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37  2017-03-2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7]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试题
2017.03
I卷
一、论述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王国维写了一篇专论艺术形式美的美学论文,题为《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这可以说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一篇关于艺术形式美的专论,值得我们重视。王国维在这篇论文中,系统地考察了古雅(艺术形式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以下一些论点:
一、艺术的意象(壮美或优美)必须通过艺术的形式美(古雅)才能表现出来。用王国维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优美及宏壮必与古雅合,然后得显其固有之价值。”“吾人之所以感如此之美且壮者,实以表出之之雅故,即以其美之第一形式更以雅之第二形式表出之故也。”
二、艺术的雅与俗的区分,就在于艺术形式美的不同。换句话说,同一内容,同一意象,由于艺术形式美的不同,因而就有雅与俗的不同。王国维说:“即同一形式也,其表之也各不同。同一曲也,而奏之者各异;同一雕刻绘画也,而真本与摹本大殊。诗歌亦然。‘夜阑更炳烛,相对如梦寐’(杜甫《羌村》诗)之于‘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鹧鸪天》词),‘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诗•卫风•伯兮》)之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欧阳修《蝶恋花》词),其第一形式同,而前者温厚后者刻露者,其第二形式异也。一切艺术无不皆然,于是有所谓雅俗之区别起。”
三、但是艺术形式美不应该突出自己。王国维说:“优美及宏壮之原质愈显,则古雅之原质愈蔽。”这是一个十分深刻的论断。意思是说,艺术形式美的使命在于整个艺术形象的完美,因此只有通过否定自己,才能实现自己。这是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艺术形式美的一个传统的思想。这个传统思想反映了艺术形式美的一条规律,当艺术的感性形式诸因素把艺术内容恰当地、充分地、完善地表现出来,从而使欣赏者为整个艺术形象的美所吸引,而不再去注意形式美本身时,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形式美。在这里,艺术形式美只有否定自己,才能实现自己,否定得愈彻底,实现得也就愈充分。这是王国维关于艺术形式美的理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四、艺术形式美有自己独立的价值。王国维认为艺术形式美(古雅)可以离开艺术意象(壮美或优美)而有独立的价值。这是不错的。但艺术形式美的这种独立价值终究是相对的,因为艺术形式美终究不能完全脱离艺术内容和艺术意象。王国维没能指出这一点,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缺陷。王国维对于艺术形式美具有独立价值的论证,也有很多不妥当的地方。例如,自然中不美的东西,到了艺术中,可以产生“不可言之趣味”,王国维认为这种趣味都来自艺术形式美,这显然是片面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趣味主要还是来自艺术的意象,而不是来自艺术形式美。这一点,并不因为艺术家描写的对象是自然中不美的东西就有所改变。
王国维对艺术形式美的考察,是相当系统的,比历史上有关这个问题的探讨都要深入得多。其中显然有康德美学的影响,但他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见解,对后人进一步研究艺术形式美很有启发。
(选自叶朗《美学史大纲》,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艺术形式美的一项是( )
A.王国维认为,“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为它们的艺术形式美不同,故而前者雅而后者俗。
B.王国维认为,“一切艺术无不皆然,于是有所谓雅俗之区别起”,即:一切艺术都是因为形式美不同,所以才有了雅和俗的区别。


浏览完整试题C.艺术的意象必须通过艺术的形式美才能表现出来,王国维也认同,“优美及宏壮必与古雅合,然后得显其固有之价值”。
D.所谓真正的艺术形式美,即:艺术内容通过感性形式诸因素恰当地、充分地、完善地表现出来,由此而使得欣赏者不再去注意形式美本身,而是完全沉浸于整个艺术形象的美之中。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艺术形式美只有通过否定自己,才能实现自己,这是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艺术形式美的一个传统思想。
B.自然中不美的东西,到了艺术中,可以产生“不可言之趣味”,这种趣味主要来自艺术形式美。
C.王国维关于艺术形式美的理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认为“优美及宏壮之原质愈显,则古雅之原质愈蔽”。
D.艺术的意象必须通过艺术的形式美才能表现出来,艺术形式美不能离开艺术意象而有独立的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形象地说明了王国维“优美及宏壮之原质愈显,则古雅之原质愈蔽”的论断,即:艺术形式美的目的在于整个艺术形象的完美,为此它只有否定自己才能实现自己。
B.中国古代著名文论家王弼认为,“意”(主旨)要靠“象”(艺术形象)来显现,“象”要靠“言”(语言文字)来说明。但是,“言”和“象”本身不是目的。“言”只是为了说明“象”,“象”只是为了显现“意”。因此,为了得到“象”,就必须否定“言”;为了得到“意”,就必须否定“象”。这与王国维的论断是一致的。
C.中国古代著名文论家叶燮在论水的波澜之美时说,只有当水的“质”空虚明净,微风鼓动,生出的波澜才是美观的,如果换成一条臭水沟,遇风而动,虽然也会出现波澜,但是只能扬起恶味,哪里有什么美呢?这主要是由它的艺术形式美所致。
D.杜甫的《登岳阳楼》前四句写登楼所见,拉开了浩大无边的景观,风格昂厉;后四句突音转调换,格调幽咽,怆然含悲。前后大开大合,有一种顿挫回环之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这说明艺术内容和艺术意象的表达要借助艺术形式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9分,毎小题 3分)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偿从其父至京师,时天下宁晏,论者咸以国祚方永,玄龄乃避左右告父曰:“隋帝本无功德,但诳惑黔黎,不为后嗣长计,混诸嫡庶,使相倾夺,诸后籓枝,竞崇淫侈,终当内相诛夷,不足保全家国。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①,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或时以事被谴,则累日朝堂,稽颡请罪,悚惧踧,若无所容。玄龄尝因微谴归第,黄门侍郎褚遂良上疏曰:“自非罪状无赦,搢绅同尤,不可以一犯一愆,轻示遐弃。陛下必矜玄龄齿发,薄其所为,古者有讽谕大臣遣其致仕,自可在后,式遵前事,退之以礼,不失善声。今数十年勋旧,以一事而斥逐,在外云云,以为非是。”玄龄曾上书曰:“彼高丽者,边夷贱类,不足待以仁义,不可责以常礼。古来以鱼鳖畜之,宜从阔略。若必欲绝其种类,恐兽穷则搏。今兵士之徒无一罪戾无故驱之于行阵之间委之于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儿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抱枯骨以摧心。足以变动阴阳,感伤和气,实天下冤痛也。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册赠太尉、并州都督,谥曰文昭,给东园秘器,陪葬昭陵。玄龄尝诫诸子以骄奢沉溺,必不可以地望凌人,故集古今圣贤家诫,书于屏风,令各取一具,谓曰:“若能留意,足以保身成名。”又云:“袁家累叶忠节,是吾所尚,汝宜师之。”高宗嗣位,诏配享太宗庙庭。  
(节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
【注】①收敛:任用安排。
4.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兵士之徒/无一罪戾/无故驱之于行阵之间/委之于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儿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抱枯骨以摧心
B.今兵士之徒/无一罪戾/无故驱之于行阵/之间委之于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儿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抱枯骨以摧心
C.今兵士/之徒无一罪戾/无故驱之/于行阵之间委之/于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儿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抱枯骨以摧心
D.今兵士/之徒无一/罪戾无故驱之/于行阵之间/委之于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令其老父孤儿/寡妻慈母望轊车而掩泣抱/枯骨以摧心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黑色。黑中带黄色。《李斯列传》中“面目黧黑”中“黧”即时此意。
B.搢绅,插笏于绅。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一般都称之为缙绅,有时也可作为官宦或搢者的代称。
C.齿发,文中指牙齿和头发。《旧唐书•白居易传》中“既壮而服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的“齿发”就是此意。
D.秘器,指棺材。《汉书•孔光传》中“上素服临吊者再,至赐东园秘器,钱帛”的“秘器”就是此意,“东园”是专造丧葬器物的机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富有远见。他认为隋朝统治者没有功业德行,混淆了嫡庶子的亲疏尊卑关系,纵欲享乐,隋朝的灭亡指日可待。
B.房玄龄忠于职守。他主持编纂本朝历史,负责统管朝廷各部门政务之后,从不懈怠,尽心竭力,不愿出现一点失误。


展开余下试题 C.房玄龄教子有方。他训诫儿子不要用地位名望欺压别人,辑录古今圣贤告诫家人的话,书写在屏风上,分给他们。
D.房玄龄颇有名望。他犯错误,诸遂良建议皇上从轻发落,用客气的方法让他离去,事后也不追究,不使他美名受损。
II卷
三、古诗文阅读 (38分)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5分)
(2)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5分)
(3)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指南录后序》)(5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天津桥春望
雍陶[注]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雍陶,晚唐诗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4分)
(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分)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5分)
(1)《五人墓碑记》中阐明作者创作主旨意图的句子是 , 。(《五人墓碑记》)
(2)《五人墓碑记》中歌颂五位义士的壮举受到后人的缅怀景仰的句子 , 。(《五人墓碑记》)
(3)表现蔺相如“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 , 。(《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展现门客纷纷投奔蔺相如门前原因的句子是 , 。(《廉颇蔺相如列传》)
(5)表现赵国有文武大将,合力保护国力的句子是 , , 。(《廉颇蔺相如列传》)
(6)采用比喻强调应该爱惜百姓力量的句子 , 。(《谏太宗十思疏》)
(7)用对比写法委婉劝谏我们要和谐建设家园的重要性的句子 , 。(《谏太宗十思疏》)
四、现代文阅读(22分)
记傅雷
杨绛
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有一次,几个客人在客厅里谈得热闹,阵阵笑声,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忽然他灵机一动,蹑足走到通往楼梯的门旁,把门一开,只见门后哥哥弟弟背着脸并坐在门槛后面的台阶上,正缩着脖子笑呢。傅雷一声呵斥,两个孩子在登登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梅馥忙也赶了上去。在傅雷前,她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她却是挡了爸爸的盛怒,自己温言告诫。等他们俩回来,客厅里渐渐回复了当初的气氛,但过了一会儿,在笑声中,傅雷又突然过去开那扇门,阿聪、阿敏依然鬼头鬼脑并坐原处偷听。这回傅雷可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只听得傅雷厉声喝,夹杂着梅馥的调解和责怪:一个孩子想是哭了,另一个还想为自己辩白。傅雷回客厅来,脸都气青了。梅馥抱歉地为客人换上热茶,大家又坐了一会儿,辞出,不免叹口气:“唉,傅雷就是这样!”
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傅雷的自比,乍听未免滑稽。但傅雷这话不是矫情,也不是谦虚。我想他只是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心情。傅雷曾告诉我们:某某“朋友”昨天还在他家吃饭,今天却在报纸上骂他。这种事不止一遭。傅雷讲起的时候,虽然眼睛里带些气愤,嘴角上挂着讥诮,总不免感叹人心叵测、世情险恶,觉得自己老实得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他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他也像老鼠那样,只在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他并不像天上的鹤,翘首云外,不屑顾视地下的泥淖。傅雷对国计民生念念不忘,只潜身书斋,作他的翻译工作。
傅雷爱吃硬饭。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懦不是他的美德,他全让给梅馥了。朋友们爱说傅雷固执,可是我也看到了他的固而不执,有时候竟是很随和的。他有事和钟书商量,尽管讨论得很热烈,他并不固执。他和周煦良同志合办《新语》,尽管这种事钟书毫无经验,他也不摈弃外行的意见。他有些朋友批评他不让阿聪进学校会使孩子脱离群众,不善适应社会。傅雷从谏如流,就把阿聪送入中学读书。
一九五四年在北京召开翻译工作会议,傅雷未能到会,只提了一份书面意见,讨论翻译问题。傅雷信手拈来,举出许多谬误的例句;他大概忘了例句都有主人。他显然也没料到这份意见书会大量印发给翻译者参考;他拈出例句,就好比挑出人家的错来示众了。这就触怒了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平心说,把西方文字译成中文,至少也是一项极繁琐的工作。译者尽管认真仔细,也不免挂一漏万,译文里的谬误,好比猫狗身上的跳蚤,很难捉拿净尽。假如傅雷打头先挑自己的错作引子,或者挑自己几个错作陪,人家也许会心悦诚服。假如傅雷事先和朋友商谈一下,准会想得周到些。
傅雷对于翻译工作无限认真,不懈地虚心求进。他经常写信和我们讲究翻译上的问题,具体问题都用红笔清清楚楚录下原文。傅雷从不自满——对工作认真,对自己就感到不满。他从没有自以为达到了他所悬的翻译标准。他曾自苦译笔呆滞,问我们怎样使译文生动活泼。他说熟读了老舍的小说,还是未能解决问题。我们以为熟读一家还不够,建议再多读几家。傅雷怅然,叹恨没许多时间看书。有人爱说他狂傲,他们实在是没见到他虚心的一面。
傅雷翻译传记的时候,是在“阴霾遮蔽整个天空的时期”。他要借伟人克服苦难的壮烈悲剧,帮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他要宣扬坚忍奋斗,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勇主义。可是,智慧和信念所点燃的一点光明,敌得过愚昧、褊狭所孕育的黑暗吗?对人类的爱,敌得过人间的仇恨吗?向往真理、正义的理想,敌得过争夺名位权利的现实吗?为善的心愿,敌得过作恶的力量吗?傅雷连同他忠实的伴侣,竟被残暴的浪潮冲倒、淹没。可是谁又能怪傅雷呢。他这番遭遇,对于传记里所宣扬的人道主义和奋斗精神,该说是残酷的讽刺。但现在这五部传记的重版,又标志着一种新的胜利吧?读者也许会得到更新的启示与鼓励。傅雷已作古人,人死不能复生。可是被遗忘的、被埋没的,还会重新被人记忆起来,发掘出来。
(本文有删改)一九八〇年十一月
10.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第一段通过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写傅雷对孩子们偷听大人谈话的反应,刻画出他的不折不扣的严父形象。
B.在教育孩子时,梅馥在傅雷前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却温言告诫,表现得表里不一,与傅雷在观念上完全不同。
C.“唉,傅雷就是这样!”从叹气声中可以看出大家对傅雷的不满,因为他是一个极其专制的人。
D.本文通过择取一件件生活小事,却又是极具典型意义的事件,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真实生动、血肉丰满的翻译家形象。
E.作者对傅雷有着中肯的评价,既委婉地提到他不通人情世故等性格的不足,又流露出对他的欣赏、敬重之情。
11.请结合文中第二段文字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4分)
12.傅雷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傅雷的性格特征。(6分)
13.文章最后一段包含了作者哪些观点?它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7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14.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涂第7题答题卡)


展开余下试题A.骐骥(jì) 逡(qūn)巡 赊(shē)账 时不我与(yù)
B.号(hào)角 缇骑(qí) 詈(lì)骂 投缳(huán)道路
C.逮(dǎi)捕 谥(shì)号 缙(jìn)绅 湮(yān)没无闻
D.户牖(yǒu) 蹙(cù)额 阴翳(yì) 一暴(pù)十寒
15.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涂第8题答题卡)
①我市城区存在一些已被________的公共设施,由于未能及时拆除清理,如今成了交通的“路障”和景区的“景障”。
②看到村里的老人生活单调,老马两口子就________着开办了老年娱乐所,为村里的老人免费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③结束了一个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心情终于可以________下来,我要暂时抛开那些曾经让自己烦恼的事情,听一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A.废置 核计 迟缓 B.废止 合计 迟缓
C.废置 合计 弛缓 D.废止 核计 弛缓
16. 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涂第9题答题卡)
A.南海沉船打捞工作进展顺利,打捞上来的船体基本完好,令人惊奇的是,船上许多宋代瓷器竟然金瓯无缺,光艳如初。
B.温总理虽然多次鞠躬致谢,与会的人大代表的掌声却经久不息,这掌声既是对总理的高度赞扬,也是对总理的高度肯定。
C.C. 赛船过后,城中的长官,便把绿头长颈大雄鸭,放入河中,于是长潭水面各处是鸭子,各处都有上下其手追赶鸭子的人。
D.传销的组织者定期召开宣传大会,演讲者的演说极具鼓动性和煽动性,正是这些言辞被传销大军奉为金玉良言,使他们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17.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涂第10题答题卡)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在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C.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
D.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18.(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等,都体现其性格修养,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
请以“瞧,这个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17.03
1.【答案】C【解析】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B选项也认同不准确。注意,A选项“其第二形式异也”,这里的“第二形式”指的就是艺术形式美;“温厚”和“刻露”实为“雅”和“俗”。
2.【答案】B【解析】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B选项是王国维的观点。
3.【答案】C艺术形式美的这种独立价值终究是相对的,艺术形式美所致,主要还是在于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意象。
4.A 5. C齿发:年龄、年纪。6.D“从轻发落,使用客气的方法让他离去,事后也不要追究”错,说法颠倒。7.略
8. (1)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这是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
(2)这首诗采用了对比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的一、二两句,作者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让人自然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
9. (1)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3)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6)载舟覆舟,所宜深慎。(7)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
(10)DE(答对一项给2分,全对给5分)
解析:A项,没有心理描写。B项,梅馥的做法是丈夫盛怒时的一种缓冲,不涉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更不是“表里不一”。C项,没有“不满”;“专制”错误。)
(11)①通过对比,表明世人对他的不理解。他其实并不是高高在上,不是不屑顾视地下的泥淖;相反,只是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②表现出当时的世情险恶,而他孤弱可怜,无以自卫,渺小得像一只老鼠;③将书斋比作自己安身的“洞穴”,于书斋巾潜心翻译T作,于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表现出他虽有几分无奈,却义时刻关心国计民生。(每点计2分,意思对即可)
(12)①严肃认真,爱子情深。如不让孩子听大人谈话,及链接巾的相关内容。
②狂傲固执,不通人情世故。如信手拈来一些翻译家谬误的例子,不留情面。
③虚心求进,从不自满。如对翻译工作无限认真,不懈地虚心求进,不满足于现在,向朋友虚心请教。
④为人随和,从谏如流。如,和周煦良同志合办《新语》不摈弃外行钟书的意见。
⑤关心国计民生。(答对3点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3)观点:①对傅雷承受残酷命运而坚忍奋斗的勇士精神的由衷敬重;②对“文革”这段“阴霾遮蔽整个天空”认可和生活终将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的坚信。(答对一点计2分)启示:1.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2.生活需要抗争;3.在邪恶势力面前需要韧性斗争;4.真、善、美终将战胜假、恶、丑。(任答一点计2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14.D A“与”应读yǔ;B“骑”应读jì;C“逮”应读dài。15.B解析: 废置:认为没有用而搁在一边。废止:取消法令、制度,不再行使。合计:合在一起计算;盘算;商量。核计:核算。弛缓:局势、气氛、心情等和缓。迟缓:不迅速、缓慢。
16.B A.金瓯无缺,用于国土B.经久不息,用于掌声和欢呼声C.(“上下其手”意思是手向上指或向下指。比喻暗中勾结,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含贬义。与语义不符)D.金玉良言,劝告、教诲的话17. B解析 不合逻辑。“文化……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不属于文化的多向性与多面性。可改为“我们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并把第三个分号改为句号。
参考译文: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 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结交,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枣庄”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