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434 2017-01-16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4]
陕西省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近年来伴随着不少国家的宽带化战略的实施、云计算服务的起步、物联网应用的铺开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数据量与时俱增,数据处理能力也发展迅速,数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其资源属性越加明晰,显示出开发的价值。同时,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要求快速的反应和精细的管理,急需借助对数据的分析来科学决策,催生了对大数据开发的需求,大数据被称为将引发生活、工作和思维变革的一次革命。
大数据是相对于一般数据而言的,目前对大数据尚缺权威的严格定义,但较普遍的解释是指“难以用常规的软件工具在容许的时间内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规模大是大数据的标志之一,但大数据之所以难处理不仅在于规模大,更大的挑战是其随时间的变化快和类型的多样性,根据可否用表格或关系数据库的表和视图来表示而区分为结构型和非结构型数据,照片和视频等就是典型的非结构数据。随时间和类型的变化增加了大数据的复杂性但也同时丰富了大敷据的内涵。通常用4V( 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来反映大数据的特征,即量大、增长快、多样性和高价值。从这一点来看,对大数据仅仅冠以“大”这一形容词是不全面的,只不过在大数据的4V中,规模相对于变化和类型这两个特征容易定量,而且即便是单一类型的数据集(例如文本文件),只要有足够的规模也能称得上大数据。数据的规模越大,通常对数据挖掘所得到的事物演变规律越可信,数据分析的结果也越有代表性,因此对大数据这一词汇突出其规模大这一特征也是可理解的。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方法,伴随大数据产生数据密集型科学,有人将它称为是继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和计算科学之后的第四种科学研究模式,这一研究模式的特点表象为不在意数据的杂乱,但强调数据的量;不要求数据精准,但看重其代表性;不刻意追求因果关系,但重视规律总结。这一模式不仅用于科学研究,更多的会用到各行各业,成为从复杂现象中透视本质的有用工具阅读答案__近年来伴随着不少国家的宽带化战略的实施阅读答案__近年来伴随着不少国家的宽带化战略的实施。有人担心从大数据中发现事物发展规律并预测未来的做法强调了有章可循,可能会妨碍创新。事实上检验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还是管理创新,不是看是否使用新的模式或颠覆性技术,而是看应用领域酌开拓和市场上的引领,成功的重要因素正是符合客观规律。苹果公司的iPhone用触摸屏代替键盘并开发了AppStore应用商店,完善了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开创了移动智能终端时代,方便了用户的使用,顺应并引导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是大数据思维与创新文化结合的范例。大数据还是一个新学科,大数据技术是指设计用于高速收集、发现和分析从多种类型的大规模数据中提取经济价值的新一代技术和体系,涉及数据存储、合并压缩、清洗过滤、格式转换、统计分析、知识发现、可视呈现、关联规则、分类聚类、序列路径和决策支持等技术。大数据将带动起大数据产业和市场,包括服务器、存储器、联网设备、软件与服务。总之,大数据服务业属性大于制造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大于对直接产业的影响,社会效益大于直接经济效益。大数据影响之大和受到广泛重视也正是因其溢出效应明显。
(摘自《科学与社会》2014年第1期有改动)
1.下列关于大数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浏览完整试题
A.大数据是伴随着各种现代信息量剧增、各行业信息化程度提升、各类信息资源属性日益明晰而开发的。
B.大数据分析结果所具有的代表性,与对数据挖掘所得到事物演变规律的可信度相关。
C.大教据不仅仅在于数字“大”,而且还有增长变化快、品种类型多、价值高昂等特征。
D.大数据是指难以用日常的软件工具在许可的时间内对有关内容进行集合的各类数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数据的类型有多样性,能用表格或关系数据库的表和视图来表示的为结构性数据,否则为非结构性数据。
B.大数据可以催生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模式——数据密集型科学,这种模式应用广泛,并能从事物复杂的现象中透视其本质,因此说大数据也是一种方法。
C.从大数据中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并预测未来的做法,不仅不会影响创新,而且有利于开拓和引领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
D.大数据作为一门新学科,其技术涉及领域众多,带动的产业市场广泛,从而受到广泛重视,并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大数据运用的一项是
A.某学校对全校2000名学生的个人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结合平时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当面谈话或家访,并及时更新有关资料。
B.某数讯公司掌握了2万部电影、6万名艺人、4000位导演的数据资料,并能对微博关注影视娱乐的1.2亿人进行偏好分析。
C.某市市民上街反对“PX化工项目”上马,就在市民集会前一周,有关该项目的百度搜索关注度剧增。
D.某商业机构基于每月几千万的网络购物数据,结合网络产品的大众评分,开发搜索引擎“南方神”,供在线购物者浏览,在线购物人数增加一成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卞望之,济阴人也。望之断裁切直,有名誉。成帝即位,行登基大典,司徒王导以疾不至。望之正色于朝曰:“王公岂社稷之臣邪!大典之际,宁是人臣辞疾之时!”王导闻之,乃舆疾而至。时上召乐谟为郡中正,召庾怡为廷尉评,谟、怡各称父命不就。望之奏曰:“若人各私其子,则为王者无人。如此则先圣之言废,君臣之道散。谟父广以平夷称,怡父珉以忠笃显,受宠圣世,身非己有,况及后嗣而可专哉!若顺谟父之意,则人皆不为郡中正,人伦废矣。若顺怡父之意,则人皆不为廷尉评,刑辟息矣。一切不得以私废公。”朝议以为然。
望之勤于吏事,以褒贬为己任,欲轨正督世,不肯苟同时好,然性不弘裕,才不副意,故为诸名士所少,而无卓尔优誉。或谓之曰:“卿恒无闲泰,不亦劳乎?”望之曰:“诸君恢弘道德,风流相尚,执鄙吝者,非望之而谁!”
时庾亮将征苏峻,言于朝曰:“峻狼子野心终必为乱今征之为大司马笼其心释其权纵不顺命为祸犹浅若复经年为恶滋蔓不可复制,此晁错劝汉景帝早削七国事也。”众臣皆无异。望之固争,谓亮曰:“峻拥强兵,多藏无赖,且逼近京邑,若为司马,危及朝廷。宜深思远虑,恐未可仓卒。”亮不纳。后峻果称兵。诏以望之为领军将军,望之率众与峻大战西陵,为峻所破,六军败绩。望之时发背创,犹未合,力疾而战,率数百人,攻贼麾下,苦战,遂死之,时年四十八。二子事亲孝,相随赴贼,同时见害。
及峻平,朝议追谥望之。尚书郎弘讷曰:“死事之臣古今所重。望之正色在朝,见危授命。贼峻造逆,戮力致讨,父子并命,可谓破家为国,守死勤事。”遂追谥望之为“__________”。
(选自《晋书》,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段句,止确的一项是( )
A峻狼子野心/终必为乱今/征之为大司马/笼其心/释其权/纵不顺命/为祸犹浅/名复经年为恶滋蔓不可/复制
B峻狼子野心/终必为乱/今征之为大司马/笼其心/释其权/纵不顺命/为祸犹浅/若复经年/为含 滋蔓/不可复制
C峻狼子/野心终必为乱/今征之为大司马/笼其心/释其权纵/不顺命/为祸犹浅/若复经年/为恶滋蔓/不可复制
D峻狼子/野心终必为我今/征之为大司马/笼其心/释其权/纵不顺命为/祸犹浅/若复经年/为恶滋蔓/不可复制
5.“谥”是古代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评判性称号,所用的字一般有固定的含义。根据下列对谥字含义的解说,最适合填入文章结尾横线处的一项是( )
德美才秀曰文 清白守洁曰正 恤民除害曰武 贤德信修曰穆
虑国忘家曰忠 直道不挠曰贞 慈惠爱亲曰孝 遏恶扬善曰明
A.忠贞B.武穆C.文正D.孝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上征召乐谟做郡中正,庾怡做廷尉评,二人都以进从自己的父亲的意思为由而不去就职。卞望之上奏章认为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利益,得到了群臣的赞同。
B.卞望之敢于直言,成帝即位,王导称病不去,卞望之在朝廷上指出王导的过错,王导听说后乘车去参加了皇帝的登基大典。
C.卞望之作战英勇,与苏峻作战时,卞望之从敌后包围进攻,但未及合围就兵败,惨遭失败。
D.卞望之为国而死,终年四十八岁。他的两个儿子侍奉父母非常孝顺,跟随父亲与贼人作战,同时被害。
7.把文中画线句翮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若人各私其子,则为王者无人。如此则先圣之言废,君臣之道散。
(2)然性不弘裕,才不副意,故为诸名士所少,而无卓尔优誉。
(二)古代诗歌阅渎(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上李邕○1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2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李邕,唐代书法家,曾任渝州刺史。李白游渝州时谒见李邕,因不拘俗礼,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对李白颇为怠慢。李白临别寄赠《上李邕》,以抒心志。②宣父,唐朝统治者给孔子的封号。
8.前四句描绘了“大鹏”什么样的形象?李白笔下的“大鹏”与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象征意义有何不同?(5分)
9.诗的最后两句,李白用孔子“后生可畏”的典故,有何用意?体现了李白什么样的个性?(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陈情表》中,李密以乌鸦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藤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展开余下试题
(3)《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和亲友们畅谈知心话,抚琴读书解闷消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开花的步枪 周海亮
他知道这样不好,可是他喜欢这样。
他喜欢将一朵淡蓝色的小花,插在他的枪口。
他们一直驻扎在战壕。真正的驻扎——整整半年,吃在那里,睡在那里,警戒在那里,思乡在那里。战壕又深又宽,兵们横七竖八地睡着,如同古墓里全副武装的干尸。战壕前方,空旷的原野一览无余。草绿得失真,花开得灿烂,土拨鼠从洞穴里探出憨厚的脑袋,野兔红色或者灰色的眼睛机警地闪动着。一切那般宁静美好,看不出任何战争的迹象。可是他们不敢离开战壕半步。长官说,对方的狙击手藏在岩石的缝隙里,藏在土拨鼠的洞穴里,藏在草尖上,藏在花粉间,藏在尘埃中,藏在阳光里。狙击手无处不在,他们是死神的使者。
他不相信。他不敢不相信。每一天他们都高度紧张,然而战争迟迟不肯打响。
战壕的边缘,开满蓝色的小花。花五瓣,半透明,花瓣淡蓝,花蕊淡黄,花蒂淡绿。小花晶莹剔透,如同巧匠精雕细琢而成。他探出脑袋,向小花吹一口气,花儿轻轻摇摆,淡黄色的花粉飘飘洒洒。蜜蜂飞过来了,嗡嗡叫着,捋动着细小的长满绒毛的腿。他笑了。他不知道小花的名字,他想起了故乡。
故乡开满这种不知名的小花,初夏时,整个草原和整个河畔,全都是蓝的。有时候,他和她手拉手在花间奔跑,笑着,闹着,一起跌倒在地,让淡蓝的影子轻洒全身。还有时候,黄昏,他坐在木屋前,看她款款走来。她的头发高高挽起,两手在阳光下闪出微蓝的光芒。她提着长裙,赤着脚,脖子优雅地探着,长裙上落满淡蓝色的小花。她朝他走来,走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天空掠过浮云,炊烟升起,一头牛在远方唱起低沉而深情的曲子。
一切都那般美好,看不到任何战事的迹象。可是战事还是按时来了,他应征入伍。他迷恋草原,迷恋木屋和那些淡蓝的花儿,迷恋她美丽的下巴和半透明的淡蓝的手。可是他必须入伍,从一个草原抵达另一个草原。潮湿的战壕里,他盯住那些小花,如同盯住她湿润的眼睛。
他将小花小心地摘下,小心地插进枪口。小花在枪口上盛开,蜜蜂嗡嗡飞来,绕着花儿盘旋。他笑,他冲小花吹一口气。小花轻轻抖动,淡黄色的花粉,纷纷扬扬。
长官不喜欢他这样做。长官说枪不是花瓶,枪的唯一作用,是杀人。他知道。可是他喜欢那些小花,更喜欢小花将枪口装扮,将战壕装扮。他从战壕里探出脑袋,他看到海洋般的小花把草原覆盖。狙击手,他看不到。
长官说,再这样做的话,把你送回家。
家乡有温驯的奶牛、笔直的炊烟、淡蓝色的小花和小花般芬芳的她。他想回家,可是他不能回家。
每一天,趁长官不注意,他仍然将小花插进枪口。夜里他抱着开花的步枪睡觉,梦里花儿开满全身,他幸福得不想醒来。
他必须醒来。他们终于发现了敌人。十几个人趁着夜色,爬行在淡蓝色的花丛之间。他们拖着长长的步枪,头盔涂抹成花朵的蓝色,眼神充满恐惧和令人恐惧的杀气。长官冲他摆摆手,他起身。长官再冲他摆摆手,他将枪口捅进射击孔。长官又冲他摆摆手,他的枪口,便瞄准了离他最近的头盔。这动作他和长官演练过很多次,只要他扣动扳机,对方的头盔就会多出一个圆圆的小洞。死去之前对方甚至连轻哼一声的机会都没有。他百发百中。他在等待最后的命令。
他看到枪口的小花。他愣了一下。
刚才他将小花忘记。因为紧张,因为恐惧,更因为兴奋。他该将小花摘下,轻轻插进口袋,然后,端起枪,向敌人瞄准。
那么美丽的小花,半透明,花瓣淡蓝,花蕊淡黄,花蒂淡绿;那么美丽的小花,如同娇嫩的姑娘。小花将会被射出枪膛的子弹击得粉碎,或者烧成灰烬,这太过残忍。
他的嘴角轻轻抽动。
长官的手向下劈去。他扣动了扳机。可是他迟疑了一下。或许一秒钟,或许半秒钟,或许四分之一秒钟、八分之一秒钟……他迟疑,然后,扣动扳机。可是晚了——他听到一声极轻的闷响,他的眉心,多出一个散着淡蓝色青烟的小洞。
他念一声,小花。那是故乡的名字,也是那个姑娘的名字。
(有删改)
【相关链接】 结尾二:长官的手向下劈去。他扣动了扳机。敌人的头盔上多出一个散着淡蓝色青烟的小洞,这场战争结束了。过了半年,他回到了家乡,可是他的家乡已成了一片座墟。和蔼的奶牛,笔直的炊烟,还有他心爱的姑娘都消失了,他抱头痛哭,忽然他好像发现了什么,猛地蹿了出去,原来他看到了瓦砾之中开着的小花。花五瓣,半透明,花瓣淡蓝,花蕊淡黄,花蒂淡绿……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运用较短的篇幅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花儿”和“枪”田园的诗意,与战事的紧张对峙,这一不可调和矛盾,终酿成悲剧,凸显战争的惨无人道。
B.小说开头“他知边这样不好,可是他喜欢这样。”写出他固执、不肯变通的性格特点。
C.“小花”是小说中的主要意象,小说中的主人公“他”正是因为对枪口那朵小花的热爱,才不忍开枪,失去了生的机会。
D.“长官的手向下劈去。他扣动了扳机。可是他迟疑了一下。或许一秒钟,或许半秒钟,或许四分之一秒钟、八分之一秒钟……他迟疑......”表现了“他”天生懦弱,优柔寡断的性格缺陷,丰富了人物形象。
E.这篇小说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环境描写、插叙、对比等。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表现作品主旨,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2)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请找出三处,并分析其作用。(6分)
(3)小说以“开花的步枪”为题,有什么样的深意和作用?(6分)
(4)“相关链接”中的“结尾二”是这篇小说结尾的另一种版本,原文的结尾与“结尾二”你更喜欢哪一个?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从人物形象、情节、主旨、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军旅作家李鸣生:追寻“航天文学”梦
“星空乡愁”在李鸣生心中,是儿时饥渴难耐之际无意间望向浩渺星空的惊鸿一瞥;是读书时对屈原《离骚》、《天问》不可名状的痴心迷恋;是参军后在西昌发射场钻山洞时寒风刮在脸上的粗粝感觉;是身处军艺作家班中躁动不安的雄心壮志和难以遏抑的文学梦想。当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捡拾起记忆的碎片踏上“航天文学”寻梦之旅时,心中充溢着浪漫无涯的想象和炽热灼人的激情。
一梦20年。20年来李鸣生执着追寻着“航天文学”梦,开拓了“航天文学”创作的新领域,留下了洋洋洒洒200万字的“航天六部曲”:《飞向太空港》、《澳星风险发射》、《走出地球村》、《远征赤道上空》、《风雨“长征号”》和《千古一梦》,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尤其是新作《千古一梦》,以宏大叙事的史诗笔触、气象万千的历史吞吐、富于哲思的理性思辨和深挖细节的人物塑造,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载人航天近50年的辉煌历程。该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后,受到评论家和读者的广泛好评。评论家称该书“是一部气势沉雄的飞天史诗”,“直面人生的大气之作”,“表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最具史诗品格”。
当作家是李鸣生从小的梦想。可当他参军走进西昌发射场那个荒山沟后,最大的痛苦就是信息不通。压抑、苦闷、孤独,成了他精神生活中交替变奏的三部曲。用他自己的话说,“像被一下塞进了军用罐头盒里”。当时供他阅读的只有《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文艺》。于是每当他感到孤独无望时,只能坐在山坡上抬头望天。久而久之,抬头望天便成了一种习惯。后来他在一篇文中写道:“每当我伫立星空之下,仿佛不是在看天,而是在与天对话,在同外星人约会,在对宇宙审美。天空气势恢宏,意象沉雄,境界寥远。望着天空,我仿佛能触摸到生命的宽广,人生的悠长;能感受到时空的流逝,万物的律动;还能隐隐听到大自然的箫声从远古岁月的岸边徐徐荡来。感谢上天的馈赠——15年的发射场生活,使我比一般人更有条件仰望天空,使我有机会伴着火箭的一次次升腾跳到地球之外对我们生存的地球进行立体的思索,从而改变了我跪着看待人生的姿势,获得了一个新的审视世界的角度。”
展开余下试题
李鸣生一当兵就被选为新兵连文书,想去个好连队不是问题。但文化科长发现了他的“创作才能”,把他分到了最苦的连队打山洞,好让他积累生活素材将来为团队搞创作。打山洞的第一个晚上班长就对他说,这儿将来要发射飞船!于是“飞船”成了支撑他在大山沟坚守下去的精神力量和美好梦想。1984年4月的一个夜晚,当李鸣生亲眼看见“长征3号”火箭在熊熊烈火中从西昌发射场隆隆升起时,他的灵魂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巨大震撼!他说火箭腾飞那一瞬间,是他看到的人世间最壮美的一道“风景”!这道“风景”使他第一次领略到了人类智慧和力量的神奇与伟大,同时也让他不经意间领受到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以致后来他写下了这样的话:“人类不追寻梦想,梦想会追寻人类吗?”
如果说李鸣生当初成为航天队伍中的一员是幸运、缘分,那么后来他对于“航天文学”梦想的执着追寻和持续20年的不懈建构则是一种主动选择。1989年,李鸣生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他把书写“航天文学”作为主攻方向,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顶着漫天风雪在北京开始了极其艰难的采访。没有线索,没有资料,没有经费,了解尘封已久的历史,如同大海捞针。他的采访写作,并非委派的任务,而完全是他个人的自觉行为,其酸甜苦辣可想而知。当我问他为什么能坚持长达20年时,他说:“‘航天文学’不是谁要我写,而是我要写。一是我最美好的青春都留在了发射场,与航天人有了无法割舍的血肉联系;二是中国文学书写人类陆地文明历史的多,表现人类空间文明历史的少,我想斗胆为文学花园添加一棵小草。”
其实,李鸣生的创作早已越过航天。他的《国家大事》对中国科学家的命运进行了深层探讨,提出了“人才问题也是国家大事”的命题;《全球寻找“北京人”》寻找人类失落的文明与精神,传播海内外,刮起一股寻找“北京人”的旋风。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后,他4赴灾区,住帐篷,忍受42度的高温,一边打吊针一边采访,行程上万公里。当他深入深山墓地时,面对数百个孩子的坟茔,竟仰天长叹,以泪洗面,长跪不起。他说:“面对灾难,作家不应缺席;面对死亡,文学不该沉默。”最后写出了催人泪下的长篇摄影报告文学《震中在人心》。
如同许多评论家所言,李鸣生是一个内心有着巨大能量的作家。他始终书写大历史、大事件、大命题,充满了对人生、世界乃至人类命运的关切之情,作品总是呈现出抒写天地人心的浩然大气和不断超越自我的探索精神。作为一个硕果累累的军旅作家,他曾获得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首届中国报告文学大奖等近20个重要奖项。2005年还被《中国作家》聘任为“首席纪实作家”。但在与我交谈时,他对此很淡漠也很清醒。他说:“我写作只为尽到我生命的那份职责,只为完成我生命的自由表达,只为给历史留下几块‘标本’。”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李呜生,四川人,1974年入伍,毕业于解敌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这样评价他:“在中国报告文学坐标上,你独领风骚,自由翱翔在航天王国里,用文学穿越历史,让诗意敞开心扉。每一部科技题材作品,都葆有认识高度、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难能可贵。‘中国航天文学第一人’这一称谓,当之无愧!”
(1)下列对本文内界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从参军成为航天队伍的一员,到开始文学创作,再到被人称为“中国航天第一人”,李鸣生的航天文学追梦之路可谓顺风顺水。
B李鸣生写“航天文学”的原因在于中国文学书写人类陆地文明历史的多,表现人类空间文明历史的少,这完全是他个人的自觉行为。
C文本中多处引用李鸣生自己的话,印证了作者的观点,使文章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D李鸣生用“像被一下塞进了军用罐头盒里”的话形容自己在发射场的生活,正是这样的生活促使他离开部队开始文学创作。
E作者写完李鸣生追寻的“航天文学”梦后,笔锋一转,聚焦他对科学、人生、世界乃至人类命运的关切,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2)哪些因素使李鸣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航天文学第一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作者是怎样刻画李鸣生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的?谘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李鸣生说:“我写作只为尽到我生命的那份职责,只为完成我生命的自由表达,只为给历史留下几块‘标本’。”请指出这句话体现了李鸣生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并就其中一方面联系实际,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
第II卷 表达題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秉承服务于“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G20杭州峰会主题,同时体现“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展示了中国l风的国际范儿。
B.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C.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D.近日,被誉为“中原四大名刹”之一的风穴寺正式取消门票,此举对于提升寺院知名度、传播佛教文化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14.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为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学校举行了《长征组歌》专场音乐会。一首首荡气回肠的歌曲,颂杨了永远闪亮的长征精神,给人以精神的洗礼。
○2面对重重困难,刘邦没有气馁,而是与一帮兄弟浴血奋战,不到几年时间,他已经成为一个控地千里,坐拥百城的王者。
③几年前,少不更事的孙杨曾因误服禁药被禁赛,在里约奥运会上,澳大利亚的霍顿借此骂孙杨为“骗子”,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气愤。
④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中生活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
○5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⑥刘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锱铢必较,一点点差错都难逃他的法眼。他常常教育我们,要干就要干到最好,精益求精。
A○1○3○5B○1○4○6C○2○4○5D○2○3○6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做老师之前我并未认识到,一种职业能够如此深入地参与到很多人的人生里。○1他们是○2你的学识崇拜你,○3因为你的帮助而感谢你,○4是因为你的开导而信任你,○5仅仅是因为喜欢 你的人生态度,○6你都切切
上一篇: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陕西省西藏”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