序不完全合理。请你根据这些信息,用合理的顺序,为这尊公祭鼎写一段介绍性文字。(4分)
▲
21. 根据【材料四】,以下关于国家公祭日交通管制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当天7时至13时,交通管制的范围是:北起汉中门大街,南至集庆门大街,西起燕山路,东至北圩路、湖西街。
B. 出租车需遵守的是:当天7时起,不得进出图中“红色区域”;8时起,不得驶入图中“蓝色区域”;13时后,以上管制才能解除。
C. 在交通管控时段内,管控区域内的居民车辆可以正常进出。
D. 当天10点,全市所有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需停驶鸣笛默哀1分钟。
三(30分)
22.请以“原来如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检测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28分)
1.(10分)(1)带月荷锄归 (2)归雁入胡天 (3)便引诗情到碧霄 (4)幽径独行迷 (5)门前流水尚能西 (6)夜阑卧听风吹雨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每空1分,凡有错漏倒添,该空不得分)
2.(2分)D
3.(2分) B
4.(3分)C
5.(3分)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或奥斯特洛夫斯基); 保尔·柯察金(或柯察金);人应该怎样度过一生(或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每空1分)
6.(1)(2分)兰亭集序(1分);遒劲、稳健 (1分。答到一点即可)
(2)(3分)抄写正确清晰1分,体现行楷字特点1分,美观 1分
(3)(3分)能明确提出正方观点1分,能说出两条恰当的理由2分。示例:我方认为:在电脑逐渐普及的今天,写好汉字仍很重要。理由如下:写好汉字是一个人良好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的体现;写好汉字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汉字书写已成为一门艺术,具有永恒的独特价值;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很多情况下电脑输入尚不可能完全取代手写。
二(42分)
(一)16分
7.(2分)颈联(第三联)(1分)悲愁(1分。意近即可)
8.(2分)正确、完整地表达出诗句意思1分,具体生动1分。示例:我伫立在岳阳楼上,看到西面是一望无际的洞庭湖,东面是浩浩荡荡的长江,楼阁上的帷幔呆呆地一动不动,惨淡的夕阳正在缓慢地下沉。
9.(4分)通“缺”,中断 延长 早晨 命名
10.(2分)(1)自非/亭午夜分
(2)水/及其半扉 (一题1分)
11.(4分)(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1分),也不如它快(1分)。
展开余下试题
(2)(它们)有时站在水边的田地里(1分),有时飞到云层上(1分)。
12.(2分)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1分)草木际天(1分)
参考译文: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地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山人养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二)13分
13. (3分)①逻辑顺序②引出物候和物候学③高下差异(每空1分)
14.(4分)(1)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立春过后大地重新恢复生机的景象,增强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2分。手法和效果1分,内容1分) (2)“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包含物候知识的有很多,但也不是每一则农谚都是如此(1分),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严密(1分)。
15.(2分)具体、准确地(1分)说明温度及物候现象“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的特点(1分)。
16.(2分)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逆温层这一特殊现象对物候的影响。(说明方法和效果1分,内容1分)
17.(2分)天山夏季有雪无花,是因为天山地处纬度较高地区,同时海拔也很高,说明了纬度差异和高下差异对物候的影响(纬度角度1分,高下角度1分)
(三)13分
18.(3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我国为了祭奠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惨遭杀戮的死难者而设立的国家祭日(2分),时间为每年的12月13日(1分)。
19.(3分)祭奠死难者;牢记惨痛历史;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的决心;表明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三点即满分)
20.(4分)用说明性文字,表达通顺简洁1分;内容准确完整2分;说明顺序合理1分
示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家公祭鼎”器型仿照东周时期祭祀的礼器“楚大鼎”,呈三足两耳型,整体外观古朴而宏伟。公祭鼎用青铜铸成,重2014公斤,高1.65米。鼎正面有160字铭文,后侧和左右有287字记事,鼎全身主要纹饰有南京市市花梅花,橄榄枝,云纹,古城墙纹等。
21.(3分)B
三(30分)
22.(30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61.133.133.207)
上一篇: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下一篇:
八年级语文 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016~201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