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77  2017-01-0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7]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12月)语文试卷
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一 语 文
出题、校对:李亮 宋为烜(2016.12)
第Ⅰ卷 阅读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①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②。”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释(1)怚:通“粗”,粗疏,鲁莽(2)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以:率领
B.翦言不用,因谢病 谢:道歉,谢罪
C.自驰如频阳 如:到,往
D.李信果辱秦军 辱:使……受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归老于频阳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故及大王之向臣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D.荆数挑战而秦不出 荆轲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3.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王翦深谋远虑的一组是:(2分)
①非六十万人不可 ②老臣罢病悖乱
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④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⑥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浏览完整试题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年轻时就喜欢军事,后来为秦始皇做事,擒获太子丹,秦始皇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
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下,王翦不得已只得放弃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B.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C.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D.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2)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淮村兵后
南宋•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7.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

8.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氓》中用比兴的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 。
(2)《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 , 。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4)《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 , 。
(5)《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 :“ ,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乡 关
向延波
曾经,谁家的屋檐下都趴着一只忠实的黄狗,谁家的竹林里都养着一群八哥或者喜鹊,它们丝毫不怕人。因为它们就是家的一份子,在炊烟袅绕的竹林里繁儿衍女。晨昏喧闹,大自然的生灵和人类相处和谐。因为世代相处,竹林里的鸟儿也通了人性,你喜它迎客,你悲它缄声。平日里,木屋里的油灯灭了,那就是熄灯号,外面竹林里的精灵们就识趣地停止了喧闹,只剩下一个静谧平和的世界。
曾经,有缭绕在青山脚下浓酽的烟火气和弥足珍贵的人情味。两岸之间一百多户人家,从皤然白发到黄口小儿,无人不识。一个村庄就象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一家有事全村张罗。农忙时节,谁家劳力不够,喊人帮工,不开一分钱,大家心里有数,下次还工。谁家婚丧嫁娶,大家都热热闹闹地凑份子,三五块钱,不排场,不攀比,村里的五保老人都请来打牙祭,前后吃喝数天,就图那个热闹和快活。那时节,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在田地里忙活,每一块田地都有人打理,每一个沟垄都侍弄得整整齐齐,每一棵白菜都有手抚摸,有粪水浇灌,每一个孩子虽然沾满泥巴,但都有爹疼娘爱。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今儿东家缸里没米了,出门就能借几升;西家没火柴了,拿着一捧松毛去“包火”,一路吹着火过来,一路打哈哈。
在这样的村子里生活,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长辈的话带着线装书的道理和几千年来家族的口口相传,很少有人去请律师打官司。乡亲们的心中自有一座庄严的法庭和良心的天平,什么能做,什么是过,谁是陈世美,谁是魏忠贤……夫妻虽然只在相亲时见过一面,但一辈子相濡以沫,忠贞不渝,拳头打不散,农药喝不散,家庭稳固,孩子阳光。虽然贫穷,骨气犹在。勤劳、淳朴、忠厚、善良、仁义一贯是主流,谁背道而驰就是众矢之的,被一村子的人指指戳戳,在一村子的人面前抬不起头来,甚者会成为流传下去的谚语和笑柄。
而如今,这一切都变了。
和中国其他普通的村庄一样,我的故乡也在那个让人疯狂、让人惊喜的打工潮里脱胎换骨。乡亲们告别了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山山岭岭、沟沟壑壑,顺着出山的路、顺着流水的方向、顺着铁轨源源不断地流向他乡,流向他们梦想开花的富庶之地——城市。他们的勤苦耐劳似乎终于找到了等价的平台和天地。城市在教他们脱下布鞋换上工装的同时,也让他们发现了金钱的万有魔力。一夜之间,如梦初醒的乡亲们改变了几千年传承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夫子的教诲如烈日下的水雾一样被烘干。以金钱的多寡论成败,或许这不是出于他们的本意,但现实就是这样。
他们源源不断地向故乡汇来他们几辈子也挣不下的金钱,那个昔日菜绿的小村庄脸上开始有了血色。那些低矮的小木房逐渐被高大的楼房所替代,女人们身上的衣服没有了补丁,老人不再为孩子们的学费发愁。但是,金钱的本质是市侩的,它能释放所罗门的魔鬼,扭曲人的心灵和良知。我的村庄十室九空,我的田园杂草芜长,我的老人无人赡养,我的孩子留守一方。他们在汇回数不清的钞票的同时,也寄回来了骨灰盒、矽肺诊断书、离婚协议书和逮捕令;他们在衣锦还乡的同时,也带回了新农村的背叛、傲慢、自私和偏见。
在逐渐寡淡的年味里,我回到了我的故乡,我的心境如同寒冬一样低落。就在我万般嗟叹的时候,大年二十九的早上,屋场上的一个邻居老人因血栓倒在火塘边,与世长辞,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而她唯一的女儿正在深圳过年。
(选自2015年《散文百家》第6期,有删改)
(1)下面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过去的乡村,每家每户都养着一只黄狗,养着一群八哥或者喜鹊,它们是家里的一分子,说明那时大自然的生灵和人类是和谐相处的,暗示了环保的主题。
B.作者形象地将村庄比作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在这里,一家有事全村张罗,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借米、借火毫无芥蒂。
C.在作者眼里,过去的乡村有着道德的准则,人们心中有着庄严的法庭和良心的天平,因为有这样主流意识的约束,村人家庭稳固,是非分明。


展开余下试题D.在新时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乡村的人们改变了几千年传承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们发现了金钱的万有魔力,以获得金钱来评定自己的成功与否。
E.这篇散文在整体构思上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过去乡村纯扑的乡情民风来反衬现代社会冲击下乡村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乡村复杂的思想感情。
(2)请根据原文,理解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每题2分)
①长辈的话带着线装书的道理和几千年来家族的口口相传,很少有人去请律师打官司。
②他们的勤苦耐劳似乎终于找到了等价的平台和天地。
(3)文章最后写到一个农村老人在大年二十九的早上孤寂离世,而她的女儿却正在深圳过年。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6分)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扶不扶”不应成为一种纠结,受助者应心存感恩,不要把别人的好意相助看作是 ,甚至借机牟利。
②在他看来,自己担任常务副局长,等老局长一退休,自己自然 会担任局长的职务,不应该存在变数。
③针对有些股东提出的问题,总经理认为,关于公司的经营状况,调查报告数据翔实, ,大家不要再有疑议。
A.不容置疑 理所当然 顺理成章 B.理所当然 顺理成章 不容置疑
C.顺理成章 理所当然 不容置疑 D.理所当然 不容置疑 顺理成章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最近新华网发布了一条关于体操名将桑兰摔倒真相的调查,而黄建认为媒体报道桑兰将当年受伤归咎于贝鲁撤垫子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B.受近期冷空气和雨雪天气影响,华北、东北等地出现大幅度降温,局部降温幅度大约12~14℃。河北等地蔬菜运输不畅,蔬菜大幅减产。
C.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对于进一步完善西汉诸侯国的研究资料、西汉列侯的礼制待遇资料的空白具有重大意义。
D.近两年来,一方面国家公务员的招录规模呈扩大趋势,另一方面考生的报名心态趋于理性,可以预判,未来几年,国考报名规模或难再有扩大或缩水的现象。
13、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2分)
示例:在雪野中行走,我会抛却秋日里那种孤独的沉思,心情就像美丽的雪瓣一样飘扬起来,自由地放飞纯洁的梦想。
四、作文(40分)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有人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也有人说,人往高处走,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低处纳百川。
以上两句话都富有哲理,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12月)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B谢:推辞,推脱。
2.B
3.B②王翦的托辞④楚国的应对⑥身后影响。
4.D A.“擒获太子丹,秦始皇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的主语是李信;B王翦始终都坚持自己的兵力要求“六十万”;C王翦请田宅是为了让秦王不猜忌自己。
5. C
6.(1)王翦已经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
(2)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难道让秦王因此而对我产生疑心吗?
7.描写的是一幅南宋时,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的残破景象。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8.A\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B\对侵敌的仇恨,对战争的厌恶。
9、(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5)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0、(1)E3分,C2分,B1分。
解析:A项最后一句表述错误,本文不是环保主题。故不得分。D项最后一句表述错误,应为“以获得金钱的多少来评定自己的成功与否”。故不得分。
E项从整体上把握分析,正确,故得3分;C项从局部分析,正确,故得2分;B项“毫无芥蒂”于文无据,介于两可之间,故得1分。
(2)第一句话的含义:①表明淳朴善良、忠厚仁义的民风传承千年(1分),②表明乡亲们对那时乡村生活习俗有一种认同感(1分)。
第二句话的含义:①乡亲们的勤劳付出得到了相应金钱的回报(1分),②“似乎”二字表明了作者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否定(1分)。
(3)本题评分标准:合乎以下任何两点,均可得6分,每点3分。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①深化文章主题。本文通过乡村前后的变化,表现了现代社会工业文明冲击下,人与人之间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体现了作者对人情冷漠这一社会现象的批判。
②引人深思,耐人寻味。文章把老人死在大年二十九的早上的情节放在文章最后,给读者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引发诸多思考。
③渲染强化悲哀气氛。老人在乡村孤寂去世,女儿却在深圳过年,令人悲痛。增强文章感染力。
④同前文形成鲜明对比。原先的乡村其乐融融,人与人之间充满温馨;现在的乡村,人心离散,亲情冷漠。
11、B
12、D 解析:A项有歧义。到底是桑兰的说法不公正,还是媒体报道这个行为不公正。
B项成分残缺。应在“大幅降温”后加“天气”等字样。
C项语义重复。“西汉诸侯国的研究资料”同“西汉列侯的礼制待遇资料”概念交叉。
13、略。句式1分,比喻1分。
14、立意及评分标准:
立意简析:高低问题其实是人生选择卓越还是平凡的问题。选择卓越或平凡都没有错,在肯定二者的基础上重点论述某一点为最佳立意。任选其中一点来写为二等立意。
评分标准:最佳立意,语言通顺,结构完整,32分起评;如有亮点,可酌情加分;二等立意,语言通顺,结构完整,28分起评,如有亮点,酌情加分,但不超过32分;如果偏题,24分起评,若有亮点,酌情加分,但不超过28分;跑题作文,20分起评,如有亮点,酌情加分,但不超过24分。
【参考译文】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奉事秦始皇.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同时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在这样的情势下,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剪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则趁机跟踪追击他们,连看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进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王翦说:“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竟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


展开余下试题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对抗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回来报告说:“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派用了。”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一天后,俘虏了楚王负刍,最后平定了楚国各地设为郡县。又乘势向南征伐百越国王。与此同时,王翦的儿子王贲,与李信攻陷平定了燕国和齐国各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王将军和蒙将军的功劳最多,名声流传后世。 (223.155.135.18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山西省太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