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549  2017-02-28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9]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普通班)
高一普通班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那就是浮躁的风气。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
  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而无法“用心一”。
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  
《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选自2016年4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浮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躁是当今社会上的一种风气,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它所困扰,也都无法逃避。
B.浮躁是人们喧嚣的本质,杂乱吵闹则是其表面现象。
C.浮躁是人们心中产生急躁,失去了定力,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表现。
D.因为人们面对浮华世界而欲壑难填,所以社会风气变得浮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人们都会有无可非议的各种各样的奢望,这奢望也会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
B.如果社会上浮躁风气盛行,那么这就会使社会中多个行业的人们变得急于求成。


浏览完整试题C.一些地方的工程出现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又劳民伤财的现象,是因为工程负责方一心求快而忽视了施工的细节和质量。
D.有些人做事由于用心不专一,只顾着忙赶场子,看似在勤奋忙碌,可到头来往往也难成大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经》所言“静为躁君,躁则失君”,呈现的是一种相互转换的辩证法。
B.无论是古代,还是日新月异的今日社会,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保证不被社会的喧嚣浮躁所裹挟,要静心定神、扎实做事。
C.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是一种能穿越世俗、撇开浮躁,进而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的宁静心态。
D.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一种“大家”风范,也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虽然不是常人所能及,但是大家都要专心致志,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2分)
丁聪:时代身上的牛虻
2009年5月26日,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溘然长逝。丁聪的一生,始终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躯体的病灶上。
1916年,丁聪出生于上海。其父丁悚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中国第一块漫画协会的牌子就挂在丁家大门口。对丁聪的生活和艺术影响最大的漫画家是张光宇、叶浅予。他们的画,描摹了上海市井的百态,这让丁聪触动很深,也影响着他后来那种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画风。一次,丁聪画了一幅漫画要发表,报馆让他署个名字,他顺手写下“小丁”。这个名字他一用就是60年,丁聪说,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当普通的小人物,做喜欢的事,挺好。
“七七”事变后,丁聪的漫画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本军国主义的炮火改变了丁聪的思想,决定了他以后的创作道路。这种与国家、民族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像一条红线,从此一直贯穿于丁聪的作品之中。
在抗战之初,丁聪创作了不少救亡漫画。香港沦陷后,丁聪和一批文化界人士辗转来到重庆,他继续以画笔从事爱国宣传活动。抗战后,丁聪回到上海,创作了大量以“争民主”为主题的讽刺漫画,例如《民主曰:“逆我者亡”》、《五子登科图》等,有力抨击时政,揭露黑暗现实,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恨,以致有些作品一出来,便遭到国民党雇佣流氓的撕毁。他也因此被誉为“文化界的将军”。
1949年年初,丁聪被任命为《人民画报》副总编兼编辑部主任。丁聪仍坚持自己的讽刺漫画,由此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资深“运动员”。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大鸣大放中,丁聪对“外行领导内行”提出的批评,连同筹办《万象》的构想,成了“反右”高潮中的罪状。1958年的一天,“右派”丁聪乘上一列开往东北的火车,去了北大荒850农场云山畜牧场劳动改造。
丁聪平日里对人总是笑脸相迎,骨子里却刚直不阿。为此,他吃尽苦头。“反右”的时候,有人要他检举一位朋友的反动言行,他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落井下石,于是,他自己成了右派。“文革”之时,又有人强逼他交代一位朋友的“罪行”,并列举此人种种“劣迹”以作“诱导”。丁先生听后说:“这个人真坏。”逼他的人大喜过望,催他赶快交代。丁先生慢悠悠地说:“我同他相交那么多,他做了那么多的坏事,居然一点也不告诉我!天底下竟有这么坏的人。”为此,他挨了一顿铁棍,被打得头破血流。
“文革”开始时,丁聪被分配到美术馆扫地、写标签。不许画画,他就偷偷地在展出作品的废标签后面画上漫画。白天要劳动,画画的时间难保证。丁聪正发愁时,赶上单位体检,查出来丁聪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丁聪可乐坏了。为了能争取一段完整的创作时间,丁聪不吃药,复检时憋着一口气,血压当然还是高,丁聪又争取到了一个星期的假。就是利用这两个星期,丁聪赶出了30多幅鲁迅小说插图。
1979年春,丁聪刚被宣布“没事儿”就跟政府说:“我已经63了,把最后几年时间留给我吧,让我画画吧,我就喜欢画画,这一辈子没画够啊!”小丁由此迎来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作黄金年代。此时恰逢《读书》杂志创刊,受范用、冯亦代之邀,丁聪配画,陈四益配文,“封二漫画”几乎成了《读书》的金字招牌。漫画中的犀利和辛辣,让人觉得,小丁好像从来没变过。
三中全会到80年代的一段时期,是丁聪认为最开放的时代。他继续以笔为刀,针砭时弊。他的讽刺漫画与讽刺相声、伤痕反思文学、电影话剧一起,组成了文化解放的潮流。
这个有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老人走了,静静地、无声无息,像一片秋叶摇落,像一朵白云飘逝。不设灵堂,不作告别。平淡得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但正是这样的平淡,才淬炼出了最强大的艺术,给社会与现实以无情的鞭挞。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我画的都是老百姓想的事情,老百姓通得过的,我才画。虽说我为这个吃过不少苦头,可我总觉得我没做过坏事,对得起良心了。 (丁聪《一生就做一件事》)
②丁聪当时住的房子大约十几平方米,除了一扇窗户透亮,沿墙都摆满了书柜。他的生活也很简单,就是画画、看书、吃饭、看电视、睡觉。只要一拿起画笔,他就感到心满意足,感到快乐。 (李辉《从此天堂里也会多一些笑声》)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丁聪取笔名为“小丁”,一用就是60年,“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就是小人物,而他这一生的创作始终围绕着市井小人物的百态人生。
B.丁聪能够成为一代讽刺漫画大师,其主要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因为丁聪的父亲早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具有影响的画家。
C.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成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对象,但这些接二连三的厄运却成就了他任何处境下都乐观、旷达的性格。
D.丁聪被誉为“文化界的将军”,这与他浓烈的爱国情怀不无关系,丁聪始终热切地关注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饱含一腔忧虑之情。
E.文章写“文革”中,一次丁聪因为血压高,单位给放了一个星期假,这可把丁聪乐坏了。这个故事的叙述有以“乐景”写“哀情”的作用。
5.文章第一段划线句子意蕴丰富,请分析它的含义及作用。(3分)
6.文中说丁聪“平淡”的人生,却“淬炼出了强大的艺术”。请结合材料,对“平淡”与“强大”的关系进行分析。(4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对 手
明人敲门而入。老领导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地注视着明人,眸子里混杂着欣喜、探询、怜爱,或者还有一丝担忧……
  老领导这些日子不太好受,仿佛自己又进入了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说十字路口并不为过,远比当年自己处于职场的抉择时刻更为严峻。当年自己在学院高薪聘请和机关留任两者之间,徘徊过、矛盾过,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做官。在这个国度,做官似乎是最能体现个人价值和被社会认可的职业。他从学院来机关挂职半年,就强烈感受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决定又是迅速和果断的。他一干就是二十年,最终成为这个部门的最高长官。在行将退休之前,他迟疑良久最后向组织推荐了三位继任的候选人,天天、小涂和明人。这三位都是他一手培养的,也是他最为欣赏的。组织部门采纳了他的意见,并通知他启动考察工作时,他还为之欣喜若狂,回家和老伴儿说了,还破天荒要老伴儿陪她喝了一瓶茅台。
  但没过三天,他就开始烦恼了,又过三天,心里已是烦恼不堪。
  考察接近尾声时,他简直苦不堪言,痛不欲生了。他强烈自责,自己走了一步臭棋,三选一,这是逼迫他们仨赤膊上阵,也是自找苦吃呀!组织部已向他透了口风:三个人测评不相上下,但天天去找了老领导的领导,一个挺有威望的老前辈,小涂则无声无息,表现得镇定自若。“那明人呢?”老领导问。组织部告知:“有写他的举报信。从内容看,没什么东西,核查了,也不属实。”
  老领导听罢松了一口气,但随之而来的消息,又令他血压骤升了:“据分析,写匿名举报的,多半是小涂。”
  老领导脑袋嗡的一声,他真有些懵了,怎么在这当口,相煎何太急呢! “三个人平常关系都不错,难道就为了这个职位,钩心斗角,明枪暗箭,由朋友变成对手?”  
是的,对手! 他心里明白,是自己的推荐,让他们仨由原本热络友好的朋友关系,变成了残酷竞争的对手! 他不无悲伤地叹了一口气。
  今天周末,三个人不约而同地都来探望老领导了。他们应该都知道,老领导的一票至为重要,此刻是最后的拼搏。
  一早,天天就来了,还带来了老领导嗜爱的一套景德镇陶瓷,虽然并不值多少钱,但这是天天的一片心意。天天的细腻、用情,是老领导所赞叹的。不过,在这节骨眼上,天天的作为,令老领导并不畅快,他心里已把天天给否决了。
  中午是小涂来了,小涂本来话就不多,问了问老领导的身体情况,向师母(老领导的太太)也问候了几句,喝着师母泡的绿茶,小坐一会儿就告辞了,这与他平素的风格颇吻合,沉稳而又不啰嗦。老领导向来偏爱这一点。倘若举报不是出自他的手,老领导一定会重点举荐他的。但这事情应该是明摆着的,老领导心有疑虑。
  一个下午,明人没来。老领导有些疑虑了,论人品与才能,明人都是不可比拟的,但明人有些孤傲,有些不近人情。你想这段时间,他都不找老领导,他难道不知道老领导也力荐了他吗? 他相信明人一定会找自己的,这个位子有多少人觊觎呀!
  老领导焦虑地等待着,他心里嘀咕,如果明人出现在他面前,他就只推荐他了。
  夕阳西下的时候,明人敲响了他的门。
  老领导站起身来,迎过去,握着他的手,想与他好好聊聊。
  明人开口了,说:“老领导,我有一事相求。”  
“我知道,我知道,你别担心,你尽管说。”老领导想,你终于表述自己的愿望了。
  明人笑着说:“谢谢老领导的抬举。我想说,就别提任我了。我与组织部也说了,我真不是什么谦虚。”
  “你,这是真话?”老领导注视着明人,疑惑不已。
  “是的,我是真话。”明人坚定地点了点头。
  “这么一个职位,你看不上?”老领导又问。
  明人又笑了,说:“不是我看不上,只能说人各有志,老领导,你信任我,就支持我别干,有的人只有不在这样是是非非的岗位上,才能做出更多成绩来,我也许就是这样的人。”  
明人的口吻是诚挚的。当他转身离开,并消失在老领导的视野里时,老领导忽然觉得,明人的形象在他的眼里清晰明朗起来,他咧着嘴呵呵地笑了。(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6期)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小说第一自然段叙述明人拜访老领导的场景,接下来却讲述老领导退休、推荐继任候选人的情况,这是一种补叙的写作手法,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老领导在退休前向组织推荐他一手培养的、也是他最为欣赏的三位候选人时“迟疑良久”,说明他当时也没有想好哪一个更优秀、更适合做自己的继任者。
 C.老领导的心情由“欣喜若狂”到“烦恼不堪”“苦不堪言”再到“悲伤地叹了一口气”,源于三个候选人为了职位变得不择手段,由朋友变成了对手。
 D.天天为了争到职位找了老领导的领导,他最早来拜访老领导,还带了老领导嗜爱的景德镇陶瓷,为了竞选煞费苦心,他是三人中最有头脑的竞争对手。
 E.小说结尾写到“老领导忽然觉得,明人的形象在他的眼里清晰明朗起来,他咧着嘴呵呵地笑了”,这样的描写既给读者留下了联想空间,又暗示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8.小说以“对手”为题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塑造明人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文本和学过的作品探究这种写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8分)
懋,字之美,张子良子,涿州范阳人。未弱冠,已有父风。侍子良官京东,故懋领其众,从丞相阿术军,立归德府,以其军镇之。移镇下邳,知归德府事。李璮叛济南,以其兵戍蔡州。中统元年,宣授泗州军总把,佩金符。至元七年,擢济南诸路新军千户。九年,从破襄樊有功。十一年,丞相伯颜南征,其行阵以铧车弩为先,而众军继之。懋以勇鸷,将弩前行,凡所过山川道路险狭,通梁筏,平堑阱,安营设伏,出纳奇计,伯颜信用之,擢为省都镇抚,水陆并进,其任甚重。师压临安,灭宋,以其主及母后群臣北还。驻瓜洲,伯颜命懋往谕淮西夏贵副以两介将骑士直趋合肥贵出迎设宾礼懋示以逆顺祸福辞旨雄厉贵受命顿首上地图降书。驰还报,伯颜大喜。复令行徇镇巢、安丰、寿春、怀远、淮安、濠等州郡,皆下。复使之遍谕列城军民,使知帝之德意。十三年,懋驰驿至上都,伯颜上其功,宣授懋明威将军、泗州安抚司达鲁花赤。十四年,改安抚司为总管府,置宣慰使以统之,拜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十六年,改授怀远大将军、吉州路总管。
张懋,字之美,张子良的儿子,是涿州范阳人。(他)不到二十岁,就有其父亲的风度。陪从父亲去京东做官,因些由他管领父亲的部属,归附于丞相阿术的军队。朝廷设立归德府,张懋率其军队镇守。后来转移镇守下邳,但仍掌管归德府事务。李璮在济南反叛时,张懋率领他的军队镇戍蔡州。中统元年(1260),被授予泗州军总把,佩金符。至元七年(1270),张懋被提升为济南诸路新军千户。九年,随大军攻破襄、樊,立了战功。十一年,丞相伯颜南征,其行军阵势是,以铧车、弓箭手为先锋,其他军队继后。张懋勇敢,领弓箭手前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平沟填阱,安营设伏,出献奇计,伯颜很信任他,提升他为省都镇抚,水陆并进,任务重大。大军至临安,灭了宋朝,収系宋朝投降的皇帝以及皇帝母后、群臣百官而回北部朝廷。蒙军驻瓜洲,伯颜命张懋去淮西劝降夏贵。张懋带了两个副将,以及骑士,直奔合肥,夏贵出迎,以礼相待,张懋对夏贵讲明降与不降的利害祸福,言辞很是威严,夏贵磕头下拜表示投降,奉上地图和降书。快马回来禀报,伯颜大喜。又令张懋攻打镇巢、安丰、寿春、怀远、淮安、濠州等州郡,都攻下。遍告各城军民,使他们知道皇帝的恩德。十三年,张懋驾乘驿马疾行到上都,因伯颜上报他的战功,被授为明威将军、泗州安抚司达鲁花赤。十四年,朝廷改安抚司为总管府,置宣慰使来统领,授予张懋为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十六年,改授怀远大将军、吉州路总管。


展开余下试题懋恶衣粝食,率之以俭,慎刑平政,处之以公,新府治,设义仓,虽能吏不过也。部使者刘宣韪之,凡有所惩治,朝至夕报,豪强竦然。郡万户苏良,恃势为暴,为之翼者,有十虎之目,民甚苦之。乃上其实于宪府,尽诛十虎者,夺良虎符而黜之,民大悦。群盗有率众将白昼劫城者,懋闻之,率从骑捣其穴,缚其酋长以归。民之流亡,与远郡之来归者数千家,相率为生祠以祀之。十七年二月卒,年六十三。赠昭勇大将军、龙兴路总管、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宣敏。
张懋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饭,以节俭作表率,用刑谨慎,修明政治,办事公道,新建府治衙门,设立义仓,就是能干的官员也超不过他,朝廷派来督查的使者刘宣很认同支持张懋,凡是张懋惩治的坏人坏事,早上汇报到他那里,晚上他就上报朝廷,那些趁势作恶的权贵都很害怕。郡中万户苏良,恃势横暴,为他助虐的爪牙有“十虎”,百姓苦不堪言。张懋将实情报告上级,诛杀“十虎”,夺了苏良的虎符,贬了他的官,人民大喜。有盗贼率领手下白天入城抢劫,张懋听说了,亲自率兵捣毁他们的巢穴,逮捕了他们的首领回来。那些流亡在外(回来),以及从别的郡省来归附的百姓,总共有几千家,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来参与建造祠堂供奉张懋。张懋在至元十七年(1280)二月去世,时年六十三岁。追赠昭勇大将军、龙兴路总管、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侯,谥号宣敏。
(节选自《元史•张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伯颜命懋往谕/淮西夏贵副以两介/将骑士直趋合肥/贵出迎/设宾礼懋/示以逆顺祸福/辞旨雄厉/贵受命/顿首上地图降书
B.伯颜命懋往谕淮西/夏贵副以两介/将骑士直趋合肥/贵出迎设宾/礼懋示以逆顺祸福/辞旨雄厉/贵受命顿首/上地图/降书
C.伯颜命懋往谕淮西夏贵/副以两介/将骑士直趋合肥/贵出迎/设宾礼/懋示以逆顺祸福/辞旨雄厉/贵受命顿首/上地图/降书
D.伯颜命懋往谕淮西夏贵/副以两介/将骑士直趋合肥/贵出迎设宾礼懋/示以逆顺祸福辞旨/雄厉贵受命顿首/上地图/降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时候的人二十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故男女此年岁称为“弱冠”之年。
B.“宾礼”指古代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或者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后来也指接待尊贵宾客的礼节。
C.“虎符”是古代的虎形调兵凭证,分为两半,朝廷存右半,将帅执左半。调兵时需两半合对才能生效。
D.“生祠”旧时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西汉栾布为燕相,燕齐人为他立社,号栾公社,这是立生祠的开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懋年轻有为,不到二十岁就有父亲的风范。陪从父亲去京东做官,就由他管领父亲的部属,归附于丞相阿术的军队,后来帅军镇守归德府。
B.张懋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在跟随丞相伯颜南征时,张懋勇敢地带领弓箭手作先锋部队,开路搭桥,平沟填阱,并能出献奇计,深得伯颜信任和器重。
C.张懋生活俭朴,修明政治。用刑很谨慎,办事也很公道。新建府治衙门,为百姓着想,设立储粮备荒的义仓,政绩超过了很多官员。
D.张懋为政严厉,不畏豪强。曾有个叫苏良的万户恃强凌弱,养了十只老虎,为害百姓。张懋杀了十只老虎,并夺了苏良的兵权,贬了他的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部使者刘宣韪之,凡有所惩治,朝至夕报,豪强竦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之流亡,与远郡之来归者数千家,相率为生祠以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10分)
春 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①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动:动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4.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E.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设问,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
  1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内容(7分,每小题1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加高他的帽子,加长他的的佩带,表达他依然要坚守自己,抱洁守正的句子是: , 。
(2)韩愈《师说》中“ , ”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观点相同。
(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自己的命运时,希望与神仙和明月同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过秦论》中,总结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5)《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诗句上。
(6)谨详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7)剑阁峥嵘而崔嵬, , 。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陕西省黄陵”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