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72  2017-03-08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2]
河北省涿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涿鹿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试卷
班级类型:1—21班;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语出北宋学者程颢。在儒家传统中,“仁”是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仁者追求的至高境界。和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更注重有机整体的宇宙观。比如《周易》讲“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阴阳是宇宙创生的两种基本力量;而乾天坤地,正是宇宙间阴阳之最大者,它们具有“生生”之大德,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其逻辑正基于此。所以北宋张载才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指人间百姓都是我同胞,世间万物皆与我为同类。《礼记》也讲,圣人“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这种将天地人贯通为一体的宇宙观,为中国文化所独有。
那么,什么是仁呢?仁在儒家哲学中既是“全德”,又是“元德”。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孔子答以“爱人”,这讲的是作为“全德”的仁,它是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人的一切美好品德在内的。而《文言传》释“乾元”曰:“元者,善之长也。”朱熹进而说:“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于此,故于时为春,于人则为仁,而众善之长也。”这里讲的就是作为“元德”的仁,它像春天一样有着生发之功能,可以说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善性、善情。比如程颢喜欢讲“观万物皆有春意”,还讲“观鸡雏,此可观仁”等,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程颢认为,一个人如能体会到万物盎然之生意就是仁,那他自然就“浑然与物同体”矣,“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存久自明,安待穷索”,自会达到“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后来王阳明讲“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与此一脉相承。
具体要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在《论语》中,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也就是说,“仁之方”无他,只是从自己的身边做起,推己及人就是。从反面来看,程颢曾举“手足痿痹”之症说:“医书言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有诸己,自不与己相干。如手足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也就是说,那些麻木不仁者已经相当于病人了。
由此也可看到,承认“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博施济众”将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一个“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者,自然会以百姓的喜乐为喜乐,以百姓的疾苦为疾苦。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时代,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必将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所固有的“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者情怀,必将在此进程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辉。
(选自孙福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是儒家传统中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意为把天地万物看作一体,是仁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浏览完整试题B.“天地之大德曰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这些话的逻辑来自于“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C.“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这种宇宙观,为中国文化所独有,中国古代的人较西方人而言更注重有机整体的宇宙观。
D.“仁”是“全德”,也是“元德”。其中,“全德”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一切美好品德,“元德”可以说是一种善性、善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北宋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观点,这个观点正体现了人与人、人与万物之间息息相通的联系。
B.“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 “观鸡雏,此可观仁”等观点,都是从“元德”的角度出发,阐发了其具有生发功能。
C.那些“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者,必然会心系百姓,他们自然会把百姓的喜乐疾苦放在心上。
D.“医书言手足痿痹为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因此,那些麻木不仁的人都是患了疾病的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要想达到“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只要从自己的身边做起,推己及人就是。若能“博施济众”,简直就是圣人了。
B.王阳明讲的“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这既继承了儒家的传统,又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
C.“观万物皆有春意”,程颢认为,一个人只有能体会到万物盎然之生意就是仁,那他才能达到物我同体的境界。
D.中国文化所固有的“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者情怀,必将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焕发出耀眼的光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胡适:学术一代宗师
胡适对古典小说的考证,有很可观的成绩。他有5万多字的《水浒传》考证、后考,2万多字的《红楼梦》考证,2万多字的《西游记》考证,1万多字的《镜花缘》引证,还有洋洋洒洒《醒世姻缘》考证等等。胡适对旧小说的考证,主要兴趣放在版本、作者及小说演变上,用他自己的话说:“搜寻它们不同的版本,以便于校订出最好的本子来。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要找出著作者的历史背景和传记资料来,这种工作是给予这些小说名望现代学术荣誉的方式,认定它们也是一项学术研究的主题,与传统的经学、史学平起平坐。”(《胡适文集》397页)
胡适将《水浒传》划为“历史小说”一类,花费了大量精力去寻找版本,弄清了“水浒”由最初民间口头的小故事演变为章回体的大部小说的过程,曾经有过的各种版本和它的作者以及金圣叹对《水浒传》的删削和评点等各种情况。以《水浒传》为例,胡适向学术界提供了一个运用历史演进的方法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范式。此后,他又运用这个范式对《西游记》《三侠五义》等进行了具体的考证。他的示范,为当时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真可以说是起到了“打开一条新道路”的作用。
对于《红楼梦》,胡适将之归为“创作小说”的一类,他对该书的考证独具慧眼,开创了一个“新红学”派。在胡适之前,有关《红楼梦》的研究,基本停留在附会猜测的阶段,有的说是清世祖与董鄂妃的故事,有的说是写纳兰性德的家事,更有的说《红楼梦》是政治小说,影射的是清朝统治。胡适考证《红楼梦》,指出他们走错了路,他从考证者的家世、身世入手,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体小说。胡适的这一研究成果,使红学走出了猜疑附会的索隐,进入以事实为依据的研究阶段。
胡适把民主主义思想引入古典小说研究领域,对旧小说的思想精华和糟粕进行了清理批判,其许多大胆的见解,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胡适对古典小说的研究,开创了这一学科的新局面。胡适在史料考证方面涉及面也较广,文章很多,其中,他耗费精力最多、成果最引人注目的是重勘《水经注》一案。
胡适重勘《水经注》一案是调查戴震(东原)注《水经》是否窃取了全祖望、赵一清的成果,为戴东原洗冤辩白。胡适人生十八年的时间里,不断地调查研究,寻找大量的材料,写了几十篇文章探讨这个问题,以事实为准绳,为戴东原平反。认定戴东原没有看到赵的书,更没有看到全的书,无从抄袭;同时还指出,诬蔑戴东原抄袭,是思想史撬入学术史的结果,“因为戴东原是当时思想的一个叛徒,批评宋朝理学,批评程子、朱子”,故骂戴的人“动了正义的火气”(《胡适文集》178页)。
总之,胡适在“整理国故”方面,提出了许多大胆的见解,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成功地展示了解决具体学术课题的范例,因而胡适也就赢得了“一代宗师”的盛誉,对学术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后来与胡适交谊至深的傅斯年,原是北大国文部的学生、黄侃的高足,受同宿舍同学顾颉刚的邀请,去听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课程。原本对胡适相当轻蔑的傅斯年,听了几次课后,感到受益匪浅,于是转变立场,从“黄门侍郎”改从胡适的门下,成为学生中新潮人物的代表。傅斯年终身服膺于胡适的学术范式,他在担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期间,着力倡导史料考证的研究,将之作为史学的正宗。
从整理国故中涌现的许多精英,都直接或间接受到胡适的影响,如红学专家俞平伯、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明史专家吴晗等,胡适的学术范式也由此得到大力的拓展和广泛的认同。
(选自刘筱红著《胡适》,湖北教育出版社,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胡适(1891.12.17-1962.2.24),字适之。安徽徽州绩溪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红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白话文学史》《胡诗文集》《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
(新版《辞海》)
②顾颉刚表示,他的全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水浒传考证》一文看来的。(《顾颉刚日记》,中华书局)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对古典小说的考证,是一项学术研究的主题,胡适把它的地位,最终提高到了与传统经学、史学平起平坐的同等位次。
B.胡适将《水浒传》划为“历史小说”一类,将《红楼梦》归之为“创作小说”一类,说明不同类的小说研究方法应该有所不同。
C.胡适非常重视史料考证,他就是据此开创了新的古典小说研究方法的。
D.顾颉刚邀请傅斯年去听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课程,结果傅斯年改换门庭偷到胡适的门下,说明黄侃的学问存在问题。


展开余下试题E.这篇传记语言通俗,虽然是记载传主进行古典小说、史料的考证,但表述时并不深奥难懂,所引用的胡适言论也直白平易。
5.概括胡适在古典小说研究方面有哪些主要贡献。(3分)
6.结合原文,谈谈胡适的治学方法与成就,它给你怎样的启示。(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孤狼
[俄]屠格涅夫
傍晚我打完猎,独自驾着一辆马车回去。距家还有七八俄里路,狂风猛地在上空怒号起来,随之电光一闪,雷声响开了,下起了倾盆大雨,四下黑得什么也看不见。我躲到一个树丛下,耐着性子等待雨停。突然,在电光中瞥见大路上有一个高高的人影。
“什么人?”一个响亮的声音问。
“你是什么人呀?”
“我是这里的护林人。”
我报了自己的姓名。
“哦,我知道的!您是回家去的吧?”
“是回家。可你瞧,多大的雷雨呀……”
一道白晃晃的电光把这个护林人从头到脚照得通亮,紧接着响起急促而爆裂的雷声。雨下得倍加起劲了。
“怎么办呢!”
“要不,我带您到我家去吧。”他说。
马车起动了。我们走了一大阵子,我的带路人终于停下脚步。“我们到家了,老爷。”他语调平和地说道,“嘎”地一声推开了篱笆门。
护林人住的只有一间屋子,熏得黑黑的,很低矮,屋里空荡荡的。我瞅了瞅他。我很少看到这样帅气的汉子:他身材魁梧,宽肩膀,体形健美,从那淋湿的麻布衬衫里突露出结实的肌肉。
我向他道了谢,并问了他的名字。
“我叫福马,”他回答说,“外号叫孤狼。”
“你就是孤狼呀?”
我好奇地打量着他。我常常听到其他人谈论孤狼的事,附近的庄稼人都像怕火似的怕他。
“原来你就是孤狼呀,”我重复了一句,“伙计,人家说你是什么人都不放过的。”
“我是尽自己的职责,”他阴郁地回答说,“总不能白吃主人家的饭呀。”
“怎么,你没有内当家的吗?”我问他。
“跟一个过路的城里人私奔了。”他带着苦笑说。
他走出去,“砰”一声带上门。我再次打量了四周,我感到这屋里比原先更显凄凉了。
护林人进来了,坐在板凳上。“雷雨快过去了,”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说,“要是您想回去,我送您出林子。”
我站起身来。孤狼取过枪,我们一起走出来。雨已经停了。他突然说:“瞧,就趁这样的夜晚来偷。”可除了树叶的喧哗声外,我什么也听不出来。
我们下到山沟里,斧子均匀的响声清晰地传入了我的耳朵。
这时候天空越来越明净了,林子里也有点亮了。我们终于走出了山沟。他弯下腰,举起枪,消失在丛林中。透过喧闹不已的风声,我隐约听到从不远处传来的轻微声响。“往哪儿跑?站住!”骤然响起孤狼钢铁一般的喊声,还响起兔子般的哀叫声……
我朝那吵闹的方向奔去。我看到的是一个庄稼人:他浑身都湿透了,衣服破破烂烂的,长长的大胡子乱蓬蓬的。那里站着一匹瘦弱的马,马的旁边还停有一辆货车。
“放了他吧,”我对着孤狼的耳朵轻声地说,“这棵树我来赔。”
孤狼不声不响地用左手抓住马鬃,用右手抓住偷树贼的腰带。我们便往回走,好不容易才回到那座小屋。
“我本来想把他关到贮藏室里去,”他指了指庄稼人继续说,“可是那门闩……”
“让他待在这儿吧,别折腾他了。”我打断孤狼的话说。
我在心里发誓,无论怎么得想法子放走这个可怜的人。在灯光下我可以看清他那干枯的皱巴巴的脸,倒挂的黄眉毛,惶惶不安的眼睛,瘦骨嶙嶙的肢体……
“福马,”庄稼人猝然用低沉而衰弱的声音说,“哎,福马。”
“你要干什么?”
“放了我吧……是饿得没法呀……放我走吧。”
“我可知道你们这种人,”护林人沉着脸说,“你们整个村子就是贼窝。”
“放了我吧,”他又沮丧又绝望地一再哀求,“实在是饿得没法……孩子们哭着要吃的,真的没法子。”
“我说了,不行。我也是做不了主的,东家会追究我的。”
这个可怜的人垂下了头……孤狼打了一个呵欠,把头靠在桌子上。雨仍然下个不停。
庄稼人猛然挺起身子,他那双眼睛冒出怒火,脸都涨红了。“那你就吃了我吧,你就掐死我吧。”他说。
护林人转过身去。
“你这家伙……我要治治你!”
“我有什么好怕的?饿死,打死,反正是死。……可你呢,等着吧,会有受报应的时候!”
“闭嘴!”护林人大喊一声,跨前两步。
“我偏不闭嘴,”这个不幸的人继续说,“你这凶手,野兽……你作威作福长久不了,等着吧!”
孤狼抓住他的肩膀,我扑过去救助那庄稼人。
然而令我极为惊诧的是,孤狼一下子把绑着庄稼人胳膊肘的腰带扯掉了,打开门,把他推了出去。
“带着你的马滚吧!”他朝庄稼人的背后喊道。
院子里响起那庄稼人的马车轱辘的响声。
“听,他走了!”他咕哝说,“下回我就不饶他!”
(节选自《猎人笔记》,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篇一段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阴暗的氛围,其中“狂风怒号”“倾盆大雨”等描写具有象征意味,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险恶。
B.作者善于把握人物的特点,“孤狼”这个外号非常形象贴切,与福马的体貌神情、生活境遇、工作环境、行事风格极为吻合。
C.小说中多次正面描写偷树的庄稼人的外貌和神态,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他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孤狼种种不近人情行为的不满。
D.孤狼称呼“我”为“老爷”,说明“我”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孤狼最后放走穷困潦倒的庄稼人,也是慑于“我”的威严,其实他内心是很不情愿的。
E.小说反映了农奴制下俄罗斯农村的现状,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偷树的庄稼人一家的贫穷与痛苦,可以说是当时俄国下层民众命运的真实写照。
8.“孤狼”福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9.“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承晖,字维明。好学,淹贯经史。章宗即位,迁近侍局使。孝懿皇后妹夫吾也蓝,世宗时以罪斥去,乙夜,诏开宫城门召之。承晖不奉诏,明日奏曰:“吾也蓝得罪先帝,不可召。”章宗曰:“善。”惠民司都监余里痕都①迁织染署直长,承晖驳奏曰:“痕都以荫得官,别无才能,前为大阳渡稽察,才八月擢惠民司都监,已为太优。依格两除之后,当再入监差,今乃超授随朝八品职任。况痕都乃平章镒之甥,不能不涉物议。”上从承晖议。改知大兴府事,豪民与人争种稻水利,不直,厚赂元妃兄左宣徽使李仁惠。仁惠使人属承晖右之,承晖即杖豪民而遣之,谓其人曰:“可以此报宣徽也。”山东盗贼起,承晖言:“捕盗不即获,比奏报或迁官去官,请权行的决②。”及罢兵,盗贼渠魁稍就招降,犹往往潜匿泰山岩穴间。按察司请发数万人刊除林木,则盗贼无所隐矣。承晖奏曰:“泰山五岳之宗,故曰岱宗。王者受命,封禅告代,国家虽不行此事,而山亦不可赭也。天下之山亦多矣,岂可尽赭哉!”议遂寝。中都被围,承晖出议和事,与皇太子留守中都。从容若平日,尽出财物,召家人,随年劳多寡而分之,皆与从良书。举家号泣,承晖神色泰然,方与安石③举白引满,谓之曰:“承晖于《五经》皆经师授,谨守而力行之,不为虚文。”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复还问之,则已仰药薨矣。是日暮,中都不守。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金史•完颜承晖传》)
[注]①余里痕都:人名。②的决:终审判决。③安石:指师安石,当时任尚书省令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B.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C.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D.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旧时从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乙夜指二更时候,约为夜晚10时。
B.荫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C.五岳指我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南岳恒山、西岳华山、北岳嵩山和中岳衡山。
D.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祭天称作“封”,在梁父山祭地称作“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完颜承晖坚持原则,是非分明。当皇上连夜召见孝懿皇后的妹夫吾也蓝时,他认为吾也蓝是先帝的罪臣,因此没有遵照皇上的旨意让吾也蓝进宫。
B.完颜承晖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他在大兴府任职时,不理会权贵的请托,对无理争夺他人种植水源的豪强施以杖刑,还说你可将结果告知李仁惠。
C.完颜承晖临危不惧,从容镇静。中都形势危急,为了避免殃及无辜,他遣散家中奴仆,将家财全部分给他们,并留下书信希望他们一心向善。
D.完颜承晖忠于职守,以身殉国。他不顾个人安危,奉命留守中都,就在城池将要被攻破时,他无力回天,服毒自尽,表现出了高尚的气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依格两除之后,当再入监差,今乃超授随朝八品职任。
(2)及罢兵,盗贼渠魁稍就招降,犹往往潜匿泰山岩穴间。
(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示秬秸①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14.下列读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诗前有小序,交代人物、事件及写诗目的;正文八句四联,每句七字,起承转合一脉贯通,所以是一首七言律诗。
B.一、二句写景,从视觉到听觉,寓情于景,极写了环境的恶劣凄苦,含蓄地表现了主人公生活的艰辛。
C.三、四句正面写卖饼儿的生活:捧着饼盘,出门吆喝,此时,烈风大寒中,街市空旷,不见行人。
D.五、六句写北风“吹衣”“射饼”,一“吹”一“射”,对比强烈,自然引出下句的心理描写,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张力。
15.张耒在这首诗中是如何教育儿子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逍遥游》中,“ , ”两句表现宋荣子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世人毁誉的牵制,有较高的境界。
(2)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直接表现诗人和朋友在告别时被远处传来的琵琶声深深吸引的情景。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 , ”两句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和自身命运的坎坷,极其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恸。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称雄之前,刘备成功地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胸无大志的庸才,这一韬光养晦的做法让他得以与强大的曹操和孙权一起称雄三国时代。
②今年里约奥运会最火的无疑是“洪荒少女”傅园慧了,她不仅在中国引发热议,在日本也走红,甚至不少欧美媒体也纷纷报道。众人纷纷称其可爱,对其奇葩的言行叹为观止。
③自8月1日滴滴收购优步中国的消息正式宣布后,网上盛传商务部反垄断局已两次约谈滴滴并依法进行调查,滴滴对此讳莫如深。
④这几天,每当谈及那场冠军之战时,被称为“骨气女神”的郎导便神采奕奕起来,她说:“大家都知道,这次队员们打得都挺顽强的,她们堪称一群‘骨气女孩’。”
⑤由于缺少有效监督,《公共场所控烟条例》在许多地方沦为一纸空文,只有真正令行禁止,才能达到公共场所“无烟化”的目标。
⑥他此时正心事重重,尽管窗外鸟语花香,一片春意盎然,他也目不窥园,无心欣赏,还时不时的叹一口气。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在今天的表现,不是经典自身的问题,而是思想传承是否得法、教授方式是否恰当以及教授者本身素质是否合格的问题。
B.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全球网络界的许多领军人物悉数登场,这些互联网大腕的精彩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
C.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的问题,红学家有着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D.2017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于2017年8月19日在中国台湾地区台北市拉开帷幕,有关部门一定要精心施工,为运动员提供设备一流的场馆和优美舒适的配套环境。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松树的品格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大雪压来之时,高压线的铁塔都被压塌,而青松仍能挺住。竹是什么呢?竹本固, ;竹性直, ;竹心空, ;竹节贞, ,所以,竹是君子的化身。而到了菊花,便是一种“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王安石),“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郑板桥)的境界了。
①不改志向 ②不见异思迁 ③不趋炎附势 ④不刚愎狭隘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花草是有记忆的, ① 。虽说花草的生命很短,从春到秋,但它们把春秋一世的记忆藏进了种子,一代又一代传下去。花草就这样记住了时间。
② ,树是多年生的植物。树的生命记忆不仅有春有秋,还有一年又一年的岁月。春天发芽,秋天结果,然后脱下满树的黄叶,这记忆能让我们看到。我们没看到的记忆是树干里的年轮,植物学家看到这一圈圈的树纹,就知道,哪年 ③ ,哪年遇涝逢旱。
21. 欣赏下面这幅漫画,描述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6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深圳男子罗尔为患白血病的女儿“卖文筹款”事件成为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涿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