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564 2016-12-27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64]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模块检测卷二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模块检测卷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时代,郡、县、乡是国家的基本行政机构。里是乡之下的居住区,也是居民组织。
秦汉时代的乡,上承县,下治里,从户籍、税收、徭役、治安、教化、选举等各个方面直接管理乡内民户,是政权的末端组织。乡一级政府机构,设有乡啬夫,相当于乡长,负责一乡的行政事务;乡啬夫下有游徼,负责治安;有乡佐,负责徭役税收等,都是从国家领取俸禄的基层干部。还设有“三老”,选取地方上德高望重的长老类人物出任,免除他们的租税徭役,让他们引导民风,掌管教化,作连接官民的中介。
里是政府指导下的居民自治组织,户数从十余户到百户以上不等,根据自然聚落的实际情况设置。一般说来,里往往自成一个封闭的小区。里有门,白天打开,夜晚关闭;里中有街巷,居民的住宅沿街巷修建,各家自有门户。里有里正,为一里之长,下有十长、伍长,主管十户五户人家;还有里监门,负责里门的开闭看管。不过,这些里中的管事人都不是政府官吏,而是居民中推举出来的协管。至于里监门,最是寒碜,不过是小区守大门的保安,由居民共同出钱,往往雇用穷愁无业、生活没有着落的人来担当。活跃于秦末的多位英雄人物,如张耳、陈余、郦食其等,他们落难潦倒时,都做过里监门。
在古代社会,里既是社会的基层组织,也是居民的共同生活场所。在里民的共同生活中,社和社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社是土地神,源于原始的土地崇拜。对于安土重迁的古人来说,社神是民间信仰的主神,社祭是里中每年的大事,春三月有春祭,祈求丰年;秋九月有秋 祭,报告收成。祭祀社神,有固定的场所,也称社,往往选取有枝叶茂盛的大树或丛林处,有的还建有土墙或者祠堂,筑有祭坛。
里中祭祀社神时,一里之人共同参加。他们共同出资,预备酒肉食物作为祭品献供。祭祀完毕以后,将祭品分享于众人,于是一里之人宴会饮酒,神人同乐。远古以来,社祭不但是里中社会庄严的祭日,也是盛大的节庆宴乐。质朴的先民们,或者杀鸡屠狗、扣瓮敲瓶相和而歌,或者宰羊椎牛、击鼓撞钟投足而舞。至于富商大贾们襄助的大社,鼓瑟吹笙,倡优百戏,更是盛况空前。有诗说得好:“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古风犹存的唐代诗文依然传递出秦汉社祭宴乐的欢乐。
因为社祭是里中的大事,主持社祭的人往往是里正,或者里中德高望重的长老。社祭是共同出资的公众活动,祭祀后祭品的分发零细琐碎。如何能够公平合理,乐一里人之心,最是操心费神,格外需要精明的人来处理。司马迁《史记》记载,库上里举行社祭,祭祀后分发祭肉时,陈平被推举出来主刀。陈平分肉,公平得体,切合上上下下利益,得到众人的欢喜。里中的父老对陈平评价甚高,称赞他“善为一里之宰”。陈平听到后感叹地说:“如果让我来宰割天下,也将如同分肉一样。”东汉末年著名的文人蔡邕曾经为陈平主持分肉的库上里神社树碑,留有《陈留东昏库上里社碑》铭文。
1.从原文看,下列对“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里是位于乡之下的居民组织,管事人员有里正、十长、伍长、里监门,其中里监门最为寒酸。
B.里是人们的居住区,根据自然聚落的实际情况设置,户数多少不等,小的十余户,大的百余户。
浏览完整试题
C.里是居民的共同生活场所,在这个共同生活场所中,人们每年都要举行社祭,祈求丰年和报告收成。
D.里是社会的基层组 织,每个里都是在政府指导下完全封闭的小区,里有门,有街巷,各家也自有门户。
解析:“完全封闭”错,原文是说“一般来说,里往往自成一个封闭的小区”。
答案:D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汉时代,国家的基本行政机构由郡、县、乡组成,其中乡是国家政权的末端组织。
B.社祭有春祭和秋祭两种,它不仅是里中社会庄严的祭日,同时也是盛大的节庆宴乐。
C.社祭的祭品由一里之人共同出资筹办,祭祀完毕以后会把部分祭品分发给众人享用。
D.陈平分发祭品公平得体,众人皆大欢喜,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其进行了高度赞扬。
解析:A项,“国家的基本行政机构由郡、县、乡组成”错,原文是说“郡、县、乡是国家的基本行政机构”;C项,“部分祭品”错,应该是“所有祭品”;D项,“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其进行了高度赞扬”错,《史记》只是记载了这件事而已。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设有乡啬夫、游徼、乡佐、“三老”等职务,担任这些职务的人都从国家领取俸禄。
B.相比于郡、县而言,乡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它承接县和里,从多个方面直接管理乡内居民。
C.担任里监门的人往往是穷愁无业、生活无着落的人,如落难潦倒的张耳等也曾做过里监门。
D.祭品的分发零细琐碎,又要做到公平合理,因而往往由里正或者里中德高望重的 长老来完成。
解析:A项,“三老”不从国家领取俸禄;B项,“乡的作用更为重要”无中生有;D项,从文中看,里正或长老只是主持祭祀工作。
答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吴德基传
[明]宋 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 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 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若:你们
B.脱道中牛死 脱:逃离
C.愿得只履事之 事:供奉
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多:称赞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脱:倘若,倘使。
答案:B
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3分)( )
①德基自如 ②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③德基独戒民勿偿 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⑤潍民肤无笞瘢 ⑥德基至家,如濂戒
A.① 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是说吴德基不在乎别人的轻视。⑥是说吴德基虚心接受长者的劝诫。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运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体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错,文中的“令”意为“命令”。
答案:C
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责怪。(“或”“援”“尔汝”是重点翻译词语)
(2)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注意虚词“乃”“何”)
(3)做官的人应当宣扬传布恩德,为老百姓解除困苦,(国家)难道还缺少几头驴吗?(注意“宁……耶”反问句式语气)
展开余下试题
参考译文:
吴德基,名履,是婺州兰溪人。(由于)官吏向朝廷推荐他,他担任南康县丞。南康民俗强悍,那里的百姓认为县丞是个书生,就轻视他,吴德基依然如故。几个月后吴德基全面了解了南康的弊病,有所揭发,全县的人都吃惊叹服。吴德基于是更加用宽容来感化他们。百姓有诉讼,(吴德基)召唤他们到跟前与之交谈,不加以呵责。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责怪。
县令周以中刚到任,征调百姓运送物资到郡里,没征调成功,周以中就亲自到乡里征调百姓。有一个百姓逃走,周以中让衙役鞭打他。那个百姓不肯屈服,逃到山里,骂县令说:“县官应当在县里,为什么到这里呢?”县令很生气,吏卒趁机用言语鼓动县令,要诬告这个乡民以此贪图财物,抓了六七人关进监狱,关押很严密。吴德基考察百姓没有罪,亲自到监狱查看,呵斥狱卒释放他们,狱卒用其他话辩解。吴德基用大槌打碎狱门让他们走,说:“你们没有罪,回去告诉乡亲父老不要害怕。”(然后)才去报告县令,县令很愤怒,说:“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吴德基说:“冒犯大人的只是一个百姓,他的同乡有什么罪呢?况且法令是天子的法令,难道是大人解怒的工具吗?”县令心中羞愧,这件事才停息。
入朝拜见天子,吴德基被提拔为莱州府潍州事务。有百姓饲养官府的四十头驴,莱州郡守核查驴繁殖的情况,与记录不符合,说:“驴应当一年产一匹驴驹,现在几年应该有几 匹,为什么竟然少了呢?”准备惩罚他的欺骗罪,征收他的赔偿。各县都已经强令百姓买驴,只有吴德基告诉百姓不用赔偿。郡守很生气,问吴德基:“潍州不赔偿驴,有什么说法?”德基说:“百姓确实没有欺骗,怎么可以要求他们赔偿呢?国家富甲天下,做官的人应当宣扬传布恩德,为老百姓解除困苦,(国家)难道还缺少几头驴吗?”郡守说不出话。德基就指出不适宜的几方面,郡守不敢再说,各县已经赔偿的也都免除了。山东百姓有愿意用羊牛代替秋税的,官府听从他们的请求。吴德基替百姓考虑,羊牛以后有瘦弱死亡的担忧,不如缴纳粟米方便,只收百姓的粟米。其他县的牛羊送到陕西,百姓驱赶行走二千里,都耗尽家产。整个郡只有潍州没有因此受损失,命令潍州派千人押送邻县的牛,吴德基罗列不可以这样做的原因,说:“有牛的人家送牛,即使劳苦也不敢埋怨,而让别人代替他们,假如路上牛死了,谁来替他们偿还呢?”竭力争辩不接受这一命令。
吴德基做官,不追求威望和名气,把爱护百姓放在第一位,百姓很感激他。在潍州两年,吴德基被召回朝廷。潍州百姓堵着门抱着他的脚哭着跪拜,说:“自从您治理本县,潍州百姓身上没有鞭打的伤痕。现在丢下我们离开,希望能留一只鞋给我们供奉,来抚慰我们的思念之情!”
吴德基来到京城,就辞官回家。我和德基交往很亲密,当时也退休将要回家,喊住德基对他说:“你愿意接受长者的教诲吗?”德基说:“好啊,您有什么嘱咐呢?”我说:“谨言慎行,不要总出门,杜绝与世代为吏的人交往。”吴德基回到家里,遵从我的告诫,君子称赞他能接受善意的言辞。
(二)古代诗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金]吴 激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
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①。
【注】 ①华颠:花白的头发。
8.这首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上阕前两句写景,采用了化景物为情思的手法。“寒”“残”丰富了情感内容。后两句则以自然景物来渲染气氛,“催”字刻画出游子急于归家的心态。
答案:上阕主要写景,化景物为情思,一个“催”字,写出了词人归家的急切心情。
9.下阕结尾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本词“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的诗句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注意结合具体内容从不同的表达手法角度分析二者所蕴含的相同情思。从吴词的“到家应是”可知后面是想象之景,而由贺诗的“相见”“笑问”可知为实景。
答案:相同:儿童的“牵衣”,“笑我”头发花白的情景,既具有戏剧性,又充满了轻松活泼的气氛。不同:贺诗是实写,家中孩童不认识这位外来的老叟,竟将他当成了远方来访的客人,笑盈盈地向他问长问短,这对诗人来说一方面感到这群后辈的天真活泼,幼稚可爱;另一方面感到年老的感伤。吴词是虚写,想象回家后的亲切情景,词人久别回乡的急切喜悦表达得淋漓尽致。(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描写秋日的色彩。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2)《琵琶行(并序)》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实践(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2)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刘盛佳:轮椅上的传奇
在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刘盛佳是一位“特别”的教授。他右腿截肢,只能与轮 椅为伴,可他奋发不懈,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编纂书稿大纲。面对坎坷人生,刘盛佳用他的坚强与执着,写就了一段轮椅上的传奇。
1959年,勤奋善学的刘盛佳用两年时间完成了4年的课程,提前从中山大学毕业。1961年,他被分配到华中师大地理系任教。
1964年,在“以粮为纲”的背景下,有人提出鄂西神农架林区400万亩宜农荒地可以种粮。省里让刘盛佳在当年11月前往神农架考察,为次年3月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供决策参考。26岁的刘盛佳毫不迟疑,背上行囊出发了。
数九寒天,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神农架林区,一旦被封在山里,可能永远出不来了。当地百姓劝刘盛佳不要进山,可他冒着零下21摄氏度的严寒,继续进山。刘盛佳穿着一双解放鞋在冰天雪地里跋涉,脚冻得失去了知觉。可缓过劲来后,他咬牙继续前行。经过3个半月的考察,刘盛佳得出结论:林区400万亩荒地每年生长期仅50多天,无霜期60天,不宜种粮。
返回武汉后,刘盛佳的右腿由冻伤转为脉管炎。可他来不及治疗,忍着剧痛,第一时间向省里汇报。原定40分钟的报告,刘盛佳讲了5个小时。翔实的考察引起高度重视,省里做出决策:保护神农架,遣散10万伐林队伍。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唯一的绿色明珠得以留存至今。
脉管炎久治不愈,1979年,刘盛佳不得不右腿截肢。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的脚步。
截肢后,刘盛佳开始写作《地理学思想史》。他拄着拐杖、坐着轮椅收集资料,终于完成5篇共43万字的书稿。然而,1987年他准备将书稿交付出版社时,发现书稿丢了3篇,共有30多万字。他把自己关在房里,一声不吭,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几天下来,他剧烈咳嗽,医生诊断:肺癌!
展开余下试题
书稿还没完成,刘盛佳不甘心这样离开。他坚持不做化疗,抓紧有限的时间重写。命运似乎被他的执着感动,复诊确认他患的不是肺癌,而是与其症状相似的炎性肿瘤。刘盛佳仿佛得到新生,更坚定了写书的决心。苦战3个春秋,《地理学思想史》终于问世。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杨文衡说,刘盛佳的研究第一次比较详细地论述了中国现代地理学思想史。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的朱士光评价,此书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学术空白。
作为华中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刘盛佳学术上硕果累累。他从教50年来主讲过20多门课程,先后指导了30多位硕士和博士;他主编的《中国地理》,成为大陆和台、港、澳高校教科书,美、日等国也将其作为高校教学参考书。1993年,刘盛佳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二等奖。1997年,在国家纪念师范教育一百周年活动中,他是全国受表彰的十人之一。
名师出高徒。1995年,俄罗斯留学生卡嘉来到武汉,师从刘盛佳。在刘盛佳的悉心指教下,卡嘉完成论文《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研究》,此文获得1997年俄罗斯总统特别奖。
刘盛佳从未因身体残疾而离开讲台。每次上课,学生用轮椅把他推进教室。地理教学需要经常到野外,他从不拖后腿,坚持带学生到野外考察。学生们都称他为“拄拐杖的教授”。
由于严重的心脏病,2006年刘盛佳的心脏安了5个支架。2010年5月18日,他心脏病再次发作,但刚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他就急着出院。原来,他要赶着在5月30日前完成一篇书稿。他最“怕”住医院,一分一秒都耽误不起。
2010年国庆节,刘盛佳本应好好休息一下。可是,他又忙着为《地理学之美》编纂大纲。10月3日凌晨,由于长期劳累,他的心脏病再次突发。经抢救无效,刘盛佳永远闭上了双眼。
在刘盛佳的书房里,方格稿纸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地理学之美编纂大纲”,前三章已写好,第四章只写了一个“4”……他的藤椅已用了20多年,正 中间磨出一个洞,用塑料带缝补上了;书桌两侧放胳膊的地方,棱角被磨掉足有一指厚……
(摘编自2011年1月12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1961年,刘盛佳被分配到华中师大地理系任教,在当时“以粮为纲”的背景下,有人提出鄂西神农架林区400万亩宜农荒地可以种粮。刘盛佳主动要求前往神农架考察,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出神农架不宜种粮的科学结论。
B.刘盛佳的《地理学思想史》在准备交付出版时,三篇共计30多万字的书稿丢失,剧烈的悲痛让他整 天把自己关在房里一声不吭,一根接一根地抽烟,这使他的身体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虽然肺癌是误诊,但他还是因此患上了炎性肿瘤。
C.文章通过侧面描写,借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杨文衡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朱士光的评价,高度赞扬了刘盛佳在地理学思想史方面的重要贡献以及他的坚强与执着,显得真实可信。
D.心脏已经安了5个支架的刘盛佳最“怕”的就是住医院,因为他觉得自己一分一秒都耽误不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忙着编纂书稿大纲,终于因心脏病再次突发抢救无效而永远地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事业。
E.本文作者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在教育和学术上都取得丰硕成果的地理学教授,更向我们展示了他面对坎坷人生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与执着,刘盛佳用自己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写就了一段轮椅上的传奇。
解析:A项,刘盛佳并未“主动”要求前往神农架考察。B项,刘盛佳患上了炎性肿瘤和他当时的抽烟的因果关系过于绝对化。C项,杨文衡和朱士光的评价并未提及他的坚强与执着。
答案:DE
(2)刘盛佳在学术研究上可谓硕果累累,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作《地理学思想史》,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学术空白;主讲过20多门课程,先后指导了30多位硕士 和博士;主编的《中国地理》成为我国的高校教科书和美、日等国的教学参考书;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二等奖;是国家纪念师范教育一百周年活动全国受表彰的十人之一;所带的俄罗斯留学生卡嘉完成的论文获得1997年俄罗斯总统特别奖。
(3)在作者笔下,刘盛佳都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勤奋善学,刘盛佳用两年时间完成了4年的课程,提前从中山大学毕业;忘我执着,不顾生命安危,刘盛佳冒死进入神农架,不顾及伤情向组织汇报,不顾及严重的心脏病坚持写作书稿;身残志坚,他在右腿截肢后历经艰难成功写作了《地理学思想史》,坚持带学生到野外考察并从不拖后腿,教育学术成果丰硕。
(4)本文通过哪些事书写了刘盛佳“轮椅上的传奇”?他的人生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冒死考察,得出神农架林区不宜种粮的结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唯一的绿色明珠得以留存至今;右腿截肢后写作了《地理学思想史》等,学术研究硕果累累;主讲20多门课程,指导30多位硕士和博士 , 教育成果丰硕;与生命赛跑,工作到最后一刻,心脏病多次发作也未能好好休息,在生命的最后依然在编纂书稿大纲。
启示:成就来自勤奋和执着,我们要坚韧顽强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赛跑,才能书写自己的传奇。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位老工人把祖传的珍藏多年的明清字画器皿义无反顾地献给了历史博物馆。
B.网上追逃以来,那些潜逃犯就无处遁形,在劫难逃,纷纷落入法网,等待他们的将是正义的审判。
C.作为优秀主持人的他能使到场的嘉宾、观众从容自如,如坐春风地投入进去,活跃起来。
D.由于决策不当,他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此他经常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解析:A项,义无返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返”也作“反”。B项,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免也避免不了。C项,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D项,食不甘味: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都不知道滋味。
答案:D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今天,一股由疏而密、由徐而疾的网络世纪风已经登陆中国,并且正以一种令人炫目的速度触摸着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B.一部现代小说的优劣高下,不在于它是否塑造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而在于它是否构筑了独特的心灵世界。
C .对制假售假的厂家和商家要依法制裁,绝不能让社会上那种坑害消费者的思想任其自由泛滥。
D.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强调,俄罗斯有足够的力量制止任何夺取政权和极端行动的计划。
解析:B项,“塑造典型环境”
上一篇: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单元质量检测六 报告文学交叉的新闻与文学
下一篇: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模块检测卷一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高中语文人”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6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