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371  2017-01-26
标签: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1]
2017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题型攻略:第3章 古诗鉴赏(二)
复习要点
1.继续强化艺术手法知识网络的构建。
2.重点解决复习中判断不准、不全以及分析不到位的问题。

一、请认真研读课标卷近几年赏析艺术手法类试题,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篇目 试题 参考答案 考生现场答案
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其一)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
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
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
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
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 韦庄《含山店梦觉作》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前两句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后两句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2015年全国Ⅰ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 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2016年全国甲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
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
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
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
一洗万古凡马空。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再用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可谓层层铺垫。

1.认真研读题干,圈出关键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手法”角度较宽泛,不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具体角度,而是用“什么手法”之类较宽泛的词语。
(2)均要求“分析”,而不只是简单地判断就了事。
2.比较高考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现场答案,你发现参考答案有什么特点?考生现场答案与之相比存在什么问题?请举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参考答案特点:
①严谨规范,步骤齐全:先点明所用手法,再分析手法运用,后点明手法效果。尤其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最为典型。
②“手法”考查相对灵活。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考烘托和渲染,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考虚实结合,2015年全国Ⅰ考描写,2016年全国甲考结构技巧。均考查表现手法,不大涉及修辞手法。
(2)考生现场答案存在的问题:
①手法判断不准确。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考查对诗歌抒情手法的理解,考生只答出“虚写”,未能准确理解诗歌的“虚实结合”手法。


浏览完整试题②答案不全,手法要点多只能答出一部分。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考生只答出用“烘托”手法,漏掉了“渲染”手法。2016年全国甲答案是两层铺垫,结果考生只答出了一层。
③不分析或分析不到位。如2015年全国Ⅰ,考生只答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景运用的是写实,《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运用的是想象虚写”,未作任何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并体悟课标卷赏析艺术手法题的审答规范,力避考生现场答案中存在的问题。
无 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①生涯原是梦,小姑②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③。
注  ①神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②小姑: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有“小姑所居,独处无郎”。③清狂:犹今所谓痴情。
与《诗经•氓》相比,本诗描写人物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描写人物角度主要是侧面描写与内心独白相结合:首联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颔联巧用典故,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表现女主人公自己的爱情遭遇;颈联运用两个比喻,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尾联运用内心独白,直接表明自己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和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诗经•氓》描写人物角度主要是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全篇以女主人公的语气,以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身世遭遇为线索,生动地描写了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表现其可贵的思想品德。
核心题点一:判断准确、全面
(一)判断艺术手法如何做到准确
艺术手法的赏析首要的是对所用手法的准确判断,此一步不准,满盘皆输。而如何准确判断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
1.准确判断要立足于“网”——平时所构建的艺术手法的知识网络。
要构建的这个庞大、复杂的艺术手法的知识网络应该在一轮复习时建立起来,到了二轮复习,必须不断强化它、补充它、完善它。它是准确判断的基础。
2.准确判断要立足于“读”。
所谓“读”,就是要读懂诗歌,尤其要读懂所给诗句的意思,并要联系所给诗句的上下文,只要懂了,就离准确判断不远了。艺术手法赏析表面上是“技巧”“手法”问题,实质上是“读”的问题。
3.准确判断要立足于“关系”。
艺术手法的学问某种意义上讲是“关系学”。如借景抒情是景与情的关系,对比是此与彼的关系,虚实结合是虚与实的关系,用典是古与今的关系,等等。就是说,我们在判断时要善于抓住诗中材料的不同关系,明白了上下、左右、表里的不同关系,就抓住了判断的关键。
4.准确判断要立足于“�
标签: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17版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