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991  2017-01-1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1]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庖丁解牛》课时训练
第一季: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单元说明】
在散文中,好的艺术形象一定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本单元所选的散文都以形象性取胜。《庖丁解牛》是一篇哲理散文,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养生的道理。《项羽之死》是一篇传记散文,通过语言、行动描写,刻画出项羽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阿房宫赋》是一篇史论散文,通过对阿房宫的建筑群和宫内奢华生活的形象描绘,说明国家兴亡的道理。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所谓“养生主”,就是养生的主旨,也就是养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庄子在《养生主》中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以无厚入有间”也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不过,《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已经远远超出了庄子当初的命意: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够逐渐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面对具体问题,仍旧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第一段写垓下被围的困境。第二段和第三段写东城快战。第三段写项羽的东城溃围之战。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项羽自刎乌江。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有诀别美人名骓的血性柔肠,有感天怨时的自负自叹,有拼死决战的勇猛刚强,有乌江拒渡的知耻重义,有赠马赐头的豪侠意气。此文刻画出了很多生动传神的细节,项羽诀别美人名骓时的泪水,陷入绝境的宣言,东城突围的声威,乌江拒渡的笑谈,自刎之前的回顾,都令人难以忘怀。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的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赋”。“文赋”是“赋”的一类,始于唐代,是唐宋古文运动的结果。“文赋”是相对骈文而言的用古文写的赋,也是相对俳赋而言的不拘骈偶的赋。《阿房宫赋》就是文赋的典型代表。《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最终想说明的道理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但是,他并没有用多少篇幅来抽象地说理,而是通过铺张的笔墨写出了秦始皇铺张的生活,把阿房宫写得越穷奢极丽,这样就越能更有力地显示秦王朝灭亡的必然性。因此,最终的结论水到渠成。这篇文章使用了很多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段,文采焕然。
《庖丁解牛》

重点 名称 重要指数
重点1 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
重点2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
重点3 解读文章现实意义 ☆☆☆☆☆
重点4 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
【重点详解】
重点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要点解读】


浏览完整试题“常见实词”,从词义上看,指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常见文言虚词指的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向】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例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庖丁解牛 (2)足之所履
(3)肩之所踦(yǐ ) (4)奏刀騞(huō)然
(5)技盖至此乎 (6)进乎技矣
(7)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8)因其固然
(9)技经肯綮之未尝 (10)良庖岁更刀,割也
2.解释下列各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③视为止,行为迟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2)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④虽然,每至于族
【答案】1.(1)解:剖开、分割 (2)履:踩 (3)踦:支撑,接触
(4)奏:奏,进; (5)盖:通“盍”,何,怎样。 (6)进:超过。
(7)遇:会合、接触 (8)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9)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结处。
(10)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更,更换;割,割肉
2.(1)为:①介词,替,②给;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③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④两个“为”同义,因为。
(2)于:①介词,引出对象。②介词,从。③介词,对于。④动词后缀。

【名师点睛】
这是一道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和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的题目,文言实词的意思注意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分,虚词注意记忆意义和用法。
【对点练习】
1.根据文意推断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乃中《经首》之会 ②进乎技矣 ③因其固然
④族庖月更刀 ⑤每至于族 ⑥如土委地
2.简要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①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
③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④视为止,行为迟
重点2: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要点解读】
“概括内容要点”是把文章各部分的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一般的记叙文中,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作品的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写作的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对议论文也要通过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时代,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
【考向】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例题】阅读课文思考,庖丁所达到的境界,仅仅是技艺娴熟的表现吗?
【答案】庖丁解牛时,和谐优美的动作,进刀时富有韵律的音响,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庖丁就像一个艺术家在完成他的行为艺术作品。解牛这一段描写极力渲染庖丁解牛的自然、和谐、优美,充满艺术气息。庖丁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是因为他熟知牛的自然生理结构,达到了“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层次,能够“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庖丁的境界已经不仅是技艺娴熟的表现了。正如庖丁自己所言,这已经超过了一般的技艺层面,达到“道”的境界了。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时需要仔细阅读原文,注意总结每段段意的,联系作者理解文章的主旨。
【名师点睛】
“分析概括要点”是高考必考考点,一般都着眼于对选文内容要点、中心思想的概括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题型主要有两种,客观选择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或作者观点态度)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常常有以下几种:①错位信息,②错解词语,③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④无中生有,⑤颠倒是非。主观表达题,答出能体现作者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的内容。
【对点练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重点3:解读文章现实意义
【要点解读】
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文章所讲述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考向】解读文章现实意义
【例题】文惠君说通过庖丁解牛的启发得了“养生之道”。所谓“养生之道”指什么?除了养生外,庖丁解牛之道还能给人以哪些更具普通意义的启示?
【答案】所谓“养生之道”是指,在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其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在险恶的现实环境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小心谨慎,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
庖下解牛之道给人的更具普通意义的启示是: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够逐渐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面对具体问题,仍旧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名师点睛】
这是一道延伸阅读的题目,就文章中的某些情节提出问题,然后让考生结合或现实谈自己的看法,或联系全文谈自己的看法。答题时首先要读清题干,明白命题人让探究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要明确要求是联系全文还是联系现实,按要求答题即可。答题时注意照顾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目的。
【对点练习】
阅读课文,思考,庖丁解牛的故事谈到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重点4: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要点解读】


展开余下试题《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考向】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例题】文章是如何借助形象说明道理的,又是如何塑造形象的?
【答案】如庖丁论“道”,两次对比,解牛三个阶段,都是以生动具体的叙述吸引读者,良庖、族庖对比,也是借助艺术形象阐明抽象道理,尤其讲到攻克难关时,写心理、目光、动作、成功后的喜悦,有声有色,显示巨大的艺术魅力,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刻画形象如:“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这几句通过神态描写把庖丁的形象勾勒出来。庖丁遇到难解之处,神情惊惧,目光集中,行为迟缓;成功解牛之后,提刀四顾,踌躇满志。庖丁先后的神态既有变化,又有对比,非常传神。文章的第一段只见境界不见人,而这几句则把庖丁的形象具体化了,使人过目不忘。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特色,解答时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或侧重于哪一方面;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角度。(2)修辞手法,一般考虑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同时要答出对应的该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语言特点,包括长句、短句、骈散、语言风格等。
【对点练习】
下列对文章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庖丁解牛》内容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最终的顿悟;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就算技艺再高超在关键地方也要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形有声有态;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庖丁解牛》练习题、《庖丁解牛》阅读答案
C.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尊重规律。其三,谨慎小心,收藏锋芒:“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简而言之,“依理——谨行——藏锋”。
D.《庖丁解牛》运用形象说理,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1.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卻,导大窾 导:指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一般
D.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盖:大概
B.批大郤,导大窾 批:劈、击
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怵然:警惕的样子
D.善刀而藏之 善:拭擦
3.下列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B.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C.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D.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为之踌躇满志
B.手之所触,肩之所倚 始臣之解牛之时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②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③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1)简要分析上述文字中所体现的儒、道两家在处世方面的不同态度。(4分)
(2)认真阅读上述材料,你认为对待人生该具有什么样的处世态度?请结合材料中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150字左右)(4分)
6.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①。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世世以洴澼絖为事:谓世世代代以漂洗棉絮为业。洴澼,在水上漂洗。絖,古“纩”字,即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小大之辩也 辩:同“辨”,分辨,分别
B.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劝:劝说
C.客得之,以说吴王 说:劝说,说服
D.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夭:摧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B.剖之以为瓢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C.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渔父莞尔而笑
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展开余下试题A.《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B.本篇所叙述的几个故事,如大鹏展翅南飞的故事,蜩与学鸠的故事,其实都是从反面说明他们的不逍遥,因为他们都有所“待”,即有所依赖。
C.宋荣子能置世人的毁誉与诽谤于度外,列子能御风而行,庄子认为他们已达到了一种逍遥的境界,即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状态。
D.惠子用“大瓠之种”和“大树樗”的事例,都是为了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则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今 夫 嫠 牛 其 大 若 垂 天 之 云 此 能 为 大 矣 而 不 能 执 鼠 今 子 有 大 树 患 其 无 用 何 不 树 之 于 无 何 有 之 乡 广 莫 之 野 彷 徨 乎 无 为 其 侧 逍 遥 乎 寝 卧 其 下
(5)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句3分)
①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②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7.(201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就?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义笃而辞质 笃:深厚
B.会合不可以期 期:约定
C.向人索衣食 索:搜寻
D.士友间鲜不相庆 鲜: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 )
①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 ②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
③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 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⑤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 ⑥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苞在回信中讲述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
B.方苞无法告诉僮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C.心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情厚谊。
D.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2)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答案:
第十一课 庖丁解牛
重点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对点练习】
1.【答案】①会:节奏;②进:超过;③固然:本来的样子;④族:一般人、众人;⑤族:(筋骨)交错纠结的地方;⑥委:卸落。
【解析】注意古今异义。
2.【答案】①判断句。②宾语前置句。③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④省略句。
【解析】注意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
重点2: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对点练习】
【答案】C
【解析】只有两种对比,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重点3:解读文章现实意义
【对点练习】
【答案】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有掌握了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解析】结合课文阐明观点即可。
重点4: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对点练习】
【答案】C
【解析】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错。庄子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趁热打铁】
1.【答案】B
【解析】导:顺着,循着,导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答案】A
【解析】盖,“盍”,何,怎么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答案】D
【解析】A 即使这样,B 本来的样子C 没有不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答案】 D
【解析】介词,用(A 介词,替,给/介词,因为;B 结构助词,的/取独;C表转接/表修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1)【答案】材料①②反映了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的处世态度,即明知不能做到却坚持去做,竭力而为。材料③反映了道家知道事情无可奈何,则安然不为的淡然的处世态度,即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不必费心去改变它,保持一种自适的态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答案】示例一:“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自强不息、孜孜以求的精神。人要有一颗勇敢的心,要有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不可”面前,我们决不能轻易放弃,要敢于抗争,迎难而上,逆流而进,有一种征服的勇气。如果知其不可为就不为,就等于凡事无须坚持,遇到困难就放弃,听天由命。如此,又怎会有力挽狂澜、扭转乾坤、转危为安的奇迹发生呢?人生难免经历苦与痛,只有敢于拼搏,才有成功的机会,即使不成功,也能为后人
标签:人教版 高二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人教版高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