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616  2017-02-1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6]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阶段质量检测(一)(含解析)
阶段质量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上古神话 中华民族古老的灵魂
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人民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与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上古神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初的也最为质朴的记录。
袁珂说:“要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首先应该了解它的神话。”神话大多数是口头创作,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想象和原始理解。虽然我国上古神话受到种种破坏,但人们依旧能够从中看到古代先民的智慧与理想。上古神话中精彩纷呈的故事、光芒四射的智慧、大胆奇特的想象、浪漫瑰丽的色彩使得上古神话具有非凡的文学魅力,也使得它成为了民族精神文化的源泉之一。
上古神话在民族精神方面具体表现为一种悲剧的情怀、不屈不挠的意志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精卫填海的故事可以说是上古神话中悲剧情怀的代表。
为了拯救人类于危难之中,一个女子甘愿衔木石以填海而不辍,她的崇高举动表现出悲怆之力。小小的精卫,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要以自己微小的身躯和微不足道的力量填平茫茫的大海,这是多么执着的抗争,多么悲壮的场景。除此之外,还有夸父逐日的故事。夸父为了追赶太阳而渴死在路上,他是为了心中的梦想而追逐不已。巴金先生曾说:“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想到,在现实的生存困境中,古代先民在与大自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而在鲧禹治水的故事中,“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鲧的行为类似于古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鲧死后集其精力生下禹,禹秉承父志,最终使得洪水消退,万物重生。这体现的更是一种伟大的斗争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和信念。
上古神话中蕴含着古老的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源泉与脉络,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恩斯特•卡西尔曾说,“一个民族的神话不是由它的历史确定的,相反,它的历史是由它的神话决定的”。这里,恩斯特•卡西尔十分肯定了神话对于民族历史的影响。同时,在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也能看到上古神话的影响。
毋庸置疑,上古神话故事在历史进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同时也有着自身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原始神话中,人类从何而来?包容人类和万物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原始先民们思考过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它对于今天愈发迷茫愈发找不到归宿的人们,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不屈于大自然的神秘莫测的威力,幻想通过神力战而胜之,正是神话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斗争精神。神话中所表现的这些人类的先祖与大自然积极抗争的生动场景,至今仍能给人们一定程度的力和美的享受,这或许就是神话至今仍具有某种积极的现实意义的一种表现。
人不应当因为有了更加科学的思维而抛弃上古神话。上古神话也是人类认识发展的一个阶段,它是历史的,是有价值的,就如一个成年人不能够否认自己的童年的价值一样。如果武断地否定上古神话,岂不是和吃饼的大汉一样觉得只有最后一块饼有价值而前面吃的都没有价值?在现代社会,人们应该适时地回头看看历史的东西,经历时间淘洗而沉淀下来的,必然会发出金子般的光芒。现在的人们太过盲目,追求了半生却发现迷失了方向。一个牢固的精神根基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强大的根基,人生的大树才会枝繁叶茂,焕发生机。而一旦缺失这样的根基,人就会枯萎,以致迷失在滚滚人流中不知所以。


浏览完整试题通过研究上古神话,我们可以更好地追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因为由神话开创和奠基的精神特质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精神力量的作用,它们都曾以潜意识的方式影响着几千年来人们的文化思维方式,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只要秉承这些有利于生存、发展的精神品质,一个崇尚道德、境界高远的华夏民族将会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它是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和周围世界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源泉之一。
B.神话是人民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表现了古代人民与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初的也最为质朴的记录。
C.古代神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周围世界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从中能够看到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与理想。
D.我国古代上古神话大胆奇特的想象、浪漫瑰丽的色彩等使其具有非凡的文学魅力,也使得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不竭的源泉。
解析:选B 原文说的是“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与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选项表意不准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上古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先民与大自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故事是悲剧情怀的代表。
B.鲧禹治水的故事体现了一种伟大的斗争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是一种民族英雄勇于担当民族责任的精神写照。
C.上古神话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发展的源泉和脉络,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上古神话是民族精神文化之魂。
D.恩斯特•卡西尔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由它的神话决定的,意在肯定神话对于民族历史的影响,对于民族精神发展所起的作用。
解析:选C 强加因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话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原因是神话所表现的积极向上的斗争精神的场景,至今仍给人带来力和美的感受。B.人们有了更加科学的思维而抛弃上古神话,否定它的存在历史和价值,就如一个成年人否认自己的童年的价值一样。
C.作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应当适时回头看看经历时间淘洗而沉淀下来的东西,而不该一味在现实中盲从而失去方向。
D.上古神话开创奠基的精神特质以及所起的巨大精神力量的作用,都曾以潜意识的方式影响着几千年来人们的文化思维方式。
解析:选A 原文说的是“神话中所表现……这或许就是神话至今仍具有某种积极的现实意义的一种表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19分)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通判莱州。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时宋绶出知应天府,杜衍在荆南,劝言:“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又言:“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迁延不赴陈州,觊望相位;弟惟济任定州总管,自请就迁留后;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请趣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除命。”贬太常博士。郭皇后废,议选纳陈氏,劝进谏曰:“正家以正天下,自后妃始。郭氏非有大故,不当废。”疏入,后已废,而陈氏议遂寝。马季良自贬所求致仕,朝廷从之。劝言:“致仕所以待贤者,岂负罪贬黜之人可得,请追还敕诰。”又言:“发运使刘承德献轮扇浴器,大率以媚上也。请付外毁,以戒邪佞。”赵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劝视其表函犹称臣,因上奏曰:“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熟议。”遂落职知齐州。丁母忧,起复,知凤翔府。既而知成德军韩琦言,劝所遣将张忠、刘遵,平贼功皆第一,特诏奖谕。未几,召为翰林侍读学士,迁给事中,辞不受。劝性廉俭,居无长物。尝谓诸子曰:“颜鲁公云:‘生得五品服章绂,任子为斋郎,足矣。’”及再为侍读,曰:“吾起诸生,志不过郡守,今年七十,列侍从,可以归矣。”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后二年卒。
(节选自《宋史•郭劝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累迁太常博士    累:连续
B.请趣惟演上道 趣:催促
C.郭氏非有大故 故:变故D.大率以媚上也 率:都
解析:选C “故”应是“过错”的意思。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辨理”有“申辩”等含义,文中有“辨析审理案件”的意思。
B.“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类似于今天的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在官府内闭门守孝叫“丁忧”,遭逢母亲丧事叫“丁母忧”。
D.“侍读”是官职名,其主要职责是陪帝王或皇子读书,为其讲学,供其顾问。
解析:选C “在官府内闭门守孝”的说法错误。“丁忧”指遭父母之丧,古代朝廷官员的父母亲若去世,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离职回到原籍守制。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郭劝耿直敢言,曾两次因直言进谏被降职。皇帝欲废郭皇后立陈氏为后,郭劝力排众议,上奏章给皇帝,最终郭劝因此被降职。
B.郭劝坚持原则,敢于奏议国事。对官员的任用,他总是秉公提出合理的建议,不惧得罪人,甚至请求皇帝收回成命。
C.郭劝刚正不阿,尽力遏制官场恶习。发运使刘承德向皇帝献轮扇和浴器。郭劝认为这是向皇帝献媚讨好,应赶快拿到外边销毁,以戒除恶习。
D.郭劝不贪财货,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赵元昊曾任命郭劝为官告使,又送给郭劝百万资财,但是郭劝全都拒绝接受。
解析:选A 原文郭劝两次被降职均与谏止废郭皇后立陈氏为皇后无关:一次是因为郭劝请求催促钱惟演立即返回任所,罢免钱惟济的兵权,追回对胡则的任命,被降职为太常博士;一次是因为赵元昊反叛后仍然称臣,郭劝建议逐步用礼来折服他,结果被降职为齐州知州。


展开余下试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熟议。(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赵元昊虽然使用超过中国所授予的名位,但还自称为臣,可以逐步用礼来折服他,希望皇上和大臣仔细商议。(得分点:正确译出“僭”“屈”“熟”各1分,句意2分)
(2)于是呈上表章,三次上表也不得辞官,赏赐他银两让他买田地和住宅。(得分点:正确译出“拜”“谢”“市”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考中进士,屡经升迁为太常博士,特旨升职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因为母亲年老而坚决推辞,又担任莱州通判。州民霍亮被仇人诬陷而被判处死罪,是官吏们从中收受财物造成的,郭劝替他昭雪免罪。当时宋绶出朝为应天府知府,杜衍在荆南任职,郭劝说:“宋绶有文才学识,杜衍清廉正直,不应派在地方。”又说:“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在京拖延不去陈州,觊觎宰相之位;他的弟弟钱惟济现任定州总管,自己申请改派为留后;胡则因罪被免除三司使,却又升任工部侍郎。请催促钱惟演立即返回任所,罢免钱惟济的兵权,追回对胡则的任命。”被贬为太常博士。郭皇后被废,朝中商议选立陈氏,郭劝进谏说:“通过治家来治天下,首先要从后妃开始。郭氏并没有大的过错,不应废掉。”奏章呈入时,皇后已被废掉,而关于立陈氏的商议也作罢了。马季良从贬官所在地请求退休,朝廷批准了。郭劝说:“退休是给贤者的待遇,怎么能够让被贬斥的人得到?请皇上收回命令。”又说:“发运使刘承德进献轮扇和浴器,大都是为了讨好皇上。请拿到外面销毁,以警告奸邪之人。”赵元昊世袭父亲的封爵,任命郭劝为官告使,送给郭劝百万资财,郭劝全都拒绝接受。赵元昊部将山遇率宗族来投奔,并说赵元昊准备反叛。这年冬天,赵元昊果然反叛,派遣他的使臣以自封官职身份前来。郭劝看他携带的表章上还自称臣,就上奏说:“赵元昊虽然使用超过中国所授予的名位,但还自称为臣,可以逐步用礼来折服他,希望皇上和大臣仔细商议。”结果被降职为齐州知州。母亲去世居家服丧,丧期未满重新任职,为凤翔府知府。不久掌管成德军的韩琦上奏说,郭劝所派出的将领张忠、刘遵,在讨平盗贼过程中功劳都是第一,特旨诏令嘉奖。不多久,召入任翰林侍读学士,升任给事中,但郭劝推辞没有接受。郭劝廉洁节俭,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曾对孩子们说:“颜鲁公(真卿)说:‘平生能够得到五品官职,子弟承荫封为斋郎,足够了。’”待到再次任为侍读,他说:“我是太学生出身,志向不过是成为太守,现在我七十岁,在皇帝侍从的行列中,可以告老回乡了。”于是呈上表章,三次上表也不得辞官,赏赐他银两让他买田地和住宅。两年后去世。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9题。(11分)
游 春 词
[唐]令狐楚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十一月后庭梅花盛开
[宋]蔡襄
日暖香繁已盛开,开时曾绕百千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8.令狐楚在《游春词》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令狐楚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早春图。(2分)诗人晨起登楼,见一花开,顿觉春意从四面扑来;仰看暖日晴云,感受东风和煦。(2分)虽是早春,却感到了浓浓的春意。(1分)
9.两首诗都借“春风(东风)”抒情写意,但又有差异,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令狐楚诗说“暖日晴云”懂得自己在春天的出场次序,东风无须加以催逼。(2分)通过对“东风”的告诫来表达对早春景象的喜爱和希望春天渐次而来、便于慢慢欣赏的心情。(1分)蔡襄诗第三、四句写诗人猜测“春风”如同人一般多情,因痴爱梅花而去又复来。(2分)表现了梅花的可爱和诗人对梅花的极其喜爱之情。(1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在《登高》诗中借景抒情,在形象地描绘了萧萧落木与滚滚江水之后,无限悲戚地感叹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个年迈憔悴而孤独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2)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借与庄子和望帝有关的典故,表达自己迷惘、哀怨之情的句子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山势高危,行人步履维艰、神情无奈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刘建超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基德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谁都知道,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这个穷乡僻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
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肥用了,闲话也有了。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基德老汉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
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
村里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基德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做啥?基德老汉也答不上来。
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基德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进屋还要换鞋。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


展开余下试题年轻人逗趣地说,吹牛吧,你娃清风要是个大官,肯定也坐那铁壳子车,叫你娃开铁壳子车送你回来。
基德老汉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
基德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腻了,对清风娃说俺要回村呢。娃说去打火车票,俺说火车坐着头老晕。娃说那就打汽车票。俺说汽车开不到村里。爹老了,腿脚不利索了呢。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着呐。娃没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了车。瞧瞧,排场不?红颜色,娃说吉利。基德老汉脸上堆满了欣慰。一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钱雇呢。基德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
那是你娃给掏的呗。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
开车师傅伸出手指头比画了个八字。
恁贵,八十块钱?基德老汉瞪圆了眼睛。
八十块钱?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摸摸,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
基德老汉张大了嘴巴,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娃在省城做大官的话了。
村里遇上了干旱,地里的庄稼都蔫了。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村主任来找基德老汉,老爹,你娃不管当啥官,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
村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村主任问,打井的人来了没有?
基德老汉说,清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村主任说,屁,等到统筹咱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你干不干?
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井……水……”
基德老汉去了。清风娃从省里回了村。第二天村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市里、县上的。村里人这才相信基德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管着全省人的吃喝拉撒。清风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基德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
基德老汉的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水。
(摘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村里人来看望病得不轻的基德老汉,并向老汉提出叫清风娃回来看看,因为大家看到基德老汉的病很严重了。
B.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是因为他怪清风娃没有给乡亲们解决平价的化肥问题。
C.基德老汉每次在城里清风娃家住的时间都不长,主要原因就是基德老汉的生活习惯和城里人的生活习惯不同。
D.基德老汉之所以坐小汽车回来,是因为大家不相信他说的“儿子在城里做大官”的话,他想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吹牛。
E.村民们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是清风娃回来给父亲办丧事时大家才知道基德老汉平时并没撒谎。解析:B项,原因解释有误,是因为村委主任怪基德老汉及其儿子没有帮助他解决化肥问题;D项,原因概括不够全面,除了想证明自己没有吹牛外,还有虚荣的原因;E项,“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说法错误,村委主任就信过一回。
参考答案: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
(2)基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文中找出关于人物的相关事件,对于人物的描写,别人或作者的评价等。如接受村委主任的任务,搭车进城,拉回尿素,由此可以概括出其临危受命,办事利索等。此外,他进城回来给乡亲们带吃食,帮村里人买肥料、打井等,由此可知其乐于助人,关心村民等。还有就是他常说儿子当大官,想坐儿子的小车回家,以及回答别人问话时的坦率等,可知他也有虚荣心,但是没有什么心计。
参考答案:①临危受命,办事利落:在化肥紧缺的情况下,接受村委主任让他弄化肥的任务,他立即搭车进城,三五天拉回一车尿素;在遭遇干旱时接受村主任让他找人帮村里打井的任务,他立即进城,不到两天就带回儿子的五万块钱。②热情大方,关心村民:每次从城里回来都给乡亲们带各种吃食,热心帮助村里人买化肥、打井,弥留之际还念叨着井水。③有虚荣心,胸无城府:经常说自己儿子当大官,要坐儿子坐的小车回家;回答村里人及媳妇们的问话等情节,显示出他的坦率真诚,没有心计。(每点2分,答出其他特点,分析合理也可得分)
(3)小说主要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其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文虽以基德老汉为主要人物来写,但实际上突出的却是清风娃,作者为了突出这一正面形象,采用了一系列手法。作答时,可以从基德老汉和狗毛入手,写基德老汉没有从儿子那里得到实惠,这是侧面烘托;而写狗毛则是对比,因为清风娃与狗毛的做法相反。除此之外就是小说本是从基德老汉生病写起,中间却插入了清风娃的一些事情,这是插叙。在分析其效果时,要注意这些手法的运用都是为了突出清风娃这一形象。
参考答案:①采用插叙。小说插叙了清风娃给乡亲们买肥料,不给父亲送烟酒、派公车,捐钱给乡里打井抗旱等事情,突出了清风娃这个人物形象,使主题更鲜明、深刻。②侧面烘托。如写基德老汉没搞到平价化肥,没得到儿子送的好烟好酒,没坐到儿子坐的小车等,烘托出清风娃的公正廉明;写基德老汉带回儿子的五万元钱给村里打井抗旱,烘托出清风娃的奉献精神,情系乡亲,更折射出他关心民生的人文情怀。③运用对比。将狗毛每次回村开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带把儿烟的情形与清风娃不给父亲送烟酒、派公车进行对比,反衬出清风娃的清正廉洁。(每点2分,答出其他手法,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4)小说为什么要以“清”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可以说这个标题非常巧妙,首先,本文的重点在于突出清风娃,所以可以从人名上分析;其次,本文突出的是清风娃的清廉,而清字正与此相合;再次,全文的线索也没有脱离清风娃,这也与清有关;最后,小说表达的是对清廉官员的赞颂和期盼,所以小说题目又有突出主题的作用等。
参考答案:①从人名上看,“清”即“清风娃”,他虽然出场不多,但他是小说讴歌的主要对象,以“清”为题,突出了“清风娃”在小说中的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2016-2017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