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96  2017-01-0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6]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自测题(二)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高中2016-2017学年度高三语文期末复习自测题(二)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守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人们说,老物件儿是有灵气的。因为手艺人把双手的温度、沉淀的时间、行事的规矩,统统给了它们。然而,现在不少“手工艺品”,经过流水线加工、规模化生产、简单性复制,看起来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作用还是那个作用,却很难承载起“很家乡”“很传 统”“很中国”的那股子精气神了。
  前不久在湖北仙桃举办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交流研讨会上,剪纸艺人、专家学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一把刻刀十年功”的技艺正被机器扰乱节奏;对生活的琢磨正在被投机取巧的速成法挑战;对好材料的坚守正在被新工艺猛烈冲击;“北方重浑厚、粗犷,南方尚灵秀、精美”的异彩纷呈也正在被渐渐同化。
  诚然,文化产品既然走入了市场经济大潮,就必然逃不开市场规律的制约,生产效率、材料革命是大势所趋。但是,工业化和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更不意味着放弃对艺术品质的坚守。
  今年91岁的工艺美术师陈由明,曾创作了驰名中外的沔阳雕花剪纸《八仙图》,60多年来,他一直创作不息、佳作频出。谈到创作诀窍,陈老说:“我要搞出一个作品,就是吃饭也在想,睡觉也在思考。现在的好多东西,功夫不到,火候差得远呐。只想着赚钱,没有心心念念、反复推敲,哪里出得来好作品呢?”
  的确,一味追求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必然伤害到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样式的传承和发展。试想,如若数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传统审美和文化追求遭到蚕食,历史将会何等唏嘘嗟叹?
  话说回来,坚守古法、传承古意并不意味着泥古不化,而是在保留传统底色、坚持文化特色的同时,顺应历史规律、结合新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将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统一起来。比如,20世纪50年代,陈由明整理创作的剪纸《八仙图》风靡欧洲,出口近5万套。而现在非遗传承人的作品,愈发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又比如,从天津泥人张彩色泥塑、杨柳青年画、河北蔚县剪纸等传统文化中获取创作灵感和素材,赋予了“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再比如,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创客盛会,都将目光瞄准非遗来挖掘素材和灵感,为“科技+”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创新源泉。
祛除浮躁、回归本原的传承和创新须多措并举。应当加大宣传普及,让生活于其中的人了解、体验、欣赏自己的文化,养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鼓励基于本土文化的创意,让更多的人知晓它的价值。同时,还应合理融入时代元素,不割裂传统与现代的精神纽带,让传统文化焕发现代光芒,以文化品质赢得市场青睐。
《人民日报》(2015年11月05日 17 版)
1.下列关于“老物件的灵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面对市场经济大潮,老物件儿的精气神来自对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粗制滥造的摒弃,也来自对艺术品的坚守。
B.一代代天津泥人张对生活的琢磨、对好材料的坚守所创作出的异彩纷呈的泥塑作品就是老物件儿的生命力的展示。
C.手艺人靠双手的温度、沉淀的时间、行事的规矩才能打造出老物件儿那北方的浑厚、粗犷和南方的灵秀、精美。
D.天津杨柳青年画的“很家乡、很传统”“很中国”的那些画面中蕴含着的那股子精气神就是老物件儿的灵气。


浏览完整试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追求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必然伤害到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样式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必须摆正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B.想要数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传统审美和文化追求不被蚕食,就必须将传承和创新紧密结合,否则将会很可悲。
C.坚守古法、传承古意既要保留传统底色、坚持文化特色,又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将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统一起来。
D.经过流水线加工、规模化生产、简单性复制的东西,虽然作用还是和过去一样,却很难承载起老物件那股子精气神,所以,也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手工艺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的成功范例说明坚守古法、传承古意并不意味着泥古不化,传承与发展是可以并进的。
B.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天津泥人张彩色泥塑就没有“中国梦•梦系列”公益广告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可见,传承既不能泥古不化,也不能割裂传统。
C.文中举驰名中外的沔阳雕花剪纸《八仙图》是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即工业化和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更不意味着放弃艺术品质的坚守。
D.祛除浮躁、回归本原的传承和创新须多措并举,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现代光芒,以文化品质赢得市场青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四年,征授御史。劾户部尚书毕自严朋比,首辅周延儒纳孙元化参、貂,受杨鹤重赂。帝方眷延儒,责应桂。未几,贼陷登州,元化被执,应桂再疏劾延儒。帝怒,贬三秩视事,应桂引疾归。
七年还朝,出按湖广,居守承天。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帝以是知巡抚王梦尹诈,而益信应桂。十年,即擢应桂右佥都御史,代梦尹。
江北贼势日炽,总理熊文灿主抚。明年,降其渠刘国能、张献忠,贼众十余万萃麻城、黄安。应桂谕降马光玉、贺一龙,未至,而遣将击顺天王等于黄福店,贼遂走黄安。会文灿至麻城,应桂请协击,不从。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应桂曾劾其父鹤也,奏逮之。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逮至,下狱。
初,应桂贻书文灿,言献忠必反,可先未发图之。其书为献忠逻者所得,献忠腾牒郧阳巡抚戴东旻,东旻闻之文灿,文灿再纠应桂。应桂再疏辨,帝亦不纳。应桂竟遣戍。无何,献忠果反,廷臣交章荐应桂。
十六年,潼关陷,帝召问大臣。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督师孙传庭战殁,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往代之。帝但遣京军千人护行,饷但为军前赏功之用而已。将至山西,则伪官充斥,逡巡不得前。帝责以逗遛,夺职。未几,京师陷。应桂家居不出。久之,死于难。
(节选自《明史•余应桂传》)
[注]赎锾:shú huán赎罪的银钱。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
B.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 /
C.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 /
D.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年号是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有的。明朝以前一个皇帝大多不只有一个年号,明朝以后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B.“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
C.“巡抚”在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余应桂清廉耿介,正直敢言。弹劾首辅周延儒收受贿赂,却受到崇祯帝斥责。后来再次上疏弹劾,被连降三级,只好以养病为名辞官回归故里。
B.余应桂被重新起用,巡按湖广。他捐赎锾十余万两,用以召募壮士,修缮城池,打造兵器,并且资助赎锾一万五千两给卢象升作军需。
C.余应桂运筹帷幄,料事如神。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巡抚王梦尹。他遣将击败顺天王于黄福店,又预料张献忠日后必反,但先不要惊动他。
D.余应桂临危受命,但无力回天。孙传庭战死后,受命督师,皇帝却只派一千人护行,给饷只够军前赏功所用。将至山西,却赴任无地,不敢轻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
(2)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海上吊吴野人墓
【清】于震
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
【注】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明覆亡后,隐居故里泰州,卒后葬于海滨。
8.这首诗的首联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5分)
9.后两联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赤壁赋》中用使动手法描写箫声艺术魅力的句子是 ,
(2)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自述当年才貌双全的句子是 ,


展开余下试题(3)《曹刿论战》中曹刿用 , 这两句话说明了一个道理:权势地位和智慧并不成正比。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⑷题。(25分)
伊利亚斯
【俄】列夫•托尔斯泰
从前,乌法省有个巴什基尔人,名叫伊利亚斯。他父亲给他完婚后只一年就去世了,留下一份微薄的产业。那个时候伊利亚斯有7匹母马、两头母牛、20只绵羊。但他是个好当家人,渐渐发迹。夫妻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整天忙碌,一年比一年富。伊利亚斯就这样在辛勤劳动中生活了35年,积攒了很大一份家业。
他总共有200匹马、150头牛、1200只羊,雇着男仆放牧马群、牛群和羊群,雇着女仆挤马奶、牛奶,做马奶酒、奶油和干酪。伊利亚斯要什么有什么,地方上的人都很羡慕他的生活,说:“伊利亚斯真有福气,样样齐全,事事称心。”有钱有势的人纷纷前来攀附,甚至不远千里而来。伊利亚斯一律接待,一律宴请。无论来者是谁,都要给他端上马奶酒、热茶、果汁、羊肉。客人一到,立刻就宰羊。客人多的时候,还要宰马。
伊利亚斯本来有两儿一女,都已成婚。当伊利亚斯还穷的时候,两个儿子跟着他劳动,放牧马群、羊群。等到他富起来,儿子们就都养娇了,有一个还酗酒。大儿子打架被人打死,小儿子娶了一个厉害的媳妇后就不听爹的话了,伊利亚斯只好跟他分家。
伊利亚斯跟小儿子分家的时候,给小儿子一座房子和一些牲畜,他的产业就减少了。不久,他的羊闹瘟疫,死了许多。接着是荒年,干草收不上来,那一冬又死了许多牲畜。后来最好的一群马也给吉尔吉斯人抢去。伊利亚斯的产业越来越少,景况越来越差。他的精力也不如从前。等他70岁时,他竟靠卖家当度日,卖掉了皮袄、地毯、马鞍、马车,最后把牲畜也卖光。他不知不觉地成了穷光蛋,到了暮年还不得不带着妻子出去做工。他的全部财产只剩下一身衣服、一件皮袄、一顶帽子、一双皮鞋和套鞋,还有妻子,也是老太婆了。分出去的小儿子远远地离开了家乡,女儿也死了,没有人来照顾两个老人。
邻居穆罕默德.沙赫很同情两个老人。他自己不穷也不富,还能平安度日,为人很好。他想起伊利亚斯当年如何慷慨好客,很同情他,对他说:“伊利亚斯,你和你老伴就到我家来住吧。夏天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在我的瓜地里干点活儿,冬天帮我喂牲口,你老伴就挤马奶,做马奶酒好了。我管你们吃穿,需要什么只管说,我会给你们。”伊利亚斯向邻居道了谢,带着妻子到他家去当雇工。起初觉得吃力,渐渐也就习惯了。两个老人在那边住下来,根据自己的体力干活。
主人雇这样的人来给他干活很合算,因为两个老人本来是好当家,样样明白,事事在心,干活不惜力。只是主人看到原先那么气派的人如今败落到这步田地,心中不免难过。
有一次,从远方来了几个亲戚,教士也来了。主人叫宰羊,伊利亚斯把羊剥了皮,收拾干净,煮熟了给客人们端去。客人们吃罢羊肉,喝过茶,开始喝马奶酒。他们和主人都坐在地毯上,靠着绒线垫子,边喝马奶酒边聊天。伊利亚斯收拾完毕,从门口走过。主人看见了他,就对一位客人说:“你看见这个从门口走过的老头了吗?”
客人说:“看见了,怎么啦?”
“他本是我们这的首富,名叫伊利亚斯,也许你听说过。”
客人说:“怎么没听说?虽然没见过面,可是久仰大名。”
“现在他什么也没有了,在我家当雇工。他老伴也跟着他,在这儿挤马奶。”
客人听了觉得稀奇,连连摇头,口里啧啧道:“是啊,看来夫妻就像车轮一样飞快的向前滚,一会儿把这个人举上去,一会儿把那个人放下来。老头挺伤心吧。”
“谁知道啊,他不声不响地过日子,活儿干得挺好。”
客人又说:“能跟他谈谈吗?问问他日子过得怎么样。”
“行啊!”主人说着向门外喊道,“老爷爷,你来喝点马奶酒,把老奶奶也叫来。”
伊利亚斯带着妻子进去。他先向客人们和主人问了安,念了祷词,然后才在门边盘腿坐下。他妻子走到帘子后面,跟女主人坐在一起。
他们递给伊利亚斯一碗马奶酒。伊利亚斯向客人们和主人祝了酒,施了礼,呷了一口,放下碗。
一位客人对他说:“老爷爷,你看着我们,想起你从前的好日子,心里难受吗?从前的好日子你是怎么过的,现在这苦日子又怎么过呢?”
伊利亚斯笑了笑,说:“让我来跟你讲我的福和祸,你可能不相信。你最好问我老伴,女人心里想什么,嘴上就说什么,她会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你。”
客人就向坐在帘子后面的人说:“喂,老奶奶,你说说,你怎样看从前的好日子和现在的苦日子。”
老太太在帘子后面说:“依我看,我和老头子一块儿过了50年,一直在找福气,可是没找着。一年多前我们什么也没有了,来这儿当雇工,现在倒找着了真正的福气,别的什么福气我们都不要。”
客人觉得稀奇,主人也觉得稀奇,竟欠起身来,拉开帘子,想看一看老奶奶。老奶奶交叠着两只手站在那里微笑,眼睛望着她的老头,老头也在微笑。
老奶奶又说:“我说的是真话,不是笑话。我俩找福气找了50年,家里富裕的时候总找不着,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出来当雇工,反倒找着了再好不过的福气。”
“你们现在的福气是什么呢?”
“我们家富裕的时候,我和我老头没有一点闲工夫,连说说话,想想自己的灵魂,向上帝祈祷的功夫都没有。一天到晚操多少心啊!客人上门,得操心拿什么招待,送什么礼品,可别让人说我们的不是。客人一走,我们得去看雇工们是不是偷空歇着,大吃大喝;得去看,别丢了什么东西——罪过!我们还得小心,别叫狼咬了马驹牛犊,别叫贼把马群赶跑。上了床也睡不着,生怕羊羔被母羊压死,夜里得起来去看。刚放下心来,又担心过冬的饲料不够。这样还不算,我跟我老头总拌嘴。他说得这么办,我说得那么办,这就吵起来啦——罪过!我们愁这愁那,罪上加罪,没过一天好日子。”
“那么现在呢?”
“现在我跟我老头一早起来说的都是恩爱话,和和气气,没什么可争吵,没什么可担心,只想着怎么给主人干。我们有多大力干多大活儿,高高兴兴干,不让主人吃亏。干完回来有现成饭吃,有马奶酒喝。冷了烤火,皮袄也有。也有功夫说说话,想想自己的灵魂,向上帝祈祷了。我们找福气找了50年,现在才找到。”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伊利亚斯结婚一年以后,父亲就去世了。伊力亚斯的那份家业完全是依靠自己和妻子的辛勤劳动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
B.伊利亚斯富裕后,在当地人眼里,他样样齐全事事称心,但事实上当时的伊利亚斯并没有感到自己有福气。
C.伊利亚斯本有两个儿子,起初还让他们劳动,富裕后就娇惯孩子,造成大儿子打架被人打死,小儿子也分了家。
D.伊利亚斯跟小儿子分家之后,产业也就减少了,后来再加上天灾人祸,他的产业越来越少,最后竟成了穷光蛋。
(2)小说主人公伊利亚斯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第二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分析。(6分)
(4)小说中多次写到“福气”,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福气”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张充和,她选择留在自己的世界里


展开余下试题慕容素衣
在不知道充和的存在之前,我以为闺秀这种生物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绝迹了。完全无法想象,时至今日,在与我相隔数万公里的大洋彼岸,一位101岁的老人仍保持着上个世纪初的生活方式:每日晨起,即磨墨练字,吟诗填词,偶尔和同好们举行昆曲雅集,拍曲互和,以乐终日。
  这位老人,就是现居于耶鲁的张充和。
她从遥远的民国走来,在旧时月色和习习古风中长大。她的名字,曾经和沈从文、卞之琳、俞振飞等人相连,一同成为那个年代的传奇。如今,故人早逝,时移世易,属于她的时代已经永久地过去了,她却仍然选择活在她的时代里,在去国离乡数万里之外。这是一个奇迹,独属于她的奇迹。
  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国名媛不同的是,张家四姐妹属于传统仕女。她们的爱好、才艺乃至心性都很“旧派”,即使时代再跌宕起伏,生活再颠沛流离,她们仍固执地保持着她们闺秀式的生活方式,时代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轨迹,她们的生活本质却并未改变。这一点,在充和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她考北大,国文是满分,数学却拿了零分;她嫁给了洋人傅汉思,可他是个汉学家,对中国历史比她还要精通;她在美国的耶鲁大学任教,教的却是中国最传统的书法和昆曲;
她常和一位叫咪咪的美国女士切磋中国艺术,后来那位女士成为了比尔盖茨的继母;年少的时候,她在苏州拙政园的兰舟上唱昆曲,如今,她仍在耶鲁的寓所和人拍曲。
  充和出生于合肥一个大家庭,曾祖父张树声曾是淮军将领,官至两广总督。到了充和父亲张武龄这一代,已经“弃武从文”,他索性离开了合肥,在苏州创办了乐益女子中学。
  充和是在上海出生的,后被她的一个叔祖母收养。叔祖母把还只有八个多月的充和带回了合肥老家,在那里,她一直生活到十六岁。叔祖母是李鸿章的侄女,很有见识,相当重视小充和的教育。高薪为她聘请了一位老师,名叫朱谟钦,是吴昌硕的弟子,既有才学也很开通,他教充和学古文,还专门弄来了颜勤礼碑的拓本,教她练字。那时的教育是先生和学生朝夕相处言传身教,充和随朱先生从九岁一直学到十六岁,这七年间,朱先生也只有她一个学生,他留给充和的,应该不仅仅只是深厚的国学知识。
  叔祖母去世后,十六岁的充和回到了苏州九如巷。苏州生活让充和的人生路上从此多了项终身陪伴的爱好-----昆曲。
  汪曾祺在回忆西南联大的往事时,在文章中写道:“她唱得非常讲究,运字行腔,精微细致,真是‘水磨腔’。她唱的‘受吐’,娇慵醉媚,若不胜情,难可比拟”。抗战年代,她凭着一出《游园惊梦》,惊艳了当时的重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为纪念汤显祖诞辰三百周年,她回国和大姐元和演了一出《游园惊梦》,仍赢得了满堂彩,其中一张剧照被俞平伯评为“最蕴藉的一张剧照”。
  二十一岁这年,充和以语文满分、数学零分的成绩被北大破格录取。她听过胡适讲文学史和哲学史,钱穆、俞平伯、闻一多都是她的老师。
抗战爆发后,充和到重庆教育部礼乐馆工作,结交沈尹默、章士钊等名士,并师从沈尹默学习书法,书法可以说是充和一生至爱。她曾说,自己不爱打扮,不喜欢金银珠宝,但笔墨纸砚一定要用最好的。由于长期练习书法,她年老了臂上肌肉仍有如少女般有力。
谈到女子,总绕不过一个情字。充和最初为大众所知,就是源于一段情事。情事的男主角大家并不陌生,他是当时有名的诗人卞之琳。相传那首知名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就是诗人为充和所作。
  1948年,充和在炮火声中嫁给了傅汉思。这段婚姻对充和的最大影响是她终于选择了远渡重洋。这个最着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最终却选择了去国离乡。她离开的时候还预想不到,二十多年后,她所着迷的文化在故国大地上被粗暴地清除,三姐夫沈从文被迫去扫女厕所,二姐夫周有光下放到农场。而孤悬于海外的她,反倒保存了一方传统文化的小天地。天地虽小,但能够容下一个优雅而干净的灵魂,已经足矣。
  充和一生醉心艺术,但始终保持着老派人游于艺的态度,书法也好,诗词也好,都是写了就写了,没想过要结集出版,更没想过要去抢占艺术史上的一席之地。
英国诗人济慈的墓志铭上写着一句话:这里躺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写在水上。充和,也是这样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啊。写的过程就是消失的过程,像飞鸟掠过,天空却并没有任何痕迹。
不过,充和这样旧派的人,未必会喜欢这类新诗风味的句子。她自撰的诗中有一句意思和此相仿,足以概括平生: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这一曲微茫,正是民国年间的古韵遗响。随着那个年代的远去,已成绝唱。
相关链接:
2015年6月17日,“合肥四姐妹”唯一在世者、著名书法家张充和在美国家中逝世,享年102岁。她自幼学习古文及书法,十六岁师从沈传芷等学习昆曲。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抗战爆发,辗转重庆,研习古乐,并师从沈尹默习书法。1948年,与德裔美国汉学家傅汉思结婚,1949年移居美国,在耶鲁大学教授书法二十多载,成为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在海外的珍贵薪传。(京华时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在21世纪的今天,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张充和依然保持着上个世纪初的生活方式,选择了留在自己的时代里。
B.张充和一生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即使101岁了,还每日晨起,磨墨练字,吟诗填词,这是她那个时代所独有的。
C.张家四姐妹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国名媛,都领一时风气之先,尤其张充和,读大学、嫁洋人,与时俱进。
D.张充和借助与诗人卞之琳的恋情走进艺术的殿堂,如卞之琳为她写的《断章》,并在艺术史上占了一席之地。
E.张充和自撰的“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两句诗,概括她的一生并表达了对现实的反叛。
(2)张充和为何能“成为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在海外的珍贵薪传”?请简要分析。(6分)
(3)为什么说张充和是“选择留在自己时代里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4)为什么说张充和是一个大家闺秀、传统仕女?当下社会还需要这样的人吗?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 ,有言必践,传送着中国的极大诚意,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答国的襟怀,赢得了世贸成员和国际舆论的佳评。
②在我的家族里,爷爷德高望重,最受敬重,他所说的话向来 。
③《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全诗虽然只有寥寥二十个字,但意境深邃,堪称 之作。
A.一诺千金 一言九鼎 一字千金
B.—言九鼎 一诺千金 一字千金
C.一字千金 一诺千金 一言九鼎
D.一言九鼎 一字千金 一诺千金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屠呦呦发现的青霉素不仅找到了一种抗疟新药,而且为寻找抗疟新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由此带动国际抗疟领域工作的新进展。
B.人工智能机器人真的会战胜人类吗?多少人在观看比赛时眉头紧锁,心存疑问,脑海里不断浮现出科幻电影里那惊心动魄、结局难料的人机大战。
C.恐怖分子是国际社会公敌,要不断深化国际反恐执法合作,切实加强对我海外项目和人员的安全保护和风险预警。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滕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