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11  2017-03-0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1]
湖南省永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省永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7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法自然”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它以天人合一的“内在关系”立论,迥异于西方把人和自然视为对立的“外在关系”。“道”是必然性的普遍法则,渗透于宇宙万物之中。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同样要受这种自然法则的支配。和谐是符合自然法则的一种结果,和谐人生就是在各种关系中按照这些自然法则生活的过程。各种不和谐现象之所以产生,都源于背离自然。以身心健康而言,离自然越近,则离疾患越远。面对当今世界普遍性的各种危机,我们不能不赞叹“道法自然”的智慧。这种观念在探求生存与自由的同时,便已考虑到获取的前提,并把自然法则上升为人类的行为价值,值得现代人研究和借鉴。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残酷地破坏着自然,自然也无情地报复着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给世人带来了沉重的环境灾难,而人类再也无法承受生态恶化的报复,这造成了天人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种种紧张。时至今日,汲取“道法自然”的智慧以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已显得非常迫切。“道法自然”注重天人相合,并非让人削足适履地消极适应环境,而是要“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周易•文言》),亦即掌握客观规律而预先防范,由于采取的措施符合天道,因而不会受到违反自然规律的惩罚。而当天灾人祸突如其来降临后,亦遵奉天地消长变化的规律,应机而动,转危为安。
《老子》中“无为而无不为”所诠释的正是“道法自然”的上述含义。“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的消极“不作为”,而是积极创造条件来合道行动的“无不为”:遵循自然规律而行,是“辅万物之自然”的“无妄为”,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为无为”。籍此使天地万物顺随本性而生,各得其所,以达成无为而成的效果。
我们既要顺应自然规律,又要适当加以引导、调整和改造,将顺应自然与改造自然有机结合起来,以此“参天地之化育,上下与天地同流”,方为“道法自然”天人和谐的最佳状态。正像卡普拉在《转折点》中所说:“在人类伟大的精神传统中,道家提出了最深刻而精彩的生态智慧:强调所有自然和社会现象既是一根本的整体,又具有动态的特性。”这表明人类更应从基于自然主义的人文关怀角度看待自然界。“亲近传统,回归自然”既是一个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语汇,更是一股不容回避的世界潮流,是社会与时俱进的体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我们不但要把“道法自然”的智慧化入个人的修养和生活中,而且要运用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划中。绿色发展对自然法则遵循“服从——认同——内化”之法,从而建立绿色规则,树立绿色信念,成就绿色之道。以“道法自然”传统为思想渊源的绿色发展观,既符合国人的文化心理需求,也顺应世界环保潮流,对于化解环境危机、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赵建永《道法自然的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法自然”,以天人合一的“内在关系”立论,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B.“道法自然”中的“道”是一种渗透于宇宙万物之中的必然性普遍法则,而和谐则是符合这一自然法则的结果。
C.“道法自然”,注重天人相合,并不是让人消极地适应环境,而是掌握客观规律而预先防范,并且采取符合天道的措施。
D.“道法自然”的最佳状态即天人和谐,“参天地之化育,上下与天地同流”。
2.下列对《老子》“无为”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的消极“不作为”,而是积极创造条件来合道而行的“无不为”。
B.“无为”就是辅助万物自然的“有为”,“无不为”就是遵循自然规律而行的“无妄为”。
C.“无为”也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为无为”。
D.“无为”使天地万物顺随本性,各得其所,以达成无为而成的效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同样要受自然法则的支配。以身心健康而言,离自然越近,则离疾患越远。
B.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环境灾难,造成天人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紧张,只要我们汲取“道法自然”的智慧,就一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
C.道家的生态智慧强调所有自然和社会现象既是一根本的整体,又具有动态的特性,启示我们人类应该从基于自然主义的人文关怀角度看待自然。
D.以“道法自然”传统为思想渊源的绿色发展观,既符合国人的文化心理需求,也顺应世界环保潮流,我们要把它运用到整个社会发展规划中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叶惠方:倾其所有为苍生
陈曦 郭晶 罗国金
“一个人不能选择历史,但可以选择自己的追求!”这是百岁老人叶惠方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对她人生经历的高度概括。
叶惠方求学正值战火纷飞的年代,她耗时12年,辗转6个省,跋涉几万里,历尽艰辛,没有落下求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终于拿到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毕业证书。
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叶惠方的叔叔几经周折找到她,准备带她去台湾。没有一丝犹豫,叶惠方坚定地表示:“我要留下来报效祖国!”随后,叶惠方师从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毕生致力于新中国妇产科事业。1954年,叶惠方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的前身——军委直属机关医院支援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40岁时,叶惠方就被誉为妇产科的“一把刀”,在国内首次推行“无痛分娩法”,率先实行“产科休养室主任负责制”,推行一切为病人的“无声运动”,建立“产前门诊分段预约制”,使妇产科的医、教、研一步步走向正规。之后,为了把“一把刀”变成“多把刀”,叶惠方注重培养青年人才,为更多崭露头角的年轻人搭建平台,自己则从事妇女保健工作的研究。她带领攻关小组耗时6年,在全国率先研究“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病的防治”并取得突破性进展,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对叶惠方来说,患者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都一视同仁、精心治疗。一次,一名怀孕4个月的孕妇转氨酶升高。当时,多数医生建议中止妊娠,否则将严重危害孕妇的肝脏;如果继续妊娠,需服保肝药,又会影响胎儿。孕妇几近绝望之时,慕名找到了叶惠方。叶惠万对所有检查结果一一分析后认为,孕妇的转氨酶高不是肝炎造成的,建议她保住孩子,定时随诊。不出所料,这名孕妇后来转氨酶一直停留在一个稳定的基数上,几个月后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
在叶惠方眼里,为了治病救人,荣誉和地位皆可抛弃。上世纪60年代,国内妇产医学界认为,患有心脏病的人禁忌剖宫产,否则,患者会死在手术台上,而叶惠方却在1964年打破了这一禁忌。当时内分泌科收治了一位患有严重心脏病的产妇,危在旦夕。为了挽救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叶惠方决定铤而走险。手术台上,胆大心细的叶惠方终于带着产妇成功闯过“鬼门关”。
1992年,我国开始实行专家门诊制度。作为全国知名专家,叶惠方却坚持看普通门诊。“怕麻烦,不想去办手续。”其实,了解她的人知道,她是想为患者省点钱。
叶惠方不仅时刻想着为患者省钱,甚至有时侯为患者贴钱。1999年春天,已是八旬高龄的叶惠方,接诊了一位从外地农村赶来的患有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小患者。小患者家贫无钱治疗。虽然小患者是假肛,大便失禁,可叶惠方却毫无怨言,将这一家三口带到自己的家,一住就是两个多月。一年后,小患者进行第二期手术,全家三口再次住进叶惠方的家,直到小患者痊愈。
回顾叶惠方的百年人生,奉献始终是她一以贯之的人生追求:云南地震,她捐钱;内蒙古雪灾,她捐钱;山东旱灾,她捐钱。钱捐完了,她就翻箱倒拒,有什么就捐什么。实在找不到适合捐赠的东西,她就捐自己的被子、大衣……
2000年,84岁高龄的她乘坐30多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到广州,将时值数百万元的祖宅捐给家乡中学。几十年如一日,她坚持为“希望工程”捐款,捐款的次数太多,以至自己也说不清究竟捐了多少。
2000年,叶惠方脱下了白大褂,放下了听诊嚣。“我年纪大了,看病慢,怕耽搁病人。”一句最简单的解释,背后却是对病人最大的负责。
(来源:新华社。有删改)
【相关链接】
叶惠方,1917年出生,广东台山人,194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曾任北京协和医院主治医师。1954年6月调入解放军总医院,任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院专家组成员,是解放军总医院建院首批12名技术骨干之一。几十年来,她带领团队将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发展成为国内先进、军队领先的一流学科。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叶惠方拒绝了叔叔带她去台湾的“好意”,选择留下来,因为她早已心有所属,“报效祖国”就是她坚定无悔的选择。
B.叶惠方注重培养青年人才,甘为人梯,热衷于为崭露头角的年轻人措建平台,要把自己的“一把刀”变成“多把刀”。
C.面对怀孕四个月、转氨酶升高的孕妇,叫惠方提出了与多数医生截然不同的建议,表现出她在医学探索道路上勇于创新的精神。


展开余下试题D.身为全国知名专家的叶惠方,为了替患者省钱,以办手续麻烦为借口,不设专家门诊,坚持看普通门诊。
5.叶惠方常说:“一个人不能选择历史,但可以选择自己的追求!”请问,她有哪些追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6.叶惠方是怎样处理治病救人与自身名利的关系的?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下雪了
白云朵
那天,雨整整下了一天。
在车棚里把自己全副武装好,从头到脚,最后穿上雨披,打上大灯,跟往常一样骑着助动车回家。
那天的雨总觉得不对劲,不干脆,忽忽悠悠,迟迟疑疑,而且有膨胀感,几滴雨打在自己的脸上,有点生生的刺痛。耳朵里听见有行人在说雨夹雪,我才如梦初醒。在这个城市里,雨是习惯的,然而雪的突然造访却总让人措手不及。也不知怎么回事,寒冷一下子散了,身体一下子兴奋起来,鼻子也发酸起来。
把助动车停在乐购的停车场上,然后上二楼超市。
八两芝麻、半斤红豆、半斤黑豆、半斤薏米,两大袋,可以吃上半个月的,再跑到爱森的小排处挑了一些小排,然后便大声喊:“爱森爱森!”爱森肉品的小伙子就应声而来:“来喽!”我便笑了起来。小伙子很清秀,爱笑。“大姐买啥?”我把小排扔给他,我说挑好了,称一下。我说你刚才哪去了,他说吃饭去了,怕我不信,嘴还吧嗒吧嗒咀嚼了几下。我笑了起来。小伙子给我称好,问我还要什么,我说那就帮我割点腿肉吧,总觉得该包一次元宵吃,青菜肉糜馅的,家里还有半包糯米粉。小伙子帮我切了一块肉,去皮。我说帮我洗干净一些,搅碎。小伙子应着,把肉洗净再在碎肉机里给我处理好。小伙子把肉交到我手里,问我,大姐带伞了吗?外面下雪了。我说我带雨披了,下雪了,呵呵。
我推着购物车,离开了肉摊。回头看了看小伙子。小伙子年轻的身影在自己的视线里忙碌着。看上去很快乐。下雪了。想起他说这一句时的快乐劲。
下雪了。这三个字极有一种奔走相告的意味。雪在上海是受宠的。下雪的日子,心会莫名地雀跃,很想把这个喜讯告诉和自己生活相关的人。
我该告诉谁?
一时想起,我不知该向谁说下雪了这三个字,除了跟卖肉的小伙子像对台词一样对过外。
我推着购物车一下子无所适从起来,不知接下来要买什么东西,酸奶还是可爱多垃圾袋抑或枸杞,酸奶太冷,算了;垃圾袋好像家里还有二卷;枸杞也算了,乐购的枸杞比欧尚的差,反正家里还有小半包。还是把购物车推到结账处吧。
商场里突然传来熟悉的歌声“不在乎你心里还有谁,请让我给你安慰”。驻足,一瞬间心被什么触碰了,认真地听,“走过千山万水,在我,心里你永远那么美”。这时我不能确定是哪首歌,心微微发疼,我知道这肯定是哪首我喜欢过的老歌。“我的爱如潮水将我向你推”,如梦初醒,是张信哲,情歌王子的经典老歌。原来以为自己已锤炼得相当麻木不仁了,无须任何风花雪月浸润了的心,却原来还会为一首老歌几欲落泪。我逃也似的把购物车推向结账处。
这时候,雪下得大一些了,可以用纷纷扬扬来形容了。马路上的行人和车辆看上去都像在奔走相告,我在心里一再地说着“下雪了”这三个字,配合着这车流人流。路灯下有一个撑着伞的行人跑了起来,也许他要赶紧着告诉家里的妻子和孩子,告诉她们外面下雪了。
红灯,我停下了助动车,手摸向雨披下的大衣袋。
我的手机已长期处于冰冻状态,平时最烦别人给我短信打我手机,当然,我是不轻易发人短信打人手机的,总觉得那些虚浮的东西对生活一点作用也没有。终于手在大衣口袋里放开。
车开近一家咖啡店,店门前两棵铁树的叶片上已有了薄薄的一层雪花,看门的中年人穿着军大衣,笼着手,抬头望着店前的路灯,我也抬眼望向路灯,只见成群成群的雪花像飞蛾一样扑向路灯光,延绵不绝又奋不顾身的样子,鼻子又酸了,我把车停在看门人的脚跟前,我对他说,下雪了。他突兀地望向我,继而对我笑了起来,对我说,下雪了。
回到家,我把家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把窗帘一扇扇拉开,从这个房间跑向另一个房间,嘴里说着下雪了,像是通知家里人一样。我把脸贴在窗前,看窗外的雪如何纷纷扬扬地下。
楼下,有一个熟悉的影子站着,撑着伞,雪在伞上已积了薄薄的一层。恰在那时,我书桌上的手机振动起来。我回头,去拿手机。
“下雪了!”手机里的声音。
我跑向窗边,一个背影,在雪地上留下一溜脚印。
(选自《百花园》2014年第12期,有删节)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叙述“我”去超市购物与小伙子交谈、听到熟悉的歌声被感动等情节,以琐细的生活片段展现现代都市温馨的一面。
B.小说以“下雪了”为题,却从下雨落笔,写雨的绵延刺冷,与下文写雪的突然造访形成对比,欲扬先抑,突出天气的变化引发人心情的改变。
C.小说结尾写“我”透过窗户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或许就是他拨通了“我”的电话给“我”问候。实中有虚,意味深长,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D.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E.“下雪”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文中也有其特殊的意蕴:下雪了,天寒地冻,人们都需要温暖,暗示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内心的孤寂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8.“下雪了。这三个字极有一种奔走相告的意味。”结合全文,理解这句话包含的意味。(4分)
9.小说中的“我”有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全文内容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强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郭孝恪,许州阳翟人也,少有志节。隋末,率乡曲数百人附于李密,令与徐勣守黎阳。后密败,勣令孝恪入朝送款,封阳翟郡公,拜宋州剌史。其后,窦建德率众来援王世充,孝恪于青城宫进策于大宗曰:“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太宗然其计。后破建德,平世充。贞观十六年,累授金紫光禄大夫,行安西都护、西州刺史。其地高昌旧都,与中国隔绝,孝恪推诚挠御,大获其欢心。初,王师之灭高昌也,以高昌所虏焉耆生口七百尽还之。焉耆王寻叛归欲谷可汗,朝贡稀至。以孝恪为安西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出银山道以伐焉耆。孝恪夜袭其城,虏其王龙突骑支。太宗大悦,玺书劳之。俄又以孝恪为昆丘道副大总管以讨龟兹,破其都城。龟兹国相那利率众遁逃。有龟兹人来谓孝恪曰:“那利为相,人心素归,今亡在野,必思为变。城中之人,颇有异志,公宜备之。”孝恪不以为虞。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孝恪力战而入,至其王所居,旋复出,战于城门,中流矢而死。太宗闻之,初责孝恪不加警备,以致颠覆;后又怜之,为其家举哀。高宗即位,追赠安西都护、阳翟郡公。孝恪性奢侈,仆妾器玩,务极鲜华,虽在军中,床帐完具。尝以遗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社尔一无所受。太宗闻之曰:“二将优劣之不同也。郭孝恪今为寇虏所屠,可谓自贻伊咎耳。”
(选自《旧唐书•郭孝恪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展开余下试题 B.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C.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D.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曲:古代居民组织的基层单位,引申为故里、乡亲、同乡等义。
B.中国:文中指中原地区,与李贺诗“李凭中国弹箜篌”中的“中国”同义。
C.贞观:唐太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时期。
D.追赠:加封死者官职、勋位,主要有实物形式的物质追赠和名称职位等精神追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孝恪少有志节。隋朝末年他率领乡曲数百人归附李密,李密失败后,徐勣派他入朝送金钱贿赂,被朝廷封为阳翟郡公,并被任命为宋州刺史。
B.郭孝恪善于谋略,窦建德率众支援王世充,他向太宗建言献策,“请固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太宗采纳他的计策,打败了窦建德,平定了王世充。
C.郭孝恪屡建功勋。任安西都护、西州刺史,于高昌旧都推诚抚慰,深得人心;任安西道行军总管,夜袭焉耆,虏其王;任昆丘道副大总管讨伐龟兹,大破龟兹都城。
D.郭孝恪生活奢侈。家中妻妾和仆从穿着光鲜,器具务求华贵;在外行军打仗,床帐也一应俱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5分)
(2)二将优劣之不同也。郭孝恪今为寇虏所屠,可谓自贻伊咎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渔家傲 送台守江郎中
【北宋】苏轼
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
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风为解佳人愠,莫学时流轻久困。频寄问。钱塘江上须忠信。
【注】台守江郎中,即台州知州江公著。江公著,字晦叔,桐庐人,才华横溢,品德高尚,与东坡有旧。当时苏轼在虔州任职。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西楼”一句,运用“通感”手法,视觉、触觉、幻觉相互挪移,创造出朦胧恬静的意境。
B.“江水”一句,友人离去,词人孤独怅恨,愁绪难遣,“江水似知”,把江水拟人化。
C.“南风”一句,一阵温暖平和的南风飘然而过,预示着江面平静,与上片“潮来稳”遥相呼应。
D.“久困”指多年困顿窘迫的人,巧妙运用苏秦“出游数岁,大困而归”遭家人讥笑的典故,颇有“虎落平阳”的不满之意。
E.这是一首送别词,却不言送客当时的情景,着重写“送客归来”的心理感受,可谓逆向推波,章法奇妙。
15.全词抒情寄慨,意蕴丰厚。请结合词句分析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6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默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琵琶行》中,白居易被贬江州,卧病浔阳,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间只能听到“ ”,虽然有一些山歌村笛,却“呕哑嘲哳难为听”。
(2)《庄子•逍遥游》指出,宋荣子虽然不图名利,但其思想仍然处于“ , ”的局限境地,没有完全超越世俗名利纷争,还不是真正的“无所待”。
(3)李白《行路难》中“ , ”两句,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战,表示自己对前途充满了信心。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
②他的提案有充足的事实依据,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呼声,如水投石,引起了代表们热烈的讨论。
③虽然数字化阅读如火如荼,但还是有不少人钟爱传统阅读,他们尝试各种创新,为传统阅读“续命”。
④位于古南街的清朝抗法名将刘秉璋的故居,庭院布置与室内装饰简约清新,仍保持着百年前主人闲云野鹤的悠然气度。
⑤人的健康包括“身”和“心”两个方面,二者相得益彰,不可偏废。从某种意义上讲,健康的心理比健康的体魄更重要。
⑥驻村扶贫干部要真正为群众脱贫致富处心积虑,多出点子,多办实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根据信息化规划,“十三五”时期要继续提速降费,特别是实施宽带乡村和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加快农村和偏远地区4G网络覆盖。
B.近年来,阿联酋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智能政府的发展理念,与中国正积极推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不谋而合。
C.这几年业内虽然一直对票房造假行为颇多非议,但今年电影局真正出重拳整治这种行为,让电影市场有了一个干净的竞争环境。
D.傅园慧的一句“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迅速占据各大媒体头条,爆红网络,也让中国的体育形象变得更加活泼和生动。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有的人天生是来爱你的,有的人注定是来给你上课的。你苦心经营的,是对方不以为意的;你刻骨憎恨的, ① 对方习以为常的。喜欢与不喜欢之间, ② 死磕, ③ 死拧。 ④ ,这就是生活,有贴心的温暖, ⑤ 有刺骨的寒冷, ⑥ 是想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完整。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是 或者 或者 但是 ∕ 仅
B 但是 是 也是 ∕ 还 都
C 却是 不是 便是 然而 也 不过
D 然而 不是 就是 可是 便 总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彩色豆腐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一种更好看、更有营养的豆腐。其实, ① ,都是以大豆为原料。不同的是,它在制作中加入天然蔬菜汁辅料, ② ,并且增加了丰富的营养成分,保存了蔬菜中的纤维质,有利于人体吸收、消化。制作彩色豆腐的基本工艺与传统豆腐略同,关键工序是菜汁的加入。 ③ :如制绿色豆腐可选用芹菜、萝卜缨、红薯叶等榨汁;制作黄色豆腐,可用胡萝卜榨汁;制作红色豆腐,可用番茄榨汁。
21.小赵带着自己所借的图书去图书馆还书,下面是还书流程图,请把小赵的还书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短期来看,草的生长速度和树相比,肯定是草的长势明显,但是几年过后,草换了几拨,树依旧是树。于是,有人说,想成为大树,就不要和草去比。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答案]①不畏艰辛,努力求学,追求精湛医术。②不求安逸,坚定执着,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永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