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78  2017-03-1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8]
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
温馨提示:1.请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题,使用其他色笔均不得分;2.所有答案均需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卷上;3.选做题请看清选做内容和要求。(150分钟 150分)
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严谨规范,讲究书法!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在人民最需要时出现
诗歌总在人民最需要时出现。或是因为召唤,或是因为期待,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悲哀。人民需要诗歌宣泄苦难,人民更需要诗歌安慰心灵。
记得那年,那个寒雪凝冰的冬天,人民的心头压抑了过多的悲愤和苦难,终于找到了诗歌这个喷火口,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悲壮的抗议。那次诗歌集会,因为促使并最终宣告了一个动乱时代的终结,从而成为20世纪中国不泯的记忆。
这次则是由于一场千年不遇的空前的灾难。人们永远记住那个可怕的时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突然的天崩地裂,造成了波及川、渝、陕、甘、滇几个省区数十万人伤亡、数千万人流离失所的大惨剧。一时间举世悲痛,哀歌动地!
诗歌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它在第一时间里传达了旷世的悲情。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我们在一起”以及为数众多的、以汶川大地震为主题的诗歌作品和诗集。地震发生之初,当时的焦点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灾区,并在废墟中抢救生命。人们的心头只有一句话: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而这就是那首瞬间传遍中国的《生死不离》中的动人的诗句。
与此同时,一首题为《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的诗歌,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也在亿万人群中流传,人们泪眼模糊地互相传递着那令人悲痛的母子对话——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陪你走。
妈妈,你别哭,泪光照不了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慢慢走。
即使是此刻,当我在复述这些诗句时,我还是忍不住哀伤的泪水。我们流泪,是因为这些诗句表达了我们内心的痛楚和悲情。我们感动,是因为这些诗歌重新走向了广大的人群,走向了人们共有的关怀、友爱和同情。灾难使诗歌重温了人性与亲情这些永恒的话题,当然也有政治,而政治正是由于完整而鲜明地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而显得崇高了。
灾难也唤起了人们对已经变得陌生了的诗歌使命的记忆:传单,号角,警世钟,甚至止疼药。诗人说,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一己的悲欢变得虚弱而且渺小了。诗人还说,以往我们太注意怎么写,而不太注意写什么了。当然,怎么写是诗学的,而写什么是伦理的,但要是写什么出了误差,怎么写最后也要失去意义。这话看来有些陈旧,而陈旧未必就错。
国家的不幸和人民的苦难为诗人提供了调整写作姿态和重新体认诗歌使命的契机,于是,在地震的废墟上绽开了感天动地的诗之花。
(选自《新民晚报》)
1.下列对“诗歌总在人民最需要时出现”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可以借诗歌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B.诗歌可以用来宣泄人的情感,人们也需要诗歌来抚慰心灵的创伤。
C.诗歌不能脱离人民,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它要走向大众的心灵。
D.灾难悲情中,人民才需要诗歌,而在和平安定的时代则不需要。
2.下列不属于汶川抗震诗歌感人肺腑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抗震诗歌表达了人民的呼唤、呐喊和悲情,体现了骨肉同胞的手足深情和分离的痛楚。


浏览完整试题B.抗震诗歌题材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语言质朴率直,并且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诗歌。
C.抗震诗歌表达了人性与亲情、友情这些永恒的话题,传达了人们的关怀、友爱和同情。
D.抗震诗歌鲜明而质朴地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表达了民族的共同情感。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些诗人在创作时,往往更多的关注的是诗歌“怎么写”的问题,而不注意诗歌“写什么”的问题,导致诗歌创作“形式大于内容”。
B.抗震诗歌中的许多优秀诗篇,并非来自从事“专业”创作的诗人,可见,只要有了生活,有了真情,就能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
C.国家的不幸和人民的苦难往往能唤醒诗歌所承载的使命,诗歌不仅是表达一己的悲欢,它更要表达人类民族的共同情感和价值观。
D.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抗震诗歌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传播,因此,抗震诗歌更能被广大的民众所接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选择每题3分)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晏子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君语及之,即危言 危:正直
B. 久之,越石父请绝 绝:断绝(关系)
C.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 谢:推辞,辞谢
D. 拥大盖,策驷马 策:挥鞭驱赶
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 晏子出,遭之涂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 知己而无礼
因人之力而敝之
D. 余虽为之执鞭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对国家忠心,绝无二心;对君主忠贞,绝不抗命,在诸侯中很有名气。
B.晏子解救石父、晏子的问话以及晏子对石父态度的转变,共同将晏子由求贤到礼贤的整个过程和心灵深处的变化形神毕肖地表现了出来。
C.晏子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见车夫驾车时扬扬自得,与晏子的谦恭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回家遭到妻子指责的车夫,发生了变化,知道这件事后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
D.司马迁推崇晏子,表示自己若能为晏子执鞭驾车,也是羡慕向往的,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的敬仰,也包含着自己不遇知己的感慨。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
(2)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11分)
【中吕】普天乐
滕宾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8、这首元曲写的是什么季节?从 哪些意象可以看出来?(6分) 
9、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走进马勒
王纪宴
2011年是奥地利作曲家和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逝世100周年,国际音乐界因而将这年命名为“马勒纪念年”。在中国,马勒年同样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北京的国家大剧院精心策划了10场马勒系列音乐会,中国听众首次有如此多的机会通过聆听高水准的马勒作品,走近马勒,感悟马勒的精神世界,体会马勒音乐所表达的慰藉和振奋。
悲苦情,造就音乐大师
马勒的精神世界中有一种强烈的悲剧情 愫,这与他出身于犹太人家庭有关。犹太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和智慧的民族之一,也是多灾多难的民族之一,千百年来颠沛流离,不断受到种族歧视和迫害。马勒作为犹太人后裔,以他出众的音乐才华和勤奋努力而成为执掌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欧洲顶级音乐机构的杰出人物,却始终忍受着各种保守势力的嫉恨和诋毁。他曾慨叹:“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家可归者。……在这个世界上,我是一个犹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个闯入者,不被任何地方接受。”
而当马勒由于现实世界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而最终皈依天主教时,他并未就此获得解脱,而成为了“犹太自我仇恨”意识的牺牲品。他的妻子阿尔玛曾说:“马勒最终信奉了天主教,但他仍是一个基督犹太人。这正是令他痛苦的一点。”这种无法摆脱的悲剧性羁绊,无疑是造成马勒音乐中忧虑不安、纷繁复杂的悲剧气质的原因之一。作曲家灵魂深处无尽的孤寂感、对心灵归宿的上下求索,这一切都通过技法高超的音乐语言得到倾诉。马勒经历的民族和个人苦难造就了他这位音乐家。
歌乐诗,与李白精神共鸣
马勒与同时代很多作曲家的不同还在于,这位浸润于德奥音乐传统的犹太人却对中国古诗词尤其是李白的诗篇产生了强烈精神共鸣。他在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中采用了李白、王维、孟浩然、钱起的诗篇作为歌词,虽然这些诗在转译过程中已变得面目全非。罗曼•罗兰曾指出,当我们继承过去的杰作时,“从来不是过去在我们内心再生, 而是我们把自己的影子投在过去的杰作上”。马勒在《大地之歌》中从中国古诗而不是他更熟悉的欧洲文学中找到了与自己的心境契合的因素——对自然的体悟和热爱、慨叹人生的苦难以及尘世生命的短暂,而中国诗篇中对交友和宴饮之乐的歌颂,同样吸引着马勒,他借此表达悲观惆怅情愫以及极度的凄 美之境。


展开余下试题歌、乐、诗以独特而内省的方式交融于马勒的所有作品中,共同吟唱出一个行将结束的时代的伟大主题:人类与自然、生命与死亡、理想与幻灭……这些触及人类终极关怀的深刻主题,强有力地激发出马勒的创作灵感与激情,促使他的音乐冲破了古典音乐的传统格局,以庞大而芜杂的结构、含糊隐晦的调性、色彩奇异的配器,汇聚成一种崭新的音乐语言,这种语言的复杂新颖注定需要时间迎来知音。
上巅峰,马勒时代来临
马勒在世时主要以指挥家而知名,而作为作曲家得到的承认则与马勒的成就以及他本人的期待相距甚远。乐评家们喜欢称他的篇幅宏大的交响曲为“超长的令人疲惫的交响曲”,有些听众则觉得马勒是“昂贵的二流货”。
1960年,在马勒诞辰百年之际,马勒的音乐迎来了复兴。马勒的交响曲和艺术歌曲日渐成为各地音乐会上常见的曲目,伯恩斯坦等知名指挥家开始指挥录制马勒交响乐全集。而在半个世纪之后,在纪念马勒诞辰150周年和逝世100周年之际,马勒的复兴可谓达到历史性巅峰。人们开始意识到,马勒音乐中的人性内涵非常现代,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更贴近,因而,当代人比马勒的同代人更能够理解马勒。
除了悲剧内涵,马勒的音乐语汇在更宽广的范围内表现了人类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以及同外界的关系。沉重的阴霾与激烈的冲突、温暖抚慰的抒情、大自然沁人心脾的美,对于今日的人们不啻为理想的宣泄与抚慰剂。马勒生前曾悲凉而自信地断言:我的时代会来临。而今,正如指挥大师艾森巴赫所言:“马勒时代已真正来临——这意味着人们已能够理解其音乐中所传递的信息”。
(节选自2014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篇虽在转译过程中已变得面目全非,但却对马勒的音乐成就直接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也可反观中国古诗伟大的艺术魅力。
B. 马勒的音乐交融着歌、乐、诗,吟唱出了触及人类终极关怀的伟大而深刻的主题,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与激情,冲破了古典音乐的传统格局。
C. “马勒纪念年”应该是“马勒时代来临”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原因是当代 人比马勒的同代人更能够理解马勒音乐中的人性内涵,因此,马勒的复兴可谓达到了巅峰。
D. 马勒亲历的民族和个人苦难造就了他这位音乐家,而他对中国古诗词的灵活借用,也使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更多的与自己的心境相契合的因素。
E. 马勒在世时虽是一位伟大的指挥家,但是当时人们给予他这一方面的认可却很有限,甚至有的听众觉得马勒是“昂贵的二流货”,这也与他对自己的期待相去甚远。
(2)文章最后指挥大师艾森巴赫说:“马勒时代已真正来临――这意味着人们已能够理解其音乐中所传递的信息。”其中的“信息”指什么?请分条概括。(6分)
(3)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马勒经历了怎样的民族和个人苦难,造就了他这位音乐家?(6分)
(4)马勒的音乐作品在当时没有得到很好的认可,而在百年后迎来了复兴,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著名《山海经》权威最近提出一个堪称石破天惊的新说:耶稣实有其人,他就是中国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
B.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积累中掌握住了“度”的问题,演唱和表演不瘟不火,恰到好
处。
C.有些大学毕业生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和追求,不能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因此有人指责他们百无一能。
D.海尔集团经过近三十年的惨淡经营,不断创新,终于使全球消费者都喜欢和认可“海尔”的产品。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做事总是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懒惰在作怪,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偷懒。
B.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哈工大物理系教授因病去世了,全校师生以各种方式表示哀悼。
C.根据他的描述,周总理生前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 ,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D.红军战士凭借顽强的毅力,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最终打败了装备精良的敌军,取得革命的胜利。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一次去青海湖,湖面如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 , , , ,
。青藏高原上的纳木错湖,海拔高达4500米,堪称举在天上的湖。 ,好像大地佩戴的一块翡翠坠子。青藏高原上的湖泊美在何处?我觉得:美在清澈,美在水色。
①像晴朗的夜空 ②走近岸边 ③远望湖水湛蓝湛蓝
④湖水是绿色的 ⑤湖水如蒸馏水一样清澈 ⑥卵石历历可数
A.⑤ ③ ① ④ ② ⑥
B.② ⑥ ⑤ ③ ① ④
C.③ ① ② ⑤ ⑥ ④
D.④ ⑥ ⑤ ① ③ ②
16.下列应用文有多处不妥(词语使用,语病,标点),请指出并修改。(5分)
“喝第一瓶清真果汁的滋味”征文启示
北京祥聚斋汇源清真饮料有限公司从2014年1月21日起至2014年4月19日开展“喝第一瓶清真果汁的滋味”征文活动。届时将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优秀奖300名,参与奖1000名。获奖优秀征文及获奖名单将于2014年4月30日前在精品购物指南、法制晚报、工人日报、劳动午报、中华合作时报、中国民族报刊出。
一、征文要求:语言流畅,内容充实,文字精练,要有真情实感;题目不限,题材不限。
二、稿件投递:
1.邮箱:sylqzgz@126.com
2.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金星路12号院奥宇科技鹰巢2号楼1714室北京晟宇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收) 邮编:102600
3.请在篇尾注明作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邮编、邮寄地址和联系电话。
三、兑换奖品地点:宁夏银川、青海西宁、甘肃兰州、北京经销商处进行兑换。
北京祥聚斋汇源清真饮料有限公司
北京晟宇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17、某重点中学校报《四月风》有一个读书栏目”好书推荐”,请你在教育部推荐高中生课外阅读书目中选取一本进行推荐,并写一段该书的推荐语。
要求:明确哪一本书,此书的内容简介和看点,阅读此书的心得体会,80字左右。(6分)
附:教育部推荐高中生课外阅读书目(20本)
《论语》、《三国演义》(罗贯中)、《红楼梦》(曹雪芹)、《呐喊》(鲁迅)、《女神》(郭沫若)
《子夜》(茅盾)、《家》(巴金)、《雷雨》(曹禺)、《围城》(钱钟书)、《谈美书简》(朱光潜)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堂吉诃德》(塞万提斯)、《简爱》(夏洛蒂•勃朗特)、《巴黎圣母院》(雨果)《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活着》(余华)、《复活》(列夫•托尔斯泰)、《普希金诗选》(普希金)《老人与海》(海明威)、《泰戈尔诗选》(泰戈尔)


展开余下试题推荐语: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
孩提时,我摔倒了
嚷着要大人抱起我
妈妈说,有人帮你是你的福运
自己起来才是生活的常态……
失恋时,我流泪了
关上心门不再相信爱情
妈妈说,有人相伴是你的福运
寻寻觅觅才是生活的常态……
年老时,疾病宣判了我的生命期限
我对孩子说,曾经拥有是我的福运
终要告别才是生活的常态……
这首诗能引起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
2、B(“题材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语言质朴率直”是属于诗歌的创作手法和风格的范畴,“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诗歌”是结果)
3、C(A与原文“而不太注意写什么了”的说法不符。B“只要有了生活,有了真情,就能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的说法过于绝对。D前后的因果关系不能成立)
4. C.谢:道歉
5. C.却,表转折,连词(A.因为,介词/来,表目的,连词B.代词,他/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介词,替/被)
6. A. “绝不抗命”错,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
7、(1)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戄然、摄、谢各1分,句意2分)
(2)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做人家的车夫,看你的神态,却自以为挺满足,因此我要求和你离开。”(乃、意、是以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由于节约俭仆又努力工作,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 他做了齐国宰相以后,吃饭不吃两道荤菜,妾不穿丝绸衣服。他在朝廷上时,国君说话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在各国诸候国中显扬。
越石父是个贤才,因罪被囚禁在牢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从前我被束缚起来,是因为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被束缚。”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不久回到家里,妻子就要求离开,车夫问她离开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过六尺,却做了齐的宰相,名声在各国显扬,我看他外出,志向远大,思想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做人家的车夫,看你的神态,却自以为挺满足,因此我要求和你离开。”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也如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太史公说:晏子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国君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的人啊!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也是我非常高兴和十分向往的啊!
8、初春。柳丝、莎茵、红杏
9、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结合 具体内容进行概括)
10、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2.(1)B 3分;D 2分,C1分(A项,“直接产生”错,也无法从中看到中国古诗伟大的艺术魅力。E项,马勒作为指挥家应该说是得到了相应的承认,只是作为作曲家,人们的认可不足。C项,原因不全,“达到了巅峰”也过于主观)
12、(2)①内心深处无尽的也无法摆脱的孤寂感;②对自然的体悟和热爱;③对人生的苦难以及尘世生命短暂的感慨;④人类与自然、生命与死亡、理想与幻灭等触及人类终极关怀的主题;⑤表现了人类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以及同外界的关系;⑥沉重的阴霾与激烈的冲突、温暖抚慰的抒情、大自然沁人心脾的美。(每点2分,以上六点只要答出任意三点就可给6分 )
(3)①犹太民族虽属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具智慧的民族之一,却多灾多难,长期颠沛流离,不断受到种族歧视和迫害;②马勒作为犹太人后裔,虽属欧洲顶级音乐机构的杰出人物,却也始终忍受着各种保守势力的嫉恨和诋毁;③马勒虽上下求索所,但无论怎样也摆脱不了灵魂深处无尽的孤寂感。(或答‚无法摆脱的悲剧性的羁绊造成了马勒音乐的悲剧气质‛)
(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4)看法:好的艺术会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而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价值的肯定。(2分)
(看法根据题干言之成理即可)分析:①马勒的作品以其独特而内省的方式交融了歌、乐、诗,表达了很 多触及人类终极关怀的深刻主题,促使他的促使他的音乐冲破了古典音乐的传统格局,以庞大而芜杂的结构、含糊隐晦的调性、色彩奇异的配器,汇聚成一种崭新的音乐语言,这种语言的复杂新颖注定需要时间迎来知音。②而马勒的同代人却不能理解他作品中的这些内涵和形式的表达,甚至有些乐评家喜欢称他的篇幅宏大的交响曲为‚超长的令人疲惫的交响曲‛,有些听众则觉得马勒是‚昂贵的二流货‛。③马勒音乐中的人性内涵非常现代,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更贴近,因而,当代人比马勒的同代人更能够理解马勒。他作品中表达的沉重的阴霾与激烈的冲突、温暖抚慰的抒情、大自然沁人心脾的美,对于今日的人们不啻为理想的宣泄与抚慰剂。④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如梵高的作品就是如此,所以我们要对那些新作品报以尊重的态度。(结合文本4分,联系实际2分)
13.C 14.C (A杂糅,去掉“在作怪”。B多层定语顺序不当,改为“哈工大物理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D“冒着”不能和“泥泞的小路”搭配。)
15.C (前五个空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先是“远望”,后是“走近”,再根据喻体与本体的一致性,句①须跟句③,句⑤跟句②,句⑥也是“走近”看到的,跟在句⑤后,故应是③①②⑤⑥,第六个空的内容是湖水,与后面的喻体一致起来。所以选C)
16. ①“启示”应为“启事”;
②“获奖优秀征文及获奖名单”应为“获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新疆石河子”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