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911  2017-01-1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1]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虞美人、苏幕遮》课时训练
《虞美人、苏幕遮》

重点 名称 重要指数
重点1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
重点2 鉴赏诗歌的意象 ☆☆☆☆☆
重点3 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
重点4 赏析诗歌的语言 ☆☆☆☆☆
【重点详解】
重点1: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要点解读】
虞美人(李煜)这首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考向】鉴赏《虞美人》的思想情感
【例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的是一种郁结已久的愁绪,用向东奔流的一江春水来作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就具有了一种奔放恣肆的气势,愁绪是沉着的情感,而作为喻体的春水又是飞动的,写出愁绪的缠绵不尽,同时又照应前面的“春花秋月”。
【解析】这是一道赏析诗歌内容的题目,注意结合作者的身世进行回答。
【名师点睛】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对点练习】
(2016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高三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梅 雨
柳宗元
梅实迎时雨①,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②。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③。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④。
【注释】北津:北去回乡的渡口。素衣:本句诗谢脁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化用。
结合全诗,体会尾联的思想情感。
重点2:鉴赏诗歌的意象
【要点解读】
“意象”是指诗歌中渗透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这些物象因注入了诗人的情感而作为“意象”出现在诗作中,诗歌中对草木花果、虫鱼鸟兽以及月露风云的形象描写,往往表达出诗人的审美情怀,具有象征意义。因而鉴赏这些意象就不能停留在表层,而应更多地关注其内涵。只有了解形象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才能准确地欣赏作品中具体形象的特定含意。
【考向】鉴赏《苏幕遮》的意象
【例题】《苏幕遮》中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词人选取了沉香、鸟雀、荷、初阳等意象,描绘了燎香消暑、鸟雀呼晴、风荷摇曳等三幅画面,表达了羁旅之苦、思乡之愁。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的题目,注意找到意象,概括意境,然后辨明情感。
【名师点睛】
对意象的鉴赏是诗词鉴赏中常考的内容,在复习中,要注意积累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及其代表含义。比如,月亮代表思乡,菊花代表孤傲高洁,梅花代表坚贞不屈,松柏象征孤高正直坚强等。
【对点练习】
(2016届湖北孝感高中高三10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有 叹①
杜 甫
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
天下兵常斗,江东客②未还。


浏览完整试题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
武德③开元际,苍生岂重攀。
[注]①此诗句为杜甫晚年的作品。②江东客:诗人自称。③武德:唐高祖的年号。开元:唐玄宗的年号。武德至开元时期,是唐朝治理最好的时期。
诗的第二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处境?第三联中“穷猿”“老马”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重点3: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要点解读】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文学理论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考向】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例题】1.《虞美人》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赏析。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虞美人》和《苏幕遮》。
【答案】1.词中三度对比,隔句照应。选取“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这些无情之物,和“往事,故国,朱颜”有限的生命,来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2.《虞美人》中用以乐景写写哀的手法选取“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欢快的景象,来衬托现在的凄惨处境,表达内心的哀愁。来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苏幕遮》这首词的上片,写一个五月的早晨,一场宿雨驱散了潮湿闷热的暑气,檐头鸟雀报晓,鸣声中带着雨后放晴的快乐。下片抒情,叙写梦境,情中见景,并呼应起句,补足“水面清圆”的画面。这首词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抒写了自己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点练习】
(2016届山东省潍坊市潍坊中学高三上学期自主命题期末)阅读下而的宋词,回答问题。
沙塞子①
朱敦儒
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添愁。不见风楼龙阀、又惊秋。
九日江亭闲望,蛮树绕,瘴云浮。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
【注】朱敦儒,北宋词人。本词为靖康之难后,作者流落岭南时所作。
下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重点4:赏析诗歌的语言
【要点解读】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对字词、句和语言风格的鉴赏。对字词的鉴赏,又称为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鉴赏诗句,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赏析。
【考向】鉴赏《苏幕遮》中的语言
【例题】你认为《苏幕遮》中哪些字词写得好,请简要赏析。
【答案】“呼”字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呼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字,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遥”“久”“梦”等。

【名师点睛】
解答鉴赏诗歌语言类题目,重点是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就题目要求赏析的字词或句子从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其对诸如使诗句内容更形象生动、使感情表达更酣畅淋漓等方面的作用。答题时最好采用先具体后概括、或先分析后总结等形式,首先对诗句加以解释,然后再对其作用做总体概括。
【对点练习】
(2015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千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砌(qì)   强劲(jìn)  订正(dīnɡ)  择菜(zhái)
B.罗衾(qīn) 似的(sì) 刹那(chà) 挫折(cuò)
C.一晌(shǎnɡ) 蜕变(tuì) 连累(lèi) 马匹(pǐ)
D.崇拜(chónɡ) 迫切(pò) 编纂(zuǎn) 模糊(mó)
2.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①②②⑤/④⑥    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⑤⑥/②④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完结
B.雕阑玉砌应犹在 雕阑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
C.只是朱颜改 朱颜:指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 君:你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
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
D.“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2)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
5.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展开余下试题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 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菩 萨 蛮
周邦彦
银河①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②。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天憎梅浪发③,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注]①银河:天河。借指人间的江河。②浴凫飞鹭:凫:野鸭。鹭:白鹭。③浪发:滥开。
(1)这首羁旅词中的“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景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景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景故,不纳。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长子仲遇清源公,次子仲仪宣城公。
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快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南唐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3分)
A.善属文,工书画 属:写作
B.世宗以景故,不纳 故:缘故
C.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 师:军队
D.煜以次封吴王 封:封号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煜躬行政事的一组是( )(3分)
①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
②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
③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
④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⑤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孬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
⑥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煜为人宽厚仁爱而且遵从孝道,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还擅长写字、作画。他额头很宽,门牙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仁。因为他的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按次序被时为吴王。
B.李煜曾因韩熙载忠心耿耿,为人率直,敢说真话,想起他用为宰相,但韩熙载后房意有侍妾几十人,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后韩熙载将众妓尽行斥逐,李煜很高兴。而韩熙载的反复无常还是让李煜最终没能任其为宰相。
C.李煜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献贡品到京师,周世宗不接受。留从效怕李景来袭击,于是派他几子留绍基到金陵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了副使张汉思。
D.开宝四年,李煜派他弟弟韩王李从善前往宋朝京城,李从善到后即被扣留。李煜亲手写信求宋朝让他弟弟从善回南唐,宋太祖还是不允许他回去。李煜也因为国家日益困窘而怏怏不乐,满怀忧愁。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
(2)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答案:
第九课 虞美人 苏幕遮
重点1: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对点练习】
【答案】诗人尾联表达的是贬谪的哀怨之情。(2分)首联描写江南梅雨的昏晦苍茫写出自己内心的压抑,颔联写长夜难眠进一步写出忧愁之深,颈联南极一句写迁谪之远,北津一句则暗示回京无望,点明忧愁之因,尾联的反用典故收束全诗,抒发自己远离京城,劳苦困顿之怨。(结合诗句信息较完整4分,丢失信息2分)
【解析】注意诗中的重点词语和注释和标题的内容。此题注意注意抓住两首词中的“被贬”带有的情感色彩的诗句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重点2:鉴赏诗歌的意象
【对点练习】
【答案】第二联描写了诗人处于战乱之中,客居在外不能回乡的境况。第三联中,诗人写处于困境的猿猴在雨雪中哀嚎,归途中的老马望着关山而泣。诗人以“穷猿”“老马”来比拟自己,表达了诗人处境穷困、有乡难回的哀伤之情,寓情于物,含蕴深沉。

【考点定位】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重点3: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对点练习】
【答案】一是借景抒情,借树木错杂缠绕、瘴云浮动而不见天日的蛮荒之景,抒发了词人沉郁伤感之情;二是以乐景写哀情,用红蕉的明艳美丽和江水西流反衬了词人内心悲痛之深。
【解析】这是分析手法的题目,手法主要考查的是抒情方式,在本诗中主要是借景抒情。另外还考查了景和情的关系,是渲染,衬托还是反衬。答题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重点4:赏析诗歌的语言
【对点练习】
【答案】“湿”“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解析】解答此题,可从这两字的本义出发,结合诗句大意分析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趁热打铁】
1.答案:D
解析:A.“劲”读jìnɡ,“订”读dìnɡ;B.“似”读shì;C.“累”读lěi。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展开余下试题2.答案:B
解析:①③⑥属于婉约派风格。②④⑤属于豪放派风格。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答案:A
解析:B项,雕阑玉砌: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代指故国的宫殿。C项,朱颜:宫女的容颜。D项,君:指作者自己。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1)【答案】D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手法:比喻。妙处:将自己比作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的社燕,传达出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感,生动形象,又颇为含蓄。或:借社燕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等特点,寄托了自己对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生涯的感慨,形象切合,又颇为含蓄。
【解析】诗人把自己比作社燕,春来秋去,飘飞流浪在大漠荒原,来寄居在长长的屋檐。以社燕自比,感叹身世飘零,行踪无定的生活。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1)【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是在日间“渐向溟”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答出以时间为线索1分,能简要说明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题干已经提示从两阙的首句看,而上阕的“渐向暝”和下阙的“更深人去”就容易看出时间线索。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2)【答案】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侯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解析】从上阕的“凄冷”、“无雁影”能看到诗人思念亲人却无音信的凄凉心情,下阕“寂静”、“孤灯”、“酒醒”、“夜永”看到诗人长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6.(1)【答案】拟人手法。作者说上天憎恨梅花滥开(开得茂盛),所以下起大雪封住梅花树枝,实则写出了春寒料峭(强调寒冷亦可),衬托出远在异地漂泊之人的凄寒苦楚。或是:借景抒情(以景写情)。作者描写了梅花绽放之际,天降大雪。天气越发寒冷袭人,让远在异地之人倍感凄寒苦楚。
【解析】从形式结合内容来分析回答。从修辞讲“憎”明显运用拟人修辞,所以答案就明白了。明写老天,暗写自己的凄苦。从抒情方式讲借景抒情(以景写情),分析一样。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自己在外漂泊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初春时节作者思家无奈路途遥;天降大雪更惹家人牵挂。
【解析】结合诗词内容看本词两个角度,一是自己的思乡怀人,一是自己的家人感念漂泊在外的游子。作者自己在外漂泊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初春时节作者思家无奈路途遥;天降大雪更惹家人牵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1)【答案】D
【解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封:被封,被加封。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答案】B
【解析】①③⑤都属于李煜躬行政事的选项,④⑥均与“躬行政事”无关。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答案】C
【解析】C中“李煜”应为“李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答案】(1)(5分)不久,众妓女又渐渐回来了,李煜说:“我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啊!”(译对“已而”、“稍稍”、“如之何”各1分,大意对2分。共5分。)(2)李煜被俘押解到(大宋)京城,宋太祖赦免了他,加封李煜为“违命侯”,授(拜)他为左千牛卫将军。(译对“俘”、“封”、“拜”各1分,大意对2分。共5分。)
【解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是李景的第六个儿子。李煜为人仁而且孝,善于作诗文,又善于写字作画。他额头很宽。前齿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人。从太子李冀以上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按顺序被封为吴王。宋建隆二年(961),李景迁于南都(今江苏南京),立李煜为太子,留京监国。李景死,李煜继帝位于金陵。大赦境内。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准备贡礼送给宋朝廷,令各司四品以下的官员没有任务的,每日二人奉陪于内殿。
建隆三年(962),泉州(今属福建)留从效死。李景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贡品献到京师,周世宗因为李景的缘故,不接受。留从效听说李景迁到洪州(今江西南昌),怕李景来袭击,于是派他儿子留绍基到金陵(今江苏南京)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于是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张汉思年岁大了,不能胜任职务之事,泉州人陈洪进把他赶走,自己称“留后”, 李煜便以陈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964),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很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当十枚铁钱用。李煜任韩熙载为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其长子韩仲遇为清源公,封其次子韩仲仪为宣城公。
建隆五年(964),李煜命令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殿勤政殿学士,分批于光政殿直夜班,和他们谈论。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能率直说真话,想起用为宰相,而韩照载后房有妓女侍妾数十人,多到外舍私陪宾客,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于是降而授予韩熙载右庶子之职,分司南都。韩熙载将众妓女尽行斥逐,自己单车上路,李煜很高兴,把他留下来,恢复他的职位。不久,众妓女又渐渐回来了,李煜说:“我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啊!”这一年,韩熙载死了,李煜感叹地说:“吾始终不得让韩熙载为宰相啊。”他想以平章事追赠,问前代可有这样的事例?群臣答道:“以前刘穆之曾追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追赠韩熙载为平章事。韩熙载,是北海(今山东益都)武将之家的孩子,初时和李谷相友善。后唐明宗时,韩熙载南奔吴地,李谷送他到正阳(今河南汝阳),酒酣话别,韩熙载对李谷说:“江左如果任用我为宰相,我一定长驱北上,以平定中原。”李谷说:“中原如果用我为宰相,我直取江南,就像探囊取物罢了。”及至周朝之师南征淮河一带,任命李谷为将,率军以攻取淮南,而韩熙载却不能有所作为。
开宝四年(971),李煜派他弟弟韩王李从善入朝宋京,李从善被扣留不让回去。李煜亲手写信求宋朝让他弟弟从善回南唐,宋太祖还是不允许他回去。李煜因为国家日益困窘而怏怏不乐,满怀忧愁,成天和臣下饮酒,愁思悲歌,不能自已。李煜性骄矜奢侈,喜爱声色,又喜奉佛,爱高谈阔论,不理政事。开宝七年(973),宋太祖派使者持诏书宣李煜赴宋京,李煜推托有病,不肯入宋京。宋朝大军南征,李煜派徐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人教版高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