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99  2016-12-2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9]
山东省陵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题 2016-12-14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贯穿着刚柔、动静、有为与无为等一系列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承、有着深邃辩证精神的范畴。这些范畴的斗争与统一,一方面成就了中国文化的多姿多采、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使人们在对传统文化进行考察时因视角的不同而产生严重分歧。五四前后,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论战中,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从中西比较出发,以西方“人和自然”尖锐冲突的“积极进取”特神作为参照,得出中国传统文化“主静阴柔”,并进而推出“被动无为”的结论。就当时民族危亡的历史背景而言,从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熔铸新的民族性格的角度出发,这种归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毫无疑问也失之公允。中国传统文化不会也不可能全是推崇柔静的文化,因为一种完全柔静无为的文化创造不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成果来。因此,张岱年在《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一文中指出:“主静阴柔”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于从属地位,中国文化的主流精神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孔子是极力提倡有为并身体力行的思想家。他一生奔波,幻想以周礼匡扶乱世。儒家学派的后继者们,对“有为”和“自强”的学说进一步发挥,孟子从人格修养的角度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观点;荀子则从天人关系角度提出“制天命而胜之”的著名论断。对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做出明确表述的是《易经》。《象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天体运行无休无止、永远向上的规律,要求人们积极有为,勇于进取。此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便一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并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首先,就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而言。在民族兴旺发达、昂扬向上的昌盛时期,士子的情怀中总洋溢着一股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汉唐将士的积极戍边,在诗文中俯拾皆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英雄气概,“海县清一,寰宇大定”的宏伟抱负,“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的豪迈气势。在民族危亡、外族入侵的关口,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也总是激励着人民顽强不屈地进行反侵略、反压迫的英勇斗争。岳飞、文天祥、史可法……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壮举。
其次,就个人人格的独立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而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或表现为志士仁人在强暴面前英勇不屈,坚持正义,誓死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或表现为在人生的挫折面前奋发图强,决不灰心,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如号称“史笔”、不向君主低头的董狐,遭受不白之冤,仍忍辱负重,成就千古大业的司马迁……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体现,那就是积极否定、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礼记•大学》中称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也肯定“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中国历史上每当“积弊日久”时总会有或改革、或革命的运动,为 清除积弊而变规变法。北宋时的王安石变法,清末的康梁维新,都是这种革新精神的体现。
(节选自《中国文化概论》,金元浦等著)
1.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A.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贯穿的刚柔、动静、有为与无为等范畴的斗争与统一,使人们在对传统文化进行考察时会产生严重分歧。
B.五四前后,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论战中得出中国传统文化“主静阴柔”的结论,就当时的历史背景而言显然利大于弊。
C.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灿烂,是不可能由一种完全柔静无为的文化创造的,“主静阴柔”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D.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倡导人们积极进取,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篷勃发展的动力。
2.文中说,“孔子是极力提倡‘有为’并身体力行的思想家”,以下《论语》中的语句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当仁不让于师B.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C.知其不可而为之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关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表现 ,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民族兴旺发达、昂扬向上的昌盛时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梢神主要表现为诗文繁荣发展,汉唐两代便是典型的例子。
B.在民族危亡、外族人侵的关口,中国历史上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顽强 不屈地进行反侵略、反压迫的英勇斗争。
C.在强暴面前英勇不屈、坚持正义者,在人生的挫折面前决不灰心、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者,在我国历史土不乏其人。
D.每当“积弊日久”时,中国历史上总会有或改革、或革命的运动,为清除积弊而变规变法,彰显了积极否定、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①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它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②,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 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唯我独无!”颍考叔 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③(jué)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注释①寤(wù)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啎”,逆,倒着。②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③阙:通“掘”,挖。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亟(qì)请于武公:亟:屡次。
B、虢(guó)叔死焉:焉:兼词:在那里
C、姜氏何厌之有:厌:满足
D、尔有母遗,唯我独无:遗 :遗留
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B、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C、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D、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6、下面解释和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泉:地下的泉水,现在喻墓穴,指死后。
B、辛丑:干支纪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sì午未申酉戌(xū)亥。二者相配,用以纪日,汉以后亦用以纪年。本文即二十三日。
C、郑伯也就是郑庄公一直对兄弟共叔段有亲情,所以一拖再拖,不愿意去攻打他,伤害他。
D、郑伯最后借助于颍考叔的智慧,掘地及泉,既没有违背自己 的誓言,又实现了母子团圆的心愿。
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分)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10分)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8.(1)征人八十岁回到家,看到了家中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5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9.(1)《论语》中,孔子以水作喻,慨叹时光流逝的句子是 ,

(2)《劝学》中强调君子广泛学习并自我反省就会有很大益处的句子是 , 。
(3)《赤壁赋》侧面描写洞箫声哀婉动人的句子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6分)
(一)散文:(14分)
杨 柳
丰子恺
(1)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杨柳,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天下事往往如此。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的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象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或者还可引援“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 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展开余下试题 (2)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但这话也是随缘的。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上,逢人问我“为甚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 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不相信这便是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因此我似觉诗词中所赞叹的名花是另外一种,不是我现在所看见的这种植物。我也曾偶游富丽的花园,但终于不曾见过十足地配称“万花如绣”的景象。
(3)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也不会象信仰宗教或崇拜主义地毕生皈依它。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会。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象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4)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但杨柳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只供观赏,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5)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2016-12-14。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象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6)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不然,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拚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这是我昨天看了西湖边上的杨柳而一时兴起的感想。但我所赞美的不仅是西湖上的杨柳。在这几天的春光之下,乡村处处的杨柳都有这般可赞美的姿态。西湖似乎太高贵了,反而不适于栽植这种“贱”的垂杨呢。
10.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头写与杨柳并无深缘,体现了作者真实为人真实为文的态度,并讽刺了社会上一些以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来附庸风雅的现象。
B.第四段作者把杨柳的“贱”与牡丹葡萄的“贵”对比,其实是想突出杨柳不择环境,不费人力,顽强生存且有木材可供实用的特点。
C.本文很多地方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手法,增强了文章表达的生动性和深刻性。
D.作者最后说“西湖似乎太高贵了,反而不适于栽植这种“贱”的垂杨呢。”体现了作者对西湖的厌恶。
11.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5分)
12.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为什么作者说“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6分)
(二)小说(12分)
半张纸
[瑞典]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 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现在这对新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女”。什么修女?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她的名字下面是L医生。
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这是他的岳母。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 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是这家的女主人不在了吗?不,她生产了。


展开余下试题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1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半张纸》写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
B.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半张纸的被注意,引出了主人公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使得小说的布局别具一格,饶有新意。
C.“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表明主人公看这张复杂而潦草的半张纸看累了,以至于再也无法辨认。
D.小说采取速描式的勾勒,尽管每个电话号码都是一个细节,但并不在细节上多作盘桓,只是点到为止。取材小,着眼小,构思新颖巧妙,使小说在短小的篇幅里做出了大文章。
14.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它是怎样贯串全文的?试分析。(5分)
15.小说最后主人公“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这些幸福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幸?请结合文本和实际分析。(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更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如果 就会落后甚至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②主客场两次战平香港队,中国足球队还有机会冲击世界杯吗?让我们 吧。
③经典著作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厚的精神养料,但前提是必须深钻细研,不可 。
A.故步自封 拭目以待 浅尝辄止B.故步自封 翘首以待 浮光掠影
C.自以为是 拭目以待 浮光掠影D.自以为是 翘首以待 浅尝辄止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环保局在统一部署和市民监督下,全省大部分地区重新升级厂雾霾预警,以应对持续出现的重污染。
B.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都被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感染了。
C.成立亚投行旨在弥补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使新兴市场国家不再受制于人,从而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D.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1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我们永不能忘记,莱奥纳多•达•芬奇是历史上最善思索的一个艺术家。他的作品,其中每根线条,每点颜色,都曾经过长久的寻思。他不但在考虑他正在追求的目标,并也在探讨达到目标的方法。偶然与本能,在一般艺术制作中占着重要的位置, 。他从没有奇妙的偶发或兴往神来的灵迹。
A.而达•芬奇尤其重视这一点B.但与达•芬奇不发生关系
C.在达•芬奇只是偶有所涉D.故而达•芬奇也不能回避规律
19.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其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共6分)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 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 ⑵。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⑶,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20.阅读下面的《论语》语段,回答问题(5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自省)者也。”(《公冶长》)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结合上面语段谈谈你对“自省”在自己成长中的理解与认识。
要求:①观点明确,层次清晰;②句式工整,语言简明、得体;③60——80字
五、写作(60分)
21.以下面一段文字为开头自拟题目,自定立意,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做完今天的作业,夜已深了。放下疲倦的笔,合上仿佛要打呵欠的课本,我伸了个大大的懒腰。不经意间,目光停留在书架的一张照片上。哦,多么宜人的景色,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我曾经徜徉在那里,………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1.B 2.B 3.A
二:古代诗文阅读:4D 5.C 6.C
7.(1)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一句1分)
(2)况且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自己的归属,如果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去求取。(且夫:1分。况且那,再说。苟:1分,虽:1分。大意2分)
8.(1)松柏下堆堆坟墓,野兔侵占了狗窝,野鸡从梁上飞过,院子长满野谷,井上生满旅葵的人亡屋空,满目荒凉的景象。(一个画面一分)
(2)①对老兵的同情:从军时间之长,失去亲人的孤独凄凉(3分)②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2分)
9.(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0.D
11..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情感2分,其它一点1分)
12.(1)因为杨柳当春抽条(2)因其树有一种 “下垂”的特殊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3)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拚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每条2分)
13.C
14.半张纸。(1分) 作品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最后又通过半张纸表现主人公情绪的变化,深化主题。半张纸成了小说中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成了小说的灵魂。(4分)
15.(1)初恋的热情,新婚的甜蜜,家庭的和谐,做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陵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