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525 2017-01-04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5]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九)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福州市外国语学校 2016—2017 学年上学期适应性考试(九)
高三语文试题
命题:郑孙翼 审核:蒋冰冰 校对:夏广达
2016/12/21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总分:150 分 说明:本试卷分为Ⅰ卷与Ⅱ卷两部分,请将 1--3,10--12,17--19 题答案涂在答题卡
1--9 题位置上,其余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第Ⅰ卷(阅读题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五四”运动以来,几乎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 尚。以前在比较研究中有一种强人政策,即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的糟粕相比,以显 示自己文化的优越性,英国人在比较英国文化与德国文化时常这样做,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 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也用这一方式。比如,尼采说英国文化是懒惰的猪猡文化,英国学者 则说德国文化是浪漫的、非理性的。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不用强人政 策,而用矮人政策,即以自己之糟粕与外人之精华相比,越比越矮。胡适把中国文化简单概 括为裹小脚加鸦片烟,西方文化则被他简单地概括为民主、科学、自由、人权。鲁迅认为中 国国民性是奴性,而西方人的反抗心理则是其个人独特个性的表现,竞争说明其社会年轻, 充满活力。自全盘西化的口号提出后,有一个信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腐朽的封建文化, 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不可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引导出源头活水,真正能救中国的文化、价值 只能来自西方,这是当时第一流的知识分子的共识,包括社会主义者陈独秀、自由主义者胡 适,还有无政府主义者,乃至大文豪巴金、鲁迅。“五四”时期,这些文化激进主义者都是 忧国忧民的爱国者,认真地反省民族文化的弱点,抨击民族灵魂中的缺陷也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有些人却采取了十分情绪化的偏颇态度,他们在审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时,掺进非常严重 的自贱自虐心理,觉得自己的民族什么都不如别的民族,从而产生一种彻底的悲观主义,文 化激进主义者遂转变为民族虚无主义。
任何文化,既有相似性一面,又有民族性一面。不同的民族文化,原本应当相互尊重, 相互吸纳,因为任何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 19 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却流行 一种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优越论,甚至像黑格尔这样的大学者,也是欧洲中心主义者。 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序言中就说:“世界文化史的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正还 是一张白纸。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没有一句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 正是基于这种文化理念,在外国人的著作中,对中国人的民族个性有许多丑化的描述。
文化发展繁荣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我们应 该积极吸收,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如果没有全球意识,就不可能站在全世界的 高度来看文化的发展,我们的文化也就不可能反映时代要求,从而就会游离于当代人类文化
发展的轨道之外,这样的文化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但是,吸收外来文化,绝不能人为地斩 断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样做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我们认为对待传统文 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是十分错误的,十分有害的。
继承与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不是对传统一味顶礼膜拜,奉若神明。而应该用科 学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它,分析它,批判地继承,积极地发展,这才是新世纪炎黄子孙应 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浏览完整试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五四”运动以来,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尚,
甚至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在比较研究中也用矮人政策。
B.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的糟粕相
比,以显示自己文化的优越性,这是比较研究中的一种强人政策。
C.自全盘西化的口号提出后,第一流的知识分子达成共识,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失去
了生命力,真正能救中国的文化、价值只能来自西方。
D.在继承与发展本民族文化时,我们既应该坚决摒弃对待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
史虚无主义态度,又应该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外国人的著作中,对中国人的民族个性有许多丑化的描述,这与“五四”以来中国
的第一流思想家用矮人政策来比较中外文化密切相关。
B.“五四”时期第一流的知识分子以本国文化之糟粕与外国文化之精华相比,是由当时
的社会环境所导致的,他们在审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时失之偏颇。
C.19 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流行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优越论,对其他民族文化缺乏 尊重,没有看到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这是很狭隘的。
D.对本民族文化批判地继承、积极地发展,这不仅应是新世纪炎黄子孙应该持有的态度, 也应是全世界各民族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文化都是精华与糟粕共存,无论是比较研究中的强人政策还是矮人政策,均为对
待文化的非理性、非科学态度,我们在这一点上应当保持清醒头脑。
B.陈独秀、胡适、巴金、鲁迅等无疑都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但他们在审视自己民
族的文化时有非常严重的自残自虐心理,总觉得自己的民族不如别的民族。
C.《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没有一句话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这既说明世
界文化史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是空白,也说明欧洲中心主义对恩格斯有影响。
D.中国传统文化倡导谦和、礼让,西方文化主张竞争、反抗,这既是中西方文化的
差异,也是西方社会年轻、充满活力,中国社会发展缓慢、落后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12 分)
我是天生的诗人
施立松
邵洵美生于豪富之家,祖父邵友濂是清廷一品大员,外祖父盛宣怀是清末首富。19 岁
那年,邵洵美进入剑桥大学读书,原本学习政治经济学,因喜爱文学,转而研读英国文学。
混乱纷争的时代,邵洵美仍一味吟风颂月,追求唯美。在他眼中,艺术是自由、是奢
侈、是繁荣,是灵魂在欢乐中的跃动。他写诗,要写在没格子的白纸上,字迹秀丽,行列清 晰,匀称洁净,甚至可直接付印。他的英式诗风,诗句唯美,色彩斑斓。邵洵美因此被冠以 “唯美主义诗人”的称号。但邵洵美对自己的诗作成就不太在意,只是享受读诗和作诗的乐 趣。
邵洵美向往法国的文学沙龙,他特意将书房布置成“花厅”(邵洵美对沙龙的雅称),
供朋友们聚会。他还发文呼吁:“但愿我国诸交际领袖,把麻将扑克的约会,易为文学的谈 话,则真正的文艺复兴,不难实现也。”他决定“以身试法”,培养“附庸风雅”的风尚, 自己做起“花厅先生”。当时,中国这样的“文艺客厅”少得可怜,有名气的仅上海曾朴的 “真善美”书店,北平林徽因家中的“太太客厅”。邵洵美的“花厅”是诗人、小说家、画 家聚会的场所。画家鲁少飞曾戏谑地画了一幅《文艺茶话图》,好比是 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 文坛的集体照,上海大部分文人都在其中。
在很多人眼里,邵洵美是个十足的书呆子:重友情,轻金钱,物质财富在他眼中微不 足道,为接济朋友,甚至是不相识的文人,他也慷慨解囊。胡也频遇难后,沈从文要陪丁玲 带着新生的婴儿,回湖南老家避难,可身无分文,邵洵美得知后,立即送了一千元给丁玲, 并声明不需要还。为此,他也得了“文坛孟尝君”的雅誉。
开书店、出刊物,于邵洵美是娱人悦己的梦想。他创办了《狮吼》月刊,开其出版事 业先声。随后,他又用祖上遗产在上海静安路创办了金屋书店,号称“海上最高尚的文艺书 店”,并出版《金屋》月刊。
角色虽不断转变,但邵洵美的诗人气质、理想主义,却始终不变。转向出版业后,邵 洵美仍不改唯美趣味,办刊物不忘注重形式美。他花五万美元从德国购买最先进的全套影写 版印刷机——由个人独资购买影写版印刷机,在现代中国出版史上,邵洵美是第一人。他为 一大批朋友出书,奖掖新人,遇到贫寒尚未成名的文人不惜赔钱出书——沈从文就是一例。
新中国成立前夕,胡适为邵洵美订了两张赴台机票,但他以不忍离开家人和工厂无法 处理为由婉拒。叶公超得知后,说服海军用军舰带邵家的人与机器一道迁台,他也谢绝了。 新中国成立后,邵洵美搞出版、办书店的热情不减。不久,《人民日报》一连七天刊文批评 上海时代书局出版物中的错误,出版社被迫停止运作。后来,他因一封英文信,被以“历史
反革命”罪名逮捕审查。出狱后,他与儿子、儿媳妇挤在一间小房子里,穷得连床都卖了, 睡在地上。但他唯美初心不改,还是会用老妈子的刨花水把头发梳得油光水滑。即使贫病交 加,也照样把印有“杜甫草堂”的邮票制成书签自赏……老友施蛰存感慨:“洵美是个好人, 富而不骄,贫而不丐,即使后来也没有没落的样子。”
有人说,邵洵美是文学史上被严重低估的作家。对此,邵洵美生前早已释然。1936 年, 而立之年的邵洵美写了一首《你以为我是什么人》的诗:“你以为我是什么人?是个浪子, 是个财迷,是个书生,是个想做官的,或是不怕死的英雄?你错了,你全错了,我是个天生 的诗人。”
【相关链接】
①他爱写诗,有人评价是“柔美的迷人的春三月的天气,艳丽如一个应该赞美的艳丽 的女人”。(摘自《唯美诗人邵洵美》)
②对待抗日,邵洵美是坚决的。他积极投身抗日的洪流,在复刊的《时代》上发表《容 忍是罪恶》,呼吁“要抵抗,要革命。有革命才有进步。”他支持出版的《老舍幽默诗文集》 中就有《救国难歌》、《长期抵抗》等经典作品。他的五弟邵式军做汉奸,派人送来 5000大洋,拉拢他为日本人做事,他严词拒绝。(摘自章克标《海上才子邵洵美传》)
展开余下试题
4.下列对文章信息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开头交代了邵洵美的家世以及他进入剑桥大学后转而研读英国文学的原因,表现了
邵洵美对文学的热爱,引出下文对他在文学方面的追求的叙述。
B.通过与曾朴和林徽因的“文艺客厅”对比,说明邵洵美文学沙龙之雅致,表现了邵
洵美希望中国有更多人热爱文学而不是玩乐的思想。
C.“在很多人眼里”“有人说”等词句表现了人们对邵洵美的看法,这也侧面证明了
邵洵美是一位在文学史上被人严重低估的作家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D.结尾引用邵洵美的诗歌能够引发人们对邵洵美这个人进行深入的思考,也用“我是
个天生的诗人”照应了题目,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
5.邵洵美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 分)
6.邵洵美说“我是个天生的诗人”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5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4 分)
清香楼主 聂鑫森
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 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楼”三个
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卖的名酒样品,如贵 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五粮液、杜康等。左边专卖纸、墨、笔、砚、印石、画框、笔洗…… 二楼三楼是吃饭喝酒的地方。一楼门面两边的楹柱上,是甄仁撰稿、名书家书写、名刻手雕 刻的一副对联:美酒佳肴舌尖滋味,宣纸端砚腕底风云。
凡是有些文化情结的人,经过清香楼,总会停下来,细看这副对联,书法雅逸、刻工精 妙。于是忍不住进店去,或买东西,或饱口福。
清香楼的总经理是甄仁,具体的事由他的夫人操持。甄仁主要奔走于书画界联络感情, 尤其对那些名家大腕访之甚勤。凡有头有脸的人来此设宴,他必自始至终地款待,绝不出半 点儿差错。
那一次,年近古稀的雷默在这里宴请外地的几位友人,幸亏甄仁在场,要不就会闹得不 愉快。
雷默为湘潭书画院退休画家,是全国少有的书画界全才,诗、书、画、印都让人称赞。 诗擅长古风,起承转合,气势宽博;书法诸体皆能,尤以隶书得彩;治印师法汉宫印,又多 有自悟,一刀既下,神采奕奕;画风狂野,大写意花鸟色墨淋漓,画松最让人称道,铁干铜 枝,龙鳞粗拙,针叶鲜茂。虽每平方尺万元以上,他却不肯轻易出手。
雷默设宴,只点菜,不要酒,他自带了两瓶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 按礼数,甄仁先在大门外迎客,再引之入雅间,然后亲自沏茶,并记下客人所点的菜名,
退下,去厨房细细交代。酒过三巡后,甄仁自备一杯酒,到雅间来敬雷默及客人。雷默很高 兴,向客人介绍甄仁:“他与书画界长年交往,亦是名人矣!”甄仁谦和地笑着说:“我只 是附名人骥尾,惭愧,惭愧。请雷老和各位先生尽兴,有事只管吩咐。”
不到一个小时,一楼的店堂里传来争吵声。跑堂的小伙子急匆匆告诉甄仁:雷默和客人 把酒豪饮一尽,指名要买陈列柜里的两瓶茅台三十年陈酿,但甄夫人执意不肯。甄仁心里骂 了一声“蠢婆娘”,忙去了店堂,把夫人拨到一边,拿出酒来,说:“雷老,贱内不懂事, 请您海涵。这样的好酒,雷老不喝谁喝?我送给您,算是赔罪。”
雷默仰天大笑:“酒不能让你送,酒饭钱用不了我的一尺画哩。你的话让我快意,雅间 靠墙立着画案,你很有心啊。快把大册页、色、墨、笔等物摆上去,我和朋友边喝酒边轮流 为你作画,算是答谢!”
甄仁常备的大册页本,一折一面等于一张四尺斗方。书画家在酒酣耳热时,或遣兴或应 甄仁之请泼墨挥毫。这些作品,为甄仁变了不少现钱回来。
这一次,雷默及友人又画了十张。遗憾的是,雷默没有画松,画的是一篮荔枝,题识是 “大利年年”。
甄仁的母亲快满八十了,住在乡下的青松镇。甄仁的父亲过世早,母亲这一生吃过不少 苦,现在生活好了,他要隆重地为母亲贺寿。他备了一个大册页本,题签为“百松多寿图”, 自写了序,概说老母生平及儿孙的感恩之心,然后登门求请本地名画家各画一幅。
夫人问:“怎么不请雷老画松?” “先让别人画,中间留出连着的两面再请雷老画,他不画就不好意思了。” 在一个春雨潇潇的午后,甄仁先打电话预约,然后打的去了雷默的家。两人坐在宽大的
画室里,喝茶、聊天,甄仁动情地说明来意,再打开册页本,请雷默观赏一幅幅松画。 “还留了两面,想请先生赐画,不知行否?” “大家都画了,我不画有违常情。早些日子,有个房地产老板,说要为一个领导之母贺
寿,愿出十万元购一张松画,我一口回绝了。这两人口碑都不好,我没有兴趣画。” “雷老,您的画无价,我不能说用钱买画,我是求画,请成全我这份孝心。” 雷默拎起毛笔蘸上墨,画几株南方的马尾松,再画峭峻的石头。松干、松枝、松针,凸
出土的松根,多棱多纹的石块,下笔沉稳快捷,浓淡兼施;再以赭色染干染枝,以绿汁涂松 针,生意盎然。
甄仁说:“先生画松得南宋李唐之气韵,但他画的是北地之松,而你画南方马尾松,是 多年写生所获,透出一个‘秀’字,了不得,了不得!”
雷默说:“你没有说外行话,我很高兴。” 画完了,雷默题识:松谷云根图。癸已春应邀,雷默一挥。 过了些日子,有人告诉雷默,在那位领导干部之母的寿宴大厅里,他看见了那幅《松谷
云根图》,画的上边临时夹着一张大红纸条,上写寿者的姓名和贺寿者房地产老板的姓名。 雷默马上明白了:他在册页上画的画,被甄仁挖截下来,卖给了那个房地产老板。“什
么东西!”雷默狠狠地骂一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 年 8 月期,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
分)
A.甄仁把自己的店铺起名为“清香楼”,有自我标榜高洁、高雅之意,但其言行粗鄙,
作者以“清香楼主”称之,有讽刺之意。
B.雷默是德艺双馨的老画家,他精通多门艺术,所画松树每平方尺能卖万元以上,
却 不肯轻易出手,求画人口碑不好,即使出高价他也不答应。
C.甄仁主要负责店铺的对外联络,妻子则负责各种具体事务,两人各司其职,使清香 楼生意兴隆,书画界大小名人因此纷纷慕名而来。
D.小说借雷默之口写房地产老板想要高价购买松画一事,不仅凸显了雷默耿直的性格, 也为后文甄仁将《松谷云根图》转卖给房地产老板埋下了伏笔。
E.小说写雷默宴请友人差点闹得不愉快之后,没有接着叙述此事,却转而介绍雷默的 才艺为人,看似闲笔,却显示出情节的曲折和结构的缜密。
8. 小说结尾出人意料,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4 分)
9. 聂鑫森的小说因其浓郁的文化气息而被称为“文化小说”,这篇小说的文化味体现在 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9 分)
陈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钱息三 十余万。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 第,里人表其闾.曰“三俊”。知房州,或言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诏徙其族百余
口于房,几察出入,饥寒且死。希亮曰:“元事虚实不可知,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
徒坚其为贼耳。此又皆其疏属,无罪。”乃密以闻,诏释之。老幼哭希亮庭下曰:“今当还 故乡,然奈何去父母乎?”遂画希亮像祠.焉。迁京东转运使。潍州参军王康赴官,道博平, 大猾有号“截道虎”者,殴康及其女几死,吏不敢问。希亮移捕甚急,卒流海岛;又劾吏故
展开余下试题
纵,坐免者数人。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
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于阗 使者入朝,过秦州,经略使以客礼享之。使者骄甚,留月余,坏传舍什器,纵其徒入市掠饮 食,民户皆昼闭。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
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乃使教练使持符告译者曰:“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 吾且斩若。”取军令状以还。使者至,罗拜庭下,希亮命坐两廊饮食之,护出其境,无一人 哗者。希亮为人清劲寡欲,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少与蜀人宋辅游,辅卒于 京,母老,子端平幼,希亮养其母终身,以女妻端平,使同诸子学,卒登进士
第。 节选自《宋史》
注释:于阗,古代西域王国,中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
使不敢动矣/
B.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
/不敢动矣/
C.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
/不敢动矣/
D.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 使不敢动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幼孤指小时候父亲去世,“孤”在现代汉语中指父母双亡,而古文中多指幼年丧父。 B.闾泛指门户、人家,中国古代以二十五家为一闾,“闾阎扑地”指富庶人家众多。 C.立生祠是古代民俗,百姓为活着的官员立祠奉祀,借此表达对官员的感激与崇敬之
情。
D. 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表示此意的词语还有“致仕”“乞骸骨”“移病”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陈希亮为人宽容大度。他十六岁准备拜师求学时,哥哥故意刁难,他并没有因此记 恨,而是在学业完成后教导哥哥的孩子求学。
B.陈希亮敢于声张正义。王康在上任途中遇到恶霸,被殴打几乎丧命,官员们都不敢 过问,而希亮不畏强暴,终将恶霸流放并惩治了官吏。
C.陈希亮勇敢承担责任。他在凤翔做官时,发生饥荒,他果断拿出十二万石粮食借给 百姓,主动承担了擅自动用官粮的罪责。
D. 陈希亮真诚善待朋友。朋友宋辅去世,陈希亮照顾朋友年迈的母亲并为其送终,还 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宋辅之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元事虚实不可知,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徒坚其为贼耳。
(2)希亮为人清劲寡欲,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11 分)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
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
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
B.“寻思”两句直抒胸臆,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
国建功的自嘲。
C.“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如同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
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摆脱了时刻相随的愁思。
D.“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
无限惆怅之情。
E.“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
精切,对仗工巧。
15.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 “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 理的句子是: , 。
第Ⅰ卷(表达题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日前,一名小伙为了让自己的网络直播更火,铤.而.走.险.去直播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
蜇成重伤,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②故宫博物院在院庆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连日来,人们纷.至.沓.来.,
故宫可谓门庭若市、人山人海。
③世界上很少有一.蹴.而.就.的事,大多数事情都要经过不断地尝试才能成功,所以我们要 坦然面对尝试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
④岁末钱荒,互联网巨头们却于 12 月下旬相继推出理财产品,使资金分流,这对于资 金紧张的银行市场简直是釜.底.抽.薪.。
⑤省公安厅纪检委工作人员徐某利用职务便利为.虎.傅.翼.,私自给黑社会头目办理省公安
厅特邀监督员证,性质极其恶劣。
⑥要知道生之可贵,但不可苟.且.偷.安.。要知道死不足惧,但不轻易言死。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通道侗族自治县以红色资源、绿色生态、人文景观为依托,形成了旅游景区依托型、
民俗文化村寨型等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B.以“老赖”为关键词在百度搜索,第一条便是最高法公布的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员名
单,从中可查到有信用污点的个人及其有关信息。
C.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推出,让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刘文英充满期
待,因为改革的目的就是增强民众的获得感。
D.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学习的各种科目并不是“浪费生命” 而是给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
的基础,为学生的人生走向提供更多的选择。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大量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飘散在日子的深处。 ① 他们与我们的距离那么
近, ② 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 ③ 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经在 历史的烟尘里隐退 ④ 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勃王维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 论, ⑤ 太匆忙了点。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 ⑥ 明白 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上一篇: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五调(12月)语文试题(word版)
下一篇: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新课标第三次双基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福建省福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