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508  2017-02-1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8]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综合质量检测(含解析)
综合质量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和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表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但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则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满族入关统治中国近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分别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而且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学汉字,读“四书五经”,公元712年成书的《古事记》就是用文言文写的。约公元9世纪创造了汉字笔画式的表音文字——假名,用汉字和假名拼音来书写日语。二战期间,曾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已经用“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废除不成,后来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规定了1 850个汉字作为“当用汉字”。朝鲜从公元3世纪左右使用汉字,15世纪也创制了汉字笔画式的谚文字母,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韩国1987年规定,小学只学谚文,中学学1 600个汉字。越南纳入中国版图一千多年,一直以汉字为正式文字,直到1945年才改用拼音。正是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不精确表音,所以才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几千年间,汉字发生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字体的变化,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实践,在时代的演变中,创造了书法艺术。汉字不但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还成为类似西方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这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选自李如龙《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一项是(  )A.汉字作为汉语的书面符号,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由汉字书写而汇成的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中华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浏览完整试题B.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使得不同民族能够共同创造统一文化,也使得中国这个拥有数亿人口、多个民族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C.汉字有着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在它的青春时期,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D.汉字的书写形成了书法的艺术,历代书法大家留传下来的珍贵墨宝成为类似西方的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是华夏子孙的宝贵遗产。
解析:选C C项的内容是介绍汉字对“中华民族”之外的其他民族和地区的影响,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2.下列关于原文第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治维新前日本已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公元712年成书的《古事记》即用文言文写就,约公元9世纪创造了汉字笔画式表音文字——假名。
B.由于汉字已经以“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所以二战期间日本试图废除汉字未成,后来只能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
C.“谚文”是朝鲜从公元3世纪左右使用汉字之后,在15世纪利用汉字的笔画创造出的文字,即使现在,汉字在韩国依然有影响。
D.因为汉字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所以才能够被日本、朝鲜、越南等不同语系的多个国家借用为文字符号,并沿用千年至今。
解析:选D “汉字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错误,文中的“绝无仅有”是指汉字“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同时,汉字不是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科举取士使得《切韵》系韵书作为汉字标准音普及全国,这使得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B.满族入关统治中国近三百年间,是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红楼梦》代表着当时文言的最高成就。
C.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汉字形、义稳定,不会因语音变化而影响书面阅读和文字沟通。
D.汉字经过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的探索实践,发生过多种字体的变化,但自从隶变之后,字形是基本稳定的。
解析:选B 《红楼梦》代表着当时白话的最高成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19分)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注]之有。”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中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丁生母忧归。服阕,久不召。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櫜鞬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
(选自《明史•翟銮传》,有删改)
[注] 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帝遂逾次用之      逾:按照
B.銮皆谨事之 事:服事
C.銮留独秉政者两月 秉:执掌
D.所拟不中律 中:符合
解析:选A 逾:超过,越过。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B.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D.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解析:选C 解答断句题,可以从标志性词语、语法、句意等角度分析。如该部分中的标志性词语有“曰”“耳”,其后均应断开。从语法方面看,“三尺法”为“不合”的宾语,其后应断开,中间不可断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翟銮受人赞誉,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值文渊阁。
B.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的看法,认为可以重惩。
C.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他做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
D.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
解析:选B “始终赞同皇帝的看法”不准确。文中有“帝卒从重拟”,可以看出在这件事情上,翟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后来皇帝改变了自己的做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皇帝责问翟銮,翟銮就叩头谢罪说:“陛下圣明,我要顺从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议呢。”(得分点:“诘”“谢”“不暇”各1分,句意2分)
(2)事情完毕,翟銮归来时(财物)装了一千辆车,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近幸,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得分点:“竣”“遗”“柄政”各1分,句意2分)


展开余下试题参考译文:
翟銮,字仲鸣,考中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年间,他几经升迁,做了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天,朝廷推举阁臣。皇帝有意用张孚敬,(群臣)不赞同。(皇帝)命令再一次推举,(大臣)就提及翟銮。侍从宦官大多称赞翟銮,皇帝于是越级任用他。杨一清认为翟銮名望低,请求任用吴一鹏、罗钦顺。皇帝不答应,命令翟銮入值文渊阁。翟銮刚入内阁时,杨一清辅佐政事,不久张孚敬与桂萼入阁,翟銮都谨慎地服事。张孚敬、桂萼都用皇帝赐给他们的银章密封上书奏事,唯独翟銮无所进言。皇帝责问翟銮,翟銮就叩头谢罪说:“陛下圣明,我要顺从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议呢。”皇帝心里很喜欢他。杨一清、桂萼、张孚敬先后被罢官,翟銮留下独自执掌政事两个月。后来李时入阁,位居翟銮之上,翟銮也没有不高兴。皇帝多次召李时和翟銮进见,皇帝曾问他们:“都察院拟定登记没收谷大用的资产,合适吗?”李时说:“拟定的结论不合乎法律。”翟銮说:“按照法律,登记没收资产只适用于三条,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不合乎法律规定,用什么来取信于天下呢?”皇帝说:“谷大用扰乱先朝政事,正合奸党这一条。”翟銮说:“陛下就是上天。春天让万物萌生,秋天让万物凋零,有什么不可以的。”皇帝最终听从重新拟定。翟銮给生母守丧回家。服丧期满,很长时间内不被召用。夏言主持政务,翟銮和他商量召用自己。正好皇帝即将南巡,担心边塞有警情,商议派重臣巡视,夏言等就借机推荐翟銮担任行边使。二十一年,夏言被罢官,翟銮担任首辅,晋升少傅、谨身殿。严嵩刚入阁,翟銮因资历老而地位在严嵩之上,权力却远远在严嵩之下,但严嵩始终憎恶翟銮,容不下他。恰逢翟銮的儿子翟汝俭、翟汝孝一同考中二十三年进士,严嵩就嘱咐给事中弹劾其中有弊。皇帝大怒,交给吏部、都察院审理。翟銮上书辩解,引用自己在西苑值勤为自己开脱。皇帝更加生气,勒令翟銮父子为平民,把主考官和乡试主考官关入钦犯监狱,并且杖责六十,剥夺官职。翟銮当初辅政时有廉洁的名声,中间守丧居家时到了贫困不能自给的程度。当他以行边使身份起用后,各边镇的文武将官都全副武装到郊外迎接,常常怕不合翟銮的心意,馈赠的财物不可计量。事情完毕,翟銮归来时(财物)装了一千辆车,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近幸,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又受他儿子的牵累,最终一蹶不振。过了三年死去,终年七十岁。(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9题。
春 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8.两首诗分别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李诗:思妇对远在燕地卫戍夫君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对爱情的坚贞。(3分)金诗:思妇对远征辽西丈夫的思念之情。(2分)
9.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其共同点,那就是“无理而妙”,看似无理,却自是妙语。请分别指出两首诗中无理而妙的诗句,并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李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怪不相识的春风跑到自己的罗帐里来并斥责春风,怪其无理。但正是无理,却巧妙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3分)②金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表面上看,思妇打鸟是因为鸟惊扰了她的梦,但从本质上来说,能否梦到丈夫与鸟无关。看似无理,却巧妙地写出了思妇对丈夫的强烈思念。(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借环境描写和听众反应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荀子•劝学》中阐明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的句子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李白《蜀道难》中用神话传说表现蜀道开辟之难和来历之神奇的两句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乙 选考题
(三、四题任选一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城市人的压力
[英]克瑞斯•罗斯
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但是我想不起来是被什么事耽搁了。我注意到我手中拿着一根香蕉,可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拿着这根香蕉,只是隐约觉得这根香蕉对我十分重要,而且肯定与耽误我的事有关。
然后,在一个拐弯口,我遇到了艾丝尔姨妈。这应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姨妈,你好。”我对她说,“我们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后并不惊奇。“小心你手中的香蕉!”她说。我大笑,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根重要的香蕉,我会小心的。她提出与我同行,这让我很为难,因为我将要迟到了,必须加速步伐,艾丝尔姨妈走得实在太慢了。
拐了一个弯,一头大象挡在我们眼前。大象出现在别的城市大街上也许不算是奇怪的事,可这是曼彻斯特呀!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并没有感到奇怪。我想的是:“糟糕,大象挡住了去路,我真的要迟到了,艾丝尔姨妈和我在一起。我手里还有一根重要的香蕉……”
我十分着急,然后就醒了。
“只是一个梦。”我长舒一口气,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梦到大象、香蕉和艾丝尔姨妈呢?收音机还在播放着节目,它每天早晨6点钟自动开启,起到闹钟的作用。我抬头看了一眼表,已经是7点7分了,我必须加快行动。我洗漱时听到一则新闻: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大街上,给行人带来了很多麻烦。我恍然大悟,或者我是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听到了这则新闻的,然后就梦到了大象。
我吃完早饭,准备去上班。我在一家电影公司上班,负责策划、创意、写剧本。我突然想,如果有一部关于大象出现在曼彻斯特大街上的电影,效果肯定会不错。我拿包的时候,发现包旁边有一张纸条,纸条上是我妻子的笔迹:“下班回家时,不要忘了顺路买一些香蕉!”我忽然明白梦中的香蕉为什么是重要的东西。因为我妻子最近在减肥,好几次让我买香蕉回家,而我每次都忘了。我想,我今天肯定会把香蕉买回家的。
在我刚出门时,手机响了。是我母亲的电话。“有一个坏消息,”母亲说,“你还记得你的艾丝尔姨妈吗?”“记得。”我说,“不过,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是的,她昨天晚上去世了。她两周前就病得卧床不起,我对你说过的。”奇怪的梦终于得到了解释。
我匆匆赶路,但是发现我越是想走快,却走得越慢。我看了看手表,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手表的指针往逆时针方向旋转。“这很有意思。”我想,“如果手表是逆时针旋转,这说明我上班就不会迟到了……”然后,我又醒了。这太奇怪了。我拧了一下自己的胳膊,很疼,确定这一次不是在梦境里,而是真的醒了。时间是5点半。收音机还没有自动开启呢。我不会迟到。
我看到了妻子,就问她:“你今天还需要买香蕉吗?”“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她显得很诧异。“我以为你要减肥呢。”“减肥?”她说,“我胖吗?”“哦,不……那么,你听说过大象的事吗?”我问。“大象?”“对,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出来了。”
“曼彻斯特没有马戏团,更没有大象。你怎么了?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也许你需要在家里休息一下。”妻子说。“不过,我先要给母亲打一个电话。”我说。“现在才5点半,你为什么要去打扰母亲呢?”妻子不明白我的意思。“嗯,确实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我说。“好了,放松一点,行吗?”妻子说完就出去了。


展开余下试题我立即给母亲打了电话。“妈妈。”“哦,亲爱的,这么早打电话有什么事呀?”“你还记得艾丝尔姨妈吗?”“当然,不过,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她还好吗?”我打断母亲。“我不知道,你怎么突然关心起她了?”“哦,没什么,再见!”
放下电话,我想,也许妻子说得对,我需要好好休息一天,于是我拨通了老板的电话。“是这样的,”我说,“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可能是这几天策划剧本过于劳累了。”“你病得真不是时候。”老板说,“我们刚刚有了一个很好的创意,我本想今天和你好好谈谈的。这是一个动作片,故事情节也非常有意思。我简单说给你听一听: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了一个大城市,它吃了一根被恐怖分子注射了放射性物质的香蕉后,变得焦虑暴躁……”“我的艾丝尔姨妈什么时候在这部片中出现?”“姨妈?什么姨妈?”老板很生气。我挂断了电话。希望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城市人生活压力太大的症状。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在梦境中,“我”遇到了二十多年没有见过的艾丝尔姨妈,却因害怕迟到而对与她同行感到为难,这折射了城市人因紧张忙碌而无暇顾及亲情的现实。
B.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因为老是忘记给妻子买香蕉这件事情而心怀愧疚,所以才会在梦中觉得这是件重要的事,并提醒自己一定要把香蕉买回家。
C.在梦中,“我”拿着香蕉匆匆赶路,偶遇艾丝尔姨妈,又被一头大象挡住去路,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在后来的梦境中有了解释,并最终在现实中得到了证实。
D.当发现被大象挡住去路的状况并不是现实中发生的事情后,“我”长舒了一口气,因为这样自己就不会因为上班迟到而被暴躁的老板训斥了。
E.小说主要是写“我”的压力,而以“城市人的压力”为题,突出“我”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使“我”的生存状态成为城市人生活的缩影,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B项,“老是忘记给妻子买香蕉这件事情”是梦境,而非现实;C项,“最终在现实中得到了证实”理解不准确;D项,“被暴躁的老板训斥”依据不充分,从小说结尾处不足以断言老板脾气暴躁。
参考答案: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2)小说为什么反复写到“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事物、人物的具体作用,要注意从情节结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写作风格等角度分析。从情节结构的角度分析,“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就是紧紧围绕这些行文的;从主题表达的角度分析,“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体现了“我”生存的压力等;从人物的塑造的角度分析,“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体现了“我”的焦虑不安和执着;从写作风格的角度分析,“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这些不相干的形象交缠在一起,体现的是小说的荒诞性等。
参考答案:①起线索作用。这些内容反复出现在“我”的梦境中,贯穿全篇,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连贯。②暗示小说主题。无论是一根普通的香蕉,在城市里很难出现的大象,还是二十多年未见面的姨妈,都在梦中给“我”以紧张、焦虑的感觉,这些形象的反复出现,象征着压力的难以摆脱和排遣(压力大、重)。③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反复写“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表现了“我”在梦中和梦醒之后对梦境追因溯源的执着,表现了“我”的焦虑不安和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心理状态,使人物心理更真实,形象更鲜明。④“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这些不相干的形象在“我”的梦境中和“我”醒来后的话语中反复出现,将梦境与现实混淆在一起,增强了小说的荒诞性和戏剧性。(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把握“我”的形象特点,要注重分析文中“我”的梦境及“我”梦醒后的做法。比如“我”的梦境,“我”害怕迟到,所以就匆匆赶路,这些表现了“我”的恐慌和焦虑;再如“我”请假时,跟老板说话很生硬,可以概括为“我”不善于跟人交流;还有“我”对梦境的真实性的考证,比如打电话问母亲艾丝尔姨妈的事情,表现了“我”对事实真相的求索等。
参考答案:①焦虑紧张,惶恐不安:总害怕迟到,在梦中匆匆赶路,却又早早醒来;潜意识里总觉得忘记了重要的事情;混淆梦境和现实。②工作勤勉努力:为被耽搁了时间不能快走而焦急;策划剧本劳累过度导致精神紧张焦虑;在梦中也不忘思考策划剧本。③执着,追根究底:对梦中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梦境和现实中反复寻找答案。④因工作压力大而无暇他顾(只有工作而疏于关心生活和亲人):在梦中,“我”对于在曼彻斯特的大街上看到大象这样奇怪的事情一点也不感到惊奇,只担心它挡住了自己的路会导致自己迟到;“我”是关心妻子的,所以潜意识里觉得她要减肥,为她买香蕉是件很重要的事,但实际上却并不知道她究竟需要什么;从“我”醒来后打电话问母亲艾丝尔姨妈的情况来看,“我”是牵挂着姨妈的,但是在梦中见了她却只担心她走得慢会让自己迟到。⑤不善于跟人交流,也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为弄清梦境是真是假而一大早就打电话打搅母亲;老板跟“我”交流剧本创意时,“我”的插话很生硬,让老板生气。(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这篇小说在构思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把握小说的构思特色,可以从结构的角度分析,比如线索、情节、伏笔等。从线索的角度分析,小说以“我”的梦境为线索,围绕“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行文;从情节的角度分析,小说开篇设置悬念,情节曲折、结尾出人意料等。回答问题时,应先概括构思特色,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①善于设置悬念。开头写“我”在大街上遇到的种种怪事,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情节怪诞离奇。小说梦中有梦,“我”自认为梦醒,却依然在梦中,真正醒来却又把现实当作梦境,怪诞离奇的情节表现出并不荒诞的主题,凸显了“我”因压力过大而疏离亲情的无奈愧疚。③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波澜迭起,突转频繁)。“我”路遇种种怪事快要迟到的经历原来只是个梦;以为找到了梦境中种种怪事的合理解释,却发现自己仍在梦中;醒来后得知梦中的解释并没有依据,却又与老板的创意不谋而合。④线索明晰。小说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2016-2017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