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497  2016-12-27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7]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模块质量检测卷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模块质量检测卷二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内外学界在讨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时,首先就会想到古代的朝贡制度以及中国中心主义,由此关注起中国儒家的天下观。不过,天下观只是儒家的世界秩序学说,在涉外实践中如何实现理想的世界秩序,儒家学者们还提出了一套涉外理念与之配合。
儒家的天下观旨在构建理想的“天下”秩序。要使“天下”有序,就要“协和万邦”。《尚书•尧典》中记载,帝尧家族内部关系融洽后,又先后在各部落以及更远的外邦间次第推行德治与仁爱,使各部落以及外部邦国和平有序。儒家把“和”看作是处理中国与外国关系的思想准则。“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即“和”是天下通行的道理,是天下各安其所的交往方式。而“和”的本质是“仁”,“仁”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也适合于国家间的关系。《左传》将这种“仁”推及国家间的关系,认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儒家崇尚和谐,强调“和为贵”。如何达到“和为贵”?其中的重要途径是“和而不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在处理国家间的关系上,就是要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求同存异,从而达到和谐共处。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儒家主张“天下一家”,但后世儒者却多主张“王者不治夷狄”。他们旨在阐述,“中国”帝王不要去直接统治“夷狄”,应与“夷狄”各守其境,和平相处。所以,即使是明朝派遣郑和率领庞大水军巡游东南亚以及印度洋诸国时,他们也是秉持着“圣王”对于“夷狄之邦,则以不治治之”的坚定理念,来处理与这些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还要处理好“王道”与“霸道”之间的关系。所谓“王道”,就是用道德来感化四夷。孔子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而“霸道”,则是使用武力以制服四夷。儒家并不是完全排斥武力的使用,而主张“以力辅仁”。《左传》曾谈到军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于此可见,“兵”只是昭示“文德”的手段。
“厚往薄来”也是儒家治理天下的一条原则。孔子所总结的周朝治理天下的九条纲领中就有“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关于“厚往薄来”,据唐朝孔颖达解释:“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君子”。(统治者,有德者)应当以“义”作为自己最高的行为准则。不过,孔子并不否定“利”。孔子所否定的是不义之利。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孔子将“义”置于“利”之上,提倡“以义制利”。而孟子主张,“君子”应持“义”而忘“利”。后来的中国封建帝王,为了表现“天子有德”的风度,对于“四夷来朝”的行为也就一概施行“厚往薄来”的方针。譬如,十分节俭的明太祖就曾指示:“诸蛮夷酋长来朝,涉履山海,动经数万里,彼既慕义来归,则赍予之物宜厚,以示怀柔之意。”
儒家文明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普遍价值,如上所述的这些涉外理念,今天对于我们也有十分宝贵的理论价值。
(摘编自陈尚胜《中国古代的涉外理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浏览完整试题A.研究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既要关注古代的朝贡制度、中国中心主义和儒家的天下观,还要考虑与之配合的涉外理念。
B.儒家认为,“和”是构建理想“天下”秩序的思想准则,是国家之间理想的交往方式,应以此实现“协和万邦”,使各国和平相处。
C.外交上,儒家主张既要有“王道”,又要有“霸道”,但是要“以力辅仁”,即以“王道”为主,以“霸道”为辅。
D.儒家的义利观批判见利忘义,主张“以义制利”,表现在外交上就是“厚往薄来”,尽其所能来回报对方的深情厚谊。
解析:原文中“厚往薄来”的意思是:“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本项“尽其所能来回报对方的深情厚谊”的表述不正确。
答案:D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左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重要的是要友善地与邻国相处,以达到“亲仁”的理想境界,这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法宝。
B.儒家认为求同存异才能和谐共处,故其所倡导的“和”是建立在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差异的基础上的。
C.明朝郑和率领水军巡游诸国时,对“夷狄之邦”奉行“以不治治之”的理念,体现了与邻国相处“和为贵”的思想。
D.明太祖十分节俭,但是在赏赐来朝使节时却非常大方,这是为了表现“天子有德”的风度,以显示对蛮夷之邦的怀柔之意。
解析:原文“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中的“亲仁”不是一种理想境界,而是处理好国家关系的方式。本项“以达到‘亲仁’的理想境界”的理解不正确。
答案: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协和万邦”“天下一家”“厚往薄来”等涉外理念,是建立理想世界秩序的重要保证,这对解决当今国际问题的困局有借鉴价值。
B.后世儒者提出的“王者不治夷狄”的主张,虽然与儒家所持的天下观并不完全相同,但同样显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
C.一个国家要赢得别国的尊重,除了施行仁爱、道义之外,还需要拥有显示国家威力的军队,因此“弱国无外交”是有道理的。
D.儒家的重义轻利的思想,告诉我们不要计较眼前的利益,而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大局,这样才有助于推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解析:原文中论述的“涉外理念”并不包括“天下一家”,也没有说“天下一家”是建立理想世界的重要保证,本项的分析不正确。
答案:A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太子得毋废。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犁明,孝惠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 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
七年秋,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喋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陈平、绛侯曰:“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王陵无以应之。十一月,太后欲废王陵,乃拜为帝太傅,夺之相权。乃以左丞相平为右丞相。
(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 怨:埋怨
B.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 用事:掌权
C.王陵让陈平、绛侯曰 让:责备
D.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 全:保全
解析:怨,应该解释为“仇恨”。
答案:A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这里指的是汉高祖刘邦,谥号为高皇帝,按照唐朝以前的习惯用谥号称呼皇帝,应该称汉高帝,汉高祖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提法。
B.汉代以前,夫人也可用于称帝王之妾,汉代以后,王公大臣(即官在“执政”以上人)之妻称夫人,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和下人对主人的妻妾的称呼。
C.“崩”本义为山的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对帝王的死称“崩”。
D.本纪或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司马迁的《史记》,在该书中,历代的帝王传记称为“××本纪”,非帝王不能称本纪。
解析:“非帝王不能称本纪”错。
答案:D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吕后善于表演。其子惠帝死后,光哭不流泪;丞相陈平请拜吕台、吕产、吕禄(她三个兄弟)为将,掌握南北军军权,诸吕入宫,居中用事,则“太后说,其哭乃哀”。
B.吕后的目光短浅、心胸狭隘、私心很重、报复心强,主要表现在对戚夫人及赵王上。
C.吕后自以为是,爱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结果事与愿违,连她自己的儿子都不买她的账,站到她的对立面上去了。
D.司马迁以其高超的史家智慧、简洁的叙述语言将汉代这一残酷的宫廷斗争描写得惊心动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解析:“目光短浅”在戚夫人事件上不能体现。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B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听说听他独自在家,就派人拿毒酒给他喝。(蚤、独居、鸩、饮各1分,句意1分)
(2)现在高帝死了,太后以女主临朝(或翻译为:太后是女主),意欲封吕氏子弟为王(或翻译为让……称王),你们放纵太后的想法,阿谀奉承,背弃盟约,你们有何面目见高帝于九泉之下?(王、背约、句式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吕后,是高祖地位低贱时的妻子,生儿子孝惠帝和女儿鲁元公主。等到高祖做了汉王,取了定陶戚姬,非常宠爱,生了赵隐王如意。孝惠帝为人仁慈懦弱,高祖认为“不类我”,经常想废掉太子,改立戚姬的儿子如意,因为“如意类我”。戚姬受到高祖的宠幸,常跟着皇上去关东。吕后年纪太大,经常留在关中。如意被立为赵王后,好几次几乎取代太子。靠着大臣的力争,太子才没有被废掉。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高祖在长乐宫驾崩后,太子继承皇位。吕后最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下令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宫,而且把赵王招来。赵王受诏而来,还未到长安。孝惠帝很仁慈,知道太后发怒,便亲自到灞上迎接赵王,一起进宫,亲自陪着赵王一起饮食起居。太后想杀赵王而没有机会。孝惠帝元年十二月,皇帝一大早出去狩猎,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听说他独自在家,就派人拿毒酒给他喝。黎明孝惠帝回来时,赵王已经死了,太后又斩断戚夫人的双手双足,挖去眼珠,熏聋耳朵,给她灌了哑药,让她住在猪圈里,把她叫作“人彘”。过几天,就叫孝惠帝来观看“人彘”,孝惠帝看了问了以后才知道是戚夫人,于是大哭,因而生病,一年多不能起床。从此每天喝酒淫乐不理朝政。
七年秋,孝惠帝驾崩。发丧后,太后哭却没有眼泪。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彊,才十五岁,对丞相说:“太后只有孝惠帝一个儿子,现在孝惠帝死了,太后却哭得并不伤心,您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丞相说:“什么原因?”张辟彊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害怕你们这些人。如今您请求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率兵驻扎南、北两军。再请求让吕氏子弟进宫,在宫中掌权,这样太后就会心里踏实。你们就可以逃避灾祸了。”丞相按此行事,太后大喜,这才悲伤哭泣。吕氏的权势从此兴起。
太后行使皇帝的权力,与大臣商议,准备封吕家的人为王,询问右丞相王陵,王陵说:“高祖杀白马立下誓言:‘不是刘氏子弟而称王的,天下的人可以共同讨伐他。’现在吕氏称王,不合乎盟约。”太后不高兴,又问陈平、周勃,他们说:“没什么不可以的。”太后很高兴,退朝回宫。王陵责备陈平、绛侯说:“当初和高帝歃血为盟,难道你们不在场吗?现在高帝死了,太后以女主临朝,意欲封吕氏子弟为王,你们放纵太后的想法,阿谀奉承,背弃盟约,你们有何面目见高帝于九泉之下?”陈平、绛侯说:“今天在太后面前公开反对,当朝力争,我们不如你;要说保全国家,安定刘氏后代的君王地位,你又不如我们了。”王陵无言以对。十一月,太后想要罢免王陵,拜王陵为皇帝的太傅,剥夺了他的相权。陈平为右丞相。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9题。
浪淘沙 感 事
〔明〕刘 基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注:这首词写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
8.“鸿雁南归”看似平常,其实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其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点明高秋季节,营造一种凄凉的意境。(1分)
②暗示词人的思归,点出作者避难江湖的处境,反衬词人的失落与无绪。(2分)
③思归不一定就是回家,也意味着“梦”的归宿,心灵的安顿,传达出诗人对实现人生抱负的渴望。(2分)
9.“没个人知”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词人在这首词中“郁结”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飘零江湖的悲愁与失落;②实现人生抱负的无望而执着;③人生失意的自怜与自爱;④才华被埋没的孤苦与怨恨。 (答对3点即可给满分,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氓》结尾处回忆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总角之宴,____________”以及恋爱时的盟誓 “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答案:(1)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铁十字勋章
[德国]米 勒
1945年四月,在梅克伦堡州的施塔加德,一位卖纸的商人从顾客那里听说了希特勒的婚礼以及他自杀的消息,决定枪杀他的妻子,还有他十四岁的女儿,然后自杀。
在一战时他做过预备军官,现在还保存着一把左轮手枪和十枚子弹。
一天傍晚,他的妻子端着晚餐从厨房出来的时候,他正站在桌子边擦拭着那把手枪。他的翻领上别着一枚铁十字勋章,这本该是节日时才佩戴的。
元首选择了自杀——面对妻子的疑问他这样解释道,同时他说,他要选择效忠于元首。他问她,作为他的妻子,是否在这件事上也准备好了追随他。他说,对于女儿他毫不怀疑,她一定会借助父亲的协助,体面地死亡,而不去苟活。他叫来女儿,她没有让他失望。
没有等妻子的回答,他便让两人都穿上大衣,因为他要带她们到郊外找个合适的地方,免得引人注目。她们服从了。然后他给左轮手枪装上了子弹,让女儿帮他穿上大衣,锁上了房门,并把钥匙扔进了信箱。
外面下着雨,他们在昏暗的街道上向郊外走着,丈夫走在前面,没有回头去看远远跟着的妻子和女儿。他听得见她们走在沥青路上的脚步声。
当他离开大路走上通往毛榉林的小径时,他转过头催促她们走快些。晚风在这片没有树的平地上更加疾劲,地面被雨水淋湿,她们的脚步没有了声响。
他对她们喊道,她们应该走在前面。跟着她们在后面走着,他也想不清楚:是他担心她们可能就这样跑掉,还是他希望自己可以跑掉。没过一会儿,她们已经在前面很远了。当他再也看不到她们的时候,他已经明白了,他没有勇气直接离开,他却十分希望,她们已经走了。他停了下来,在路边小便。左轮手枪在他的裤子口袋里,透过薄薄的布料他感受到了枪的冰冷。当他加快脚步想赶上她们时,每走一步手枪都碰打在他的腿上。他放慢了脚步。可当他把手伸进口袋,想把枪扔掉时,他看见了他的妻子和女儿。她们站在路中间,正等着他。他原本计划在树林中做这件事,但是枪声在这里被听到的可能性应该也不大。
他拿出枪,解除保险,而他的妻子正搂着他的脖子,抽泣着。她是那么沉重,他拼力摆脱她,走向正怔怔地盯着他的女儿,用枪对准了她的太阳穴,闭上眼睛扣动了扳机。他希望枪哑火,但是他听到了枪声,看到女孩摇晃着倒下了。


展开余下试题妻子发着抖,尖声大叫。他必须稳住她。直到三声枪响过后,她安静了。
现在,他是独自一人。
没有人会来命令他将手枪的枪口对准自己的太阳穴了。死去的人也不会看见他,没有人能看见他。这出戏演完了。幕已落下,他可以去卸装了。
他将手枪塞进口袋,俯身看着他的女儿。然后他开始奔跑起来。
他沿着小径跑回了街道,又沿着街道跑了一段,但不是往城里的方向,而是向西。他跑了一会儿,然后他坐在街边,靠着一棵树,喘息着,思索着他的境况。他发现,事情也不是无可救药。
他只要继续跑,一路向西,避开居民区。他可以隐居在任何一个地方,最好是在另一座城市,改名换姓,作一个不知名的难民,普普通通,勤勤恳恳。他把枪扔进阴沟里,站了起来。
走在路上,他突然想起忘记把铁十字勋章扔掉。他把它扔掉了。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的写法是:先交代故事的结局、梗概,再叙写具体的过程和细节,虽然篇幅短,但情节一波三折,波澜起伏。
B.这篇小说的结尾与其他微型小说一样出人意料,纸商在枪杀了自己的女儿和妻子后,竟然没有选择自杀,而是以逃避和奔跑的方式求生,但他的灵魂却无法“逃生”。
C.小说最后的结尾没有给出一个结论,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留给读者一个开放的结局,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
D.这篇小说叙述语言冷静、简约,特别是人物对话,全篇只有纸商的语言描写,却成功刻画了两个只知道麻木顺从的女人。
E.纸商在枪杀女儿、妻子时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女儿、妻子能逃跑,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和妻子被自己杀死,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必须忠诚于他的“偶像”。
(2)小说的标题“铁十字勋章”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着力刻画了卖纸商人这一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战”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浩劫,德国人民在战后不断地进行反省、忏悔,文学起了积极的作用。你从《铁十字勋章》这篇小说中读出了作者对法西斯主义怎样的反思?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项,“先交代故事的结局、梗概”不准确。E项,枪杀妻子的时候他的心理并不矛盾。
答案:(1)选D给3分,选C给2分,选B给1分;答A、E不给分。
(2)①推动情节发展 。铁十字勋章串联了希特勒的自杀和纸商枪杀妻子女儿两件事之间的因果关系。②暗示小说主旨。铁十字勋章是希特勒对纸商的奖赏的标志,纸商选择枪杀妻儿以示忠诚,也象征了法西斯专制对人的灵魂奴役。③丰富人物形象。纸商对待铁十字勋章的态度改变成功地刻画了纸商的冷漠、愚昧、自私与残忍的形象特点。(每点2分,共6分)
(3)①是一个愚昧自私的法西斯追随者。②是一个冷漠残忍的丈夫和父亲。③是一个虚伪懦弱的可怜虫。④是一个虽残存一点温情但最终因屈服于专制而泯灭人性的小人。(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
(4)①抹杀人性。通过叙述纸商效仿希特勒行为枪杀女儿、妻子的过程,揭示出希特勒法西斯主义对人性抹杀的根深蒂固。②奴役灵魂。纸商枪杀妻儿的轻而易举,揭示了希特勒专制已经渗透并占据了每一个被奴役者的灵魂深处。③虚伪自私。对法西斯效忠式的模仿,排除了纸商自己,揭示了法西斯骨子里的虚伪和自私。(每点2分,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认识2分,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朱东润自传
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做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不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会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自传和传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高中语文人”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