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670 2017-02-16
标签:
长春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0]
长春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泊秦淮同步练习
泊秦淮
一、默写
二、练习
1、“烟笼寒 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2、说说这首诗第一句 中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
3、“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 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
6、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 景象。
B、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 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 情。
参考答案
1、朦胧,冷寂
2、笼,即笼 罩 的意思。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它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景色,渲染出朦胧、凄凉、冷寂 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
3、承上启下的枢钮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
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 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 想感情。
5、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 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走向亡国之 路的情形;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 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明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6、D (223.154.174.10)
上一篇:
长春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 饮酒同步练习
下一篇:
长春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登飞来峰同步练习
标签:
长春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长春版八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