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575 2017-02-05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5]
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童蒙教育与前朝相比,最明显得特征是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级制度,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其原因主要在于:宋代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强化,促进了庶族地主阶级与小农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社会阶级基础;宋代最高统治者提倡的“兴文教,用文人”,改革科举制度,为宋代童蒙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开辟了现实途径。
宋代童蒙教育对象,除了赵宋宗室子孙和一般官僚地主家庭的子弟以外,相当一部分是出身于平民的农家子弟。此外,历来位居四民之末的商人也非常重视对其子弟的教育。“农工商各教子读书”成为宋代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
宋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童蒙教育目的多元化趋向的形成。宋代童蒙教育除了以理学为核心的道德教化目的进一步彰显,以及为科举之预备目的进一步强化以外,童蒙教育为生计和职业准备的目的初步显现。由于科举考试竞争十分激烈,能及第者毕竟是少数,当人数众多的农工商子弟的科举之梦在屡试屡败中破灭时,其读书目的往往也随之发生变化。袁采在《袁氏家训》中明确指出:“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
宋代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促使童蒙教育重心下移至民间,童蒙教育出现了事实上的双轨制,即一是包括专为皇室、贵族子弟设立的官学教育系统,二是包括专门为广大中下层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子弟设立的私塾、义学、家塾以及其他民间教化形式在内的私学教育系统现代文阅读宋代童蒙教育与前朝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级制度现代文阅读宋代童蒙 教育与前朝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级制度。私学教育系统中接受教育的主要是人数众多的田夫牧子和工商小民,他们的天职‚无非“辟土植谷”,“作巧成器”,“通财鬻货”,因此,他们所读之书系“杂字”、《百家姓》之类。广大中下层平民及其子弟在“常读熟记”中了解五谷杂粮、农什器具、日用家什以及生产、生活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而达到“上账不难”等基本技能的掌握的目的。
此外,宋代许多著名学者如朱熹、吕祖谦等,在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蒙童进行一些自然、科学常识的教育,以培养博学、广闻的儿童。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宋代童蒙教育内容中不仅有“云维何兴,以水之生。雨维何降,以云之蒸”等自然常识,也出现了以欧阳修的《州名急就章》、方逢辰的《名物蒙求》等为代表的专讲名物制度、自然常识及科技知识的童蒙教材。
宋代童蒙教育凭借其大众化的特点,不仅促进了整个宋代社会文化的相对普及和下层民众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上层精英文化向下层大众文化的传播和转变,对维护封建宗法社会的稳固和延续封建统治发挥了独有的文化效应。同时,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也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童蒙教育社会化普及化发展的先河。
(摘编自郭娅《试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童蒙教育呈现出大众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宋代教育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级制度,普通百姓有了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
B.宋代童蒙教育的目的渐渐地发生变化,其原因之一是科举考试竞争激烈,大多数农工商子弟根本无法实现一举成名的梦想。
浏览完整试题
C.宋代童蒙教育体系包括为皇室和贵族子弟等设立的官学教育系统,及面向广大中下层知识分子、普通百姓子弟设立的私学教育系统。
D.宋代许多著名学者对童蒙教育做出过贡献,如袁采、朱熹、欧阳修等人,他们或提出过童蒙教育的理论主张,或编写过相关教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统治者提倡“兴文教,用文人”,改革科举制度,这些因素为宋代童蒙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发挥了一定作用。
B.“农工商各教子读书”反映了宋代童蒙教育对象非常广,除了赵宋宗室子孙、一般官僚地主的子弟外,还有众多的田夫牧子和工商小民的子弟。
C.宋代童蒙教育的目的虽然仍包括道德教化和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但是更加重视自然、科学常识教育,注重传授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D.宋代以《百家姓》《州名急就章》《名物蒙求》之类的书作为童蒙教育的教材,帮助孩子们识字、认识名物,并且普及自然常识和科技知识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宋代童蒙教 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教育目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逐渐由单一走向多样。
B.宋代的童蒙教育不仅保障了官僚贵族子弟能够读书,而且为平民百姓子弟也提供了上学读书的机会,客观上推动了教育的大众化。
C.宋代童蒙教育在古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为宋代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宋代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D.宋代童蒙教育促进了下层民众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因而上层精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向下层大众传播,巩固了封建统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继恩,陕州陕人。周显德中为内班高品。太祖召见,赐名。累为内侍行首。
雍熙中,王师克云、朔,命继恩率师屯易州。自岐沟关、 君子馆败绩之后,河朔诸路为契丹所扰,城垒多圮。四年,继恩按行增筑之。改皇城使。
李顺乱成都,命为剑南两川招安使,率兵讨之。军事委其制置,不从中覆。管内诸州系囚,非十恶正赃,悉得以便宜决遣。四月,继恩由小剑门路入研石砦破贼,斩首五百级,贼众望风奔走,杀戮溺死者不可胜计。获顺及铠甲、僭伪服用甚众。
朝议赏功,中书欲除宣徽使。太宗曰:“朕读前代史书,不欲令宦官预政事。宣徽使,执政之渐也,止可授以他官。”宰相力言继恩有大功,非此任无足以为赏典。上怒,深责相臣。
继恩握重兵,久留成都,转饷不给,专以宴饮为务。每出入,前后奏音乐。又令骑兵执博局棋枰自随,威振郡县。仆使辈用事恣横,纵所部剽掠子女金帛,军士亦无斗志。州县有复陷者。
继恩初事太祖,特承恩顾。太宗忠之,自是宠遇莫比。喜结党邀名誉,乘间或敢言荐 外朝臣,由是士大夫之轻薄好进者从之交往,每以多宝院僧舍为期。 有潘阆者能诗咏,卖药京师,继恩荐之,召见,赐进士第。
及真宗初,继恩益豪横,颇欺罔,漏泄机事,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缄题往来,多请托,至有连宫禁者。素与胡旦善,时将加恩,密诿其为褒辞。又士人诗颂盈门。上恶其朋结黜为右监门卫将军安置均州籍没赀产诏中外臣僚曾与继恩交识及通书尺者自首不问。
咸平二年,卒于贬所,遣使将其家属还京师,假官舍处之。四年,听归葬。
(《宋史〃列传第二百二十五〃宦者》,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恶其朋结/黜为右监门卫将军/安置均州/籍没赀产/诏中外臣僚曾与继恩交识及通书尺者/自首不问/
B.上恶其朋结/黜为右监门卫将军安置/均州籍没赀产/诏中外臣僚曾/与继恩交识及通书尺者自首 不问/
C.上恶其朋结/黜为右监门卫将军/安置均州/籍没赀产诏中/外臣僚曾与继恩交识及通书尺者自首/不问/
D.上恶其朋结/黜为右监门卫将军/安置均州/籍没赀产/诏中外臣僚/曾与继恩交识及通书尺者/自首不问/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太宗,这些称谓是古代帝王庙号,一般是开国皇帝称谓高祖、世祖等,第二代称太宗等,如汉高祖刘邦。
B.咸平是宋代的一个年号,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只能拥有一个年号,如康熙皇帝、乾隆皇帝。
C.“朕”,意思是“我”,在秦代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自秦始皇开始,成为用于皇帝自称时的专用字,以后沿袭下来。
D.“路”宋时行政区域名;“宫禁”一般是帝王和王后居住的地方,也泛指皇宫内部。
6.下列对原文有关 内容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继 恩领兵打仗,富于谋略,驻屯易州的时候,他修补了被敌人毁坏的城墙堡垒;讨伐李顺时,又出奇兵,夺取 了成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B.王继恩虽是宦官,但几代皇帝对他都宠爱有加,太祖赐名,太宗给予他与战功相等的官职,真宗给予非常的宠遇,荣耀一时。
C.王继恩贪图富贵,纵情享乐。在成都出行时,前后吹奏音乐,沉迷于享乐,他的奴仆、下属们放纵不法,军纪也非常混乱。
D.王继恩接受请托,结党营私,即使在京城卖药的,他也敢向皇帝举荐;暗中让人为自己写赞词,欺上瞒下,泄露朝廷机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管内诸州系囚,非十恶正赃,悉得以便宜决遣。(5分)
(2)宰相力言继恩有大功,非此任无足以为赏典。(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北郭贫居
孟郊
进乏广莫力 ,退为蒙泷①居。
三年失意归,四向相识疏。
地僻草木壮,荒条扶我庐。
夜贫灯烛绝,明月照吾书。
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②。
注:①泷,指草木茂盛之地。②清虚,指风露。
8.关于“贫居”,诗中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5分)
9.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作者写最后两句有什么用意。(6分)
(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用疑问语气指出了秦朝在财富搜刮与挥霍上的反差行为。
展开余下试题
(3)曹操《观沧海》中“ , ”两句,描写了水波汹涌澎湃、岛屿高耸矗立的景象。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25分)
求画
郑武文
闲暇之时,县令喜欢执一柄轻罗小扇,着布衣软鞋在潍河边漫步。
一日,县令想到独在北方为官,妻儿却远在江南,不禁多走出了几里,肚子开始不争气,兀自咕噜噜地乱叫。此时恰好一股诱人的鱼香传来,县令的脚就不听自己使唤了。
泥坯小房没有院墙,一位清秀的老者正在院子里煮鱼。看到县令进来,老者呵呵一笑,并不多言,如同是邻居串门,只是拿了一个小凳请县令坐下。老者三缕长须,面皮白净,并不像农人,倒似读书之人。相比之下,倒是县令面皮黑瘦,几根乱哄哄的胡子,让他更像风雨中谋生的样子。
二人坐下,略微寒暄几句,老者并不问县令从何而来,只是拿出粗瓷大碗,从锅里舀上一碗鱼肉,再倒上半碗自酿的老酒。似心有灵犀,两人一碰酒碗,哈哈大笑。
夜色渐深,蟋蟀、青蛙不停鸣奏,却是月朗星稀,正是阴历的十五,县令得知老者确是读书之人,姓王,是一名落魄秀才,卖点字画为生,兼到面前的潍河里打些鱼虾,自己食用。虽清苦,却清闲自在。
隔几日再来,县令自备了一些酒肉,把酒言欢,谈古论今,讲一些当地趣事。二人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县令有次来访,发现王秀才正在作画。县令在旁边观望,微微摇头,却不说话。过几天再去,问老者:“王兄的画卖得可好?”王秀才苦笑一声,指指身后的画轴:“生意颇苦,难抵米炊。”县令说:“不怕得罪老兄。老兄的画,匠气颇重而力道不足,还须改进。”随即拿起案上的笔,轻轻一描,顿显虬枝劲骨,力道遂出。王秀才不禁惊呼一声:“先生神笔也,可否收小生为徒?”县令扶起跪拜的王秀才,呵呵一笑:“收徒不必了,咱互相切磋.我倒可勉强指点一二。”于是教了王秀才几处地方,告知要循序渐进,就告辞了。
过了几日又来,看王秀才所画并没长进,不禁叹了一口气说:“看来王兄作画,还需要时间。在下不才,卖弄一下,给你画一幅图画,你只需每曰临摹,过一段时间再说。”王秀才很高兴,拿来一张大宣纸,说:“老叟眼有点儿花了,还请先生画大一点儿,看得清楚。”县令也不推辞,心说人到这般年纪尚且如 此好学实属不易,于是尽力画好。
画的是一幅《墨竹图》:竹在月光下被清风刮得折向一边,却有一股宁折不弯之势。画完题词:一肩明月,两袖清风。
王秀才在旁边看呆了,待到最后,扑通一声跪到地上:“父母官大人请盖印章!”县令哈哈大笑: “缘何知道是我?”王秀才说:“当今天下,能有此气魄、画工之人,除了潍县县令郑板桥再无他人。”
县令哈哈大笑:“既然知道是我,也不枉我们相交一场,就依了老兄。”随即拿出印章盖上。 过了几日,郑板桥正在县衙处理公文,下人来报:“钱府管家送来请帖,请大人到钱府赴宴。并特别交代,有宝贝要让大人看。”
到了钱府,县里士绅豪族都已到齐,就等着郑县令来了开席。大家把县令迎进去,让到上座,钱德贵才说:“钱某近日得了几件宝贝,想请各位给鉴别一下真伪。”大家随声附和:“钱府哪件不是宝贝?能饱眼福,实则三生有幸......”
钱德贵先拿出几件瓷器,都是上好的唐三彩、宋瓷,让人大声惊呼。然后,钱德贵说:“这些都不是最珍贵的,此有当朝名家一幅《墨竹图》.堪称力作,应为难得宝贝。只是在下尚不敢确定真伪。”随即展开。
郑板桥一看,脑袋一下子就大了,正是自己几曰前给王秀才画的《墨竹图》。早有几个人围过去,高声赞叹......
钱德贵更是得意忘形,来到郑板桥面前:“郑大人,老夫所得字画,是您的画,还请鉴别一下真伪啊?”
郑板桥哈哈大笑:“拿来我看。”几个人小心翼翼捧过来,郑板桥拿在手里端详了一下,随即迅速扯为碎片,扔进旁边的鱼池里,怒道:“赝品!纯为辱我清名!”旁边的人来不及反应,刹那间目瞪口呆。好久,才有人说:“可我们鉴定,确是大人真迹啊。”郑板桥脸一綳:“荒唐!我自己的作品,难道真伪还要别人来说吗?各位请继续,老夫这就去查一下此事,辱我清名事 小,欺骗钱老爷罪不可恕!”
随即回头,扬长而去。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23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小说以郑板桥和王秀才的认 识、交往、认清面目为线索,在波澜起伏的过程中,表现了真正认识一个人的艰难。
B.“夜色渐深,蟋蟀 、青蛙不停鸣奏„„”这些典型的社会环境的描写,一方面交代了两人交谈时间的漫长,一方面表现了两人的彼此欣赏,情感加深。
C.“唐三彩、宋瓷……”这些公认的宝物,“让人大声惊呼”,这里作者运用烘托的手法,为郑板桥画的出现蓄势,以突出画的珍贵。
D.“辱我清名事小,欺骗钱老爷罪不可恕!”郑板桥灵活机动、巧妙的处理了危境,为自己调查画赢得时间。
E.一幅小小的画,却关联了县令、王秀才、钱老爷三个人物,有官府、有民间,浓缩了一个 巨大的社会,展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引人深思。
(2)王秀才的形象主要在前半部分,但后半部分依然可以看到他的影子,说说王秀才的形象特点。(6分)
(3)小说以“墨竹图”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郑板桥是古代清官的代表,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联系小说的观点,谈谈做一个正直的人的要求。(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曹禺传(节选)
田本相
日本的一位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曾写过一部名叫《苦闷的象征》的书。他说,艺术是苦闷的表现,文艺是苦闷的象征。当然,这种看法不无偏颇之处。如果说苦闷对艺术创造是相当重要的,也不是毫无道理。这点,对曹禺来说,倒多少有点真实性。他曾对我说,‚你要写我的传,应该把我的心情苦闷写出来。
的确,曹禺从小就有着不少的苦闷,好像生来就是一粒苦闷的种子。他上中学时,才不过十几岁,他的父亲就对他说:‚你小小的年纪,哪里来的这么多苦闷?‛连自己的父亲都不能理解儿子的内心苦闷,说来都会使局外人感到奇怪。
从曹禺的家境来说,他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住的是小洋房。家里有各种佣人:拉车的、做饭的、看门的、打杂的,还有保姆等等。生活优裕得很。按理说是不该有什么可愁的可苦闷的;但是,他偏偏却有着许多苦闷。他对我说:‚我也不知道我会有那么多苦闷,可那时我的确是苦闷的啊!‛家庭生活的优裕,不但没有给他增添欢乐,反而成为他痛苦的渊薮了。
也许有人会说,可能曹禺先天就带有忧郁的血质,以致从小就忧心忡忡,心怀苦恼。这自然是说不通的。尽管曹禺的父亲不能理解儿子的苦闷,但要理解曹禺的苦闷,还得从曹禺的父亲的苦闷谈起。原 来,曹禺的父亲也是一个苦闷盈胸的人。
可是,你要从他那里去了解他的父亲,了解他的家世,他却不能给你一个详细的回答。似乎他很健忘,他说不清楚他祖先的事情。他对他父亲的脾气和性格,有很深的了解,但他却说不清楚他父亲的确切履历,这也多少反映了曹禺的个性。他对他家的有些事是漫不经心的,甚至是很生疏的。并不是家里人未曾对他讲过万家的家族史,而是他从不记忆这些‚家庭琐事‛。他不是故意不记,而是他的大脑不储存这些信息。因此,当人们问起他的家世时,有许多事他说不清楚,讲不出个来龙去脉,年月更是模糊不清;或者是不知道。对于这种尴尬的场面,他总是摇着头,喟叹一番,而终于说不出一个究竟来。有时,这使来访者格外扫兴,这确是无可奈何的。但是,有的事他的记忆却十分清晰,连细节都记得十分真切具体。他念过的书,有的至今都能倒背如流,如美国总统林肯在葛特斯堡的演说,他还能用英文背下来。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展开余下试题
最使曹禺莫名其妙的,也是使他最难以忘记的,是他父亲常对他说:‚家宝,你不能忘记,你可是个‘窭人之子’啊 !‛当时的家境虽没有大富豪大军阀那么阔绰,但也不是什么穷苦之家。他对儿子讲这些话时,是那么认真而严肃,似乎其中又有殷切的期待。那么,为什么万德尊要让曹禺记住自己是‚‘窭人之子’呢?恐怕在他内心深处还没有摆脱万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那种贫穷度日的记忆,也还没有实现光宗耀祖的愿望,还没有改变‚窭人‛的地位。所以,叫儿子记住这点,是期望他们继承他未竟的事业,去奋斗去挣扎,他是多么望子成龙啊!正因此,尽管他自己抽大烟,却不满意长子万家修抽大烟。他恨家修不争气,不止一次训斥家修,甚至破口大骂,但家修仍不能改其恶习。有一次,当他又看见家修偷偷吸鸦片时,就干脆跪在儿子面前,乞求儿子不要再抽了。他痛心疾首地哀求儿子:‚我给你跪下,你是父亲,我是儿子。我请你不要抽,我给你磕响头,求你不——由此,也可看出万德尊内心交织着多么错综复杂的 痛苦。在他临死前几年,他还是叨念着,要外出干一番,把家业振兴一下。但他不过是说说而已,再也没有力量振起他的翅子,他已经成为一个废物。
这样一个父亲,这样一个家庭!那像铅块一样沉重的家庭气氛,那像坟墓一样的窒息环境,注入曹禺童年心灵里的是忧郁是苦闷。他怕,他躲避着;他恨,他逃脱着,他躲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他逃到自己的心里。家里房子很多,一座两层的小洋楼,有八间房子,他有自己的房间。这卧室就成为他避难的巢穴。他躲到房间里读书,他更躲到自己心里活着,把心封闭起来,他是孤独而寂寞的。
(节选自田本相《曹禺传“第一章”童年的苦闷》有删改)
(1)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开篇以《苦闷的象征》切入,指出”“苦闷对艺术创造是相当重要的”这个观点,意在引出传主曹 禺童年的苦闷,总领全文。
B.曹禺对他父亲的脾气和性格,了解不深,说不清楚他父亲的确切履历以及家世,他也从不记忆这些“家庭琐事”。
C.“家宝,你不能忘记,你可是个‘窭人之子’啊!”父亲的这句话像铅块一样沉重地压在曹禺心中,让他莫名其妙,也使他最难以忘怀。
D.本传不仅刻画了童年曹禺形象,而且还为读者刻画了一位内心苦闷盈胸、望子成龙的曹禺父亲形象,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有其父,必有其子。
E.作为一篇传记,本文在叙事上采用作者客观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的方式,同时穿插自传的形式,从而使传记更加客观、真实可信。
(2)本文为读者展示了一位怎样的“传主”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结合本文,谈谈造成曹禺内心痛苦的原因有哪些?(6分)
(4)“如果说苦闷对艺术创造是相当重要的,也不是毫无道理,”请先阐述其中的道理,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加以说明。(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一些运营商通过虚假广告吸引用户,明知网速无法契合相关的宽带资费,却照样营销、售卖,这与消费欺诈毫无二致。
②政法委领导要求政法干部守住底线,坚定信念,面对党内出现的歪风邪气,必须敢 于亮剑,坚决与之斗争,绝不能听之任之。
③一直不瘟不火的京津冀一体化问题,逐渐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随着路线图越来越清晰,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之间的产业转移也被提上日程。
④新赛季,新教练恩里克的上任和乌拉圭射手苏亚雷斯的加盟,对巴塞罗那足球队来说简直是为虎傅翼,这让梅西对再次冲击欧冠充满信心。
⑤纵观波澜壮阔的五千年历史,在民族危亡的关头,总会有志士仁人挺身而出,毁家纾难,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骄傲。
⑥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A.②⑤⑥ B. ②④⑤ C.③⑤⑥)D.①②⑤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日伦敦高等法院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
B.近年来,历史剧逐渐摆脱了泛娱乐化倾向,以强烈的现实感引起观众的心灵共鸣,发挥着普及历史知识、传递历史意识、开发历史智慧的文化责任。
C.一个社会整体科学素养低,轻则会为一些“伪概念”“伪科学”的流行和泛滥提供温床,重则会影响一个社会的判断力、科技创新力与竞争力的强弱。
D.近年来,为保护候鸟,不少地区通过退耕还林、改善湿地水质等措施,优化候鸟的生存环境,为人与候鸟和谐相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实录性质的历史著作,是后人认识明末社会情况的信使, , 。 。 , , ,成为后人研究徐霞客的权威资料。
①我们今天还能从该书中广泛引录重要史料,得益于他犀利的眼光和正直严谨的态度
②它在人文方面的 内容极为广泛,政治史,文化史皆有涉及
③明代的历史资料多偏重统治阶级上层的活动和北方的情况,《徐霞客游记》所载,主要反映南方广大地区社会底层的生活
④其作者徐霞客以史家的眼光剖析世事,撷取他所 目击和采访的具有史料价值的方方面面,秉笔直书 ⑤正是该书具有的正直的历史眼光,广博的文化内涵,才使得它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作者的道德情操和历险过程。
⑥不仅如此,对各地佛寺、道观的记载特别详尽,其他宗教也有所体现。
A.③②⑥①④⑤B.④①③②⑥⑤C.④⑥③①②⑤D.③②④⑥①⑤
16.请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个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一些有关筷子的习俗至今流传,比如, ① , 首先,要摆放筷子。筷子要整齐地摆放在进食者的右手边,不要将一双筷子一反一正并列摆放,也不要将筷子用于进食的一端朝桌外摆放是圆桌,摆放角度要与半径线重合)。其次, ② ,不可取位过高,这样容易被认为清高孤傲,也有远离父母家门的嫌疑; ③ ,这样容易被认为笨拙,也显得缺乏教养;在据筷夹菜时,不要乱翻后再夹菜,更不要伸筷过长而到别人面前的碗盘中夹菜。
17.下图是O2O(即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图,请根据图表信息,对O2O模式下定义,要求内容完整, 表述准确,语言连贯。(90字以内)(6分)
六、写作(1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有人说,痛了,就直接
上一篇: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定时练习(五)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北省徐水综合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月考II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陕西省西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