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410  2017-01-0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0]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过关题(二)
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三语文期末复习过关题(二)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丝绸之路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资源
赵玉敏
  ①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暴露出创意缺乏文化底蕴“拔不了高”和设计不懂国际语言“走不出去”的问题,难以满足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丝路艺术是因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艺术交流而逐渐形成的艺术形式,具有与世界相融合、与商品相结合的特点。在信息技术变革带来人们消费习惯变化,文化不断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各个环节,艺术作品与消费产品边界日趋模糊的条件下,有着深厚背景和丰富积淀的丝路艺术将为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丰富的资源。
  ②丝路艺术是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的,运用了东西方的艺术语言,融汇了东西方艺术的精华,是国际化的艺术形式。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与商品贸易同时进行的还有艺术交流。古代印度、希腊、罗马、波斯甚至是埃及的艺术都曾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丝绸之路上与中国艺术相遇,其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也有妥协与取舍,最终形成了能够为各方所接受的艺术形式。我国艺术史上绽放奇光异彩的唐代宫廷乐舞《十部乐》,就是由自南北朝时期开始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西域乐舞和中原传统的《燕乐》《清乐》结合而成的。唐代诗人元稹《立部伎》云:“胡部新声锦筵坐,中庭汉振高音播”,仅是品味《十部乐》中的《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些曲名,就依稀能够听得见当年丝绸之路上不同风格乐章或恢弘盛大或纤巧秾丽的奏鸣。
  ③丝路艺术很早就实现了艺术与商品的结合,艺术随着商品实现了传播,又提升了商品的市场价值,是产业化的艺术形式。考古发现证明,早期中原地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绸、瓷器、铜镜等“奢侈品”,输入的商品多是青金石、和田玉等珠宝玉石和珍贵的皮毛、香料。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贸易日渐繁荣,商品流通量激增。出于拓展海外市场的需求,在保持传统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在外销商品上开始出现了具有异域风情的艺术装饰,并逐渐传递到日常的应用当中。以东南沿海地区的“外销瓷”为例,从唐代开始,在专为外销而制作的瓷器中,就出现了为满足国外客户要求设计的独特造型和图案纹饰。1998年,在印尼海域打捞出水的阿拉伯商船“黑石号”上发现了大量外销瓷,其中一个长沙窑瓷碗上就出现了中国传统莲纹、柿蒂纹和阿拉伯地区常见的椰枣纹、水草云纹并存的现象。这些融合了中外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造型与纹饰,不仅使外销瓷深为各国人民喜爱和追捧,也影响了此后宋元明清时期制瓷艺术的发展,推动我国瓷器艺术不断攀上新的高峰。
  ④开发利用丝路艺术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尊重市场规律,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道路。丝路艺术吸收了东西方艺术的精华,它的艺术语言具有跨文化的特征,又与商品贸易有着紧密的联系,恰好弥补了我国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短板,开发利用价值高,市场前景较为乐观。但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既不能盲目复制,也不能简单仿制,修修补补出不了受当代消费者欢迎的商品,因为它毕竟与当代社会有着历史的重重阻隔。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审美观念和生活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应该从丝路艺术中汲取的是融汇了东西方精华的艺术元素和与日用商品紧密联系的设计思想。


浏览完整试题  ⑤陆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众多,民族关系复杂,路线经常会有所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敦煌都是必经之地。因此,丝路艺术在敦煌表现得最为集中,沉淀也最为深厚,特别是莫高窟凭借宗教的力量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的莫高窟也被称为“世界艺术宝库”。自19世纪末以来,敦煌艺术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围绕莫高窟展开的创作和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敦煌艺术能够在海外被顺畅地接受和传播,与其融汇东西方艺术精华的特点密不可分。多年来,国内对敦煌艺术的保护利用,主要集中在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创作领域,而在文化创意产品方面的应用依然十分薄弱。敦煌艺术大多是以单纯的艺术品或工艺品的形式出现,在与其他产品深度结合方面还少有建树。当前,信息技术的兴起为艺术与产品的结合带来了新的可能,在越来越重视设计的时代,如果能够把敦煌艺术的图形元素和造型元素运用在产品设计上,无疑会迅速而有效地提升“中国设计”的国际化水平,使“中国设计”更快捷、更广泛地融入世界商品贸易市场。
  ⑥当然,单纯地提升设计水平,并不意味着市场份额会随之自动增长,要赢得市场还需要品牌的支撑和制造的支撑。几十年来我们在制造业方面积累了全球领先优势,但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把历史留给我们的艺术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设计制造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1.下列关于“丝路艺术”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具有与世界相融合、与商品相结合的特点的丝路艺术,是因为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方艺术交流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
B.国际化的艺术形式的丝绸之路,是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逐渐产生,融汇了东西方艺术的精华,运用了东西方的艺术语言。
C.产业化的艺术形式的丝路艺术,早期就实现了艺术与商品的结合,艺术提升了商品的市场价值,又实现了传播。
D.丝路艺术在敦煌表现得最为集中,沉淀得也最为深厚,特别是莫高窟,它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被称为“世界艺术宝库”。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难以满足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原因是创意缺乏文化底蕴“拔不了高”、设计不懂国际语言“走不出去”等。
B.古代印度、希腊、罗马、波斯、埃及的艺术在丝绸之路上与中国艺术相遇,有过妥协与取舍,矛盾与冲突,最终形成了能够为各方所接受的艺术形式。
C.早期中原地区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输出的商品多为丝绸、瓷器等,输入的商品多为青金石、和田玉等珠宝玉石和珍贵的皮毛、香料等。
D.敦煌艺术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关注,围绕莫高窟展开的创作和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与海上丝路艺术融汇东西方艺术精华的特点密不可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商品贸易同时进行的还有艺术交流,《十部乐》就是由自南北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西域乐舞与中原传统的《燕乐》《清商乐》融合而成的。
B.因为在外销商品上开始出现了具有异域风情的艺术装饰,并逐渐传递到日常的应用当中,所以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商品流通量激增。
C.在印尼海域打捞出的大量外销瓷,造型与纹饰能说明我国唐代在专为外销而制作的瓷器中,就出现了为满足国外客户要求设计的独特造型和图案纹饰。
D.国内对敦煌艺术的保护利用主要集中在艺术创作领域,在文化创意产品方面的应用依然十分薄弱,此外,在与其他产品深度结合方面还少有建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慕容彦超素有钩距。兖州有盗者,诈为大官从人,跨驴于衢中,市罗十馀匹,价值既定,引物主诣一宅门,以驴付之,曰:“此本宅使,汝且在此,吾为汝上白于主以请直。”物主许之。既而声迹悄然,物主怒其不出,叩门呼之,则空宅也,于是连叫 “贼”。巡司至,疑其诈,兼以驴收之诣府。彦超悯之,且曰:“勿忧,吾为汝擒此贼 。”乃留物主府中,复戒厩卒高系其驴,通宵不与水草,然后密召亲信者,牵于通衢中放之,且曰:“此盗者之驴耳,自昨日不与水草,其饥渴者甚矣,放之必奔归家,但可蹑踪而观之,盗无不获也。”亲信者如其言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转数曲忽有儿戏于门侧视其驴连呼曰驴归驴归盗者闻之,欣然出视,遂擒之。
高祖登极。兖州慕容彦超反,高祖亲征。慕容彦超之被围也,乘城而望,见高祖亲临矢石,其势不可当,退而忧之,因勉其麾下曰:“汝等宜为吾尽命,吾库中金银如山积,若全此城,吾尽以为赐,汝等勿患富贵。”顷之,有卒私言曰:“我知侍中银皆铁胎,得之何用?”于是诸军闻之,稍稍解体,未几城陷。及高祖之入也,有司阅其库藏,其间银铁胎者果十有七八。
初,彦超常令人开质库,有以铁胎银质钱者,经年后,库吏始觉,遂言之于彦超。初甚怒,顷之谓吏曰:“此易致耳,汝宜伪掘库墙,凡金银器用暨缣帛等,速皆藏匿,仍乱撤其馀,以为贼践,然后申明,吾当擒此辈矣。”库吏如其教。于是彦超下令曰:“吾为使长典百姓,而又不谨,遭贼掘去,其过深矣。今恐百姓疑彦超隐其物,宜令三日内各投状,明言质物色,自当倍偿之,不尔者有过。”百姓以为然,于是投状相继。翌日,铁胎银主果出。于是擒之,置之深屋中,使教部曲辈昼夜造,用广府库,此银是也。
4.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亲信者如其言/ 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 转数曲 / 忽有儿戏 /于门侧视其驴 /连呼曰 /驴归/ 驴归
B.亲信者如其言/ 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 转数曲 / 忽有儿戏于门侧/视其驴 /连呼曰 /驴归/ 驴归
C.亲信者如其言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 转数曲 / 忽有儿戏 / 于门侧视其驴 /连呼曰 /驴归/ 驴归
D.亲信者如其言/随之其驴/果入一小巷/ 转数曲 / 忽有儿戏于门侧/ 视其驴 /连呼曰 /驴归/ 驴归
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姓氏叫复姓,如慕容;同时慕容还是鲜卑族主要部落之一,以部落名称为姓氏,也是慕蓉姓氏的来源之一。
B.通衢古指四通八达的道路,后一直沿用,如武汉因水陆交通便利,就被称为“九省通衢”。


展开余下试题C.麾下是敬称,原意为将帅指挥的旗帜之下,后引申为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泛指普通人,如“召有司案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慕容彦超素有辗转查问,推其实情的才能,能破案。兖州一个盗贼,骗物品后在空宅中消失,巡司不能破案,可慕容彦超利用驴最终擒获了那个贼人。
B.情急之下的慕容彦超,为了勉励部下说过谎。高祖登帝位后,亲自征讨兖州,慕容彦超被围后十分担忧,就用把仓库中像山一样堆积的金银赏赐给部下的假话来勉励他们。
C.有人欺骗慕容彦超,如他让人开质库(典当行),有人使用铁胎银质钱来欺骗他,许多年后仓库守吏才发现并告诉了他。
D.慕容彦超常常运用智慧办事,他让人藏匿金银丝织品后,挖墙角假装被盗,用人们说明典当物品色泽的办法抓住了造假者,又让他继续造假银钱引诱高祖前来攻城。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饥渴者甚矣,放之必奔归家,但可蹑踪而观之。(5分)
(2)百姓以为然,于是投状相继。翌日,铁胎银主果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 然后回答问题。
忆秦娥 [清]黄景仁
湖天阔,清湘望断三更月。三更月,猿声是泪,鹃声是血。
曲终数点烟鬟没,此间自古离愁窟。离愁窟,几丛斑竹,临江犹活。
[注] ①曲终数点烟鬟没: “曲终”指湘水女神鼓瑟的传说,典出唐代诗人钱起的《湘灵鼓瑟》;“烟鬟”借指女神,喻她的风神。
8.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洞庭湖景色?目的何在?(5分)
9.全词运用了哪些技巧?试简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 _”两句,表明了空间上的距离永远隔不断心灵的联系。
(2)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并透露出作者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李民燕
小雨回家的冲动源于一则新闻。
半小时前,她还在出租屋百无聊赖地频繁按着遥控器,心里诅咒着无孔不入的广告。工厂放假,同租的女孩回家了,小雨心里像是失落,又像难过,浓浓的。
忽然,她的眼睛被一则新闻吸引,那是省台《新闻在线》节目,一个十三四岁的留守少女,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因考试成绩退步,被奶奶数落了几句,赌气离家出走。
傻啊你,有书读是多幸福的事。小雨心中的莫名情绪似找到了突破口,忍不住责骂她。
女孩的桀骜不驯让小雨想起了自己。
五年前的七月,小雨收获了喜悦——考上了曲阜师大,她天天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开学前半月,父亲坐在老旧的八仙椅上,低着头,用被劣质烟熏黄的两根手指夹着烟,默默地吧嗒吧嗒吸着,好长时间才说,小雨,这学,你别上了。
小雨懵了。为啥?
父亲垂着眼,深吸了一口烟。
你两个弟弟明年也高考了,我干活的建筑队总拖欠工资,你妈只会种地,我俩供不起三个学生。看前院的萍萍,在深圳打工,每月能给她妈寄一千块,你也去打个工,帮家里解决点困难。
小雨气愤地站起身,父亲怎么可以这样,就因为我是女孩?我要上学!
烟头烧到了父亲沉默的手,他霍然站起,把烟头往地上使劲一扔,抬起脚狠狠地碾了几下。
不行!
她苦苦哀求。爸,你让我上学吧,我保证到了大学会勤工俭学,不花家中一分钱。
父亲不为所动。
没有办法了,她用绝食要挟。
又能怎样呢?父亲是家中的天,小雨和他反抗无疑是蚂蚁和大象的较量。一气之下,第二天黎明,小雨提着简单的行李偷偷打开家门,却被惊慌的母亲拉住,眼里是深深的愧疚和哀求。她漠然地望着门外,告诫自己不能心软。两人拉扯间,父亲走出了堂屋,对母亲怒吼,让她走!不要拦她!走了就别回来!
走就走!这一刻,她是恨的,恨父亲的冷漠,恨母亲的懦弱。她感觉心中有一道冰冷、坚硬的东西瞬间筑起,她把心放在了那里面,再也不让它受伤。
小雨心又飞向了那则新闻。
出走的女孩身无分文了,只好向警察求救,警察在第一时间联系到女孩的父母,打工的父母已经赶回家,正找女孩找得天翻地覆。
小雨离家有五年了,虽然辗转知道母亲找过她,却硬是没给家中报过平安。五年间,她刷过盘子,扫过厕所,帮人摆过摊儿……每次她以为自己要撑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的话,就全身都是力量。终于,她的执着,不服输的性格为她换来了一份好工作。
小雨想起新闻里母女见面的情景。接到警察的电话,女孩的父母坐车飞速赶到电视台,紧紧地搂住女孩,紧紧地,泪水似断线的珠子砸在女孩的肩头。
回家的念头就是那时根植入小雨脑海的,可她告诉自己,她不是想父母,只是想看看生她养她的小山村,她怎么会想父母呢?
车在村头停住,一条柏油路通向村子,小雨记得那年离家的时候下着雨,泥泞的小路似她支离破碎的心。她快步往家中走去。
叽叽叽。院子里传来母亲唤鸡的声音。小雨隐身在家门口的一棵树后,看到院中一个老年妇女端着瓢,右手从瓢中抓起一把小麦,手腕轻轻划了一个弧度,小麦似飘落的黄雨落在地上,引得一群小鸡扑棱着、抢夺着。
妇女花白的头发迎风飞舞,背也驼了。小雨愣住了,母亲不到五十岁,怎会这么老?
喂完鸡,母亲转身往堂屋走。小雨躲闪不及,被母亲瞅了个正着。母亲呆住了,嘴唇抖动着,半天挤出一句话,你是……小雨?
堂屋内跑出一个人,跑得急,被屋门口的马扎绊了一个趔趄。
是父亲!小雨强迫自己把脸转向一边,她不想看到他。父亲伸出满是老茧的手,似乎想抚摸小雨的头,又颓然放下,淡淡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小雨忍不住回了头,眼前是父亲比实际年龄苍老的脸,以及母亲闪着泪光的双眼。她的眼睛有些酸涩,悔恨排山倒海般把她淹没,她感觉心中那个冰冷的东西被泪水浸泡,发软,轰然倒塌,她“扑通”一声跪在父母亲面前,潸然泪下:
“爸——妈——”
(选自《羊城晚报》2013年10月14日)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雨回家不是因为想父母,而是因为出门时间太长,太思念家乡,她并没有想原谅父母。
B.小雨对出走女孩的责骂,表明经历生活的风风雨雨之后,小雨终于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更认识到学习是件幸福的事。
C.面对女儿的出走,母亲内心充满深深的愧疚,因为她理解女儿渴望求学的心却无力帮助女儿,她无力改变贫穷的现状。
D.小雨离家5年中,也知道母亲找过她,但从未给家里报过平安,因为她满心都是恨,恨父亲的冷漠,恨母亲的懦弱。
E.小说对小雨离家出走后又自行归家的描述,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农家女孩儿的人生窘况,表达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2)作者笔下的父亲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写母亲的文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6分)
(4)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文字是对“小雨”的描写,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两处文字对作品的主旨表达有何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外柔内刚的诗人美学家


展开余下试题王一川
回到北大工作两年多来,每次乘车从家里往返学校时,都要路过中关园,我总会特别留意地看一眼从车窗外一闪而过的中关园一公寓,那排如今已显得低矮而又不起眼的黄漆颜色的陈旧小楼,是胡经之先生当年的旧居。我当然知道他早就搬离那里了,但那座旧楼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美好回忆。
  先生给我们上的文艺美学专题选修课,不是在教学楼,也不是在中文系所在的五院,而是在中关园一公寓他家里。我们文艺学专业文艺美学方向总共三个同学,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和四川,可谓来自天南海北。我们到先生家里,总会有绿茶一杯,有时还有师母做的美味。先生侃侃而谈,就文艺美学的前沿问题提出他的见解。对我们的提问,先生总是循循善诱,及时作答,中间还穿插他多年来的治学体会。先生在这种“小班研讨课”上留给我的东西是永难忘怀的:一是说搞文艺理论、文艺美学的人,要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包容的心态,不能封闭和保守(而那时保守势力还很顽固);二是艺术不是现实生活的一般反映的产物,而是审美体验的结晶(这种观点那时曾引起保守势力的压制);三是搞理论的要懂艺术特性,更要善于举例。例子好不好,关系到你的理论是否站得住脚。不能举出恰当的例子,说明你的理论本身有问题。这些都成为我后来治学的座右铭。
  先生治学,给我的突出印象是开拓。进入新时期以来,他青春焕发,昂扬进取,永不停顿地在开拓,开拓,几乎没有停留的时候。我想至少在这么四个学术领域,他都曾先后成为全国学界的开路先锋和引领者:一是当我们初次接触美学时,他创立了文艺美学,被誉为中国大陆文艺美学学科的“教父”;二是当我们刚刚试图跟上他的文艺美学脚步时,他已经在着手西方文论教材的拓荒行动了;三是随后他又毅然离开北大南下深圳,在新兴的比较文学中倡导比较诗学研究,将比较文学引领到理论反思的高度;四是再后来,他倡导文化美学研究,一方面是让美学从高雅文化拓展到大众文化,另一方面是把商业性和消费性愈来愈浓的当代审美文化潮流提升到美学理论高度去把握。一个学者一生能做的事情实在有限,能有一项开拓之功属于自己,已很了得,更何况这么多呢!
  先生既是典型的学者,又是诗人,同时还担任过系主任、学会会长。在他身上,既有江南人的敏感、柔婉和细腻,还有诗人的浪漫和诗情,也有北大学者的耿介、正直。可以说,先生是外柔而又内刚的人,或是柔婉而又刚硬的人。说到柔婉,我没有见过先生激动地大声斥责任何人,甚至连语气重的话也没听到过,当然就绝对听不到骂人的话了。他总是那么文质彬彬,那么温和谦让。但同时,我又见到,当先生毅然选择南下时,曾是那么果断、决绝,那么义无反顾。在他的身上,我见证了一位敏感、柔婉而耿直的浪漫诗人,或者更准确地说,一位外柔内刚的诗人美学家。
  先生的这种特殊的学术禀赋,我想是同他的个人气质和多元学缘氛围有关的。他在青年和成年时期,受到中国现代革命的浪漫诗情与跨学校和多学缘的相互激荡和持续涵濡。1952年院系调整时,来自北京大学的游国恩教授,清华大学的俞平伯教授、季镇淮教授和王瑶教授,燕京大学的林庚教授和吴组缃教授,中山大学的王力教授,以及来自南方的杨晦教授等,一时间,国内中文领域顶尖人才悉数荟萃燕园。先生就是在这样的多元学缘氛围中进入北大求学并随后留校执教的。那时的北大中文系教师中,回荡着一种多元学缘激荡下及开放时代环境中知识分子的耿介之气。每遇不平之事,总会直率表达,甚至会选择潇洒地离开。富有才华的黄修己先生等以及其他系的知名教师,都先后以这样的名士风度留在了北大人的记忆里。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7月4日)
相关链接:
胡经之,1933年出生于无锡。原北京大学教授,现任深圳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文艺美学博士生导师。在北大攻读文艺学副博士课程时,师从杨晦学文艺学,又随朱光潜、宗白华学习美学,有志于融文艺学、美学于一炉。著有《文艺美学》《文艺美学论》《胡经之文丛》等。(摘自百度百科)
1959年,胡经之为全国读书运动辅导丛书写了评论《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小册子,10天完成,赚了1000元的稿费,当时副博士每月才有50元助学金,而胡经之的豪举就是跑到当时的东安市场用这笔钱买了一车旧书,胡经之把这段经历称为“走向文坛半步”。(摘自深圳商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20世纪50年代国内中文领域顶尖人才悉数荟萃燕园,共同营造出多元学术氛围。这是胡先生学术禀赋形成的主因。
B.艺术不是现实生活的一般反应的产物,而是审美体验的结晶。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及时回应和接纳。
C.胡经之在给自己的学生上文艺美学专题选修课时,常常将学生“请”到家中,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中完成教与学的任务。D.胡经之倡导文化美学研究,既致力于将美学拓展到大众文化领域,又致力于从美学理论的高度把握当代审美文化潮流。
E.例子好不好,关系到理论是否站得住脚,所以搞理论的要懂艺术特性,更要善于举例。这成为作者一生的座右铭。
(2)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传记,作者在叙述时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3)为何说先生是“柔软而又刚硬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6分)
(4)胡经之被誉为“诗人美学家”,他拥有这样特殊的学术禀赋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时至今日,很多“60后”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 。
②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他的深情、执着、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 ,回味绵长。
③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现在想起来还 ,眼睛不自觉的总是湿湿的。
A.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B.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C.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历历在目
D.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易和贫富差距日增等问题,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
B.美国苹果公司前任总裁乔布斯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引领了一个时代的风尚,所以缔造了自己的企业,不断开发出最先进的电子产品。
C.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D.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网上疯传许多“反手摸肚脐”的照片,这个动作是将自己的一只手放在背后,并绕过后腰,用同一只手的食指、中指摸肚脐,还有一种说法称,“有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女孩子反手能摸到肚脐眼的身材就是好身材,如果摸不到,就要减肥。”但是专家医师们就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滕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