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598 2016-12-25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98]
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卷(新高考调研样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模拟卷
(高考试卷将根据学科考试说明命制,模拟卷仅供参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瓦莲卡的父亲是一位器宇不凡的老人,他脸色红润,神采熠熠,留着两撇雪白的尖端拳曲的髭(zī)须和同样雪白的、跟髭须连成一片的络(lào)腮胡子。
B.这些铜子儿是磨坊(fánɡ)主每次一个、两个地从杂货铺老板、菜贩那儿死乞白赖地硬扣下来的;人家虽没有明说,可自己总觉得这样锱铢必较未免太吝啬,当时脸都臊(sào)红了。
C.那遍地的凄凄芳草,攒(cuán)动的游蜂浪蝶,如今都藏匿得无迹(jì)可寻;只有那几棵百年老树,依旧伸展着槎桠的秃枝,给雪后的夜色平添上几分悲凉、凄清。
D.他在脑中搜寻恰当(dànɡ)的话语,如同宝石商人在口袋中搜(sōu)索宝石,口袋中充满了放光眩目的珠玉奇宝,却因为数量太多了,反而选不出那自以为极好的一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清点故宫艺术珍藏工作起动后,封存的奇珍拱壁终于得以重见天日。[甲]其中有足以乱真的玉琢西瓜,有“雨过天青”色的瓷器,有经历三千年沧桑的铜器,还有皇帝御用的玉玺。
[乙]唐宋元明清历代名画,更是美不胜收。有些山水画,描写大自然的朝暾夕阴,气象万千;有些名家画的马惟妙惟肖,跃然纸上;鱼儿遨游水中,栩栩如生;鹅鸣鸡唱,如闻其声;竹影扶疏,迎风摇曳;荷塘新叶,晨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挹。[丙]中国的名画,不仅力求形似,而且要表现动态、声音、色泽等特征,希望启发想象、甚至激发情感。换一句话说,就是要模写事物的神韵。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动 B.美不胜收 C.清芬可挹 D.甚至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这个节目获得了观众的好评,究其原因,主要是它不靠评委摆噱头,而是着力于回到纯粹的音乐本质所带来的。
B.在能源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如何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能源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C.万有引力是已知物理世界中最弱的力,它的很多特征尽管类似电磁波,但是对它的波动性的探测却比登天还难。
D.高铁乘务员除了要掌握客运服务的基本常识,还要掌握英、日、法甚至手语等多个语种,以便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5.下面这份申请书的正文存在一些问题。请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重新拟写。(不超过30 个字)(3分)
老师,我记得学生证是放在家里的,但翻箱倒柜都没找着。我这人比较马虎,可能是乱塞乱放弄丢了,今后我会注意改正。现在我需要学生证办理公交卡,麻烦老师补发给我吧。谢谢老师!
申请书
校学生处:
□□□□□□□□□□□□□□□□□□□□□□□□□□□□□□
申请人:X年级X班 XX
X年X月X日
6.想象自己是冬日原野上的一棵树,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一段文字,表达对寒冷、干燥的感受。要求: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②不少于100个字。(6分)
□□□□□□□□□□□□□□□□□□□□□□□□□□□□□□□□□□□□□□□□□□□□□□□□□□□□□□□□□□□□□□□□□□□□□□□□□□□□□□□□□□□□□□□□□□□□□□□□□□□□
浏览完整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天造地设之巧,在人善于黠缀耳”,这句话精辟概括了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结合自然环境的方法。规划就是寻找和把握自然环境原本的巧妙秩序,人工建设只是“黠缀”在这个秩序之中。规划看似着力在人工,其深处奥妙则是对人工与自然关系的推敲;自然貌似在人工之外,其实早在设计的观照之中。
这一理念体现在许多结合自然山水的具体规划设计手法中。无论城内、城外,只要是自然环境中的形胜之地,皆被规划者驻目留心,将人工建设与之联系为一个整体。例如在城外大尺度的山水环境处理上,就有“天阙”模式。秦代就有咸阳的“表南山之巅以为阙”及彭县的“见两山对如阙”。汉代的长安、六朝的建康、隋朝的洛阳等都城规划皆循此模式,将城市中的重要建筑与“天阙”相通。明清时,依然有不少城市运用“天阙”模式,例如安徽庐江县,就是以文庙作为城市的中心,背靠城外的塔山,南面直向城南的福泉、凤台二山。不仅大的城市格局如此,就是百姓的屋宇建设也有结合山水远景的习惯,所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正是此意。
当然,有些城市本身就坐落在山上或水乡,自然与山水就有更为紧密的融合。重庆是山城,“沿江为池,凿岩为城”;若在水乡,城市规划必然结合水来进行,苏州、无锡、绍兴、温州等城市都是结合水进行城市规划的典范。《弘治温州府志》曾对水城建设的缘由、特色以及便民之利进行了详细论述:“一坊一渠,舟楫必达。可濯可烹,居者有澡洁之利;可载可泛,行者无负载之劳。”
有两幅图对当今很有启发。一幅是北宋吕大防的《长安图》,另一幅是清代四川南充的《四境图》。《长安图》为现存最早的中国石刻城市图,此图按照比例尺绘制了城市部分,将南部秦岭绘制于图上。吕大防在《长安图》题记中提到“城内用折法,城外取容”的画法。这种“内折外容”的表达方式既关注城内建设部分的比例,又把城外大尺度的山水环境标示在图上,清楚表明城内建设与城外山水的关系。清咸丰七年的《南充县志》中收录了《四境图》,分别画了城市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山水人文胜迹。其实这四幅图就是对城市四向山水人文胜迹及其风景的一个评价。虽然《四境图》不是专为规划设计而绘,但它体现了在长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中国人观照城市、观照环境的方式,告诫城市规划者应兼顾内外,进行整体经营,重视城市与四向风景的关系,很好地体现了中国规划设计的“四望”传统。
7.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天造地设之巧,在人善于黠缀耳”的一项是(3分)
A.安徽庐江县的城市格局
B.重庆“沿江为池,凿岩为城”
C.温州“一坊一渠,舟楫必达”
D.《长安图》“内折外容”法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上一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题
下一篇: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17年浙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9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