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28 2017-03-28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8]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
河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月考
语文试卷
分 数
一、单项选择题(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音有两处错误的是…………………( )(2分)
A.姊妹(zǐ) 两靥(yè) 宫绦(dí) 纨绔子弟(kù)
B.草窠(kē) 窈陷(yǎo) 罥烟眉(juàn) 间或一轮(jiān)
C.朱拓(tà) 歆享(xīn) 蹙缩(cù) 榫头(sǔn)
D.秦塞(sè) 渚清(zhǔ) 惘然(wǎng) 急暮砧(zhā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一处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蚕从 崔嵬 猿猱欲度 磨牙允血
B.青冢 潦倒 丛菊两开 风疾天高
C.繁双鬓 传宵柝 报晓筹 环佩空归
D.浔阳 钿头银篦 幽愁暗恨 呕哑嘲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可怜辜负好韶光 / 可怜体无比
B.连峰去天不盈尺 / 一去紫台连朔漠
C.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是寡人之过也
D.凡六百一十六言 /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4.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A.斯是陋室,何陋之有 B.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侧身西望常咨嗟(叹息)/ 予出官二年(辞官)
B.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时)/ 危乎高哉(高)
C.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动用法,为…发愁)/ 以手抚膺坐长叹(徒、空)
D.但见悲鸟号古木(但是)/ 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使…凋谢)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示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古人常以某种称谓来代替年龄,如“总角”指少年时代,“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期颐”指百岁老人。
B.古时,“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三十。 C.在古代诗词中,“子规”这个意象多用于寄托羁旅之愁、离别之情、冤屈之愤、伤春惜春等离恨悲情。
D.“司马”,本指专门负责马匹的官,后来其职权范围随时代而发生了变化,官位也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保护方言,守望乡愁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浏览完整试题
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为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是否应该将方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
所幸,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探索的步伐都已迈出。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思路,即在有能力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前,先做好学术性抢救。而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方言进校园,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着方言的魅力。
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珍视方言,其实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讲乡音、守乡愁,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选自2015年12月《人民日报》,有改动)
7.下列关于“方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方言和普通话同等重要,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都需要高度重视。
B.方言是语言的变体,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
C.丰富多彩的方言不仅是身份认同的标志,是情感沟通的纽带,而且也是展现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标志。
D.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很多用方言写就的文学作品因突出表现了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作。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繁花》是用上海方言写成的,创造了一种不同于时代主流的语言方式,其中的吴文化韵味吸引了很多的读者。
B.具体到如何保护方言,从全国来看,存在很多现实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国家是否应该出台政策支持,是否应该将方言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等。
C.保护方言的探索步伐已经迈出,在民间,出现了很多利用多媒体进行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乡音乡韵得以延续。
D.方言与乡愁有着密切的联系,珍视方言,就是对文化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由此可见,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很多方言写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优秀之作,从这方面来看,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一种努力。
B.方言该不该保护,如今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具体到如何保护的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看法。
C.为更好地保护方言,国家语委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明确了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的思路。
D.讲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诚然,普通话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窗口也应该得到保护和继承。
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宋太初,字永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赞善大夫、通判晋州,转太常丞。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
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
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三年,再知梓州。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录其弟继让,试校书郎。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史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
B.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
C.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
展开余下试题
D.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作监”是古代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等材质的器皿的制作、纱罗缎匹的刺绣和各种异样器用打造的官署。
B.“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是为了防止知州职权过重,由宋太祖创设的。
C.“嗣位”是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指经过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礼》”指《礼记》,其与《诗经》《尚书》《周易》《大学》并称“五经”,对后世影响极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太初施政有方,深谙世事。他考中进士后,刚刚为官,便有了突出的成绩。他因奏疏切中时弊,得以升官;又因深谙世事,被选为雄州通判。
B. 宋太初才德兼备,深受器重。他做盐铁副使,不居功自傲。他才能出众,多次出任转运使,负责往前线运送军粮,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C. 宋太初身体多病,备受关照。他患有不能治愈的疾病,不能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所以朝廷就允许他到别地为官。
D. 宋太初读书广博,善于思考。他读儒家的经典著作,也读道家、佛家的著作,他认为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无为,其思想宗旨是一致的。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
(2)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二)古诗文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15.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古诗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一诗中描写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一文中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补
杨小凡
王加法进入教室,就感觉到同学们眼光的异样。
他下意识地放低目光,瞬间有一种不敢面对的恐惧感,后背也紧了几下,而且有些发凉的感觉。他快速地走到放着自己名字的桌子前,坐下,掏出教材,才长长地从鼻子里出口气。
但他还是感觉有些心虚,这缘于他上次课的请假。听说,同学们一次捐了六十多万,而他却没有参加,更没有捐款。这样想来,他就觉得别的同学会不会以为他王加法怕捐款才请的假。
班主任赵燕美走上了讲台,她简单地讲了此次课程要注意的问题。她讲完后,王加法就站起来说,“赵老师,上次去青海我请假了,这是我补捐的!”赵燕美望着他手里的那沓钱,笑着说,“上次活动已经结束了,下次吧!”有几个同学就小声地笑起来。王加法的脸腾一下红了,他觉得班里的同学认为他在作秀。于是,他脱口而出,“那好吧,我自己去云南支教半个月,把对孩子们的欠缺补回来!”
同学们很吃惊,没想到王加法有这个想法;王加法自己也很吃惊,这种想法是突然冒出来的,他自己以前从没有想过。这时,班里响起一阵掌声。课程结束后的第三天,王加法就起程去了贵州。前两天他一直在网上查,最终确定选择毕节市黔西县雨垛镇紧口坡小学。王加法下了飞机,直接乘大巴上贵遵高速,再走贵毕高速,下了高速,到达黔西县的时候,天已经黑下来了。他找了一家小宾馆住下,洗了脸,就到街上去找吃饭的地方。他实在觉得无聊,就刷起微博来。第一个看到的就是程琳的问话:加法,你真去贵州了!王加法一边继续刷,一边庆幸自己真来了,如果不来贵州肯定会被那些人耻笑的。
第二天一早,他就到汽车站搭上一辆去雨垛镇的破中巴车。出县城不久就进入了坑坑洼洼的石子路。车子进入平坦地段,就见到每隔一段都会有一个标语,比如“少生孩子多养猪”“没有女孩,就没有男孩”“要致富,少生孩子是条路。”王加法看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晚饭是在周支书家吃的。吃过晚饭,周支书领着王加法到村外的小学去。学校在村外两里多路的一个平坡上。说是学校,其实就一个两层小木楼。木楼没有电,支书才点着蜡烛。烛光下,木楼显得更破,让人觉得随时都有倒塌下来的危险。下面是两间教室,楼上也是两间,通过摇摇晃晃的梯子爬上去,见上面和下面一样是很矮很旧的几张小桌子和几张长板凳。在二楼的窗前站定,周支书终于开口了,他很高兴地说,“王老师,你来了真好。这里的老师去城里看病快二十天了,娃儿们天天在这里疯玩!”接着,他介绍说,这里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共有21个学生,却只有一个老师。平时,二三年级一个课堂,四五年级一个课堂,一年级单独上。
这里的条件是艰苦的,信息是闭塞的,可这里的教学生活给王加法带来从没有过的快乐。孩子们对知识是那样渴望,对他是那样信任。从他们纯真的眼神里,王加法觉得自己变了。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他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一个被教育者,孩子们教会了他怎么安守宁静的生活,怎么才有一个快乐的心态。
王加法本来计划半个月就要走的。可去县城住院的苗老师还要一个周才能回来。
看着周支书和孩子们挽留的眼神,王加法就留了下来。这些天夜里,他想了很多,也改变了许多想法,可他最迫切的愿望是尽快离开这里。班上同学一个打火机的钱就足够全校一年的费用,他要到北京帮助这些孩子募到一笔钱和一些必须品,然后再送回到这里。每当睡不着的时候,他就打开手机,翻看自己拍下的那一百多幅照片,回想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苗老师终于回到了紧口坡。王加法决定第二天就走。临行前一天,他跟周支书和苗老师说,明天一早就出发,赶在孩子们来上课前。因为,他实在不忍看到孩子们与他分别的场景。那天晚上,周支书弄来了一瓶烧酒,一定要陪王加法喝几杯。王加法喝得有些多,提出明天一早就让周支书送他到镇子上,一定要赶到孩子们上学之前。
周支书很动情,眼睛潮湿地点着头。
太阳还没露脸,山道上湿漉漉的,不时有鸟儿飞鸣着掠过。
这是唯一通往山外的路,这条路连接着山里人的多少梦想啊!王加法坐在周支书的摩托车上,有些悲壮,有些难过。
(选自《当代》2014年第4期之《总裁班》,有删改)
【注】文中的王加法是一名律师,他抱着“与精英成为同学”以拓展自己业务的目的,贷款报名,参加了号称“总裁班”的一个所谓的研修班,成为那些企业总裁或政府官员的同学,当然,也成了班上最没钱、没地位的人。
展开余下试题
1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王加法的脸腾一下红了”,既写出了王加法内心的窘迫,也表现了他经济状况不如别人而在内心产生的敏感,交代了他在班集体遭到孤立的处境。
B.文中写王加法赴雨垛镇的路上看到的计划生育宣传标语,只暗示了当地经济上的落后。
C.小说结尾写王加法“有些悲壮,有些难过”,“悲壮”是因为历尽艰难做了自认为有意义的事,难过是因为对山里孩子的牵挂。
D.小说成功地表现了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巨大影响。贵州山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触动了王加法的心灵,也影响和改变了王加法的行为和性格。
E.小说通过写主人公王加法的一次人生历练来反映社会现实,又细致地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引发人们对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思考。
18.王加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19.小说以“补”为题,是出于哪些方面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从文章主题、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三个方面,任选一方面加以探究。(6分)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全球资本市场已有好转迹象,世界经济不像半年前那样陷于如履薄冰的危险境地,但是,今年的预期增幅不会较去年大幅上升。
②随着中国航天技术与日俱增,中国人不仅实现了登上月球的梦想,在太空建设自己国家的空间站也成为现实。
③行业文化建设,是行业生存发展的动力。行业文化本身也体现着儒道思想,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与行业文化不谋而合,相得益彰。
④近日,提高语文作为母语学科重要地位的有关高考改革的言论,在母语教学被忽视的当下,真可谓空谷足音。 ⑤只有痛下决心,人才会有大无畏的勇气。为了抵达成功的彼岸,有的人敢于剖腹藏珠,也有人屡战屡败,决不放弃。
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力量。这是观照历史、植根现实的不刊之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 ③④⑥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下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的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
B.富有开拓精神的当代青年是“中国梦”的实现者、助跑者和寄托者,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托起“中国梦”。
C.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D.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当这个简单的问题都要作为一个话题来讨论的时候,表明了我们的道德素质和精神文明急需提高。
2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人之常情是喜欢接近走运的人,①避开倒霉的人。②说是出于趋炎附势的算计,③说是出于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本能。成功者的四周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进入这氛围似乎就分享了他的欢快。④,失败者⑤不累及旁人,那一份晦气⑥够人感到压抑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如果 那么 所以 虽然 却
B. 但是 可以 或者 而且 尽管 仍
C. 进而 要么 要么 / 最好 已经
D. 而 与其 毋宁 相反 即使 也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它既需要有言论自由, ① 。特别是作为公众人物的网络大侠, ② ,置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于不顾,那么,党和人民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损害。要知道, ③ ,但并不意味着允许各种杂音、噪音充斥。社会空间是如此,网络空间也是如此。
24.下面是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的徽标,请写出图形部分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6分)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曾经拥有40亿元新台币身家的台湾旅游业大亨郭正利,未料投资房产失利。不仅欠了15亿元新台币债,旅行社倒了,妻子也离开了他,但他不向命运低头,曾西装笔挺、出入名车,现在穿着廉价的运动服,在市场摆摊学起“叫卖哥”卖起麻油鸡,对于还有2400万元新台币的债务要还,他坦然面对说:“人生起起落落,头放低、腰放软,我将再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单项选择
1.D【解析】A宫绦(tāo) B间或一轮(jiàn) C没有错误 D秦塞(sài)
急暮砧(zhān)
2.B【解析】A丛、吮 B急 C霜、珮 D没有错误
3.C【解析】A可惜\可爱 B距离\离开 C是,这 D一共\凡是
4.A【解析】A宾语前置 B状语后置 C定语后置 D省略句
5.C【解析】A.出官:指京官外调 B.暂:突然 D但:只
6.B【解析】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二、7.【答案】B【解析】“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错,方言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只适合特定区域内的交流。
8.【答案】D【解析】“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过于绝对,方言只是记住乡愁的一种重要载体,而不是记住乡愁的全部。
9.【答案】C【解析】“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顺序错误,应该是“先做好学术性抢救,之后再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
三、(一)【答案】10-12.DDB
13.(1)宋太初有任何计划安排必定询问陈恕,从来不曾自作主张争功,陈恕认为他很有德。
(2)我喜欢用古代圣贤的思想来契合当今之事,然而担心自己学识不够广博,因而用笔有选择地记录下来,以防备缺失遗忘。
(二)【答案】14.D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A.“五言古体诗”判断有误,本诗应为“五言律诗”。B.作为怀古诗,“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重点表现的不是自然景观,而是此地的历史,即“吕蒙营”“刘备城”。E.“次写想象之景”判断有误,应为“眼前之景”。
15.①相同点:诗人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②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主要表达对王昭君凛然勇毅的家国大义的敬佩;《公安县怀古》中,诗人主要表达对像“刘、关、张、孔”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对比鉴赏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比较杜甫
上一篇: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河南师范大”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课程名称:
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