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475  2017-01-12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5]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6年下学期醴陵一中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命题人:
班级: 姓名: 考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承认唐诗是中国诗的高峰,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这半个世纪通常被称为盛唐。但在公元755年安史之乱之前和乱之后,诗坛的面貌并不是一样的。在这次战乱以前,诗人们在其创作中都散发着强烈的浪漫气息。或者表现为希冀隐逸,爱好自然,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隐士;或者表现为追求功名,向往边塞,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侠少。这,实质上也就反映了他们由于生活道路的千差万别而形成的得意与失意、出世与入世两种互相矛盾的思想情感。不同的生活道路与不同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或者成为高蹈的退守者,或者成为热情的进取者,或者因时变化,两者兼之。前人所谓“盛唐气象”,在很大的程度上,指的就是这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
孟浩然、王维、常建、储光羲等的许多作品,都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这种诗使人脱离现实斗争,但对于热衷奔竞、趋炎附势者,也具有清凉剂的作用,而其所提供的自然美的享受则是不可替代的。这些人是以写田园山水诗得名的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气象的浑穆或有不及,而措语的精深华妙则有过之。其后的韦应物、柳宗元在这方面是他们的追随者。但王维却在描摹自然、歌颂隐逸之外,还曾将其诗笔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在另外许多同样成功的篇章中,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进取精神和悲壮情怀。王维在高蹈者孟浩然等和进取者高適、岑参、李颀、王昌龄等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所以有些评论家就一方面将其与孟浩然相提并论,合称王孟;而另一方面,又将其与高適等相提并论,合称王、李、高、岑。当然,这种提法也包含有对诗歌样式的考虑在内。王维是兼有五七言古今体之长的,而王孟并提,偏指五律;王、李、高、岑并提,则偏指七古。
集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精神的,是出自王、李、高、岑等人之手的边塞诗。这类诗篇,塑造了许多边庭健儿的英雄形象。诗人们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却并不无原则地讴歌战争,往往还反对开边。在写胜利的喜悦或失败的痛苦时,也反映了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这些诗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极悲凉慷慨、缠绵婉转之情。其源出于鲍照、刘琨,更上一点,还可以追溯到建安作家群,虽然那时写边塞的作品还很缺少爱情成分。
借诗中隐士和侠少的形象来说明安史之乱之前的浪漫倾向,并不等于认为当时诗歌中所反映的仅止于这两类人的生活,也决非那些诗人描写的题材如此狭窄。否则,许多繁丽的社会风光和莽苍的边塞景色会出自佛教徒王维和李颀笔下,而著名的七绝组诗《从军行》和《长信秋词》乃是王昌龄一人的手笔,就不免费解了。
(节选自程千帆《<唐诗鉴赏辞典>序言》)
1.下列关于“盛唐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盛唐诗指的是从唐玄宗即位到唐代宗登基这半个世纪的诗歌,这个时期的诗歌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B.“盛唐气象”主要指的就是或高蹈的退守,或热情的进取,或因时变化而两者兼之的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


浏览完整试题C.盛唐诗歌中所反映的不只是隐士和侠少这两类人的生活,盛唐诗人描写的题材是广泛的,还有繁丽的社会风光等。
D.安史之乱前诗人们在其创作中发散着强烈的浪漫气息,安史之乱后诗人们的创作充满现实气息,浪漫气息散尽。
2.下列对盛唐边塞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盛唐边塞诗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等诗人的诗歌为代表,他们和王维都擅长七言古体诗。
B.盛唐边塞诗中塑造了许多追求功名、向往边塞的边庭健儿的英雄形象,诗中的代表人物形象是侠少。
C.盛唐边塞诗集中反映了时代的积极进取精神,可追溯到建安作家群的边塞诗,二者都源于鲍照、刘琨。
D.盛唐边塞诗交织着英雄气概和儿女心肠,感情极其悲凉慷慨、缠绵宛转,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形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盛唐诗能成为唐诗这座诗歌高峰的顶点,是诗歌理论超前、诗歌风格多样、题材丰富等因素使然。
B.如果没有“安史之乱”的爆发和持续,盛唐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浪漫气息可能会延续下去的。
C.盛唐田园山水诗容易使人脱离现实,所以不能体现“盛唐气象”,其成就也不能与盛唐边塞诗相比。
D.王维如果专注于描摹自然、歌颂隐逸类作品的创作,在该领域更深入地开掘,诗歌成就一定更大。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B.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C.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D.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幼孤,随母适胡氏”,古人有“鳏寡孤独”之说,其中,“鳏”指无妻或丧偶,“寡”指女子丧夫,“孤”指幼年丧父,“独”指老而无子。
B.“洪熙元年”中,“洪熙”是指明仁宗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庆历四年”“元和十年”均是如此。
C.“海盐民”中,“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黎庶、苍生、黎元、足下、氓等。
D.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人对四方异族的了解有限,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对南方各族常称“百越”或“越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5分)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8.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一联。(5分)
9.本诗与《登岳阳楼》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年老体衰之愁的诗句是 , 。
(2)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 。
(3) 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
(4)在《劝学》中“ , ”两句以雕刻为喻,正面强调学习应当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成就。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谒从文墓
马笑泉
沱江的水是有些浊了。跟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河流一样,它正逐步丧失清澈澄明的本相。对面稀疏的几架吊脚楼,破旧而灰暗,如同瘦黑的小脚女人,可怜地站在江边,被更多的群涌而出的水泥楼房围困着,愈发显出坚持的零丁与困窘来。没有《边城》里古朴坚实的船,没有黄永玉笔下红焰一样燃烧的花,没有彩蝶般斑斓的苗装,没有天真无邪的翠翠的容颜。那个心中形成的幻象,就如同一只由无数精美碎瓷片小心翼翼合成的绝世无双的花瓶,在突如其来的一瞬间碎了。我也由此回到了现实中,呆立了许久,才开悟似地轻笑一声。先生,真正的边城,已被您用醇厚优美的文字,极艺术地保存下来了。


展开余下试题上去吧!台阶是顺坡砌的,陡陡地盘着。走这样的路,头自然是低着的,脚步也有意无意中放轻放慢。以这样恭敬安静的姿态走近您,在我,是一种必然。想想吧,读《边城》的那些时候,心中是怎样盈满一种几乎接近绝望的感伤的:那么清的意境,那么醇的氛围,水墨一样行云流水地渲染开来;那不可企及之美,像一位不可追求的遗世独立的佳人,令人因无望而生不尽的惆怅和无穷的感伤。先生,您只有小学五年级的学历,却贡献出了汉语文学中的神品。 
路往右一斜,又往左一甩,终于有方小小平地了。一碑挺立,上面的草书豪迈不拘: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当然是您那位机锋百出、堪称一代鬼才的表侄儿黄永玉所题了。永玉先生自称湘西老刁民,其锋芒毕露跟您的慈和看似大不一样,但骨子里那种至情至性倔强进取,却是一脉相承的。想当年您怀抱文学的梦想孤身入京,一段时间困顿潦倒几乎冻饿而死,这令郁达夫大为感叹而写下《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但您硬是咬紧牙关挺过来了,不但挺过来,而且以绝大的天才渐渐打开了局面。这里要感谢徐志摩先生。如果没有当时这位诗界明星的关照和提携,也许,我们本就单薄的现代文学史,将会损失“湘西”这至为精美的一页。 
再往上去,台阶渐陡,两旁草木极宁静地护持着一种平和清静氛围。先生,您一步一步引导我上升,而我终于来到您的面前。一大块天生彩石,浑然古朴,深深扎进湘西的泥土。您已不在,而又无处不在。石头上镶着碧色的字,是您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理解“人”。是的,您的一生,都是在召唤着一个人所应有的善与真,并由此而获得了美。正如您所说,您毕生只想在一片苍凉废墟上修筑一些希腊式的关于人性的小庙。于是便有了《湘西》,有了《从文自传》,有了《月下小景》,最后上升为神奇的《边城》。也许在一些人眼中,您仅仅是一个营造世外桃源的田园诗人。可只要深入您那些像湘西一样深重质厚的文字,是任谁也会感受到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的啊!  
不禁想起鲁迅。他老人家东方式的悲天悯人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怀抱,其实是和您同出一源。 
先生,其实我还远没有领悟您的精神和苦心。当我久久凝视时,您可在满刻沧桑中面露慈和微笑看我?您可以温文质朴的声调给我一次神光天降的点悟?而我终将告别而且远去。且让我扶此石留一张纪念罢,并由此深记:大师就是那种,即使躺在你脚下,也一再提升着你的人。
(本文有删改)
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读《边城》的时候,作者会产生“一种几乎接近绝望的感伤”,是说读完《边城》后人们会意志消沉,使人对现实有一种绝望的感伤。
B.从文中可以看出,翠翠是沈从文先生作品中塑造的人物,这个人物的性格符合作者的审美旨趣。
C.“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理解‘人’”,这句话表明沈从文先生充满自信,个性张扬。
D.从“沱江的水是有些浊了”可以看出,作者对边城目前的自然环境的状况甚为不满,借此引发人们对包括环保问题在内的诸多问题的思考。
E.“也许,我们本就单薄的现代文学史,将会损失‘湘西’这至为精美的一页”,是对沈从文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肯定,也是对其贡献的赞美。
12.文章第一段写沱江的水及周围景观,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6分)
13.理解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①一大块天生彩石,浑然古朴,深深扎进湘西的泥土。
②大师就是那种,即使躺在你脚下,也一再提升着你的人。
14.“以这样恭敬安静的姿态走近您,在我,是一种必然。”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成为网友的常用语,而中国游泳选手傅园慧就是始作俑者,因为是她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后接受采访时首用此语的。
②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三十几年来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③读个好大学是孩子们现在努力学习的目的,也是很多家长的梦想。但是家长们总把这个目标挂在嘴边,让孩子们不胜其烦。
④巴厘岛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宣布让国有企业迁出市区。一时间,很多国有企业的地皮待价而沽,卖不出去。
⑤为了庆祝叙利亚在12强赛小组赛中1:0战胜中国,政府军和反对派决定停火48小时,但这一消息已被证实是子虚乌有,没有任何确切的来源。
⑥利益催生市场乱象,不少商人拿仿冒品来鱼目混珠,欺骗不知情的顾客。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③⑤⑥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就扑朔迷离的中东局势而言,达成伊核全面协议,就如同拔除了一个潜在火药桶的引信,缓解了地区紧张局势,降低了冲突。
B.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生动的冰雪运动姿态与书法艺术巧妙融合,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C.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D.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建构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17.填入下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同龄人的观点 ① 是不相上下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拉开差距靠的就是语言了。② 语言的锤炼,非一日之功。语言的形成和构建,核心 ③ 来源于阅读,实际取决于考生视野的宽度和思维的深度。 ④ 语言的锤炼比较难, ⑤ 只要平时用心,多阅读多积累,提高语言能力 ⑥ 是有路可循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应该 而 仍然 尽管 但 也
B 一定 当然 / 因为 所以 就
C 可能 但是 必然 虽然 那么 仍
D 尽量 / 最好 即使 也 都
18.依据情境,分别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使上下文意连贯,风格统一。(6分)
关关雎鸠唱,窈窕淑女靓,
天尊不可问,时空无形象,
床前明月光,曾照我故乡,
庭院深几许,伊人在何方。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楚辞的浪漫里挽一缕星光,照亮湘夫人美丽的脸庞。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宋词的婉约里采一束芬芳,幽香醉红古道的斜阳。
19.阅读下面的漫画,请描述画面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5分)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展开余下试题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书画鉴赏大家张伯驹的女儿在《忆父亲二三事》中写道:“父亲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看的书很多:少年时就熟读《古文观止》;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资治通鉴》也如数家珍;唐诗宋词读记得就更多了。”这就是底子吧。从前的人,不管是写文章的、作书画的、唱戏的,都非常重视打好底子,所以他们的文章、书画、戏,才都样样到家,味道十足,很有面子。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2016年下学期醴陵一中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 解析:无中生有。“安史之乱后诗人们的创作充满现实气息,浪漫气息散尽”的说法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2.C 解析:搞错关系。“二者都源于鲍照、刘琨”错,原文“其源于鲍照、刘琨”的“其”指的是盛唐边塞诗,“建安作家群”比鲍照、刘琨还“更上一点”。
3. B 解析:A项“是诗歌理论超前、诗歌风格多样、题材丰富等因素使然”错;C项“所以不能体现“盛唐气象”,其成就也不能与盛唐边塞诗相比”错;D项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4.A
5.C 解析:C项,“足下” 不是百姓的称谓。“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6.B 解析:B项,“以布政使的身份”理解不正确,原官是“按察使”。
7.(1)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而已。(“居”“顾”“戒严”各1分,大意2分。)
(2)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问”“廉”“任”各1分,大意2分。)
译文: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他幼年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家,于是假托姓胡。永乐九年,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十六年,升为广西按察使。峒溪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 ,布政使谋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熊概不同意,他说:“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而已。”后来果然贼寇没来。不久,他调任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当初,夏原吉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方面的事务。赵居任不体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成祖也知道他欺骗。他死后,左通政由岳福继任,岳福平庸懦弱,不做事情。仁宗代理国政时,曾命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因此有这个任命。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
浙西豪强握有郡县官员的短处,长期做不法之事。海盐县百姓平康非常残暴,御史要逮捕他,他逃掉了。正赶上大赦,他又回来了,还聚众八百余人。熊概将他逮捕诛杀。过后,又把几十个罪大恶极的豪强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于是奸民驯服。各卫所的运粮不能为继,军队缺粮。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皇上很高兴,传谕户部不要给熊概治以擅作主张之罪。
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便将诽毁他的书上传朝廷。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弹劾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独断专横,放纵士兵骚扰百姓。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二年七月赐玺书奖励他。熊概也很自信,应当兴废的事他都列出上奏。当时朝廷屡次派出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熊概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这种行动。
宣德五年,他回到朝廷,才改回原姓。不久,他升为右都御史,掌管南都察院事务。行在都御史顾佐有病,朝廷通过驿传召熊概代管他的职务,兼代理刑部。宣德九年十月,省察记录犯囚的案卷,熊概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吃饭食。突然他感到晕眩,然后便去世了。皇上令使者前往祭奠,派船送他归葬。
8.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1分)。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3分),从而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1分)。9. 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的内容,(1分)《泊岳阳楼下》仅用“留滞”“艰危”二词分别略作点染;《登岳阳楼》则以年老病弱、亲故凋零、漂泊异乡具体写境遇之困顿,又以关山之北兵戎未息写时局之动荡,从而表达对艰危时局的深深忧虑。(1分)
异:《泊岳阳楼下》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料,但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2分)《登岳阳楼》虽在自身境遇困顿不堪中仍不减忧国忧民之热肠,但诗中无论是“昔闻”“今上”之感慨,还是年老漂泊之感伤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都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故只能凭轩远望,涕泗横流。(2分)
10. (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B E (选对其中一个即给3分,选对两个给5分。)
解析:A项是对《边城》创设的意境、氛围的赞美,因其美不可企及而感伤,并非“意志消沉”,也不是“对现实的绝望”。C项,这句话是说先生一生“都是在召唤着一个人所应有的善与真,并由此而获得了美”,而不是表明他的自信和个性张扬;D项所述的环保问题本文并未涉及,作者主要是想表达那种心中的边城幻象不再的遗憾。
12.用现实湘西的的破败、城市化,同《边城》中那个优美自然的湘西生活形成对比(2分),表现作者对现实的无奈与惋惜(2分),表明沈从文用醇厚优美的文字,极艺术地保存“边城”的可贵(2分)。
13.(1)实写从文墓墓碑深深扎进泥土,虚写(实际上写)他的文学艺术、精神品质化为湘西文化的一部分。这是对沈从文先生作品及人格的充分肯定。(3分)(意思对即可)
(2)先生去了,但精神无处不在,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始终感悟着后人,启示着后人去追求人性的真善美。此句高度评价沈从文先生,表达了作者无限的崇敬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
14. ①先生只有小学五年级的学历,却贡献出了汉语文学中的神品;
②先生外表慈和,但骨子里的至情至性、倔强进取感染着作者。
③先生的“湘西”系列,为本就单薄的现代文学史增添了精美的一页。
④先生的思想追求人性的真善美,他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感悟后人。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5分,答对四点给6分。)
15. D 解析: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③不胜其烦:胜,禁得起;烦,烦琐。烦琐得使人受不了。符合句意。⑤子虚乌有: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符合句意。⑥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符合句意。①始作俑者: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醴陵”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