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25  2017-03-1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5]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全国卷)2017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1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内在超越品质成就了中国人的“境界”意识。中国文化是一种以描述和体验为特征的文化,其中蕴含着“物我合一”“道器不离”“体用不二”“和谐共生”等中性智慧。在中国哲学看来;人性是一个“向善”的不断自我实现、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伴随着这种向善过程的就是人的境界的提升。在中国文化的实践中,境界是一种修为,境界是一种格调,境界更是一种层次。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对“境界”的领悟成了中国人实现自我人生超越的重要标志。中国哲学强调个体的人生理想必须依托于个体的人生境界来实现,即人生理想需以完善最高人生境界为基础才能得以实现。
我们首先以孔子为例,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认为个体的生命展示其实是一个文化成长的过程。孔子在总结他一生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文化成长的最终目标就是养成像文武周公那样的君子人格。在《论语》中我们看到,“君子”与“小人”是一个张力结构,这个张力正是君子所修为的空间。在孔子那里,境界与一个人的理想、志向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当主体确定了人生的理想目标之后,必须通过提升修养以确立一种人生志向,并把外在的礼、乐转化为主体的内在需要,自觉地加以运用并有所取舍,才可能自觉地建立起君子人格境界,实现人生的超越。
孔子的人生境界是成为谦谦君子,而孟子的人生境界则是成为尧舜。在孟子看来“人皆可以为尧舜”,但是在谈到人与动物的区别时,孟子也曾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强调人虽绝大部分同于动物,但却具有“异于禽兽者”的部分。要做好人成为尧舜,关键在于克制同于禽兽的部分而保存发扬那“几希”的“人性”。这样,人就是一种在“尧舜”与“禽兽”之间挣扎的特殊性存在。而“尧舜”与“禽兽”之间,留下了人的境界修为的空间。
在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那里,“无为”既是其最基本的精神追求,也是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老子强调“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这是《道德经》五千言讲的核心问题。道家的“无为”绝不是提倡什么也不做和不为,而是要崇尚“天道”,以实物的自然为纲,遵循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其深层次内涵是绝对不能逆道而为,去干预自然之道。无为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不人为造作,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总之,儒家道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都讲求超越,以求人生境界的提升。但其超越的路径则不尽相同。儒家“尚有”,强调刚健有为;道家则“责无”,主张顺应自然。虽路径不同却殊途同归,都很好地诠释了人生的境界追求——通过超越有限而实现无限与永恒,通过超越有形而进入无形,通过超越小我而成就大我。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境界诉求是其最具人性魅力的环节。
(节选自邹广文《论文化的境界》,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以描述和体验为特征,其中蕴含着“物我合一”“道器不离”“和谐共生”等丰富的中性智慧,它与中国哲学一起促成了中国人的“境界”意识。


浏览完整试题B.在中国哲学看来,人性是一个向善的过程,不断自我实现、超越的过程,伴随它的是人的境界的提升,而完善最高人生境界可促进人生理想的实现。
C.中国人在一定意义上把对“境界”的领悟作为实现自我人生超越的重要标志,这种境界在中国文化的实践中是一种修为,一种格调,更是一种层次。
D.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君子”与“小人”的张力正是君子所修为的空间,孔子认为人的生命展示应是一个文化成长而最终养成君子人格的过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君子人格境界的建立,是在明确自身理想与志向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将外在的礼、乐转化为内在需要并加以取舍才可能实现。
B.根据孟子的人生境界追求,人是一种特殊性的存在,人在境界的追求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兽性、发扬自己的人性,在“尧舜”与“禽兽”之间找到修为的空间。
C.《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要求人们在追求人生境界的过程中不可违背自然甚至干预自然,这样才可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D.在一定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境界诉求具有强烈的人性魅力,尤其是在儒家、道家的代表人物那里,境界问题是构成其思想的重要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尚有”,强调刚健有为,无论是孔子的“成为谦谦君子”还是孟子的“成为尧舜”,都是在强调通过加强自身修养,来提升人生的境界。
B.道家主张崇尚“天道”,顺应自然,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以达到“无为”这种道家思想的最高的精神境界。
C.孟子在孔子的“君子之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主张,也指出人与动物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异于动物的部分。
D.儒家与道家在境界的追求中都讲求超越,通过超越有限、有形与小我,而进入无限、无形和成就大我,但这种超越路径是不同的。
【答案】
1.A
2.A
3.C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A项张冠李戴。
3.试题分析:原文“孔子的人生境界是成为谦谦君子,而孟子的人生境界则是成为尧舜”,选项“孟子在孔子的‘君子之说’的基础上”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C项无中生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
泉仲遵,少谨实,涉猎经史。年十三,州辟主簿。十四,为本县令。及长,有武艺。遭世离乱,每从父兄征讨,以勇决闻。高敖曹攻洛州,泉企令仲遵率五百人出战。时以众寡不敌,乃退入城,复与企力战拒守。矢尽,以杖棒捍之,遂为流矢中目,不堪复战。后与元礼斩杜窋,以功封丰阳县伯,邑五百户。加授征东将军、豫州刺史。仲遵宿称干略,为乡里所归。及为本州,颇得嘉誉。梁司州刺史柳仲礼每为边寇,太祖令仲遵率乡兵从开府杨忠讨之。梁随郡守桓和拒守不降。忠谓诸将曰:“本图仲礼,不在随郡。如即攻守,恐引日劳师。今若先取仲礼,则桓和可不攻自服诸。君以为何如?”仲遵对曰:“若弃和深入遂擒仲礼和之降不尚未可知如仲礼未获和为之援首尾受敌此危道也 若先攻和指麾可克克和而进,更无反顾之忧。”忠从之。仲遵以计由己出,乃率先登城,遂擒和。仍从忠击仲礼,又获之。大将军王雄南征上津、魏兴,仲遵率所部兵从雄讨平之。遂于上津置南洛州,以仲遵为刺史。仲遵留情抚接,百姓安之,流民归附者,相继而至。初,蛮帅杜清和自称巴州刺史,以州入附。朝廷因其所据授之,仍隶东梁州都督。清和以仲遵善于抚御,请隶仲遵。朝议以山川非便,弗之许也。清和遂结安康酋帅黄众宝等,举兵共围东梁州。复遣王雄讨平之。改巴州为洵州,隶于仲遵。先是,东梁州刺史刘孟良在职贪婪,民多背叛。仲遵以廉简处之,群蛮率服。仲遵虽出自巴夷,而有方雅之操,历官之处,皆以清白见称。朝廷又以其父临危抗节,乃令袭爵上洛郡公。武成初,卒官,时年四十五。赠大将军、华洛等三州刺史。谥曰庄。
(节选自《周书•泉仲遵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若弃和/深入遂擒仲礼/和之降不/尚未可知/如仲礼未获/和为之援/首尾受敌/此危道也/
B.若弃和/深入遂擒仲礼/和之降不/尚未可知/如仲礼未获和/为之援/首尾受敌/此危道也/
C.若弃和深入/遂擒仲礼/和之降不/尚未可知/如仲礼未获和/为之援/首尾受敌/此危道也/
D.若弃和深入/遂擒仲礼/和之降不/尚未可知/如仲礼未获/和为之援/首尾受敌/此危道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史,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
B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C.袭爵,封建社会的一种继承制度,通常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
D.赠,即追赠,指头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迫封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扬其对朝廷的贡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泉仲遵年少有为,操行雅正。他十三四岁就担任主簿、县令,随父兄出入战阵,甚为勇决;为官之处,雅行清白,为人称道。
B.泉仲遵勇敢果断,英勇善战。他曾与泉企共同据守洛州,箭矢已尽就以木棒御敌;后与元礼一起斩杀杜窋,受到朝廷的封赏。
C.泉仲遵尽心军事,谋略出众。柳仲礼侵犯边地,开府杨忠征求诸将意见,泉仲遵积极进言献策,并率先登城, 擒获桓和和柳仲礼。
D.泉仲遵推行善政,清正爱民。他曾任南洛州刺史,关注民众生活,安定百姓,使流民相继归顺;为官清廉,周边的少数民族也乐于顺服。


展开余下试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仲遵宿称干略,为乡里所归。及为本州,颇得嘉誉。
(2)清和以仲遵善于抚御,请隶仲遵。朝议以山川非便,弗之许也。
【答案】
4.D
5.A
6.C
7.(1)仲遵向来以才干谋略着称,为乡里所称赞。及为本州刺史,很是得到美好的赞誉。(2)清和因为仲遵善于安抚和控制,请求隶属仲遵。朝议认为山川阻隔不便,没有允许。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经”中儒家的典籍比重比较多,“史”主要是史书,主要指二十四史。
6.试题分析:“并率先登城,擒获桓和和柳仲礼”错,原文“乃率先登城,遂擒和。仍从忠击仲礼,又获之。”说明率先登城,俘获的是“桓和”,并没有“柳仲礼”,柳仲礼是泉仲遵跟随杨忠俘获的。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C“并率先登城,擒获桓和和柳仲礼”错,原文“乃率先登城,遂擒和。仍从忠击仲礼,又获之。”说明率先登城,俘获的是“桓和”,并没有“柳仲礼”,柳仲礼是泉仲遵跟随杨忠俘获的。
7.试题分析:重点词语:“宿”“嘉”“抚御”。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谨”“申”“不然”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被动句和(2)中的宾语前置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泉仲遵年少便谨慎忠实,涉猎经史。十三岁时,州征召担任主簿。十 四岁,担任为本县县令。长大后,武功很好。世道离乱,泉仲遵经常随从父兄征讨,以勇敢果断闻名。高敖曹攻打洛州,泉企命令泉仲遵率领五百人出战。当时因寡不敌众,就撤退回到城中,又与企全力战斗守城。箭射完了,就用木棒御敌,因而被流矢射中眼睛,不能再战。城陷落后,士卒叹息说:“如果泉仲遵不受伤,怎会到这种地步。”泉企被迫往东,仲遵因伤而没有随行。后与元礼一起斩杜宜,因功封丰阳县伯爵位,食邑五百户。加授征东将军、豫州刺史。仲遵向来以才干谋略着称,为乡里所称赞。及为本州刺史,很是得到美好的赞誉。
梁朝司州刺史柳仲礼经常侵犯边地,太祖命令仲遵率领乡兵随开府杨忠征讨。梁朝随郡守桓和拒城坚守不投降。杨忠对诸将说:“本意是图谋攻打仲礼,无意于攻打随郡。如果攻打,恐怕费时劳师。今若先取仲礼,则桓和可以不攻就会降服。诸君以为怎样?”仲遵对答说:“如果不理会桓和而深入敌阵,就是擒获仲礼,桓和降还是不降,尚未可知。如果未能捕获仲礼,桓和成为他的后援,我们首尾受敌,这是危险之道。如果先攻桓和。指挥可定。攻克桓和再进军,更无后顾之忧。”
杨忠听从了从仲遵的建议。仲遵因为此计是自己所出,所以率先登城,擒获桓和。随后跟随杨忠攻击仲礼,又俘获仲礼。
大将军王雄南征上津、魏兴,仲遵率领所部兵随从王雄征讨平定。于是在上津置南洛州,以仲遵为刺史。仲遵留心安抚,人民安定,归附的流民,相继而至。当初,蛮帅杜清和自称巴州刺史,以州归附。朝廷以其所占据的地方授任他为刺史,仍隶属于东梁州都督。清和因为仲遵善于安抚和控制,请求隶属仲遵。朝议认为山川阻隔不便,没有允许。清和因而交结安康首帅黄众宝等人,举兵围攻东梁州。又派遣王雄征讨平定。改巴州为洵州,隶属于仲遵。原先,东梁州刺史刘孟良在职时十分贪婪,民多背叛。仲遵为政清廉简约,群蛮相率而顺服。
仲遵虽然是巴地夷人,但操行雅正,任官所历之处,皆以清白名声被人称赞。朝廷又因为其父临危抗节,因此让他世袭封为上洛郡公爵位。武成初年,在官职上去世,时年四十五岁。追赠大将军、华洛等三州刺史。谧号为庄。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8-9题。
蝶恋花•闻莺有感 段克己①
鹈鴂一声春色晓。蝴蝶双飞,暖日明花草。花底笙歌犹未了,流莺又复催春老。
早是残红枝上少。飞絮无情,更把人相恼。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
【注】①段克己,金末元初词人。金亡,避乱龙门山中,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词作多写子金亡后,为金词中“清劲能树骨”者。②鹈鴂:即杜鹃,鸣于春晓,有“杜鹃啼血”的说法。③桧:柏树的一种,即圆柏。
8.词的上片借景抒情,结合巧妙,请简要分析。(5分)
9.“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词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案】
8.杜聃在春晓鸣叫,略含一种伤春悄绪.(1分》阳光明媚,绿草花木充满生机,蝴媒翩翩起舞,但花下笙歌一曲未完,流莺便声声催着春天离去。(2分)春光易逝,传达出对春光的留恋,寄托词人对故国的怀念。(2分)
9.这一句运用象征的手法,以老桧耐霜自励岁寒之节.农现了作者坚贞不二的高尚悄操(3分)词的上片以暮春景物起兴,寓情于景,表达暮春时节,自身年华易逝的无尽伤感.而结尾两句使得词中的情感不至于流于感伤.且有一种向上之意,提升全词格调。〈3分)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 , ”虚写未来情景,设想共坐两窗之下,深夜畅谈的欢悦,更加反衬今夜的孤寂。
(2)《诗经•氓》中先以“桑叶”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 , ”,后又以“桑叶”喻女子年长色衰的句子是“ , ”。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 , ”两句总括秦的纷奢,剥削掠夺人民,挥霍无度。
【答案】(1)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2)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3)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


展开余下试题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虚写未来情景”“桑叶喻女子”“秦的纷奢,剥削掠夺人民,挥霍无度”,这样就能准确
的答出题目,注意“陨”“锱铢”的写法。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英雄泪
卢群
玉米一人高了,郁郁葱葱的,像一片森林。
爷爷跑得更勤泛了,有事没事的,每天都要到地里看看。
一看到他的宝贝,爷爷就止不住地兴奋。这些兴奋随着汗珠争先恐后往外钻,排兵布阵般缀满爷爷额头。
爷爷顾不得擦去汗珠,腰一弓钻进森林。
我也想进去看看。可是我的脚刚刚伸出,就被一股热浪推了回来。
英雄,别进来,柳树下呆着,爷爷朝我喊道。
柳树像一把伞,为我营造出一点阴凉。
我打了个滚,然后像爷爷那样,眯缝起眼睛四下看。
这儿的土地原先跟爷爷的一样,长着葱茏的庄稼。葱茏的庄稼地里,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村里的 人渐渐少了,缺乏照应的土地,冒出了许多荆棘、茅草和菖蒲,一嘟噜一嘟噜的,瘌痢头一样难看。
太阳跃上了头顶,空气似乎一点就着。我张大嘴巴,拼命排解着心中的热。爷爷难道不热么?我朝爷爷喊了两声,爷爷没有回应,我抬腿钻进森林。
呀,爷爷躺在地上,眼睛闭得紧紧的,脸色煞白煞白,浑身湿漉漉的,像从水里出来一样。我摸摸爷爷的额头,滚烫滚烫。我吓坏了,飞一般钻出庄稼地,跃过小沟,穿过果园,翻过篱笆,唤住准备出诊的四叔。
爷爷的情况更糟了,嘴上堆满白沫,身子一抽一抽的。四叔忙将爷爷抱到柳树下,解开爷爷的衣扣,取出一块毛巾,用水湿透后敷到爷爷额上,然后用药棉在爷爷的太阳穴和胸脯上轻轻地擦着,直至皮肤慢慢变红。
爷爷终于可以歇口气了。爷爷一出现,就被他的老伙伴们团团围住。聚集的地方仍然是祠堂,这儿位置适中,地儿又大又凉快。祠堂已有近百年历史,屋檐上的瓦像缺齿的牙床参差不齐,墙壁像蜂窝煤似的千疮百孔。老屋、老人、老狗,好一张有趣的老照片。
我也像爷爷一样,被大黄老黑它们团团围住。
哎,你怎么叫英雄?突然,一个声音怯怯地问。
我扭头望去,是一个陌生面孔。大黄连忙介绍,花儿,徐三爷家的, 刚来不久。
我没有答话。有些事儿,别人说了更精彩。
老黑开讲了。在老黑的声情并茂中,我又一次品味了英雄过往。
那日深夜,黑黑的夜幕突然掀开一角,一股光华“腾”地映红天穹。与此同时,地下似有万马奔腾一般。我不顾一切闯进房里,朝熟睡的爷爷拼命吼叫。我和爷爷一起将猪啊、羊啊引到屋后的高地上。随后我又向同伴们发出警示,一时,狺狺的叫声响成一片。爷爷比我更着急,挨家挨户敲门疏导。村里大多老弱病残,爷爷是他们的主心骨。待大家全都聚到高地时,土地蓦地跳了两跳,接着像打摆子似的摇摆起来。
那次地震,村里不仅没死一人,牲畜也很少伤亡。事后乡亲们都说,老英雄啊,我们大难不死全亏了爷爷是渡江英雄,解放南京时,爷爷的战船第一个突破长江天堑,将解放大军送上彼岸。
爷爷摇摇头说,错了错了,功劳是旺旺的,旺旺才是英雄。
爷爷一句话,给了我莫大荣耀。
伯伯回来了,要接爷爷去城里看病。
爷爷想带我一起进城。伯伯说使不得,养狗得有户口。再说人家养的是名犬……
名犬怎么啦,中看不中用,哪里比得上我的英雄?爷爷很生气。
不过爷爷还是妥协了。爷爷将我领到四叔家。爷爷对四叔说,我一走,你担子更重了,老老小小几十口哩。
四叔说老伯,您放心,我一定把家看好。
爷爷说英雄就放你这儿,它机灵得很,说不定能派上用场,我看完病就回来,再过几天就该收玉米了,麦子也到了播种的日子,时间不等人啊,唉,都是这病闹的。
四叔忙说老伯,您辛苦了一辈子,也该享享福了,地里有我呢,不会荒的。
知道爷爷要去城里看病后,我一点都没闹,爷爷的健康最重要,我可不想误了爷爷,况且我已有了打算。
临上车,爷爷又一次叮嘱,英雄,乖乖的等着我,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我“唔唔”应着。车子跑起来,我也跃起来。可是我没能跳上车顶,我忽略了自己的年纪。
英雄,英雄……悲切的呼喊中,一串液体滴落下来,咸咸的,涩涩的。啊,是爷爷的眼泪。我心疼极了,可是我已不能表达。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描写郁郁葱葱的玉米地以及玉米地中的“热浪”,着力突出了庄稼的茂盛与天气的闷热,为爷爷的出场铺设场景,为后文爷爷晕倒在地里埋下伏笔。
B.小说写“我”难以忍受酷热,心系爷爷,但爷爷没有回应,“我”便钻进玉米地,发现爷爷晕倒后,飞一般地找人救爷爷,这是为了印证“我”“英雄”这一称谓。
C.小说文字简洁,运用比喻等修辞表现细节,如文中“屋檐上的瓦像缺齿的牙床参差不齐,墙壁像蜂窝煤似的千疮百孔”,形象地突出了乡村的破败。
D.爷爷将“我”与庄稼交给四叔,四叔也表示“不会荒的”,这既表现出爷爷对四叔的信任,也表明四叔是继爷爷之后的能够守住乡村与土地的人。
E.小说不仅仅是在写一个留守老人对土地的深情守候,更是在表现一代农民对土地的执着保护,写出当下乡村年轻劳动力流失、土地日渐荒芜的现状。
(2)小说结尾写爷爷的一串眼泪“滴落下来,咸咸的,涩涩的”,试分析爷爷的眼泪包含哪些情感。(6分)
(3)“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以一只名为“英雄”的狗作为倾诉的主角,这样写有什么妤处?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1)AE(答E3分,答A2分,答D1分;答BC不给分)
(2)①对土地深深地依恋和不舍。②对一直陪伴他的英雄“狗”的不舍与心疼。③曾是归属的土地和乡村渐渐地远去,心里慢慢失去寄托。(每点2分)
(3)①勤于农事;在现代化的今天,依然坚守着土地,顶着烈日还要进玉米地里劳作;②有威望,是村里人的主心骨:曾是渡江英雄,又在村里发生地震时,他挨家挨户敲门,帮助相亲躲避灾难;③执着,真实感情:眷恋着家乡、土地和“我”,但又无力改变现状,进城前努力安排好这些。(每点2分)
(4)①以一只狗作为倾诉主角,采用拟人手法,新奇、独特,富有创意,具有特殊的艺术感染力,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把狗当做人来写,充分表现了狗的灵性,思想和丰富的心理,这样有利于深刻的表现爷爷和“英雄”之间的心灵相通,气息相连的深情厚谊,使小说充满动人的情感。③借狗和视角、单纯质朴地叙述爷爷的故事,把爷爷的形象塑造的朴素而厚重。④以狗的眼光来反映农村劳动力流失、土地荒芜额社会问题和一代农民的落寞,显得更加客观、真实、更加深刻地表现主题。(每点2分)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天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