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627 2017-03-23
标签:
语文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27]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检测
第五单元 单元检测
(时间:90分钟;分数:120分)
一、基础百花园(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偌大(nuò) 殉难(xùn)
出差(chāi) 聆听(línɡ)
B.刹那(chà) 虐待(nüè)
卓绝(zhuō) 巅峰(diān)
C.倏然(shū) 盔甲(kuī)
震颤(chàn) 债券(juàn)
D.污垢(ɡòu) 蹂躏(róu)
焦灼(zhuó) 歼灭(jiā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走街串巷 鸿篇巨制 无剂于事 惊慌失措
B.人海茫茫 头晕目眩 岿然不动 臭气薰天
C.疲惫不堪 优柔寡断 毛骨悚然 扣人心弦
D.惨绝人寰 衣衫褴褛 忐忑不安 大势宣传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向原有的产品、思维、模式告别,和刚刚创立青橙时一样,王迅宁愿孤注一掷,也不愿坐以待毙。
B.他对篮球的热爱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C.高速公路上,车流匆匆,然而在加速道上,一名老太太步履蹒跚地推着一辆婴儿车,背上还背着一个小娃娃。
D.西藏人民的记忆中,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西藏,一个是旧西藏,一个是新西藏,分水岭就是1959年的民主改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天然气易燃、易爆,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事项,尽量做到正确使用燃气,避免不再发生事故。
B.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讨论并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C.家庭的操持,职场的奋斗,虽然环境不同、角色不同,却都代表着女性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时代品格。
D.随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越来越多的人将养成文明旅游,文明旅游必将成为中国的最美“招牌”之一。
5.根据下面的示例仿写句子。(3分)
示例:家是一幅永远画不倦的风景,每一片朝霞都会带来无限的遐思,每一轮落日都会勾起满腹的牵挂。
仿写:家是 , , 。
6.名著阅读。(4分)
(1)下列有关老舍《骆驼祥子》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结构简单而缜密,情节安排得错落有致、丝丝入扣。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车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
C.《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投河。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省吃俭用整整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第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为了多赚一点钱,他冒险拉车去清华,途中连车带人被十来个兵捉去。
(2)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主题?(2分)
7.2015年1月28日上午,陕西省志愿者标识(下图)揭晓,请你仔细观察其图案,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它有何独特的创意。(4分)
链接:志愿者服务理念:奉献社会、提升自己;志愿者精神:奉献、友爱、进步、互助。
浏览完整试题
8.综合性学习。(8分)
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53周年,为了进一步发扬雷锋精神,同格中学八年级(2)班开展了雷锋精神系列活动,现请你参与。
(1)【活动一:学雷锋】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在横线处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出雷锋的精神品质。(4分)
材料一: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多帮助人民做点好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这些生动、质朴的话语,道出了雷锋人生的真谛。他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从农村到机关,从工厂到部队,在他走过的地方,凡是对国家、对集体、对人民有利的事情,他都自觉地积极去做。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
材料二: 。雷锋做好事,没有领导看到,更没有报酬,不是为了个人脸上贴金,也不是捞取点什么实惠,而是要“永远愉快地帮助别人,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人民群众这样赞扬他:“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在火车站,一位大嫂的车票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替他补了票,大嫂十分感动,当问他叫什么名字,家住在哪里时,他只是风趣地回答道:“我的名字叫解放军,家住在中国。”
(2)【活动二:颂先进】仔细阅读下面201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的感人事迹,拟写一段颁奖辞,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4分)
张纪清,74岁,江苏省江阴市市民。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1987年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者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二、阅读芳草地(43分)
(一)寻找时传祥(节选)(12分)
①后来,便赶上了那个动荡的年月。
②背了大半辈子粪的时传祥因与被污蔑为“工贼”的共和国主席握过手,便也成了“工贼”。
③挨打、挨骂、吃不饱又成了时传祥的生活。1971年,他带着一身病痛被遣送回解放前他揣着七块糠饼子、步行十三天来京的山东农村老家。
④淳朴的乡亲不认为他是什么“工贼”。几十年后,老家的农民大爷还记忆犹新:“那才叫真正的好人啊!五六十年代,哪天早晨起来看到村里大道被扫得干干净净,乡亲们就知道,准是传祥回家了。”
⑤可是,这次回家时传祥却扫不动了。
⑥1972年10月26日,一直半昏迷的时传祥竟变得很激动。他让老 伴把院门、屋门都插上,又让做几样“好菜”,翻箱倒柜找出半瓶薯干酒。他要敬十三年前这一天握过他的手的刘主席一杯:“就冲他能看得起俺这个掏大粪的,俺就到死也不信他是个坏人!”
⑦正直、朴实的人格没能战胜那个是非颠倒的年代。
⑧1973年春节,时传祥听到刘主席已逝世,便精神失常了。两年后的5月19日,他也走了,时年60岁。
⑨采访时传祥老伴崔秀庭老人是在一天傍晚。老人住着挺宽敞的三居室,她指着去年春节时73岁的王光美来看她的合影,便说起了李瑞环、倪志福等时常来看她的事,然后就一定要记者在她家吃饭。家里除一台电视机外,再也看不到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一听到要写时传祥,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黯然:“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⑩记者默然。
(11)几天前,记者与几位挺有身份的人士聊天。有人问:“忙什么?”“在写时传祥。”大家就笑。后 来其中一人单独对记者说:“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
9.通读选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2分)
10.第④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11.为什么第⑤段说“这次回家时传祥却扫不动了”呢?(2分)
12.请用横线标出选文中能体现时传祥家庭生活简朴的语句。(2分)
13.请说说你对第(11)段中画线句的理解。(3分)
(二)在冯•卡门麾下(15分)
叶永烈
冯•卡门桃李满天下。然而,在他晚年所写的回忆录中,专门用一章的篇幅记述了自己的一个学生,那就是《中国的钱学森博士》。
冯•卡门这样回忆与钱学森的第一次见面:
1936年的一天,钱学森来看我,征询关于进一步进行学术研究的意见。那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我抬头看见一位个子不高、仪表严肃的年轻人,他异常准确地回答了我所有的问题。他思维的敏捷和富于智慧,顿时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我建议他转到加州理工学院来继续深造。
钱学森在回忆与冯•卡门的第一次见面时,记得冯•卡门对他说的话:
钱先生,希望你到加州来,到这里来。你在这里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知识。我相信我们会合作得很好。
就这样,不远千里,钱学森从麻省理工学院投奔到冯•卡门麾下。55岁的冯•卡门成为25岁的钱学森的导师。就这样,钱学森马上办理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注册手续,住了下来。在冯•卡门的指导下,开始了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求学生涯。
加州理工学院给钱学森的印象是全新的。钱学森曾回忆说:“在这里,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到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局限于迈小步,那样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也就是说,加州理工学院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
展开余下试题
冯•卡门就非常推崇创新精神。
冯•卡门曾经问学生:“你们的100分标准是什么?”
学生回答说:“全部题目都答得准确。”
“我的标准跟你们的不一样,”冯•卡门说,“因为任何一个工程技术问题根本就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答案。要说有,那只是解决问题和开拓问题的方法。如果有个学生的试卷对试题分析仔细,重点突出,方法对头,且有自己的创新,但却因为个别运算疏忽最后答数错了;而另一个学生的试卷答数正确,但解题方法毫无创造性。那么,我给前者打的分数要比后者高得多。”
钱学森记得,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冯•卡门讲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思想,美国人叫“good idea” (好点子)。有人问:“冯•卡门教授,你把这么好的思想都讲出来了,就不怕别人超过你?”冯•卡门说:“我不怕,等他赶上来,我又跑到前面很远去了。”
所谓“good idea”,其实就是科学上创新的想法。钱学森后来说,来到加州理工学院,来到冯•卡门身边,使他“一下子脑子就开了窍”。在这里,钱学森的思想变得非常活跃。
加州理工学院的学术民主氛围,推动着科学讨论,推动着科学创新。
钱学森有一次在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时,一个老头提了些意见,被钱学森不客气地用一句话顶了回去。会后,冯•卡门对钱学森笑道:“你知道那老头是谁吗?”钱学森说不知道。冯•卡门说,那位是航空界鼎鼎有名的大教授冯•米赛斯。接着,冯•卡门又说,你那句话回答得好极了。
就连钱学森与冯•卡门之间,也曾因为对一个科学问题的见解不同而引起争论。当时,冯•卡门发脾气了,甚至把东西摔到地上。钱学森不声不响地离开了。第二天下午,冯•卡门忽然来到钱学森的工作间,脸上露出歉意,说道:“昨天下午,你是正确的,我是错误的。”冯•卡门虚怀若谷的作风,使钱学森感动不已。
(选自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走近钱学森》)
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冯•卡门的“100分标准”是什么。(2分)
15.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在他晚年所写的回忆录中,专门用一章的篇幅记述了自己的一个学生。
(2)就这样,钱学森马上办理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注册手续,住了下来。
16.从文中可以看出冯•卡门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7.文中写了钱学森顶撞航空界鼎鼎有名的大教授冯•米赛斯及与导师冯•卡门争论的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分)
18.加州理工学院的学习生活对钱学森有着怎样的影响?(3分)
(三)背叛(16分)
余显斌
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
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能吃皮带,吃草根。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外。将军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
王老蔫一听, ,自告奋勇道,我去。
将军 ,问道,你去?
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
我跟将军眨了下眼,背过王老蔫,悄悄告诉将军,这小子又胆小又怕吃苦,什么时候这么勇敢过?不可信。将军瞪大眼睛问,啥意思?
我叹口气说,打败之后,本来就有些人心不稳。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最近一段时间,在敌人的穷追不舍和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有一些软骨头的战士, 受不了苦,带着枪悄悄下山,投靠敌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不得不小心,不得不提醒将军,尤其是对王老蔫这样的人, 不可不防。
可是,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还是派出了王老蔫。现在,打垮后跟在将军身边的人也就剩十几个了,他们都是外地人,对于当地情况很生疏,也只有王老蔫是这儿的人,路熟。
王老蔫接受任务,敬了个礼,走了。
按照约定,第二天早晨王老蔫得赶到这儿。可是,天亮了,太阳照亮了雪野,仍不见王老蔫回来。我很是担心,告诉将军,得赶快转移,我怀疑王老蔫这家伙出了问题。
我分析,这小子路熟,不会出别的事,如果要出事,也一定是投敌。
将军摇着头说,再等一下。
将军自言自语,这个王老蔫,是不是让什么事给耽搁了?
这一等,我们就等来了日军,一队黄乎乎的小鬼子,拿着枪向这边走来。当头一人,正是王老蔫。将军骂一声,软蛋,果然带着小鬼子来了。说完,暗令十几个人赶快趴下,藏身雪里,做好战斗准备。
我们趴在那儿,一动不动。
【A】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小子,很得意。
后边,跟着日军的小队长。
【B】走到这儿,他站住了,一笑,告诉日军小队长,这儿是我们的一个窝点,不过,昨天将军和自己商定了,让自己运粮,不必来到这儿,直接送到虎头岭,天一亮他们就去取。【C】说到这儿,他一笑道,自己不想干了,因此,跑到门头沟,遇见太君,就投奔过去了。
因此,他断定,将军现在在虎头岭。
日军小队长听了,一扬指挥刀,前进!
一队日军跟着王老蔫,吭哧吭哧踏着深雪,继续向前走去,一步步上了虎头岭。
不久,虎头岭上,传来王老蔫的喊声,小鬼子,去死吧。随着便是一声手榴弹轰隆隆的爆炸声,然后一切都没有了,四野静悄悄的。我们爬起来,望着虎头岭,一个个眼中涌出了泪水。
将军擦一把泪说,走,去门头沟。
在门头沟,我们在一处山洞里最终找到了一袋粮,渡过了难关。
多年后,我已两鬓斑白,再次回到这儿,打问起王老蔫当年被捕的经过。当地人告诉我说,有人亲眼见到王老蔫当时不是被捕的,确实是自己走出来自愿给日军带路的。当时,他扛着粮刚走到门头沟,发现一队日军悄悄向我们驻地方向摸去。他一惊,忙藏好粮,拍打着衣服走出来告诉日军,自己是抗联的,刚刚从将军那儿逃出来。
他说,他知道将军在哪儿,愿意带路立功。
于是,他带着日军径直走向虎头岭,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
他和我同年,如果活到现在,也已经九十多了。
(选自2015年第1期《金山》)
19.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并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4分)
开端:
发展:
展开余下试题
高潮:
结局:
20.文章写部分战士投敌的情节对刻画王老蔫这个人物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21.结合语境,发挥想象,根据要求补写句子。(2分)
(1)王老蔫一听, ,自告奋勇道,我去。(表现身体极度虚弱的动作)
(2)将军 ,问道,你去?(犹豫不决时的神态)
22.【A】【B】【C】三处都写到了王老蔫的“笑”,请任选其中一处,简析其作用。(3分)
我选 处,作用是 。
23.小说的最后四段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三、写作绿树轩(50分)
24.1947年年底,在英国留学了9年的彭桓武搭上开往中国的海轮。这位未来新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在回答记者“为什么回国”的提问时,激动地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话虽朴实,但其情切切,这种情就是爱国之情。的确,回国之举基于爱国之情,回国不需要理由实际上就是爱国不需要理由。
请以“爱国不需要理由”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D(A.nuò-ruò;B.zh uō-zhuó;C.juàn-quàn。)
2.C(A.剂-济;B.薰-熏;D.势-肆。)
3.B(“令人发指”形容愤怒到极点的样子。这里是贬词褒用了。 )
4.C(A.否定词使用不当,应删去“不再”;B.语序不当,应将“讨论”与“听取”对调;D.成分残缺,应在“养成文明旅游”之后加上“的习惯”。)
5.示例:家是一本永远读不够的好书,每一篇文章都记载着刻骨铭心的亲情,每一首诗歌都凝聚着亲人间相互关爱的温暖。
6.(1)C(小福子是上吊而死。) (2)既讽刺了庸医,也批评了封建主义的孝道,提 出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态度。
7.示例1:陕西志愿者标识的整体造型是以“陕西”的拼音首字母“S”和“志愿者”英文首字音“V”组合变形而来,两种元素共同构成了“陕西志愿者”的唯一性特征。示例2:标识中构成“S”的造型是一双渐变为鸽子的舞动之手,它们以“心”形图案为圆心,形成欢快、互动、流畅的整体形态,体现了陕西志愿者“奉献社会、提升自己”的服务理念,以及“奉献、友爱、进步、互助”的志愿者精神。
8.(1)言行一致 不图名利(2)示例: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
9.选文侧重写了时传祥的正直、本分,并通过家人及“挺有身份的人士”的话,说明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
10.插叙。补写了五六十年代时传祥成为全国著名劳模后,回乡仍坚持打扫村里大道的事,表现了他做人一贯的本分、正直。
11.他是带着一身病痛被遣送回老家的;他被污蔑为“工贼”,精神受到了沉重打击。
12.家里除一台电视机外,再也看不到还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13.时代需要时传祥精神,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
14.解决问题和开拓问题的方法要有创造性,且分析仔细,重点突出。
15.(1)“专门”一词强调了冯•卡门对钱学森的重视和喜爱,也从侧面表现了钱学森所取得的成就之大。(2)“马上”一词体现了钱学森能进入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冯•卡门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16.冯•卡门是一个爱才惜才,注重创新,虚怀若谷的人。
17.这两件事都表现了钱学森具有创新精神,不盲从、不唯人,勇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18.思想变得非常活跃,培养起创新能力和坚持真理的精神。
19.开端:将军派人找粮,王老蔫主动请缨。 发展:王老蔫“背叛”,引来了鬼子。 高潮:王老蔫引开鬼子,并与鬼子同归于尽。 结局:我们找到了王老蔫藏的粮食,渡过了难关。
20.与下文写王老蔫果然“投敌”相呼应;为表现王老蔫的忠诚蓄势;反衬出王老蔫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勇敢无畏的牺牲精神。
21.(1)扶着树干站起来 (2)打量了他一下
22.示例:选A;这是得意的笑,通过神态描写,表现了王老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选B;这是讨好的笑,通过神态描写,表现了王老蔫为了取得鬼子的信任,主动示好,让鬼子相信粮食“直接送到虎头岭”的话,使鬼子走进自己早已经设计好的圈套。 选C;这是王老蔫为了进一步取得鬼子的信任而表现出的友好姿态,使鬼子相信他的判断,即“将军现在在虎头岭”,进而将鬼子带向死亡之地。
23.不能。最后四段是补叙,一方面补充交代了王老蔫“背叛”的原因;一方面突出了王老蔫勇于牺牲自己、保全战友的崇高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高大,主旨更加明确;同时也表达了“我”对王老蔫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24.作文略。 (124
上一篇: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检测
下一篇: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
标签:
语文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语文版八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