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741 2017年02月22日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41]
2017年春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第六单元检测题
第六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弗敢专也(fú) 荷(hé)担者
小惠未徧(biàn) 又何间焉(jiàn)
B.朝服衣冠(zhāo) 期年(qī)
荇(xìng)菜 始龀(shèn)
C.万仞(rèn) 魁父(kuí)
箕畚(běn) 夫(fú)大国
D.孀妻(shuāng) 陇断(lǒng)
昳丽(yǐ) 望其旗靡(m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惩山北之塞(苦于)
(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
3.下面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
A.战则请从 一狼仍从
B.上书谏寡人者 乃丹书帛曰
C.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D.人恒过然后能改 能面刺寡人之过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可以一战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何苦而不平 D.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战于长勺苛政猛于虎也 B.公将鼓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故克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齐师败绩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以实情相报。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她认为我自私。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凭你的气力,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D.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左传》,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颂”是各地的民歌。
C.《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篇寓言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表达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本文告诉人们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往往需要讲究策略的道理。
8.默写。(5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3)《月下独酌》表现诗人富于浪漫想象,邀月共饮排遣寂寞的诗句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卜算子》中借描绘山水之貌暗示离别之情的诗句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5)《从军行》表现诗人弃笔从戎、保边卫国壮志豪情的诗句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9.(2016,陕西)请你参加以“我们毕业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活动一:书心声】请把画横线的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1分)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是欢聚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略
【活动二:话恩情】请从老师、父母中任选一个对象,说一段感恩的话。
要求: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②不能出现真实姓名、班名、校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内容;③50字左右。(2分)
浏览完整试题
我想对老师说:一方沃土育新苗,三载春风化细雨。您的关怀伴我茁壮成长,您的鼓励助我勇敢前行。感谢您,我亲爱的老师!
【活动三:知回报】下面的调查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简要概括。(2分)
近三年,初中毕业生在假期休闲娱乐和读书学习的人数相对稳定,从事公益活动的人数明显增加。
【活动四:表期盼】下面是同学改写的《送别》。请根据活动内容补全诗歌。(2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风轻轻,柳依依,今宵诉别离;
经年此去杳无音,何日再相逢。
同窗谊,恩师情,天涯若比邻;
他年此地重相逢,再画青春梦。
——同学改写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参与)
(2)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13.用文中的句子填空。(2分)
(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4.曹刿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中、战后,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你的看法。(2分)
示例:①有爱国心与责任感。在敌国入侵时,立即“请见”,参与“肉食者”所谋之事,并主动请战。②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把取信于民作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见卓识,其见解高于“肉食者”。③有较高的说话技巧。对乡人,是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对国君,是启发诱导,以理服人。④谨慎、稳重。战斗中仔细察看,洞悉了敌方败退的真相后才下令追击。⑤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上一篇:
2017年春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第二单元检测题
下一篇: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测试卷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2017年春九”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