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522 2017-01-04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2]
山东省枣庄四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自测题(二)
山东省枣庄四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三语文期末复习自测题(二)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建筑艺术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实践理性精神。
世界各民族的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哥特式教堂等。而中国的大都是宫殿建筑,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中国祭拜神灵在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中国建筑不重在给人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洗涤之处,而是能够居住或经常瞻仰的生活场所。在这里,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实体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就是说,不是像哥特式教堂那样,人们一下子被扔进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中,感到渺小恐惧而祈求上帝的保护。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的亭台楼阁间,在这个不断的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与环境的和谐。
这种实践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的结构上,严肃、方正,井井有条。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形状体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由于主要是世间生活的场所,供游乐享受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细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讲究斗拱飞檐,门、窗形式自由多样,追求色彩鲜艳。《论语》中有“山节藻棁”(古代天子的庙饰。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越等僭礼)、“朽木不可雕也”。从汉赋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建筑中绘画雕刻的繁富,“金铺玉户”“重轩镂槛”,是对它们的形容描述。延续到近代,也仍然如此。
大概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通过各种巧妙的“借景”以及“虚实”的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更不用说其中真实的小桥流水“稻香村”了。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实际上,它是以玩赏的自由园林(道)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罢了。
(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各项中,不能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实践理性精神的一项是(3分)
A.万里长城每段体制相同,在崇山峻岭之巅逶迤飞舞,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使之成为民族伟大活力的象征。
B.北京故宫规划严整,秩序井然,中轴线左右两边形制基本对称,殿宇楼台,高低错落,风貌统一而气势雄浑,是中国宫殿建筑的典范。
浏览完整试题
C.苏州园林极尽变化迂回之手法,虚实相生,高低互现,远近相称,动静相宜,平冈远山,曲院回廊,竹坞曲水,假山奇石,颇具生活意绪。
D.少林寺古塔建筑群为纪念寺院历代高僧而建,式样不同,风格各异,是我国古代建筑、书法、雕刻艺术的文物宝库,也是了解我们佛塔建筑特点的胜地。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建筑不是用一个巨大幽闭的空间让人感到自身的渺小恐惧而祈求保护,而是通过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及环境的和谐。
B.《论语》中的“山节藻棁”,汉赋中“金铺玉户”“重轩镂槛”,证明了中国建筑的精致繁富,反映了人们对享受游乐的生活环境的追求。
C.园林摒弃了方正对称、威严庄重,而追求迂回曲折,趣味盎然,其巧妙的造景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沟通,形成更加自由开阔的有机整体。
D.空间变化无穷,时而畅通,时而阻隔,“疑无路”、“又一村”的奇特布局,体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与审美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是生活居住的场所,供享受游乐而非祭拜神灵之用,所以中国的建筑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绘画、雕塑作品,能带给人艺术的享受。
B.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中国建筑的风格虽有所改变,但从秦汉到明清,基本上仍保持和延续着实践理性精神。
C.西方哥特式教堂内高大空阔,凸现的是对上帝的敬畏和膜拜;中国的宫殿建筑则是平面铺开的建筑的有机群体,严肃,文正,井井有条。
D.曲径通幽的园林,结构对称的屋宇,作为中国不同风格类型的建筑物而存在,以玩赏自由的园林来补足居住整齐的屋宇,在中国建筑中真正体现了儒道互补。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交阯为吏。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畊,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着兜鍪处,颠发尽秃。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有删改)
4.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3分)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B.正统为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从此以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
C.车驾本是帝王所乘的车,这里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亨信以国事为重,为人正直。蒋贵讨伐阿台、朵儿只伯,以粮食军饷没跟上为由,带领军队撤回,罗亨信劝阻无效后上书皇上,皇上让监督尚书将蒋贵革职。
B.亨信能为军民着想,很有主见。在军田征税问题上,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他说出不能征税的理由,最后皇上采纳了。
C.亨信临危不乱,处事有法。他关键时刻能够稳定人心,当大家都要逃出城时,亨信仗剑坐在城下,并且说:”出城者斩!”又让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城池,人心才安定下来。
D.亨信治军严谨,尽职尽责。赤城等地诸守将弃城逃跑,他一并追究他们的罪责,他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对外抵御强敌,对内守卫京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⑵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②。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
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8.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9.诗歌中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如何表达情感的。(6分)
展开余下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描写诗人因品德高尚被众小人嫉妒诬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气息。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道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道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潭清水
张炜
海滩上的沙子是白的,中午的太阳烤热了它,它再烤小草、瓜秧和人。两个看瓜的老头脾气不一样:老六哥躺在草镶的凉席上凉快,徐宝册却偏偏愿在中午的瓜地里走走、看看。
有个叫小林法的十二三岁的孩子常来瓜铺子里。这孩子长得奇怪:身子乌黑,很细很长,一屈一弯又很柔软,活像海里的一条鳝。小林法到了铺子里,就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他躺在凉席上,两脚却要搭在宝册又滑又凉的后背上,舒服得不知怎么才好。小林法在铺子里玩不了一会儿,就嚷着要吃西瓜。徐宝册和老六哥二人每人抱回一个硕大的西瓜来。小林法很快吃掉一个,又慢悠悠地去吃另一个……他的肚子圆起来时,就挪步走出铺子,往瓜地当心那里走去了。
那里有一潭清水。
那潭清水是掘来浇西瓜的。平展展的水面上,微风吹起一条条好看的波纹。潭水湛清,潭中的水草、白沙都看得一清二楚。这实在是一个可爱的水潭。小林法常在这儿游上几圈,他从水中出来,圆圆的肚子消下去了,又重新吃起西瓜,直到只剩下一块块瓜皮。老六哥说:“你真是个‘瓜魔’!”徐宝册点点头:“瓜魔!瓜魔!”日子长了,他们仿佛忘记了小林法的名字,只叫他“瓜魔”了。
瓜魔原来是个收养在叔父家里的孤儿。他对读书并没有多少兴趣,叔父对管教他也并没有多少兴趣,他从五六岁起就在大海滩上游荡了。他在瓜田,绝对没有白吃西瓜,他常常帮助给瓜浇水、打冒杈,一边做活一边笑,在太阳底下一做就是半天。徐宝册疼他,喊他进草铺里歇一歇,老六哥却总是吸一口烟,笑眯眯地望他一眼说:“让他做嘛!用瓜喂出来的一个好劳力嘛!”瓜魔隔不了几天就要来一次,徐宝册和老六哥吃不完他的鱼,就用柳条儿穿了晒鱼干。这个小小的瓜铺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瓜魔,因为他一来,徐宝册和老六哥总乐于为他摘最大的西瓜。
有一天,老六哥说:“听人讲,村里的土地以后都要搞责任承包了——还没讲瓜田承包不承包呢。”村子里来人告诉徐宝册和老六哥,晚上要开会商量责任田承包的事,让他们去一个开会。傍晚老六哥回村开会去了,半夜时分才回来。老六哥笑模美样的,这使徐宝册的心一下子放了下来。他问:“六哥,承包给咱们了吧?”老六哥点点头:“不承包给咱们,谁敢揽这技术活儿?我一发话,会上没说二话的。没跟你商量,我就代你在合同上按了手印。我早算准了,咱们年底每人少说也能赚它五百块钱!”
吃完饭后,照例要吃西瓜了。徐宝册见老六哥不愿动弹,就自己到田里摘来两个。可是吃瓜时,老六哥只是吸烟……瓜魔离开以后,徐宝册扳过老六哥的膀子问:“六哥,你身上有些不对劲儿?”
老六哥只是吸烟。
“你不吱声我也知道。你掐一掐手指骨节就生出来的计谋,我都知道!你心里想心事,嘴上只是不说!”徐宝册盯着他的脸,硬硬地说。
老六哥磕打着烟锅,板着脸,慢声慢气地说:“瓜魔不能多招惹的,他不是个正经孩子。”
徐宝册哼一声,扭过头去说:“瓜魔是个好孩子!”
这是他们最不愉快的一次。这一天,他们简直没有说上几句话,只顾各干自己的事情了。
终于有一天他对老六哥说;“六哥!我不想在瓜田里做下去了。你另找一个搭档吧。咱俩在一起种了多年瓜,我今天离去对不起你哩,你多担待吧!”
徐宝册离去了。半月之后,他重新与别人合包下一片海滩葡萄园,到园里看葡萄去了……
瓜魔又常常去园里找他玩,两人像过去那样睡在草铺子里,半夜点火烧起鱼汤……
一个晚上,他们仰脸躺在草铺里,瓜魔又把脚搭在了徐宝册光滑的后背上。他用那沙沙的嗓子唱着什么,声音越来越轻,终于一声不响了。停了一会儿,他对徐宝册说:“我真想那个瓜田……”
徐宝册笑笑:“你想吃瓜了?瓜魔!”
瓜魔坐起来,望着迷茫的星空,执拗地摇摇头:“我是想那潭清水……真的,那潭清水!”
徐宝册没有作声。
这是个清凉的夜晚,风吹在葡萄架上,刷刷地响……徐宝册声音低缓地自语道:“葡萄也需要个水潭呢,我想在这儿动手挖一个……”
瓜魔的眼睛一亮:“那水潭不是好多人才挖成的吗?我们能行?”
徐宝册点点头。
一个早晨,一老一少真的找块空地,动手挖水潭了。大概泥土很硬,他们一人拿一把铁锹,腰弯得很低,在橘红色的霞光里往下用着力气……
1983年5月写于济南(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一些地方采用了对比手法。如对待小林法,徐宝册是真心喜欢;老六哥则是因为小林法是一个好劳力,可以帮他们干活,还可以送给他们一些鱼。
B.实行承包责任制后,老六哥出于对承包瓜田负责的态度,一反过去的做法,精心算计着年底能够赚到多少钱。对待小林法的态度也变了。
C.小林法是一个寄养在叔叔家的孤儿,不喜欢读书,生活于他来说就是一片大海,整天在里面游来游去,他之所以喜欢到瓜地去,是因为忘不了瓜。
D.和老六哥闹翻后,徐宝册离开了瓜地,和别的人一起承包了一个葡萄园,这样,小林法又可以和他在一起了,他们过着悠闲惬意与世无争的生活。
E.小说结尾巧妙,构思独特。结尾写徐宝册和小林法动手挖水潭,其中“在橘红色的霞光里往下用着力气”一句含蓄隽永,引读者思考、回味。
(2)小说中的徐宝册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写到了“一潭清水”,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小说主要人物不突出,除了徐宝册还有小林法、老六哥,作者这样安排冲淡了中心人物。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展开余下试题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在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庄严的声音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叫着,吃着青草,象征和谐之意,父母希望女儿健康成长。
B.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C.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的发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例如,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E.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正因为屠呦呦获得这个大奖,为她如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屠呦呦获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文章进行概括并分析。(6分)
(4)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句是(3分)
A.他说,酒是他进行创作的催化剂,有时搜索枯肠不得其法,略饮几杯,马上笔下生花。不过,他强调喝酒要小酌,而不能大醉。
B.农民科学种田,工人不断创新,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科研,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 添枝加叶。
C.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下,做生意应讲诚信,像那种“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的靠蒙骗顾客来赚钱的做法是愚蠢的。
D.该公司曾蝉联年度销售冠军,而今失去了冠军宝座,虽然最近一个月的销售数据还没有出来,但即便它能反戈一击,也不再是市场的旗帜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B.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D.在欧美一些国家,孩子们在教官的指挥下,顶着漫天冰雪进行裸跑,这种“鹰爸”的教育方式在国外并不鲜见,我们的近邻日本甚至将训练的残酷当作学校一种常态教育。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何弥合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 。 , 。 ,
。 ,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
①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
②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
③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政府、市场和社会
④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
⑤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
⑥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A.④②⑥①③⑤ B.④②⑤⑥①③
C.③①④②⑥⑤ D.③①②④⑤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
泰山鹅卵石有二十五亿年历史,饱浸日月精华和大自然的灵气。如果说泰山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 ① 。泰山的杂岩由多种岩体融合渗透构成,因而各色条斑纵横交织。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山岩崩裂产生许多棱角分明、大小不一的石块,经过山洪暴发,滚撞磨打,风化水冲,才 ② 。
③ 。上面各种岩体的纹理和色彩恣意纵横,勾勒出优美图案,没有其他赏石的矫情之感,而具有最大限度表达人生情感的张力。泰山鹅卵石是凝固之诗,风格豪放粗犷;是立体之画,风格原始野性。
答:①
②
③
17.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你写一段文
上一篇:
山东省枣庄四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自测题(三)
下一篇:
山东省枣庄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过关题(一)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山东省枣庄”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