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485 2016-12-20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5]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
第三节 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 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选自百度文库)
美字体 三 山 半 落 青 山 外 , 一 水 中 分 白 鹭 洲 。
赏美文
咀嚼苦痛,拒绝平庸
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滚,
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如果失去了坚强的神韵,也就成了绝对平庸之人。所以作为普通平凡的人, 切不可存平庸之志,害怕痛苦,理应追求高远,咀嚼苦痛,拒绝平庸。
且看古人,屈原咀嚼苦痛,才有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才有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陶渊明拒绝平庸,归隐田园,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畅快,才有了桃花源的神秘与期待;李白咀嚼苦痛,拒绝平庸,才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雄奇,才有了“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迈。
再看今人,不甘平庸的俞敏洪不想种一辈子田,于是以惊人的毅力,考入了北大,创建了新东方,创造了中国教育界的奇迹。李娜有一颗追求高远的心,敢于和国家体制叫板,走上职业化道路继续奋斗,2011年法网夺冠后世界排名第四,她的目标是世界第一。“超女”、“星光大道”、“中国达人秀”,这些大众喜爱的节目迎合着普通追梦者,源于他们想过一种不平凡的生活,寻找梦想,张扬个性,追求卓越,创造辉煌,而在这条道上,哪怕布满了荆棘,也一如既往地执著、坚持。
拒绝平庸,首先甘于平凡。平凡是人生的常态。绝大多数人岗位平凡,角色普通,生活平淡,琐事连连,感受人生的喜怒哀乐。从容面对平凡,摆正心态,多一份宁静,少一份浮躁。其次创造不凡。从平凡中掘取激情,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挖掘潜力,奉献自己的 光和热,执著追求。少一份抱怨,多一份从容,你会远离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不会贪图享受,庸碌无为,不求显达于世,但求有所作为。
咀嚼苦痛,需要勇气,志向远大信念坚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需要意志,没有毅力不能铲除荆棘的羁绊;需要学习,脱离低级庸俗而变得不再害怕;需要吐纳,才能嚼尽苦痛迎来心灵的芬芳。
(选自《向前走,就这么走》)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今天,我们的汉字却正在遭受各种图像的进攻,正在受到网络“雷词”的进攻,正在经历技术力量的进攻,正在蒙受所谓“文字整形”的进攻,正在解放的狂欢中耗尽能量走向衰竭……汉字的这种窘境、网络时代的汉字书写的命运,的确让人关切和忧虑!
其实,一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流行的语言、文字,应该被看做在每一点上与我们的生活互相渗透的东西,与我们时代的心灵和精神具有密切的联系。网络语言的泛滥,我们对汉字缺乏尊重、爱惜和保护的态度,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的流行,提笔忘字的“新文盲”的出现,实际上反映出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陷入了过度的精神贫困。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是时候该认真审视和反思我们的心灵和精神了。
浏览完整试题
[应用提示] 以上材料可用于“民族成长”、“心智衰微”、 “心灵与精神”等话题中。
精彩运用
汉字之所以能成为艺术,最重要的是通过“象”传达“意”,“立象”是为了“ 尽意”,通过“象”显示“意”,光有“象”还不是真正的美,中国美学始终坚持“象”和“意”的统一。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落木”而不用“落叶”,因为“木”字甲骨文为 ,从构形来看,“木”只有枝干,比“叶”显得更单调,“木”增添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让人带上了一种落寞、忧愁感。中国艺术不在于形象的逼真,而重在情感的表达,不同于古希腊的“艺术是现实的摹拟”理论。
古人很讲究气韵,《淮南子》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古人把“神”和“气”看作是审美感觉的主宰,没有了它就不会有成功的艺术创造。所以中国艺术看重书法的“骨力”、“神韵”和“气魄”。从书法中可以表现人的情趣,不同的人呈现出不同的气质,如王羲之恬静坦然,王献之洒脱英迈,张旭颠张恣肆。
(选自《由汉字的形体结构看汉民族的审美取向》)
【课外应用】
数字时代,也该寻觅手写之美
写作30年,我的小说手稿应该有上千万字了。虽然,不会键盘打字很遗憾,但是,这也是我坚持手写创作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手写已经成为我最娴熟的表达方式,最能调动灵感、思维、激情和想象力,执笔写作的过程也成为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并不是说,纸笔就比键盘更具独特效能,只是因为我尚未形成用键盘“敲打”作品的书写习惯。书写习惯往往能够左右作家的写作状态和思维方式。我在写作时,很容易进入忘我状态,运笔的动作都是下意识的。如果使用键盘,我首先要想的是文字拼音或五笔字型,接着,手指要去找相应的键位,很难形成连贯的思绪。
现在看看自己的手稿,它记录下了我全部的写作过程,是一种有趣的原生态的呈现。看着手稿,就会想起创作中留下的很多美好记忆。
我并不排斥使用键盘打字,只是觉得网络时代,还需呼吁保留手写的传统。我们写汉字,与拼写字母的感受完全不同,这种感受来自文化传统的影响。写小说、写剧本,常常和汉字打交道的人,更受传统文化影响,对汉字有独特的感受和喜爱,更能体会字形结构间的深远意境。
书法引领汉字进入艺术的领域,汉字不再仅仅作为表达的载体,更是一种审美的客体,横竖撇捺的讲究、笔画的粗细、气势和韵律,都形成了汉字独具的审美感。书法让文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统一:什么样的情感产生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内容对应什么样的气势。会写 字,写好字,进而学习一点书法艺术,就不再停留在对文字的传统表意功能上了,而是更多地进入到文化心理、文化品位、审美需求、文化传承的层面上。
(选自《人民日报》)
1.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与他的好友王吉甫经常在一起谈诗论文。一天,王安石对王吉甫说:“我昨夜睡不着,做了一条字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你猜是什么字?”王吉甫略一思索,便猜中了。他不直接说出谜底,也用谜语的形式答道:“东海有条鱼,无头也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你的谜。”
王安石听了,哈哈大笑说:“你猜对了!”请问,谜底 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王安石用了形象描述法和会意法设谜,王吉甫用了拆字法回答。
答案:日
2.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人们可以巧用“拆字”和“合字”的方法,达到含蓄而打动人心的表达效果。下面这副对联(采用当时的繁体字形)出现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期,请联系本课学到的知识并结合历史背景,讲讲此联的寓意和道理。
或入園中,推出老袁還我國
余行道上,不堪回首問前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一副“拆合字”的对联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拆字和合字的方法。
答案:诗句中的“或”字加上“口”成为“國”字,“園”去掉“口”成为“袁”;“余”加“辶”成为“途”,“道 ”去掉“辶” 成为“首”,拆字、合字都运用得十分灵活,在意义的表达上也十分清晰,深刻地反映了此联的作者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祸国殃民的痛恨之情,国家的前途命运也是一片渺茫。通过一副“拆合字”的对联,这些情感态度表 现得淋漓尽致。
3.下面是一例有关形近字的幽默,仿照它,为下面几组字编写小幽默。
例句:“兵”对“丘”说:看看战争多残酷,两条腿都炸没了。
(1)“兵”对“乒”说: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茜”对“晒”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对“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办”对“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剩一条腿后,你蹦得更欢了。
(2)出太阳了,就该戴草帽。
(3)留了披肩发,你内心里还是土。
(4)平衡才是硬道理。
4.下图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它是从1985件全球 应征的有效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并在众多专家的帮助下进行了多次修改而最终产生的。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是中国的,能传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沉淀之上的现代感”。请你探究一下该会徽是如何传达出我国悠久历史传统文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问题时应考虑到题干中的提示性语句“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是中国的,能传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沉淀之上的现代感”,这实际是告诉我们答题时要从我们中国特色去考虑。
答案:①北京奥运会会徽融入了具有五千年历 史的中国书法和篆刻印章等艺术形式;②作品主体部分又似汉字篆书“京”字,又似舞动的“人”张开双臂;③传递着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礼仪之邦的友好、真诚与热情。
5.为提升我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纠正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树立文明健康的中国游客形象,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下图就是这一行动计划的一个备选主题标识 ,请对其创意进行诠释(不少于两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道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理念的带有一定审美意向的试题。此类试题的解答要诀是“看— —构图元素,揣——比喻象征,悟——隐含创意”。本题考查了“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本题首先要诠释出“构图”,其次要读懂“图意”,最后要准确表述出创意。考生在解答时,一定要仔细体味题干中相关背景说明,它会很好地提示、点拨你的思维走向。
答案:(1)标识总体形象为地球,利用地球经纬线构成意象化的“文”字形象,体现文明素质的含义。
(2)“文”字字头为祥云形态,“文”字下部又构成人形,体现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文明素质提升行动的意义。 (60.180.5.73)
上一篇: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下一篇: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方块的奥妙”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