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884 2017-03-02
标签:
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4]
2017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训练试题
2017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语文训练试题
班别: 姓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1.加点字读音每组都不相同的一组
A.校对/校正 角逐/钩心斗角 参加/参差不齐
B.湖泊/淡泊 铜臭/乳臭末干 毒蛇/虚与委蛇
C.宝藏/矿藏 呼吁/长吁短叹 曾祖/曾经沧海
D.熨帖/熨烫 着落/不着边际 慰藉/声名狼藉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杳无音信 层峦叠嶂 直言不讳 明枪暗剑
B.大声急呼 走头无路 翻天覆地 舐犊情深
C.哄堂大笑 凭心而论 常年累月 出类拔萃
D.沧海一粟 语无伦次 入不敷出 始作俑者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考生在考试时遇到一时拿不准的题目,不要紧张,要冷静思考,仔细_____,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那青青的嫩竹,或一两株临窗,或三五丛傍水,为生活平添许多情趣。郁郁葱葱的万竿碧竹,更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______。
③如果生命中只有鲜花和奖杯,而没有挫折和痛苦,那么这种人生_____显得太单薄了。
A.琢磨 忘怀 未免 B.琢磨 释怀 不免
C.捉摸 释怀 不免 D.捉摸 忘怀 未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远处,天的尽头一片彩光。我怀疑自己看见海市蜃楼,但又觉得那还是一片彩虹而已。我的双眼模糊,有如隔岸观火,什么也看不清楚。
B.近来交通事故和矿难不断出现,矿难使很多人失去生命。交通事故和矿难此起彼伏,接连发生,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C.尽管没有周杰伦的酷,没有比尔•盖茨的富,但我们并不自惭形秽,因为我们拥有最宝贵的财富——青春。
D.遭受地震海啸的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实武牙市,整个城市一度人去楼空。近日,居民们陆续返回家园,这座海棠城市开始故态复萌,恢复昔日的生活景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办事、想问题都应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B.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C.我们要改革和完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同经济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科技新体制。
D.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C.《彩图科技百科全书》各卷条目的选取,不是从纯理论的抽象概念的角度出发,而是以人类探知的客观对象——自然对象或人类对象——为标准。
D.听到导游说了一句“大家稍快一点好不好?”之后,游客们赶快下车走到了游船上。放眼欣赏湖光山色,大家不禁赞叹道:“真是太美了!西湖的春色。”
7.在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 , , , , 。
①缕缕白色的炊烟 ②弥漫在山野的四周 ③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 ④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 ⑤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
浏览完整试题
A.①③⑤②④ B.⑤①④③② C.④⑤③①② D.④①③⑤②
8.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求!无乃尔是过与 / 观过,斯知仁矣
B.何以伐为 / 愿无伐善,无施劳
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D.既来之,则安之 / 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9.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 管仲非仁者与
C.道之以政,齐之以礼 /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D.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 植其杖而芸
10、下列句子与例句划线的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事君数,斯辱矣。
A、“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B、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11、与例句句式相同的项是
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A、有是哉,子之迀也 B、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12、对下列语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是
A、子生三年,然后免(免除)于父母之怀。/ 人而不仁,如(如果)礼何?
B、微(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抑(不过)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C、必也临事而惧(警惕,谨慎)/ 子行(统率)三军,则谁与?
D、虽欲从(途径)之,末由也已。/ 多(只是)见其不知量也。
13.下列对联与涉及人物相对应的的一联是
A.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半碎霸图空。——项羽
B.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宋玉
C.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李广
D.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杜甫
14.下面各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她创作的《尤利西斯》的最大的成就是在意识流小说技巧上有了全面推进。
B、高尔基,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主要作品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长篇小说《复活》《母亲》等。
C、海因里希•伯尔,法国小说家,我们曾学过反映法国人民的厌战情绪和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的小说《流浪人,你若来斯巴……》。他的早期作品的基调较为灰暗沉郁,后期作品一反以前低沉压抑的情调,对社会的罪恶表现出强烈的愤懑情绪,如长篇小说《莱尼和他们》。
D、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流萤集》等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一18题。
据专家们说,从销密的卫星数据中整理出的新的海底图,其详尽程度是过去海底图的30倍。把它们和船上探测获得的大比例尺海洋图加在一起,科学家们便可更加清晰地了解各个不同地点的海洋深度。
ks*这些海底图还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数百万年来地球板块是怎样移动的。这些海底图,是美国国家海洋局和大气管理局的史密斯,与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桑德威尔一起绘制的。他们根据卫星测量的、由地球引力变化引起的海面海浪相撞推断出海底特性,从而绘出了这些海底图。史密斯说,这些海底图上有山脊、海沟、火山以及可能蕴藏着矿产、石油和天然气的沉积地。如果利用船上最好的技术收集整个海底的同类信息,可能要花125年才能完成。他说这些海底图有助于改进影响气候模式和全球气候变暖的洋流和海洋流量的模型。
这些信息,由于曾被美国海军在有战略意义的海域用于帮助潜艇导航和导弹制导,
所以10年来(截止到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海军和欧洲航天局公布这些销密数据)一直列为保密内容。
15、上文中最主要的信息是( )
A、美国公布了一批销密的卫星数据。
B、史密斯和桑德威尔掌握了绘制海底图的最新技术。
C、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海底详图被整理出来了。
D、卫星对海底的测量既迅速又详尽。
16、第二段最后一句话的“改进”,所指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改进气候模式的洋流模型。 B、改进洋流和海洋流量的模型。
C、改进影响气候变暖的模型。 D、改进气候、洋流和流量的模型
17、新的海底图有许多用处。对此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进了石油和矿产的探测方法。 B、可用于帮助潜艇导航和导弹制导。
C、清楚显示地球板块怎样移动。 D、了解不同地点的海洋的深度。
18、文中说,卫星获得海底信息所凭借的基本手段是( )
A、对海底特性的测量。 B、对海面和海底的观测。
C、对海浪相撞作推断。 D、对引力变化进行测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体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死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展开余下试题
19.下列对文化是否存在的四个标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否有自觉继承文化精髓的传人。
ks*5B.文化赖以生存的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存在。
C.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选择。
D.文化的独特语言是否存在于人们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
20.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生存危机,它的没落给人浓重悲凉的意味。
B.西方发达国家盛行的强势文化正在改变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严重的政治问题。
C.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令人困惑,而传统文化的未来走向更令我们感到迷惑不解。
D.在西方文化的攻势下,我们对保持民族文化传统必须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2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不复存在。
B.中国的传统文化尽管没有消亡,但已经岌岌可危。
C.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强势文化的侵略下,显得一蹶不振。
D.“元气血脉”形象地说明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生存的重要意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2—23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2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即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一25题。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4.下面对这段选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接舆佯狂避世,长沮、桀溺躬耕避世,他们都是不满社会现实、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得道隐士。
B.接舆经过孔子时的狂歌,把自己比作衰退的凤凰,委婉地规劝孔子趁早退出从政之路。
C.长沮、桀溺这类消极避世而自命清高的隐士在孔子看来是与鸟兽为伍的人,孔子认为自己不能追随他们逃避现实。。
D.这两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2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派子路去打听渡口在哪里,隐士长沮说孔子应该知道怎么走,语含讥讽。
B.隐士桀溺认为子路跟着孔子周游列国、到处还要传道,还不如像自己一样,忘记了这个世界,忘记了这个时代,种自己的田,什么都不管,因为这个世界到处动乱不安。
C.“以杖荷蓧”的丈人也是一个隐士,他自食其力,自给自足,讲究长幼之间的礼节,却不肯出来为国家作贡献。
D.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亲见许多有能力有学问的人因不满世事而避世,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的内心起了动摇:跟着老师已经没有出路。
2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中“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中“放翁”所指的是陆游的号。
D.“一剪梅”是词牌名。《行路难》是乐府杂曲。
27、中国古典诗词,喜欢用特定的意象来表达意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明月”表思乡,“折柳”“杨柳”表离别,“浮云”“黄云”表游子等等。
B.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就用“春风”这一意象指浩荡的皇恩,君王的关爱。
C.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便用“浮云”这一意象指游子。
D.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以“杨柳” 这一意象指离别。
28下面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B.《杨修之死》节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
C.鲁滨孙在荒岛上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并将他教育成一个忠实的奴仆。
D.《伊索寓言》更多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29.根据自己的积累,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人,他与门人所著的《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B.《天净沙•秋思》表达了羁旅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马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著,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D.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他的《游山西村》。
30.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记叙的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等,《羚羊木雕》《爸爸的花儿落了》都采用了插叙手法。
B.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写了一个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要识破骗子的阴谋诡计。
C.“城春草木深”中的“城”指长安城,“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特指史册。
D.《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出师表》中又为后主刘禅提出了以“亲贤远小”为核心的三条建议。
31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含蓄温婉;契诃夫《变色龙》,冷峭尖刻;吴承恩《范进中举》,嬉笑怒骂。这三篇小说都入木三分地揭露和针砭了生活中的荒谬与丑陋,显示了讽刺的力量。
B、“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安塞腰鼓》)一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江南的水无法承载震撼人心的原始生命力。
展开余下试题
C、咸宁某县交警大队向全体驾驶员发出《劝酒信》,以禁止他们酒后驾车。这句话中的“劝酒”一词,明显误用。
D、不改变原意,紧缩“当曹操遇到王熙凤时,我们一定会为他们天设一对,地造一双的艺术形象而忍俊不禁”这句话,应该是“曹操遇到王熙凤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
3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展示了他那苦难而难忘的童年生活。
B.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赞美,是《繁星》和《春水》的主题歌。
C.《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乘“冒险号”救出了土著黑人“星期五”。
D.《朝花夕拾》原题叫《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优美的散文珍品。
3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桃花源记》的文体是“记”。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130篇,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34.下面诗词搭配正确的是(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李白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C。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陶渊明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凉州词》王昌龄
3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形式比较自由
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诗影响很大
36.初唐四杰指的是以下哪四个人?( )
A。王之涣、杨炯、卢照邻、李贺 B。王之涣、李贺、孟浩然、王维
C。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D。王勃、李贺、高适、岑参
37.下列关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阐述错误的是( )。
A。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B。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C。法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商鞅 D。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
38.以下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A。按表达方式分,诗歌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木兰诗》、《周总理,你在哪里》都是叙事诗
B。《背影》和《春》都是朱自清的散文,《藤野先生》、《社戏》都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C。《最后一课》和《竞选州长》都是短篇小说,前一篇的作者是都德,后一篇的作者是马克•吐温,他们都是法国人
D。《捕蛇者说》的作者柳宗元,《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和《石壕吏》的作者杜甫,都是唐朝人
39.宋代名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脍炙人口的话是( )。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C。匹夫而为万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0.“三部曲”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但又有一定联贯性的文学作品。《幻灭》《动摇》《追求》是
A。茅盾的《蚀》三部曲 B。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C。郭沫若的自传体三部曲 D。郭小川的长诗《将军》三部曲
河源题参考答案
1、C( Ajiào jué/jiǎo cān/cēn B pō/bó xiù shé/yí C zàng/cáng
yù/xū zēng/céng D yù/yùn zhuó jiè/jí)
2、D(A明枪暗剑——明枪暗箭;B大声急呼——大声疾呼;走头无路——走投无路 C常年累月——长年累月;凭心而论——平心而论)
3、A (“琢磨”是指反思、思索、考虑。“捉摸”是指猜测、预料。 “忘怀”是指忘记;“释怀”是指人内心某种情绪或感情的消解;“未免”表示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以为然之意。“不免”表示客观上免不了,难以避免)
4、C (A项:“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望文生义。B项:“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连续不断。常用来形容声响、浪潮、斗争、势力等。用错对象,也不合实情。D项:“故态复萌”,旧日的习气或老毛病重新出现。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
5、D(A项,句式揉杂,应改为“从……出发”或“以……作为出发点”; B项,罗嗦赘余,应删去“的危险”或在“会”后加上“有”;C项,压缩出主干为“我们要改革和完善新体制”,“新体制”是才制定的,既然是“新”的,怎么要“改革”呢?所以应去掉“改革和”。)
6、C(A问号放在“同志们”后面。 B问号改逗号。 D“真是太美了!西湖的春色。”应为““真是太美了,西湖的春色!”)
7、D(简析:题目横线前的句子,只点明了总的情景和时间,显然还缺地点,答案中的第④句就点明“山脚下”,这样,答案就只能是C或D。先看C,第④句的最后一词是“烟幕”,而第⑤句却又转写“香味”,不合适;第③句又写这“香味”“缭绕到烟囱上”,不合情境;接着写①句的“炊烟”弥漫在“四周”,又不合情境。可见,C的思路是很混乱的。D项中,“缕缕炊烟”“缭绕在烟囱上”,合符情境,然后“香味”“缭绕在烟囱上”,合符情境,然后写“香味”“弥漫在四周”,也合符情境。
8、C辅佐(A责备/过错, B讨伐/夸, D使安定/习惯,兴趣)
9、C代词,代百姓(A助词,引出动作对象/介词,在; B 介词,跟,同/通假字,通“欤”,表猜测语气,吧; D连词,并列/连词,承接)
10、D名作动(A形作动,使动,B形作动,意动,C使动)
11、D宾语前置(A主谓倒装 B状语后置 C定语后置)
12、A免:离开,如:对 13、A.(B屈原 C苏武 D李白)
14、D(A《尤利西斯》作者詹姆斯•乔伊斯 B《复活》不是。 C “法国”为“德国”)
15、D(从“据专家们说,从销密的卫星数据中整理出的新的海底图,其详尽程度是过去海底图的30倍”和“如果利用船上最好的技术收集整个海底的同类信息,可能要花125年才能完成”可见)
16、B(“影响气候模式和全球气候变暖的洋流和海洋流量”,可见改变的是“洋流和海洋流量模型”
17、A (文中没有提及这一点)
18、D(卫星获得信息是靠对引力变化的测量,科学家绘制海底图是靠推断)
19.C(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影响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
20.D(A思考“中国文化何去何从”,给人浓重悲凉的意味,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没落给人浓重悲凉的意味”;B“这是严重的政治问题”错;C“令我们感到迷惑不解”错
21.A(“不复存在”错,应为
上一篇:
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中试卷
下一篇:
广东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训练模拟卷
标签:
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17河源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