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29  2016-12-2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9]
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普宁侨中2018届高二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号数填写在答题卷上。
2. 作答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关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认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情、言、声、义成为诗歌创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四大元素和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中国古代诗词中那些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也正是在性情、语言、形式、内涵、意境和境界诸方面体现着鲜明突出的民族特色。
性情是诗词作品内在的灵魂、流动的血液和鲜活的生命。诗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化人。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无不饱含浓厚、深沉、真挚的感情。《诗经》中的《伐檀》、《硕鼠》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质问与谴责,《离骚》中报国理想难以实现和忧虑国事的悲愤与缠绵,都很典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李白《早发白帝城》、杜甫《春望》、孟郊《游子吟》……无一不是以浓厚的情感震撼读者的心灵。
诗歌语言是最精粹精美、最富表现力和最富智慧的语言。在措辞炼字上下足了功夫,从而形成了精美的诗歌艺术奇观。特别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语言不仅生动鲜活、形象鲜明,而且凝练简洁、精警有力,让人回味无穷。唐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如同巨幅水墨画,境界宏大开阔,用字凝重有力。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名篇、佳句迭出。宋词“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李清照以“绿肥红瘦”(《如梦令》)描绘雨后海棠,用“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将眼前菊花的形象与抒情主人公的消瘦进行对比,既生动新颖又力透纸背。
中国古典诗词彰显了诗词艺术的形式美。格律诗歌充分利用和发挥了汉语言文字在发音、声调、协韵、对仗、会意等方面无可替代的特点,句式简短,格律稳定,使作品既富有浓厚的音乐元素和强烈的语言韵律,又富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充沛情感。如杜甫《绝句》、苏轼《饮湖上初请雨后》、李清照《声声慢》等,历来受到人们的激赏。
中国古代以“温柔敦厚”为诗教。在这种诗歌理论的引导下,蕴藉含蓄、深厚委婉、经营意境、讲究感悟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主流。由此既显示出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又给读者创造了内容理解和艺术想象的广阔空间。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之涣《登鹳雀楼》、杜甫“三吏”、“三别”等著名诗篇,更是意味隽永深长,赋予了更丰富更鲜活的思想内容。
诗词意境是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完美融合而创造出的艺术效果,创新出奇则是文学创作普遍追求的重要目标。中国古代诗词以情、景、事、理、意、趣为主要创作元素,创造出情感深厚充沛、形象鲜明生动的优美意境。如王维《山居秋暝》、贺知章《咏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品的奇特想象无不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新奇,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如果说意境多是通过画面形象传达思想感情的话,那么,境界则更多的体现在思想与艺术达到的高度上。纵观中国古代备受赞誉的诗歌国手、创作大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他们无不将自己对自然宇宙、人类生存、国家安危的思索,对人与自然的思索,对“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道路的思索等等融入诗篇,使作品呈现出气势磅礴、震撼心灵的大气魄和思想深邃、启悟智慧的大境界,也展示着作者的博大胸怀与开阔视野。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杨庆存《中国古代诗词的境界与品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在性情、语言、形式、内涵、意境和境界诸方面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作者以此结构全文,并依次加以论述。
B.古人认为,白居易说的“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是从情、言、声、义四个方面概括诗歌的创作元素和品评标准。
C.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在措辞炼字上下足了功夫,“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受到词学界的高度评价。
D.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化人,无不饱含浓厚、深沉、真挚的感情,无不以浓厚的情感震撼读者的心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使至塞上》等作品如同巨幅水墨画,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B.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质问与谴责体现了《诗经》的性情,而报国理想难以实现和忧虑国事的悲愤与缠绵则表达了《离骚》的性情。
C.秉持“温柔敦厚”这一诗词创作的艺术原则和基本要求,蕴藉含蓄、深厚委婉、经营意境、讲究感悟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主流。
D.格律诗既富有浓厚的音乐元素和强烈的语言韵律,又富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充沛感情,彰显了古诗艺术的形式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分别点明了李杜诗歌的巨大影响。
B.王维《山居秋暝》、贺知章《咏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品既有作者奇特的想象,又传达出鲜明、优美的意境。
C.意境是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完美融合而创造出来的艺术效果,境界则更多体现在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所达到的高度上。
D.屈原、杜甫、陆游等大家,将对“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道路的思索融入诗篇,从而使其诗作呈现出气势磅礴的大气魄和启悟智慧的大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①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扈跸:护从皇帝出行。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②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B.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C.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D.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阙”有宫殿的意思,也可以代指朝廷,本文中“伏阙”是指伏在宫门前的意思。
B.古人取“字”男子是在二十岁举行加冠礼时,女子是在十五岁举行笄礼时,以字称呼表示对本人的尊重。
C.兵部右侍郎是隶属兵部正三品官职。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兵部尚书统辖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
D.进士及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官府认定科举殿试录取的都可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谦小时候,有个和尚认为他奇异不凡,将来长大后可以做救世的宰相。
B.于谦做事有魄力,能为百姓着想,从而得到皇帝赏识,让他担任兵部右侍郎。
C.由于于谦不向当时把持朝政的“三杨”行贿,而受到打击陷害,被捕入狱三个月。
D.也先入侵,皇帝被俘,有人主张迁都,于谦果断地阻止了这一行动,安定了民心。


展开余下试题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5分)
(2)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5分)
(二)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卧 病
许浑
寒窗灯尽月斜晖,珮马朝天独掩扉。
清露已凋秦塞柳,白云空长越山薇。
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
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
【注】①珮马:饰有佩环之马,官员所乘。②朝天:上朝。③越山:越地之山。此处泛称东南地区,代称故乡。
8.简要赏析颔联中“空”字的妙处。(4分)
9.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7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背若太山, , 。(庄子《逍遥游》)
(2)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舅舅的鼓
谢志强
我刚进村子,就碰上了舅舅。难道他知道我要回来?我可是没对别人提起过回村的事儿呀。舅舅一副蔫不拉叽的样子,像一株正在枯萎的老树。我说:舅,你还好吗?
舅舅抚抚胸口,说:心不行了,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停止跳动。
我说:舅舅,你不是好好的吗?
舅舅仿佛抓住个救生圈。把我又薄又嫩的左手握在他又厚又大的右手里。那一年,奇冷,他抱着我,还用棉大衣裹住我,我想舅妈缝制棉大衣时也把我考虑进去了。我的手在他的手里跳动。
我不能生硬地抽出我的手,任凭他紧紧地握着,握出了湿汗。看样子,他没打算往家走。我乖乖地随他走出了村庄。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儿。
绕过一棵树时,我紧走几步,因为路只容一个人过,我趁机抽出我的手。我已不习惯被那么握着。不过,我立刻感到了一种节奏的消失,像鼓点突然停止——舅舅的鼓点。
舅舅走在我的前边。小路两边的草像无数双小手,在阻挡我前行的腿。
我拉住舅舅的手腕,我想重新体验鼓点的节奏。我说:舅,当心。舅舅的脉搏有力,像一个小伙子的心脏。舅舅说:这里憋得慌,有时候,晚上躺下,我担心,早晨我的心还能不能跳动。顿时,我想到,舅舅舅妈婚后,一直没生小孩,每次回村,舅舅总是拿着鼓,像早巳准备好欢迎我那样,他一敲,小孩就从房子里小巷里冒出来。那时,要找舅舅,只要听鼓声,鼓声在那里,舅舅就在那里。我说:那个鼓呢?
他说:你舅妈把鼓面割破了。我说:为什么?
他说:你舅妈说……鼓能当饭吃?越敲越穷……鼓锤丢进了灶……你舅妈心烦。
舅妈一直以为是鼓占据了本该是孩子的家——鼓克孩。我说:舅妈当年看中你,不就是冲着你击鼓击得漂亮吗?
他说:可能……你舅妈说得有道理。一个男人,不管地里山里的事儿,鼓声不能鼓舞庄稼生长……有时候,我悄悄敲盆子拍凳子,但不能叫你舅妈发现,我真的很没出息吧?
我说:舅,我是听你的鼓声长大的呢。
他说:可是,我老了,你们那些年轻人一走,我老得快起来,我想,敲敲敲,那样就不会老得那么快,你舅妈听了好心烦。
我说:鼓呢?舅舅拉住我的手,似乎生怕我离开他。树呀草呀逐渐茂密起来。我的手在他的手里,合着他的脉搏,“咚咚”跳动。好像舅舅正敲着一面鼓。
他说:散伙了!我们几个老头,总不能奏给自己听吧?没了我的鼓,他们的锣呀,二胡呀,都不出现了,等着老到头吧,你都长得这么大了,我还能不老?
我说:舅,要不,你住到我那儿去,艾城广场也有自发的乐队。
他说:我在山窝窝里待惯了,没有鼓,我拿什么去凑热闹?
我说:舅,你的心里那面鼓还是很劲还很响亮呢。
他说:你能听见?我反过来握住他的手,说:你的手透露了秘密。
舅舅停住脚。眼前一片坟墓。不是清明,外公外婆的双穴坟前有烧过的冥纸,还没被风吹乱。旁边,有一个新坟,很小的一个土包,没有墓碑。
我说:这是谁家的小孩死了?舅舅说:我的鼓。
鼓坟前有一株大拇指粗的幼树,几片叶子,绿亮绿亮,像小手在鼓掌。
舅舅说:当年,你外公就靠着一面鼓,讨个生活,落户在这个村庄,现在,这面鼓,死了。它比你外公的年岁还大,可它还是个长不大的小孩。
我想说不要怪舅妈,不过,我默默立在鼓坟前,什么也没说。
舅舅对着鼓坟,拍拍自己的心口,像敲鼓那样。他说:我没能护住你,让你死在我前头。他又对相邻的外公的坟头,说:爹,儿不孝,没能保住你留给我的鼓,那声音,人家都不爱听了,嫌它太吵,小孩能不吵吗?我小时候够吵的了,你没嫌过我。
我提醒舅舅,该回家了。太阳即将落山。四下里又凉又暗。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5分)
A.小说开头写在村头与舅舅偶遇,用“一株正在枯萎的老树”表现了舅舅颓废的精神状态,留下悬念,使读者产生探求此中原因的阅读欲望。
B.与舅舅见面后,“我”回忆起自己被舅舅用宽厚温暖的棉大衣抱着的细节,主要目的是突出表现缝制棉大衣的舅妈是一个善良而且心思缜密的人。
C.“鼓声在那里,舅舅就在那里”“他一敲,小孩就从房子里小巷里冒出来”,表现了舅舅对鼓的痴迷以及技艺的高超,强化了人与鼓分离后的悲凉感。
D.舅妈把鼓面割破了,把鼓锤丢进灶里,是因为她一直认为是鼓克了她的孩子,这一情节深化了小说批判、反对封建迷信思想的主题。
E.综合全文,作者主要以“我”与舅舅对话的形式来架构小说,一方面易于表现舅舅内心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我要继承舅舅鼓艺的决心。
(2)作者多次提到“我”与舅舅“握手”,分别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6分)
(3)文章末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4)文中的“鼓”蕴含着丰富的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5)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组是( )(3分)
①31周岁,对于任何一名游泳运动员而言,都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年纪,而菲尔普斯克服了这一切,在里约奥运会上仍拿下了4枚金牌,以23枚奥运金牌总数打破前人保持的奥运奖牌纪录,也创造了奥运历史上奖牌和金牌最多的纪录。
②小李是我最要好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在日常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少犯错误,我非常感激他。
③我跟他认识,也有几年了,但除了见面点头,几句寒暄,就没有别的,因此至今还是白头如新。
④今年暑假,我和几个小伙伴几经艰辛,终于登上了西岳华山绝顶。立于巅峰,放目远眺,天无涯际,我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⑤泛舟在美丽的漓江上,只见江水浩浩荡荡,两岸丛山叠峰,各具神态,令人目不交睫,身在其中,倍感奇趣横生。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最近,教育部正式向社会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似乎深受广大学子们所欢迎,因为它即将打破高考“唯分数论”和“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展开余下试题B.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吃饱”向“吃健康”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C.春节期间,网络上热传一篇一个上海女孩跟随江西男友回农村过年,在见到男方家庭准备的第一顿饭后便提出与男友分手,并以最快速度返回上海。
D.昨天,在一股较强冷空气的影响下,甘肃和陕西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局地现大到暴雪,同时,气温下降造成道路结冰,对交通造成不利影响。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 ① 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学习汉语的各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 ② 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 ③ 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 ④ 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 ⑤ 白字连篇,出尽“洋相”。
A.①随着 ②因此 ③然而 ④甚至 ⑤却是
B.①因为 ②就 ③所以 ④总要 ⑤就会
C.①因为 ②更 ③然而 ④只要 ⑤就会
D.①随着 ②更 ③但 ④总要 ⑤却是
1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5分)
阅读,“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加社会的道德力量”,人的精神发展史与阅读史是紧密联在一起的。过去稍有文化的人家多喜欢贴这样的春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庭、社会、世道,要想长久地传下去,______①_______。忠厚诚信是____②______、处世之基,诗书则是____③_____的灯烛。
16.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意思前后连贯。(6分)
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着做人、学会做人。读《论语》,我们体会仁义礼智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解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抓住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青少年才能建立健康的是非观、义利观。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市某高中高二某班的“班规”被爆出,网友称是“某市最严班规”。这张班规名为χχχ个人日常表现记录表,分为学习、纪律、卫生三个方面,其中有很特别的规定:作业抄袭,一科处罚50元,统一罚抄《逍遥游》10遍;上课说笑、打闹、传纸条、看课外书、梳头、照镜子等,一次5元。有趣的是,老师说了10个蹲起抵1元,自由选择惩罚方式,蹲起要在班级前面。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出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第三次月考试卷•语文参考答案
一、1-3:BBA
二、
(一)4.D
5.D
6.C
7.(1)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2)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察
(二)8.空,徒然地,白白地(2分)。薇蕨在家乡白白地生长,自己却无法看到,表现有家不能归,思乡的苦闷无奈之情。(2分)
9.①孤独失落之情。(1分)病中卧床无眠,在凌晨的寂静中听到马蹄声、佩玉 声,官员们上朝,而自己却不在其列,只能独自叹息。(2分)②思乡之情。(1分)想回家乡却不能回,只能在梦中回乡;想给家人写信,又无法送给家人,只好把乡思托与南飞的大雁。(2分)或答送客依依惜别之情亦可。酌情给分。
(三)10、(1)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3)钩心斗角 (4)幽咽泉流冰下难
三、
11.(25分)⑴(5分)AC(答A给2分,答C给3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
⑵(6分)文章两次写到舅舅主动拉住我的手,意味着舅舅在失落无助时欲寻求精神支撑的心理;(3分)两次写到我主动拉住舅舅的手,表现我想了解舅舅心事和同情、鼓励、安慰舅舅的心理。(3分)
⑶(6分)渲染一种阴暗的氛围,(2分)衬托主人公失落凄凉的心理,(2分)寓含着小说悲剧性的主题。(2分)
⑷(8分)①“鼓”是舅舅心中的孩子。舅舅敲鼓吸引满街孩子围观;舅舅没有孩子,鼓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鼓被割破后,舅舅为鼓造坟。(2分)②“鼓”是舅舅的精神支撑。年轻时,舅舅凭击鼓赢得舅妈的芳心;年老了,通过击鼓打发时光;鼓被割破,舅舅精神坍塌。(2分)③“鼓”象征着古老的乡村文化。舅舅和鼓当年红极一时;时代变迁,热闹的乡村日渐荒凉,鼓和鼓手渐被冷落,被抛弃;正是日渐衰落的乡村文化的真实写照。(4分)
12. D 【解析】:①望而生畏——望:看见畏:畏惧,害怕。表示看见了就害怕。在本句中,符合语意,是正确的。②耳提面命: 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而不能用于同辈之间。在本句中,属于用错对象。③白头如新: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在本句中,符合语意,是正确的。④登高自卑——自:从;卑:低。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能误以为看见高山而觉得自己很渺小。在本句中,“登高自卑”错在望文生义。⑤目不交睫: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指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在本句中,属于望文生义的错误。
13.B 【解析】:A。句式杂糅,“为……所欢迎”和“深受……欢迎”糅杂在一起;C。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帖子”; D。甘肃和陕西部分地区歧义
14、D、
15、①离不开忠厚与诗书 ②立身之本 ③引导人生走向光明
16、读《庄子》,我们感受道法自然; 读《墨子》,我们学着兼爱非攻.
17、作文:略。 (124.230.211.38)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普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