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656  2017-03-2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6]
广西玉林市、贵港市2017届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3月二模)
17年3月玉林市、贵港市高中毕业班质量评价检测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考试结束后,考生自留存本试卷,只
需上交答题卡。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出行带什么样的包
在中国古代,衣服大多没有口袋,古人出行时“包”是不可或缺的。“包”最早并不叫
“包”,而是叫“佩囊”。佩囊是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像钥匙、印章、凭证、
手巾一类必须随身带的东西,大都放在这种囊内。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故谓之
“佩囊”。从文献记载来看,先秦时人们已有带包的习惯,即所谓“佩囊之俗”。古人的“佩
囊之俗”推测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佩囊实用方便,从先秦用到了明清,虽然名称和款式
多有变化,但人们都少不了佩囊。古代的包也有大小之别,汉代学者毛亨称“小日橐,大日
囊”;制作材料也不一样,有皮包和布包之分。
汉朝时,佩囊被称为“滕囊”。滕囊是一种小包。汉代也出现了一种叫“绶囊”的方形
包,皇帝常常用之赏赐臣僚,有绶囊的人自然是有官爵之人,所以,“包”成了身份象征。
绶囊主要用于盛放印信一类的东西。因为“包”已与身份联系了起来,所以在图案、色彩上
都有规定和讲究。绶囊最常用的图案是兽头,故称“兽头辇囊”。兽头中又以虎头使用为多,
因此又有“虎头擎囊”之称。与绶囊同样能显示身份的包还有“笏囊”,也称“笏袋”。
“笏”即笏板,是官场用的简易手写板。盛放笏板的包便是笏囊。与绶囊多用青色不同,高
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紫荷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唐代时,最能显示身份的包是“鱼袋”。绶囊是装印信的,而鱼袋则是盛放符契这类
“身份证”的。唐朝时,官员的身份证明制成鲤鱼形,故名“鱼符”。凡五品以上官吏穿章服时必须佩戴鱼符;中央和地方互动,也以鱼符为凭信。凡有鱼符者俱给鱼袋,使用时系佩于
腰间,内盛鱼符。鱼符有金、银、铜等质地,以区别地位;鱼袋也通过金、银装饰来分辨高
低。宋朝使用的“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仅是一个空包,鱼符被废用了,仅在
这种包上绣上鱼纹,凡有资格穿紫红、绯红官服的高官均可用这种包。
除笏囊、鱼袋外,古代官场、文人间还有一种包很流行,这就是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
具一类的“算袋”。其实,“算袋”这种包很早就有,但汉代称“书囊”,也称“书袋”;宋
朝称“算袋”为“昭文袋”,也称“照袋”、“招文袋”,民间则称其为“刀笔囊”,一直到明
清都在使用。金代也使用算袋,但称为“书袋”。元明清时代,随着新物件的出现和使用,
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如放钱放物的多用包“褡裢”、放烟丝的“烟袋”、盛放扇子
的“扇囊”、盛放挂表的“表帕”、装饰价值更高的“荷包”等。其中“褡裢”为双层袋子,
中间开口,两头放钱,使用时从中间对折,搭于臂膊上,故又称“搭膊”。因为搭膊多用来
装钱,民间干脆呼之为“钱袋子”。因为“袋”与“代”谐音,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


浏览完整试题钱”的口彩。 (摘编自《安阳晚报》2016年2月2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叫佩囊,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而得名。佩
囊实用方便,人们出行都少不了它。
B.古人出行时要随身携带一些东西,但是中国古人的衣服没有口袋,这些东西需要放在
包里,所以包就显得非常重要。
C.古代的佩囊因为朝代的不同,名称和款式也多有变化,如汉代有一种小的佩囊称为
“滕囊”,唐代的“鱼袋”也是一种佩囊。
D.汉代的绶囊与滕囊有所不同,从形状上看绶囊是方形的包,皇帝常常将其赏赐给有官
爵的人,所以它也成为身份的象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的包有大小之分,小的叫橐,大的叫囊;制作材料也有区别,有皮质的,也有布
质的;在颜色上也有所差异,有青色的也有紫色的等。
B.古人的“佩囊之俗”据推测可能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从先秦到明清,佩囊之俗一
直在延续,主要原因就是佩囊有装饰的作用。
C.在中国古代,绶囊、笏囊、鱼袋都有象征身份的作用,一般在图案、色彩上也有讲究,
如“虎头鞶囊”就是上面绣有虎头图案的绶囊。
D.古代官场、文人间有一种被称为“算袋”的包很流行,它主要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
具等,这种包其实在汉代就有,宋明清也在使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笏板是官员上朝持的简易手板,而装笏板的袋子就是笏囊,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
称之为“紫荷”,紫荷就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B.元明清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物件不断出现并被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
多,有了盛放扇子的扇囊和具有较高装饰价值的荷包等。
C.到了宋朝,虽然也使用“鱼袋”,并且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因为鱼符被废
弃,所以鱼袋仅是一个空包,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D.“褡裢”也称“搭膊”,因为它多用来装钱,在民间又被称为“钱袋子”,并且由于
“袋”与“代”谐音,古人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钱”的口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
步步向生,时时可死
“我还有十年的世寿,我要全部用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06年,叶曼老师如是说。
北京时间2017年2月15日,叶曼老师于美国洛杉矶往生。享年103岁。大德离世,人
天共悲。记得叶曼先生曾说:“唯有有智慧地度此一生,方才不辜负来人间走了一遭。”纵观
先生此生经历,应当对得起“不负此生”一说。
叶曼女士,原名刘世纶,1914年生,祖籍湖南。她6岁以《左传》开蒙,1935年,被时
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先生特别录取,就读北大法学院经济系,后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
授。世人尊她为“当今世界极少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国学大师之一”,其传承国学
各类经典课程数千讲,并著有多项著作文集,在海内外享有极高声誉。
叶曼的父母都是很虔诚的佛教徒,但是她却对佛教非常反感,认为它只是士大夫阶级的
另外一种消遣品。8岁那一年,叶曼开始吃素,她之所以吃素是因为怜惜那些被宰杀的动物,
从此下决心不再吃有生命的东西,所以她吃的并不是佛家素。这样的食素,她一坚持就是15
年,直到“抗战”开始,离家出外的她才停止食素。
对于周遭事物存在的原因和人生的来处与去向,叶曼从小就有许多疑问。但是列强入侵,
国难当头,她不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在一些超现实的问题上。上大学后,受到北京大学思想自
由氛围的薰习,叶曼慢慢地又开始注意到超自然的问题。她开始试着用逻辑的方式,借助归
纳法和演绎法,推论人生是什么、人应该怎么活的问题。但她并没有从中找到答案,于是逐
渐回归到了东方思想,进而靠近宗教范围。 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叶曼认识了南怀瑾。叶曼问出了她一直想知道的“人生从
何处来,死往何处去”的问题。南怀瑾告诉她这是许多人共有的问题,它的答案就在佛法里。
叶曼开始跟随南怀瑾学习《楞严经》。之后的几年里,一遍又一遍地研究《楞严经》后,她
才发觉,过去自己把唯识误认为是士大夫阶级的消遣品,竟不知道这里有这么好的东西。
大学毕业后,叶曼与同年考入北京大学的同学,当年的全科状元田宝岱结为伉俪。后随
身为外交官的夫婿,作为大使夫人辗转于美国、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地
驻外总计二十五年,后旅居美国洛杉矶。叶曼接触过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不同西方宗教,后
并研学佛教、道家、儒家多年,对东方和西方文化、哲学与宗教有独到的见解。中年为明了
生死而学佛,先后师侍南怀瑾先生、陈健民上师等。
六十年代,叶曼为传播中国儒、道、佛三大文化在台湾成立“文贤学会”。
七十年代,在美国洛杉矶位于哈冈的家中成立“文贤书院”,每周六免费开讲《四书》、
《道德经》、佛教的故事等课程,身体力行,为海外侨胞讲说中国文化,期待能带动更多修心
向学的风气。 八十年代中,叶曼曾代表中华佛教居士学会(台湾),当选世界佛教友谊会副会长,期
间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戏剧性的相识,让他们成为挚友。后经朴老邀请到北京拜访北
京云居寺时,发现云居寺已在日本侵华时被毁损,当即发下宏愿,要重建云居寺。1990年,
叶曼来往香港、美国、新加坡等地,共筹得三十二万美金善款。其中三十万美金捐赠用于重
建云居寺,受到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以及十世班禅大师的接待,朴老也特意作一条幅
赞其功德。其余二万美金捐作云南以及贵州兴办希望小学,迄今为止,已建成十三所文贤希
望小学。一九九二年,叶曼获得世界佛教协会及二十七国代表参加的佛教大会赠予的金奖。
叶曼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妇女杂志主编,并以叶曼信箱为读者所称颂。其丰富
的东方与西方人生经历、通达的处世态度与洞察人性的智慧,在家庭、爱情、婚姻、信仰等
人生目标与问题的抉择上,为现代人传道解惑。蔼蔼学者的风范和对国学的了解,更让她成


展开余下试题为无数海内外朋友的精神导师。叶曼传承国学各类经典课程数千讲,并著有多项著作文集,
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2006年11月,叶曼先生曾接受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节目专访,回顾自己早年求学、
中年向佛的经历,并说曾有大师预言自己能活到103岁,希望能把预言中的后十年过好,努
力工作成就心愿。
“人生犹如演戏,即使我是跑龙套的,也要跑好。”这是叶老的一句话。这句话背后则是
她90高龄后还在做着很多事情,在为自己未了的心愿奔走。
今天,大师离我们而去,但大师的智慧及风采长存世间。愿叶曼老师往生极乐,愿您乘
愿再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叶曼先生富有佛缘,不仅有父母一辈的从小熏陶,更重要的是她日后自己对人生、对
世界的疑问,并不断的追问下去,最终在南怀瑾那找到了答案。
B.全文不仅在写叶曼先生的人生事迹,更在写她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探索,以及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弘扬,在当今物质至上、利益为先的商品时代,叶曼先生的这种追求,是
照鉴我们灵魂的一面镜子。
C.“人生犹如演戏,即使我是跑龙套的,也要跑好”一句,以谦卑的语气,很好的体现了
叶曼先生在追寻人生路上的感悟,体现出了叶曼先生的无所畏惧而又有点戏谑的人生
态度。
D.本文充分运用了引用、倒叙、插叙等艺术技巧,语言朴实华美,全面地把叶曼先生的
一生和高尚的品德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
5.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八十年代,叶曼先生与赵朴初先生结识,后又筹集善款,捐助了多所小学,因此被世
界佛教协会及二十七国代表参加的佛教大会赠予的金奖。
B.“步步向生,时时可死”是全文的标题,是贯穿全文的主线,高度概括了叶曼先生一生
的追求和人生态度。
C.叶曼先生讨厌佛教,认为它是士大夫阶级的消遣品,后来经过学习《楞严经》,认为唯 识是很好的东西。可见,在这里,唯识与佛教意义是相同的。
D.叶曼先生走上在海外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跟她的丈夫田宝岱的身份职业有密切
的关系,说明叶曼先生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客观的结果,而不是叶曼先生主观追
求的。
E.“步步向生,时时可死”的意思是,随时随地准备死,但是每一分每一秒钟不浪费,尽
量利用它,时时可死,步步求生。
6.当今社会是否还需要叶曼先生这样的国学大师?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
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 -9题。
爱情与逻辑
马克斯•夏尔曼
我在法律学院读书。我深知,一位贤惠的妻子对于我今后的律师生涯至关重要。我对波
莉垂青已久。但她在聪明这点上达不到我的要求,我急需提高她跟我的匹配度。
第二天晚上,我便约波莉出来。我们坐在学校的一颗橡树下。我给她开了一门逻辑课。
“逻辑,”我清了清喉咙说,“我们先来讲‘轻率归纳’。你不会讲法语,我不会讲法语。由此
得出结论:明尼苏达大学里谁也不会讲法语。”
“真的吗?”波莉兴奋地说,“没人会?”
我憋住一肚子怨气:“波莉,这是谬误。结论下得过早,证据又不足。”
“接下来一个谬误叫做‘转移论题’。有个男人想来申请工作。老板问他的资历怎样,他
回答说家里除了老婆还有6个孩子。老婆是个跛子。孩子们没吃没穿。屋子里床都没有。”
波莉那桃红色的脸颊上滚下一串泪珠:“啊,太可怜啦。”
“唉,是太可怜啦,”我应声附和道,“可这不足以为论点呀。那男人对老板关于他资历
如何的问题避而不谈,却又想求得老板的同情。他是犯了‘转移论题’的错误,你懂吗?”
“你手帕带来了吗?”她已泣不成声。 我将手帕递给了她。“下面,”我压低嗓音说,“我们来讨论‘类比不当’。学生考试时该
允许看教科书。毕竟嘛,外科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可以参考X光片;律师为被告辩护期间
可以查看辩护书;木匠盖房子的时候则可以对照设计图。那么,学生考试时为什么就不准看
教科书呢?”
“好主意!”她热情洋溢地说。
“波莉,这论证全错了。医生、律师和木匠并不是在测验他们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学生却
是在考试。这些情况完全不同,你可别把它们混为一谈啊。”
“现在讲‘假设非事实’。假如居里夫人没有把一张照相板留在装有沥青铀的抽屉里,那
么当今世界还不知镭为何物呢。”
“对,对”,波莉颔首称是。
我冷冰冰地说,“这个论证是谬误。也许居里夫人会在晚些时候的某一天发现镭,也许别
的什么人会发现它的。你不能以一个不真实的前提作为开端,从而引出任何站得住脚的结
论。”
“下一个谬误是‘违反充足理由律’。有两个人在辩论。甲说:‘我的对手是个臭名昭著
的骗子,他的话一句也不可信。’波莉,想想看,错在哪儿?”
“这是不公平的,”她气愤地说,“人家还没有开口,就被骂成骗子。那人家还有啥机会
辩论呢?”
“正确!”我欣喜若狂地叫了起来,“波莉,我为你感到自豪。”
我花了这么多时间,总算没白费。我们的关系由逻辑改为浪漫的时候到了。
“波莉,”我们再次坐在那棵橡树下的时候,我说。
“亲爱的,”我笑容可掬地说,“我们已经在一块儿呆了五个晚上了。相处得很融洽,显
然是情投意合。”
“轻率归纳。”波莉欢快地说。
“对不起,你说什么?”我问。
“轻率归纳。”她重复了一遍。“咱们只碰过五次头,怎么就说是情投意合了呢?”
这小淘气学得倒挺不错。“亲爱的,碰五次头够多了。你要知道一块糕是好糕,总不必把
它吃光吧!”
“类比不当。”波莉脱口而出,“我不是糕,我是姑娘。”
我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波莉,我爱你。你对于我是整个世界。我的宝贝,请说一声你
跟我。要不,我做人还有什么意思?我会消沉下去,我会饭菜不进,我会变成一个两眼凹陷、
步履蹒跚的废物,到处流浪。”
“转移论题。”波莉说。
我咬紧牙关,说什么也得保持镇静。
“嗯,波莉,”我强装笑容地说,“你已经把谬误都学到手了。”
“这话一点不错。”她说着使劲点了点头。
“是谁教你的呢,波莉?”
“你呗。”
“对啦,你得感激我才是,亲爱的,要是没我,你一辈子也别想晓得这么多谬误。”
“假设非事实。”她迫不及待地说。
我抹了抹眉头上的汗水。“波莉,你别这样死心眼儿了。这些不过是课堂上的骗人之术。
你可知道,学校里学到的东西与生活是不相干的。”
“外延扩大。”她顽皮地向我摇着手指。
我暴跳如雷:“你到底跟不跟我?”
“不跟。”她回答说。
“为什么?”我问。
“今天下午我已答应过佩蒂(波莉的另一个追求者),说我跟他。” 我气得脚跟也站不稳了,“这骗子!”我尖叫着,“别跟他,波莉。他会撒谎,讲话从不
算数。他是个骗子。”
“违反充足理由律。”波莉说。
“好吧,”我说,“既然你已成了逻辑学家,那么请问,你跟佩蒂的逻辑原因何在?”
“他有温度。” (选自《爱情与逻辑》,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波莉是一个非常愚笨的人,“我”教给她的逻辑学知识,她只关注逻辑学以外的东西,


展开余下试题 而她拒绝我的理由,也是强词夺理,毫无逻辑可言。
B.小说中的“有温度”,言简意赅。“有温度”是温暖的意思,看得出来佩蒂给予波莉的
是一种爱的温暖,是波莉所希望得到的感情的关爱,是“我”所不懂给予的。
C.佩蒂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小说着墨不多,但却富有性格,与我相比,佩蒂温柔善良,
开朗活泼却太理性。
D.“我”在介绍转移论题这一谬误的时候,波莉哭了,可以看出波莉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
人;而波莉在“我”向她追求的时候,不断的拒绝“我”,说明了她的冷漠无情。
8.小说中的女主人波莉为什么拒绝“我”的追求?请结合材料分析其中的原因。(5分)
9.请结合材料,分析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0 -13题。
虞舜者,名日重华。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
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瞽叟
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通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成荐虞舜,日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
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油①,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
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
滨器皆不苦窳②。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烯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
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
以舜为已死。象日“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於是日:“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
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日:“我思舜正郁陶!”舜
日:“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於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
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舜谓四岳
日:“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日:“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日:“嗟,
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舜日: “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
教,在宽。”舜日:“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
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舜日:“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日伯夷可。舜日:“嗟!
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絮。”伯夷让夔、龙。舜日:“然。以夔为典乐,教
裤子③,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
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一节选《史记•五帝本纪》
【注】①妫讷( ):水名,在山西省永济市南历山(今首阳山)。②苦窳( ):粗
糙质劣。③樨( )子:贵族子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人深/ 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B.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人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C.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D.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
11.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五典是“五常”的又一种说法,指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
常”。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B.行,代理,古代官职中表示暂时代理的还有:代、署、权、判、摄、假、暂。“以亮
为军师,署左将军府事”中的署就是代理的意思。
C。司徒,这个官职始置于唐虞之际,传到周代,被列为尊贵的六卿之一,掌理邦教。汉
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为“三公”,清代时,俗称户部尚
书为大司徒。
D.五服,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一日宾
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舜的父亲瞽叟续弦之后,生了一个儿子象,瞽叟非常喜欢象,常常想杀死舜。有一次
瞽叟与象放火烧仓库,还有一次往井里倒土石,但舜都逃过了。即使如此,舜依旧非
常孝顺地侍奉父母。
B.舜以孝顺出名后,四岳向尧帝推荐舜治理天下,尧帝为了考察舜,就把两个女儿嫁给
他,还让9个儿子和舜共处。结果舜顺利通过了尧帝的考察,为尧帝治理天下。
C.尧帝年纪大了之后,舜代行天子之职,在尧帝逝世后,舜就马上成为了天子,舜于是
让四岳推荐人才来治理国家。每个被推荐的人,都同意舜的任命,大家都互相谦让着
为舜办事。
D.舜任命典乐的官员,要求官员教育贵族弟子,要正直温和,宽厚严厉,刚正不暴虐,
简捷不傲慢,达到八音协调一致,不互相错乱侵扰,神人相和的境界。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5分)
(2)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日:“我思舜正郁陶!”(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14 -15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
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
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
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
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广西玉林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