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495 2017-01-04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5]
唐山一中高三年级2016年12月调研考试
唐山一中高三年级2016年12月调研考试
语文
命题,李双 审核;赵梁丹
注意事项:选择题第14题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其余均按对应题号填涂在客观题答题卡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根据史料记载来看,富民不仅向佃户提供土地,耕牛,种子,农具及其他生产生活资
料,投入大量生产成本,而且对生产过程也非常关心。苏洵说富民对佃户“鞭笞驱役,
应有言过其实者,但其所反映的富民驱使督促佃客耕种土地,并对相关生产活动进行管理,
则应是租佃制下富民群体之共同行为特征。胡宏言,“夫客户,依主户以生,当供其役使,
从其约束者也”。其所谓“约束”者,当是指富民主户对客户的日常管理。他还列举了一
些不从“约束”的表现,其中一条便是“习学末作,不力耕桑之业”。由此可见富民对佃
客的日常“约束”,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与监督。
这还可用宋代官田出租的“监庄”之制观照加以说明。官府将系官之田出租给佃户,
招募上三等富户充当“监庄”来进行监督与管理,并可影响到其秋威收入:官府根据所受
秋成之多寡推赏,实质是对富民“监庄”之功效高低的酬奖:官府只招上三等富户充当监
庄,说明富民已具备相关“监庄”之经验,而其经验的获得,当与他们对其私有庄田出租
管理的实践密不可分。进而言之,富民将私田出租,其监督与否及管理水平之高低,应同
样会影响其收成之多寡,也就决定了富民一般会对其佃户生产进行“监庄”性质的管理。
实际上,富民对佃客生产过程实施的监督与管理是全面而细致的,包括收获环节也不放过,
即使遭遇酷暑天气时也是如此。正因为富民参与到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其田“种之常不
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提高了粮食产量
与品质,增加了收成,与“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由此难获“美稼”的少
地自耕者形成鲜明对比。
从佃客方面来讲,虽然取得完整的土地佃权进行经营是其根本利益之所在,但由于其
贫困的经济状况,需要富民“借贷赒给无所不至”,甚至“借贷种种,与夫室庐牛具之属,
其费动百千计,例不取息”。而富民关心佃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本望租课,非行仁义”,
为保证其收成所得,他们往往要考虑对佃户的生产过程进行干预,迫使佃户接受一些影响
其自主经营的契约条款。且随着丧失土地的小农数量日渐庞大,“于是形成了一个竞争性
租佃市场”。这个市场存在的主要影响之一,就是“由于竞争,使佃农不得不考虑如何种
好自己承佃的土地,以保证自已租佃权的稳定”,同样也会加重佃户自主经营权的非完整
性,让佃户接受富民对自己生产活动的管理与干预,上引苏洵与胡宏所言就可见一斑。在
宋代的两浙和江东路等地区,定额租逐渐取代分成租成为地租的主要形态,佃户虽然因此
而增加了收入风险,可其经营自主性却得到了加强。但即使是在这种租佃模式下,主家也
当不会完全放弃对其佃客生产活动的管理与监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民向佃户投入大量生产成本,为了保证其收成所得的实际利益,他们必然关心佃户的
浏览完整试题
整个生产过程,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督促管理。
B.富民对佃客生产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全面细致,特别是遭遇酷暑等恶劣天气时,为了提高
粮食的产量和品质,监督与管理会更加严格。
C.佃客难以获得完整的自主经营权,这是因为即使他们不需要富民的帮助,富民从自己的
利益考虑,也会对他们的生产过程进行干预。
D.随着丧失土地的小农数量越来越多,佃户之间为了租用富民田地形成竞争,这样,富民
对佃户生产活动的管理与干预也就更容易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不管是苏洵说的“鞭笞驱役”还是胡宏说的“约束”,实际上都是指富民对佃客生产
过程的管理与监督行为。
B.富民对佃客生产过程严格监督与管理,决定了富民收成的多寡,在地租形态由分成租转
变为定额租之后也是如此。
C.佃客希望取得完整的土地佃权,但很多方面需要富民的帮助与支持,因而他们不得不接
受富民对生产过程的干预。
D.随着丧失土地的小农数量日渐庞大,佃农在租佃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被削弱,因为他们
要考虑如何拥有稳定的租佃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富民具有管理庄田出租的经验,官府将官田出租给佃户时,会招募上三等富户充当
“监庄”来代为监督与管理。
B.富民对佃客生产过程全面而细致的监督与管理,提高了粮食产量与品质,增加了收成,
这是少地自耕者难以企及的。
C.在租佃关系中,富民根据佃户所需,也会给他们提供一些生产生活方面的帮助,这是富
民为了保证自己的收成所得。
D.定额租取代分成租形态,增加了佃户收入的风险,而主家每年都有固定收成,从而加重
了富民对佃户的剥削程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
冯骥才今年74了。他说:“是不是人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都特别想看明白自己?”
问他到底看明白没有呢?他回答说,看明白了。几十年里,他一直在各个领域来回穿
梭,刻意或随性。到了这时,他终于觉得,这样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原来我是这样
一个人。
采访他时,他说起什么来都高兴,惟独讲起那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和村落来,表情
就变得格外严肃。“我想我的岁数大了,我更希望年轻人接着做下去。”他对我们这些
在座的年轻人说。
1994年、1995年前后,冯骥才在大众心目中还是一个传统的作家、艺术家。那段时间,
他写出了一批“俗世奇人”的故事,共18篇,都是天津卫的奇人奇事。也是在那时,天津这座他常年居住的城市面临一场旧城改造的风波。为了“抢救”这座600年老城的文化遗产,他邀请了诸多专家进行文化采风和地毯式考察,编成<旧城遣韵》一书,还建议副市长建一座城市文化博物馆。
法国前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曾提出“大到教堂,小到羹勺”的口号,在全法国做了一次文化普查。冯骥才觉得,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这么一种全面考察。他当时也提了一个口号,叫做“大到村落,小到荷包”。他还在两会提议说,中国也应像欧洲那样有自己的文化遗产日。后来提案通过,国务院确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2003年,61岁的冯骥才受法国文化基金会之邀去了一趟巴黎,在那里住了两个月,研究了法国大量的文化资料。回国后,就开始着手做田野调查工作。
从木板年画、唐卡到口头文学、文化传承人名录,冯骥才和他的团队队开始了规模浩大的“抢救”工程。民间艺术文化的分类、使用方式、工具材料、制作方法、传承谱系等都以文字、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梳理清楚。冯骥才把这叫做“摸家底”。十多年过去,“国家级的‘非遗’是1372项。”冯骥才脱口而出。
但他担心的是,日韩等其他画家“非遗”虽然相对少,每一项却有学者团队支持,而中国80%的“非遗”项目都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丢失了就丢失了,丢失了也不知道”。因此他希望中国的知识界能“到田野里去”。
时隔十年,2013年,71岁的冯骥才又去了一次巴黎,给法国人作了一场演讲,回顾这十年来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的工作。但这却并没成为一个收束性的成果展示会,反而又成了一个起点。他游览了欧洲几国的乡村,惊讶地发现那里“像童话一样”。“牛在山上吃草,篱笆上编着花,人过着如诗如画的生活,几百年来没有变化。”而中国的村庄,不少已濒临瓦解和空心。
从欧洲回来,冯骥才又发起了传统村落认定保护的工作,他认为,“世世代代居住的乡村承栽着民族精神文化的DNA”从去年开始,他和他的团队对传统村落进行全面调查,希望能先尽快建立出档案来。似乎,他又要忙上若干年了。
坐在研究院敞亮的会客厅里,聊起小说来,冯骥才依然是滔滔不绝,“我现在写东西的感觉一丁点儿都没有丢。”去年,《收获》出版社交代他续写《俗世奇人》18篇,他一下子写超到21篇,只好把3篇“收回”。
冯骥才说他收集的本地奇人素材足足有一百来个,在脑袋里“闹腾”,他还说起自己最近有灵感一现,想写一个“会吃鱼”的美食家。“不定哪天,想写的话,半天就写出来了。”
但问题是即使“半天”也不是个容易事。《俗世奇人》的前18篇和后18篇之间隔的20年,正是他把工作重心转向文化遗产保护的20年。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创作时间越来越少。他已远离作家的光环,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谈论的也都是古村落保护。
然而当了许多年的作家,冯骥才不能完全放下。他有一个“苦恼”,就是“做文化遗产抢救的时候,无法拥有小说家的纯虚构式的思维。写小说“有段时间一定要活在虚构里”,但他已经无法获得一个完全离开现实的纯虚构环境。比如几天前河北定州的一位82岁老传承人告诉他说,当地的一个民间戏快要灭绝了。“他一呼叫,我就得从虚构的世界里出来。”
《俗世奇人》这样的故事很短也好写,每篇大约2000字左右,冯骥才称它为“超短
篇”。
“只能写这样超短篇的小说了。想写的太多,不知有没有时间。”冯骥才说,却是一副释然的样子。
“我随缘,看上帝给我多少时间。”
(选自201 6年1月22日《北京晚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冯骥才,当代著名作家、书画家、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
展开余下试题
会长。201 3年主持成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人称“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
4.根据原文内容,下面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1994年、1996年前后,冯骥才从一个传统的作家、艺术家彻底转变为文化遗产的保卫
者。
B. “大到村落,小到荷包”与“大到教堂,小到羹勺”内涵相同,都倡导普查国内文化。
C.没有两次法国出行,冯骥才就不可能着手中国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田野调查工
作。
D.冯骥才认为小说家应该具有纯虚构式的思维,这说明目前的创作理念正在发生变化,
以前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现在过时了。
5.请找出不属于本文写作特点的一项是(3分)
A.内容上记录了代表冯骧才成就的典型事例,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
世界--
B.表达上以叙述为主,遵循“真实”的原则,用事实说话,作者的倾向暗含其中。
c.文章主体按逻辑顺序安排材料,详写人物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略写其文学创
作成就。
D.有记者提问、人物对话,较多地保留和引用冯骥才的说话文字,再现现场情景,不同
于一问一答的人物访谈。
6.冯骥才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请结合原文概述。(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患难之交 毛姆
我阔人至今已经有三十年之久。如果只凭一张脸来雇用一个仆人,我肯定要犹豫不决.
然而我想我们多半只凭一张脸来判断我们所遇见的人,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常常弄对多于弄
错。人家对我说他们对一个人的初次印象一准不会错的时候,我耸耸肩。就我来说,我发
现自己认得越久的人,他们越使我迷惑不解。我最老的朋友们,恰恰是我可以说一点也不
了解的人。
我产生这些想法是因为今天报纸上登载爱德华•海德•勃吞在神户逝世的消息。他是一
个商人,我跟他交情很浅,可是有一次他使我大吃一惊,才对他感到兴趣。要不是听他亲
口说的,我怎么也不会相信他竟然做出这种事情。不论是外貌,还是举动,他都使人想起
一种定了型的人物。他身材矮小,细瘦文弱,一头白发,一脸皱纹,气色红润,眼睛湛蓝。
我在日本横滨的英国俱乐部被人介绍跟他认识。他在俱乐部里看来人缘颇好,他离开以后,
人家说他属于最高尚的人当中的一个。有一种人吸引你,是因为你觉得他对人们具有真诚
的爱。他确有魅力。
一天下午,我坐在旅馆休息室里。不久,勃吞走进休息室,我们闲谈起来。
“你认识伦尼•勃吞吗?”
“没有,我似乎没有听到过这个名字。”
“可真巧,他和我同姓氏,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桥牌手。他不是个坏人,我喜欢他。
他总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有那么点漂亮。女人家很欣赏他。他落拓不羁,饮酒过度。
每个季度都有一点钱寄给他,他打牌又赢得一点。他赢了我很不少的钱,这个我知道。”
勃吞和颜悦色地轻声一笑。
“我想这就是他倒霉的时候来找我的缘故:还有一点就是他和我同姓氏。有一天,他
到我的办事处来找我给他安排一个职业。他告诉我,家里不再寄钱给他了。我问他几岁。
“‘三十五,’他说。
“‘你至今都做过些什么事呢?’我问他。
“‘嗯,没做过什么,’他说。
“我忍不住笑了。
“‘我怕目前一点也帮不了你的忙,’我说。 ‘再过三十五年来找我吧,那时我再看
看怎么办。’
“他不走,然后告诉我他不想老是打桥牌,于是打了扑克,结果垮了台。他一败涂地,
要是找不到事情做,只好自杀了。
“我打量了他一会,看得出他整个儿垮了。酒喝得比平常更多,像是个五十岁的人了。
“‘那么,除了玩牌以外,你还会做什么事呢?,
“‘我会游泳。’他说。
“我忽然有了个主意。”
勃吞中断了他的故事,转脸对着我。
“你可熟悉神户?”他问道。
“不,”我说。“有一次路过那儿,但是只过了一夜。”
“那么你不知道汐屋俱乐部了。我年轻时候,从那儿游泳,绕过灯塔,到樽见的小海
湾登岸。有三英里多路呢,而且因为绕过灯塔那儿的潮流湍急,是很难游过去的。好,我
就和我那位同姓氏的青年谈了这一情况,并且说,要是他能游过去我就派给他一个工作。
“我看到他相当为难。
“‘你说你是个游泳家嘛。’我说。
“‘我的状态不怎么好。’他回答。
“我没说什么。耸耸肩膀。他对我瞧了片刻,然后点点头。
“‘好吧,’他说, ‘你要我什么时候去呢?,
“我看看表。十点刚过。
“‘游这段路顶多需要一小时零一刻钟多些。我在十二点半开车到那边小海湾接你。’
“‘行。’他说。
“我们握握手。我祝他运气好,他走了。那天上午我有许多工作要做,总算刚好在十
二点半赶到樽见的小海湾。其实用不着匆忙:他一直没有露面呢。’’
“他在最后关头吓退了吗?”我问。
“没有,他没有吓退,开头游得顺利。然而酗酒放荡当然毁坏了他的体质。绕过灯塔
的潮流他对付不了。大约三天之后才发现他的尸体。”
有一两分钟我说不出话来。我有点儿震惊。然后问了勃吞一个问题。
“你打算给他一个工作的时候,可知道他会淹死呢?”
他温和地微微一笑,那双善良忠厚的蓝眼睛望着我。他一只手摸着下巴颏儿。
“嗯,当时我的办事处里并没有空位子。”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患难之交》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容易引起共鸣,
也使文本的笔调显得亲切,读者易于接受。
B.这篇小说作者采用顺叙方式展开叙述,开始作者就发表了一段感悟:人性复杂,人的
外表具有欺骗性。这是由于看到了主人公爱德华的死讯,至此拉开了大故事的帷幕。
C.爱德华对伦尼痛下杀手,只是因为伦尼赢了他“不少钱”。一个不学无术,靠“国内
寄钱过日子”的浪荡公子赢了他辛苦挣来的钱。
D.这篇小说刻画了以作者“我”、爱德华、伦尼为代表的三类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
所崇尚的“金钱”价值观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8.小说的标题“患难之交”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分)
9.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爱德华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
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
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
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
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
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
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
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
“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
展开余下试题
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尝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
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
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
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
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
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
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
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
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
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
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
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
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C.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
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
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
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
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
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
对他很信服。
c.贞元九年,升迁为检校司空、左仆射。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政,贾耽生病,多次借
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死后,享年七十六岁,被赠予太傅这一职务,谥号叫元靖。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见到四面八方和出
使外族的人,一定向他们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
(2)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
阙题
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刘奋(shè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
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
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 “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15.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
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李商隐《夜雨寄北》中,“ , 。”虚写未来情,设想来日重逢
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2)杜甫在《登高》中,以“ ,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抒发了自
己长期漂泊他乡、晚年孤苦寂寞的惆怅之情。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句子是: , 。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受强冷空气影响,东北地区气温大幅度下降,滴水成冰,人们在室内火炕上坐了半
天,仍然感觉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②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
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③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
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④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不论是“悼亡说” “恋情说”还是其他
说法,也不管论述得如何充分,和诗歌自身给我们的感受比起来,总是令人有言不及义的
感觉。
⑤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可言,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
⑥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二者尽管归属不同,但在一
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不仅让公民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还提供集合金融、
工商、税收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来实现资源共享。
B.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C.苹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
以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D.这部由新锐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主人公拒绝平庸、追寻梦
想的励志故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上一篇:
湖南省衡阳市26中2016-2017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下一篇:
九上期末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唐山一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