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601  2016-12-2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01]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阶段检测语文试卷
雅礼中学2016级高一12月阶段检测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时量: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修姱(kuā) 朝谇(cuì) 谣啄(zhuó) 卜筮(shì)
B.不遑(huáng) 溘死(kè) 揽茝(chǎi) 愆期(qiān)
C.侘傺(chì) 鸷鸟(zhì) 方圜(yuán ) 徂尔(chú)
D.惩罚(chěng ) 咎言(jiù) 兰皋(gāo) 垝垣(yuán)
【答案】B 朝谇(suì)徂尔(cú)惩罚(ché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葳蕤 遗施 主薄 小人所腓
B.伶俜 公姥 帷裳 淇水汤汤
C.戌边 孔棘 赍钱 士也罔极
D.婀娜 掷躅 嗟叹 碣忠尽智
【答案】B 主簿 戍边 踯躅 竭忠尽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作为中航工业沈飞发展的“掌舵人”,几年来,他夙兴夜寐,务实创新,践行“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观念不断创造航空制造的新奇迹。
B.地卖不动,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是,一叶知秋,这个现象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现在的房地产市场,不但消费者无法承受,开发商承受的压力也加大了。
C.各大卖场纷纷打出环保牌,摆出各种各样的质量认证来招揽顾客,有商家甚至信誓旦旦地向消费者承诺“假一罚十”。
D.为躲开外界监督,有人想出了变送礼为“试吃试用”的高招,但说穿了,“试吃试用”不过是巧言令色,改变不了其慷公家之慨、营一己之私的腐败实质。
【答案】D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 媚态伪情来迷惑、取悦他人。不合语境。A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B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可以预料出事物的发展趋向。C信誓旦旦:誓言说得极为诚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认识,促使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B.中国文字博览馆是一座集陈列展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国家级专属博物馆,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
C.近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为进一步巩固美联储在实现充分就业和保持物价稳定所取得的进展,将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现有水平,暂不加息。
D.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2015年60岁以上老人达到2.21亿左右,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6%。
【答案】B A句式杂糅,“目的式”与“是为了”保留其一。C成分残缺,可在“稳定”后加“上”。D不合逻辑,可去掉“左右”。
5、根据语境,请选出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 )
《诗经》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故乡。 。 , ;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知。 ,因此说, 。
①这当然不利于人们建立地理意义上“天下”的概念
②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诗经》就为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③在当时,由于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
④《诗经》在当时各国之间,缔造了宝贵的文化亲缘
⑤齐国的海、宋国的河、秦晋的高山、他乡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情,都因《诗经》的描绘而进入人们的视野


浏览完整试题 A. ②⑤④③① B. ④⑤②③① C. ②③①⑤④ D.④②③⑤①
【答案】C 抓住总领句和一些关键词,如“在当时”等来排序即可。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B.《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生动。其中,这些种类繁多的香草作为装饰,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象征着品德和人格的高洁。
C.《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D.《古诗十九首》是东晋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它反映了生死乱离的动荡时代,抒发了诗人对命运、人生的看法。它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刘勰称之为“五言诗之冠冕”,钟嵘赞之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答案】D “东晋”应为“东汉”。
二、课内阅读(21分,每小题3分)
(一)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7、结合《氓》全文思考,下列对选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一方面诉说自己的哀怨痛苦,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B.文段中的男主人公表现为寡情易变,女主人公表现为清醒决绝。
C.氓恋爱时“信誓旦旦”,变心则为钱财已得,“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可为证。
D.关于“淇水”,全诗三处提及,所写淇水有实有虚,它成了一场悲剧婚姻的见证:谈婚论嫁时,淇水喻示了爱情的缠绵;遭弃归途中,淇水湿帷,淇水暗含了婚姻的变故。
【答案】C 变心是因为女子色衰,以及氓品行不好。“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是当时的婚俗。
(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8、下列对课文选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情景交融,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
B.这是抒情伤怀。情境变化之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命的流逝、生活的虚耗以及战争的痛楚。
C.归路漫漫,道途险阻,又饥又渴,但这眼前的困难并不是他忧伤的原因。
D.一别经年,生死存亡,两不可知。“行道迟迟”中,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儿的担忧。
【答案】C 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加深了他的忧伤,可认为是他忧伤的原因之一。
(三)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9、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制芰荷以为衣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B.余独好修以为常 退将复修吾初服
C.及行迷之未远 高余冠之岌岌兮
D. 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答案】D 即使。 A用……做;以之为,把他当作……。B美好的品德;整理。C主谓之间取独;定语后置的标志。
10、下列各句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进不入以离尤兮
A.谣诼谓余以善淫 B.不吾知其亦已兮
C.高余冠之岌岌兮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答案】D 例句与D均为被动句。“入”被(君王)接纳;“体解”,被肢解。A状语后置。B宾语前置。C定语后置。
(四)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1、下列加点的“相”字的意思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蹑履相逢迎 ②儿已薄禄相 ③怅然遥相望
④黄泉下相见 ⑤仰头相向鸣 ⑥枝枝相覆盖
A.①③⑥/②/④⑤ 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③/②/④⑤⑥
【答案】D ①③代表焦仲卿,可译为“他”; ②相貌;④⑤⑥相互,互相。
1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B.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答案】C 均作介词“为了”。A于是,就;趁机。B故意,有意;所以。D告诉;道歉。
13、下列对原文有关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这两句既写了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也写到焦仲卿当时所骑的马的哀鸣,从而为下文渲染了一种凄怆的氛围。


展开余下试题 B.“贺卿得高迁!”一句表面上表现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讥讽,但实际上却反映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恋。
C.“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主要表现的是焦仲卿虽然没有足够的勇气违抗母命,但他以殉情来报复母亲也是很有胆量的。
D.“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这四句既表明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封建等级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要拆散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原因。
【答案】C “报复”一词不妥,结合全诗,焦仲卿对母亲是充分尊重和孝顺的,殉情是面对难以违抗的母命,而心怀对刘兰芝矢志不渝的爱情时,情非得已的选择。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屈原庙赋
苏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①子之故乡。伊②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③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④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⑤教之以上诉。历九关⑥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以免于后世?
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①曰惟:句首语气词。②伊:助词,无义。③处死:处理死的方式。④退默:引退隐居。⑤冯夷:河伯。⑥九关:九重天门。⑦中浦:水滨。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贤者畏讥而改度兮 度:度量
B.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 黾勉:勉励
C.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 区区:一心一意
D.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 要:总结
【答案】A 度:准则。
15、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浮扁舟以适楚兮 又申之以揽茝
B.人固有一死兮 固前圣之所厚
C.独为其难兮 芳菲非其弥章
D.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答案】B。 A来,连词;因为,连词。C代词;助词,不译。D尽管,连词;即使,纵然,连词。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纪念“骚体赋”的创始人屈原而作,其词气与屈原作品有暗合之处。
B.本赋熔叙事议论抒情为一炉,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园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匡时济世的情感。
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君子不一定要追求完美,保全生命,远离祸害无疑是正确的。
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字,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答案】C 文意应为:保全生命,远离祸害,或许是正确的。
17、把文字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译文:
【答案】我怀揣美玉、身佩香草却无处容身啊,只能在水滨孤独忧伤。(译出大意,2分;“怀瑾佩兰”“茕茕”,任意译出一个词1分。“怀瑾佩兰”也可翻译为“纯洁高尚,品性优美”。)
(2)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
译文:
【答案】只有高尚的节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小人当然不是我的同类。(译出大意,2分;“企及”“夫人”“不吾与”,任意译出一个词1分。)
四、诗文默写与古诗鉴赏(10分)
18、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题1分)
(1)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固时俗之工巧兮, 。
(3)兄弟不知, ;静言思之, 。
(4)还顾望故乡,长路漫浩浩。 , 。
(5)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
【答案】略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本词词意表达曲折,跌宕起伏,构思巧妙。请结合整首诗简要分析。
答:
【答案】春天归去,无影无踪,作者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此为一转。当诗人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就将希望寄托于黄鹂。因为黄鹂常和春天一同出现,它也许能得知春的讯息,此为二转。黄鹂婉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诗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中的寂寞感加重。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诗人终于清醒了,春天踪迹确已杳然,无从寻觅,此为三转。一首短词,几经曲折,含蕴着一层深似一层的感情,呈现出构思的精妙。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
那棵梧桐树
李翠娟
爷爷是在一个春季栽下这棵梧桐树的,梧桐树枝繁叶茂,生长速度很快,没几年树头就罩住了大半个院子。
左邻右舍对它的生长速度惊叹不已,经常询问爷爷到底是怎么打理它的,爷爷捋着花白的胡须,笑而不答。
那时候,在梧桐树下玩耍,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事情。它粗大的腰身需要好几个孩子才能合抱过来。斑驳的树皮像是一幅幅抽象的画作,我们的眼睛总能从这些画作里探索出一些大人看不到的神奇世界。
夏季是梧桐树最美的时候,那一串串像紫色铜铃一般的花朵缀在翠绿的枝条上,微风吹过,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让人不禁使劲多吸几口。
那天,张木匠过来的时候,夕阳已经西下,如火的晚霞给梧桐树涂上了一抹金色。他围着树身转了几圈,眼神里是掩藏不住的惊喜。
我很不喜欢这个人,因为他整天在村里闲逛,看见谁家有要成材的树,总是软磨硬泡非要砍了去。
这几年他和外地的木材商联手倒腾木材,很是发了一笔横财。看得出爷爷也不是很喜欢这个人,他来找过爷爷几次,爷爷都没有搭理他。
这次他又来了,他把爷爷从屋里拽出来,说:“你出个价,多少钱我都要。”
爷爷没有理睬他,他缓缓走到树前,用手摩挲着梧桐树,像平时摸我的头一样温柔,过了好一会儿才转身说:“你走吧,这树我不卖。”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进了屋,张木匠望着爷爷坚定的背影,跺跺脚,无可奈何地走了。
梧桐树保住了,我们又可以在树下玩了。它如伞的树冠越来越茂盛。就像在院子里撑开了一把巨大的伞,家里人每天都在伞下或干活,或休息,或吃饭。
可是好景不长,来年春天,村里突然送来了重新规划街道的通知。我们家在搬迁范围之内,而且梧桐树因为影响规划,也在砍伐之列。一家人知道这个情况后都闷闷不乐。
这次,张木匠又来了,他拿着规划图,边给爷爷看边得意地说:“这棵梧桐树可是占着主街道的!这次你是非卖给我不可了,别犹豫了,你点头,我明天就来砍树……”


展开余下试题爷爷没等他说完,猛吼一句:“说不卖就不卖。”说完倒背着手独自走了,留下张木匠站在那里,表情讪讪的,很不自然。
爷爷在搬家之前,还是忍痛吩咐家人把梧桐树砍倒了。为此,我抱着爷爷的腿哭了一下午,爷爷只是一个劲地叹气,什么话都没有说。
我们搬走的时候,一起把梧桐树拉到了新家。
不料张木匠仍是不依不饶,几次三番来到新家找爷爷,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他铁青着脸责问爷爷,为什么不把树卖给他,爷爷总是闭口不言。家里人被逼急了,都开始劝爷爷,爷爷始终都不点头。
时光就这样缓缓流去,转眼之间,冬天来了。爷爷突然病重,家里人四处为他求药,可是他的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让我们的心揪得厉害。
那个早上,北风肆虐,天灰蒙蒙的,新一轮寒流来了。我们都跪在爷爷的床前,他已经昏过去好几次了,我们知道他已经来日不多。
他吩咐爸爸去把张木匠叫来,断断续续地说:“当年……栽树的时候,我在树下埋了一头死猪,所以……树长得很快,但是……但是……我知道它长得过快,木材一定不结实,所以不愿卖给你……”
对爷爷的话,爸爸和张木匠都半信半疑。他们一起用电锯把那棵梧桐树锯成了板材,果然,当家人凑上前去细看那些板材时,发现那些板材上面布满了粗大的裂纹,好像很酥脆的样子,这样的木板显然是不能打成好家具的。
张木匠奔进屋里,看到爷爷安详地闭上了双眼,不由得泪流满面……
(选自《小说月刊》2014年11期)
20、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品开头交代梧桐树的生长状态和枝繁叶茂的特点,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铺垫。
B.作品第二段写左邻右舍对梧桐树的惊叹和爷爷的笑而不答,巧设悬念并暗示了小说的结局。
C.小说以张木匠面对死去的爷爷泪流满面结尾,表现了他的愧疚和对爷爷的感激之情。
D.张木匠是一个唯利是图、利欲熏心的人,所以当他得知梧桐树非砍不可的消息后有点幸灾乐祸。
【答案】 A
21、作品是怎样叙述有关梧桐树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②以“梧桐树”为线索组织材料,叙述故事,中心突出,结构严谨;③故事有叙述,有描写,有对话,故事性很强,且有很强的文学性。
22、作品中的“爷爷”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诚实无私。爷爷知道那棵梧桐树生长迅速且枝繁叶茂的原因,所以即使张木匠出高价求买,爷爷始终都没有答应。②少言稳重。在整个作品中,爷爷说的话很少,很多地方都写到他“笑而不答”“没有搭理”“闭口不言”,体现了爷爷在处理事情方面的稳重。
23、“爷爷”临终时说的一番话在作品中有哪些作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
【答案】 ①在思想内容方面,揭示“爷爷”始终不肯将梧桐树卖给张木匠的原因,深化了小说主题;②在人物形象方面,充分展示了“爷爷”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品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在情节结构方面,照应了前文,同时也使故事情节达到高潮,令人回味无穷。
六、文化经典阅读(7分)
24、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题目。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注】伯夷、叔齐:相传是商末孤竹君的儿子,因相互谦让君位而逃奔周国。后来因周武王出兵讨伐商超,他们反对劝阻无效,便隐居到首阳山,“义不食周粟”而饿死。
(1)孔子提出了哪些“远怨”的方法?
【答案】①严以律己,②宽以待人,③不计较过去的仇怨。
(2)请根据孔子“远怨”的方法,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见解。(4分)
【答案】见解:言之有理即可,分析2点4分。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经说过:“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观。”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一味地沉入不如意的忧愁中,只能使不如意变得更不如意。
学习和生活中,你或身边的人有过哪些不如意的经历或故事?关于悲观和乐观,你(他/她)又有过怎样的选择?请以此为内容作文。要求文体鲜明,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屈原赋》译文】
乘一叶小船到达楚国故地,经过屈原江陵的庙祠。观赏江上的重重山峰,说是屈原的故乡。你当年流放到此,渡过滔滔江水而南迁。离开家乡千里,在世时没有很好的归宿而死后没有坟墓。可悲可悲。人生总免不了一死,但是面临死亡总是很痛苦的。你徘徊在江上但又不忍离去,因心系国家而犹豫未决。俯瞰千仞高的惊涛骇浪,作了《九章一际沙》抒发自己伤感的情怀,道出了多数人糊涂惟有你独自清醒的心情。忽然结束词章而壮烈地舍生取义,在仙逝之前而沉吟。
我怎不能高昂着头远游四方,又怎不能退隐深居而沉默。独自抒发自己的怨恨和敬慕之情,又怕国君和大臣们更加疏远。人活着既然不能尽自己的力量而坚强地上谏,希望死后能够感动君主从而改变他的错误行为。苟且承认本国的灭亡,我又为什么独自爱护云云苍生。拜托江神以告慰你的冤魂,让河神冯夷教给你上诉。经过九重关门而得以见到天帝,天帝也只能为你悲伤而无法挽救。徒有像美玉兰花一样美好而高洁的品质却不被重用,独自忧思孤独沉于江中。
江边的山峰高耸而险峻,故居废了而行人悲叹。子孙流散不知是否安在,何况难以再见到这块高台。自从你仙逝到今天已过千年,世道更加狭隘而难以生存。有贤德的人因为怕遭到讥讽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准则,随着世俗磨去了方正以变得圆滑。努力避免动乱的世道可又不能离去,又因为做了国君的臣僚,改变了丹青本色仍保留着美玉般的光彩,有人说你很不理智。
只有高风亮节不可以企及,连夫人也不赞许我的这种主张。辞别可爱的国家、离开世俗,连死也不顾,这种结局不是足够警勉给后世的吗。
啊呀!君子做人的准则,哪能事必求全。保持自身完美而远离祸害,也是这个道理。叹惜你人少势寡,独自为国难而忧。虽然不适时宜,重要的是表现贤德的良知。我又为什么为你悲哀呢,你已经安患了。
【《论语》译文】
①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他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②孔子说:“伯夷、叔齐这两兄弟不纪念过去的仇恨,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就很少。” (124.230.211.3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长沙”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