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430 2017-03-29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0]
山东省现代中学2017年高三语文质量检测
第Ⅰ卷 (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我必须再一次提到绵延在窗外的广袤的农田。除了鄂西山地的那些农田让我有着切肤之痛般的体验,让我再过多少年也能闻出其芬芳尝出其苦涩外,我在其他任何一个省份所望见的农田,几乎都出现在如闪电般倏忽而逝的车窗里。那都是一些短暂的走马观花的记忆,可它们(连接/链接)在一起, 。它们的苍凉、悲壮,它们的繁茂、葱茏,它们的肥沃、贫瘠,深深刺痛着我的目光,如刀刻刺锥一般深刻。不管它们是中原大地的沃野,还是云贵高原上的梯田,还是长江以南的水田……我知道它们都不是一两天开花结果了,它们是世代经营的结果现代文阅读答案 我必须再一次提到绵延在车窗外的广袤的农田现代文阅读答案 我必须再一次提到绵延在车窗外的广袤的农田。它们像一件银器,被一个家族世代打磨。家谱在其上续写,史诗在其上(传颂/传诵)。不知多少时光就那样在大地的枯荣变幻中消弭,可那些农田依然如开垦之初,对生养庄稼这件事保持着浓烈的兴趣和旺盛的欲望。这或许是它们最美的一面。
田园之美,是自然之美的延伸,是对大地之美的张扬。几与田园同时诞生的,便是村庄。在我的视野里,那些由一栋栋瓦房子组成的村庄,穿插于田园之中,像从泥土里冒出来的一个个大蘑菇,和农田里生长的庄稼一样,与天地一色。 , , , ,石头砌成的院墙,泥巴院子泥巴路,生长在群山之侧,大都分布于青山与田园之间。它们仿佛就是大地本身孕育的事物,天人合一的思想顺着屋脊向天空(嘹望/张望)。如蘑菇一般的村庄,在大地上像一个谜,却最令人安心,也最令人神魂巅倒。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砌(qì)成 倏忽而逝 B.消弭(mǐ) 切肤之痛
C.广袤(mào) 神魂巅倒 D.贫瘠(jí) 枯荣变幻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链接 传颂 嘹望 B.连接 传诵 嘹望
C.连接 传诵 张望 D.链接 传颂 张望
3.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就把我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乌黑的屋顶,石灰粉刷的白墙,木头做的门窗,木柴烧出的烟雾
B.我被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屋顶的乌黑,白墙是石灰粉刷的,门窗是木头做的,烟雾是木柴烧出的
C.我被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乌黑的屋顶,石灰粉刷的白墙,木头做的门窗,木柴烧出的烟雾
D.就把我淹没到一条没有尽头的河流里
屋顶的乌黑,白墙是石灰粉刷,门窗是木头做的,烟雾是木柴烧出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整场演出如行云流水,灯光、音乐和表演相得益彰,引导观众回到历史长河之中,激起观众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B.目前,家庭收入与教育支出挂钩,极大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均衡分配,继而造成教育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C.怀揣着冠军的梦想,和异于常人的努力与坚持,他们的机器人在西南赛区小试牛刀,获得冠军;在全国总决赛上,夺得最佳技术奖。
D.在本次公益阅读推广活动中,与会专家们对儿童图画书、童话诗、幻想文学等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学理分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
A.在中国文化理解的审美观念中,一幅高品质的山水画应该具备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笔墨不是笔墨,才是意境的最高境界。
B.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习成绩成为家长和社会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一切围绕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饱受有识之士的诟病。
C.长征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壮举,其影响早已穿透时空,跨越国界,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D.除了体育本身的价值功能外,足球运动还对改善经济文化建设、增进国际交往和提升国家软实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文阅读答案 我必须再一次提到绵延在车窗外的广袤的农田阅读答案。
二、(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艺术活动与自然科学、物质生产活动是不同的;艺术活动不是指向作为客体的物的世界的“对象性活动”,而是激发人的思维和想象,沟通人们的心灵的人际交流活动。自然科学与物质生产活动的对象是完全被动的物质世界,而艺术的对象则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以及被人的情感所灌注的自然景象。因此,艺术活动的作用不是单方面的,被作用的一方也不是完全被动的。艺术活动的过程是作家与作品、作品与接收者、接收者与作者的相互邀请、相互“对话”的过程,艺术创作本身不是目的,创造艺术作品是为了供人欣赏、阅读。艺术作品不经审美接受活动,只是一些没有生命的物质材料,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在接受活动中才能产生精神作用和审美效果,成为现实的存在。艺术作品虽然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结晶,但只有审美接受活动才能将它从物质性存在中解放出来,使其获得艺术生命力,艺术活动缺少接受者的能动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审美接受是艺术活动的最后完成。
审美接受是以接受者为中心的创造性活动。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是作品单方面给定的客观存在,而是作品与接受者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的产物。正如商品的价值不是物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产生的社会联系的反映一样,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不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性质,而是艺术作品与审美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接受者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他的意识不是一块白板,不是听凭作者的吩咐。接受美学家姚斯将接受者的视域称为“期待视野”,它指接受者从自己现有的经验出发对艺术作品所能达到的理解范围。每个艺术品同样有自己的视域,这是由创作者特定的历史存在所构成的。在接受过程中,接受者感受到由此二种视域的差异造成的紧张关系。为了消除这种紧张关系,接受者必须筹划一个不同于自身视域的文本视域,实际上他是把自身的视域融入了所筹划的文本视域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接受者的视域也必然为文本视域所改变。因此,接受活动是两种视域的融合过程。而且这种融合是一个永无停息的循环过程。每一次融合都产生了一个新的接受视域,文本视域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于是又导致了一个新的融合过程。视域的每一次融合,都是一次超越,新的视域包括文本和接受者的视域,又超越了这两个视域,而给新的接受提供了可能性。视域融合的过程就是接受的过程,也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意义再创造的过程。接受的过程是使作品的生命力不断延续,使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性不断增值的过程,其结果无疑会使作品超出原初存在状况,比以前更加充实、丰富。如果说没有作家就没有可以接受的作品,那么,没有接受者,就没有艺术品意义的实现。
(选自邢建昌《文艺美学研究》,有删改)
6.下列关于文章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活动的过程是作家、作品、接收者、作者的相互邀请、对话的过程,从而否定艺术创作本身的目的,达到供人们欣赏、阅读的目的。
B.艺术作品经过审美接受活动,才能产生精神作用和审美效果,才能获得艺术生命力,否则,就只能作为没有生命的物质材料而存在。
C.自然科学、物质生产活动以作为客体的物的世界为对象,而艺术活动以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和被人的情感所灌注的自然景象为对象。
D.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结晶,只有接受者能动地参与艺术活动,才能使艺术作品成为现实的存在,才能使艺术活动最后完成。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艺术活动能激发人的思维和想象,沟通人们的心灵,在艺术活动中,艺术活动的作用不是单方面的,被作用的一方也不是完全被动的。
B.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是作品本身具有的,而是作品与接受者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的产物,审美接受活动是以接受者为中心。
C.接受者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是听凭作者的吩咐,他有自己的“期待视野”,从自己现有的经验出发对作品进行理解。
D.接受者的视域和文本的视域存在差异,这会令接受者感到紧张,为消除这种紧张情绪,接受者要策划一个不同于自身视域的文本视域。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艺术作品的接受过程中,接受者把自己的视域融入筹划的文本视域,使这两种视域融合,而在融合的过程中,接受者的视域被改变。
B.艺术接受活动是接受者自己的视域与文本视域的融合过程,而且这种融合是一个永无停息的循环过程,结果一定产生新的接受。
C.每次视域融合,接受者都对艺术作品的意义进行再创造,这使得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性不断增值,使作品比以前更加充实、丰富。
D.艺术作品的视域由创作者特定的历史存在构成,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接受者使自身的视域与文本视域融合,延续了作品的生命力。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长 见
《吕氏春秋》
智所以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故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也。
荆文王曰:“苋譆数犯我以义,违我以礼,与处则不安,旷之则不谷得焉,不以吾身爵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谷。”于是爵之五大夫。“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与处则安,旷之而不谷丧焉,不以吾身远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谷。”于是送而行之。申侯伯如郑,阿郑君之心,先为其所欲,三年而知郑国之政也,五月而郑人杀之。是后世之圣人,使文王为善于上世也。
晋平公铸为大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师旷曰:“不调,请更铸之。”平公曰:“工皆以为调矣。”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至于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是师旷欲善调钟,以为后世之知音者也。
展开余下试题
吕太公望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二君者甚相善也。相谓曰:“何以治国?”太公望曰:“尊贤上功。”周公旦曰:“亲亲上恩。”太公望曰:“鲁自此削矣。”周公旦曰:“鲁虽削,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齐国。鲁日以削,至于觐存,三十四世而亡。
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于岸门,止车而望西河,泣数行而下。其仆谓吴起曰.“窃观公之意,视释天下若释蹗,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吴起抿泣而应之曰:“子不识。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吴起果去魏入楚。有间,西河毕入秦,秦日益大。此吴起之所先见而泣也。
魏公叔痤疾。惠王往问之,曰:“公叔之疾,嗟!疾甚矣!将奈社稷何?”公叔对曰:“臣之御庶子鞅,愿王以国听之也。为不能听,勿使出境。”王不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今谓寡人必以国听鞅,悖也夫!”公叔死,公孙鞅西游秦,秦孝公听之。秦果用强,魏果用弱。非公叔痤之悖也,魏王则悖也。夫悖者之患,固以不悖为悖。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审知今则可知古 审:研究,仔细考察
B.三年而知郑国之政也. 知:主持,掌管
C.不谷:不善。这是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战国策•齐策》),所以侯王称孤寡、不谷。
D.师旷:先秦古书中往往把职业放在人名前,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身份。师旷,“师”为乐师,“旷”为姓,相传他精通音律,是个瞎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吴起至于岸门,止车而望西河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①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 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C.①二君者甚相善也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①夫悖者之患,固以不悖为悖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
B.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
C.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
D.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文王很有远见,他有个臣子,叫申侯伯,善于迎合文王的心意,文王想做什么,他在文王之前就做了,但文王却不重用他,让他出奔到郑国,最后申侯伯被郑国人杀了。
B.吕太公比周公更有远见,他采用尊敬贤人、崇尚功绩的治国方法,传位二十四世,而鲁国采用亲近亲人、崇尚恩人的办法来治国,逐步削弱,以至于到了仅存的地步。
C.吴起在治理西河之外时,受人诋毁,被魏武侯召回,吴起预见到如果国君让他治理西河,就可以成就王业,可现在,西河很快就会被秦国攻取,魏国从此就要削弱了。
D.魏惠王去看望生病的公叔痤,公叔痤向惠王推荐公孙鞅,让惠王把国事托付给他,如果不能用他,也不要让他离开魏国,惠王认为公叔痤很荒谬,结果秦国因卫鞅而强大。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5分)
(2)以公叔之贤,而今谓寡人必以国听鞅,悖也夫!(5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送陆澧归江阴①
刘长卿
新安路②,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
【注】①从大历十一年秋到十四年春(公元776-779),刘长卿贬官睦州,此词作于作者被放逐期间。②新安路:指源出安徽休宁、祁门,流经睦州所辖的建德,而后东南汇入钱塘的新安江,是商旅频繁往来的重要水道。
(1)本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任选两种加以赏析。(4分)
(2)诗的最后一句中,“自怜”二字背后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表达自己对思与学的看法的句子是: , 。
(2)李煜《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感慨的句子是: , 。
(3)李商隐《锦瑟》中表达出诗人的惆怅苦痛,引发读者情感共鸣的千古名句是:
, 。
五、(12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鲨鱼湾的四周被沙漠包围着,在炽热的阳光照射下,海水蒸发的速度非常快。这使海湾里面的海水,比一般的海水要咸两倍。 ① 。可这里却生存着一种水母,尽管它们在盐水里找不到任何可以充饥的食物,但它们有一个非常聪明的解决办法。在它们的身体里有数以百万计的、可以把阳光直接转变为食物的植物细胞,所以, ② 。还没有任何一种它们的天敌,能在这么成的水中生存,于是水母们可以终日安安静静地享受阳光恩赐。
17.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相关。(4分)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像一股清流,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吟咏的是诗词,流淌的是文化,感悟的是情怀。这90分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鉴赏。选手吟雨,观众听雨,那是“空山新雨后”的清新,“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深情, , 。
18.下面是民政部公布的“中国社区”标识,请仔细观察该标识,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并阐释其寓意。字数不超过90字。(4分)
(1)构图要素:
(2)寓意: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十字路
厉彦林
我老家莒南的县城驻地,就叫“十字路”。当地人都知道:“到了十字路,那就到县城啦。”当年我在农村求学时,把到县城读书作为了人生第一个梦想和目标。据记载:十字路之称始于宋代,因由此东至安东卫、西至临沂、北至莒县城、南至江苏青口,均为110华里,纵横两条大路在此相交,呈“十”字形而得名。“十字路”喻意四通八达。
三十年后,我又站在十字路口,天气乍暖还寒,马路两旁的几棵泡桐树老气横秋,透出几份沧桑和悲凉:在这个人生的原点,我庆幸当年理智的选择,无论职业、婚姻,还是对亲情的守护,对朋友的珍重。林林总总的往事从眼前掠过,山峦、法桐、麦田、豌豆、火车站、狗尾巴草、孤灯,焦灼、疲惫、清泪、微笑……它们是融在血液里的一种记忆与情结,它们一直在固执地追随着我,并且在方格稿笺里排列、组合成不同的文字,目光、月光、灯光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深夜。我的成长就是把周身的泥土味变成了诗歌、散文,幻化为一缕书香气。脚踏实地地努力,希望总会在下一个十字路口与你邂逅……
每个人都会遇到岔路,有时往往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犹豫徘徊,深感迷茫……正如美国作家凯鲁亚克说的:我们找不到灵魂的家园,于是我们集体在路上。当所有的精力耗尽,开始感到疲惫时,出发之前的那种内心的苦闷便重新占据了生活中心。他说:“在路上,永远在路上。”站在十字路口,无论你是什么国籍,无论是男是女,无论什么职业,你的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在做着人生的选择题。向左还是向右,向前还是向后,遵循内心还是遵从现实,必须作出最佳选择,当然哪一种选择都是生命的必须,都值得尊敬,哪一种选择都会成为自己生命链条上的集结点、闪光点……
展开余下试题
每个人遇到十字路口都会迟疑、犹豫甚至纠结,因为每一种选择都会有正确与错误、光明与黑暗、安全与危险、顺利与艰难:健康与死亡之分或者趋向。一方面渴望通过自己的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一方面又恐怕选错走偏人生方向,也确实有人因为优柔寡断断送了个人的前程、价值尺度偏移进入岔道,也有人因为自己的仓促决定而遗憾终生。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十字路口,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轨迹,终有不同的命运……
人的一生,个人定位很重要,定力更重要。选准了方向,就需要耐得住寂寞,百折不回。许多人以优雅的姿态和成功的业绩,在现代社会孤军奋战,东拼西杀,心灵却越来越孤寂,苦涩与失落,期望远处闪耀一丝亮光,温暖内心,倾吐苦闷,蓦然回首,醒酒后一看,这地方竟然是生他养他的故乡——那个简易贫寒的小山村。
我的故乡莒南,早在抗战时期,就进行了减租减息运动,到解放战争时期则为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先后对莒南县勤俭办社、创办记工学习班和整山治水的经验三次批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莒南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也曾左右摇摆、举棋不定,最终还是坚守了农业的传统优势。近些年开始转型,探索符合时代、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
进入新世纪,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格局在变动,中国如何跳出包围圈,宽松发展,也站到重要的十字路口。中国在战略元年,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成立亚投行,与新兴市场国家接轨,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展示出大国视野和担当。
恩格斯指出:“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如同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的一种总的合力。”社会上一些人向左,一些人向右,社会最终的演变方向必定是所有人的合力,一切都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许多人不知道自己处在了十字路口,别人怎么样自己就怎么样随波逐流,连自己的选择的权力都不知不觉放弃了。任何个人、团队和民族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都必须在苦难之后,经过沉淀反思,由自省走向自觉,由自强走向自信。
人生就是“十字路”,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图。但是无论前后左右每条路都是一条单行线,或直或曲,有上坡、有下坡,有柏油的、有沙土的,没有回头路。行人众多,尤其遇到困惑与迷茫、陷入犹豫和徘徊时,也不允许等待,来不及犹豫,不能落伍和掉队。无论哪个路口,只要义无反顾地选择以后,就必须怀揣希望,咬紧牙关大步前行,去逐步接近或者抵达人生的光明顶点。
走过了就没有机会回头,回过头也不是当年的路!
(选自《新华文摘》2016年第21期,有删改)
19.文中第一段为什么从故乡的十字路写起? (4分)
20.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4分)
(1)我们找不到灵魂的家园,于是我们集体在路上。
(2)蓦然回首,醒酒后一看,这地方竟然是生他养他的故乡——个简易贫寒的小山村。
21.作者围绕“十字路”,展开了哪些联想?请简要概括。(4分)
22.金文中的“ ”(道)为人在十字路口处张望。人生总会遇到十字路,你将会怎么做?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进行感悟和联想,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情景一 教师讲解朱自清名篇《背影》,讲得声情并茂,学生似乎不为所动,反而对文中的父亲费力攀爬月台、穿过铁道、捧回桔子的举动质疑:“这是否属于违反交通规则?”
情景二 教师以“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为题让学生作文,结果发现作文大多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于是问学生:“难道没有让你们感动的事吗?”学生纷纷摇头,教师很不甘心,循循善诱道:“生病时,父母有没有连夜送你上医院,通宵守护着你?学习到半夜,是不是煮好了夜宵放在旁边……”场面一下活跃起来,大部分同学说有过。“那你们不感动吗?”课堂霎时又静了下来,有学生说:“这有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呀!”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高三语文质量检测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C(神魂巅倒一神魂颠倒)
2.B(“连接”有两个意思,一是“(事物)相互衔接”,二是“使连接”;“链接”是网络中常用的词语,指利用技术手段将网址、文字、图片等与相应的网页联系起来,一点击网址、文字、图片等就出现网页页面。“传诵”:一般都是说,就是扩大说的范围;“传颂”:是称赞的意思,多指传播名人名事。“瞭望”:向高处望;“张望”:向四周、远处看。)
3.A
4.B(A行云流水:像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现代文阅读答案 我必须再一次提到绵延在车窗外的广袤的农田现代文阅读答案 我必须再一次提到绵延在车窗外的广袤的农田。B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该成语的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人的品质,不能用来形容教学质量,可改为“参差不齐”。C小试牛刀:比喻某人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D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5.C(A项成分残缺,“具备”缺少宾语;B项“围绕以分数为中心” 句式杂糅,删除“围绕”;D项搭配不当,把“改善”改为“促进”。)
二、(每小题3分,9分)
6.A(“否定艺术创作本身的目的”错。根据文意,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使艺术作品供人欣赏、阅读;原文中“艺术创作本身不是目的”的意思是艺术创作的目的不是为创作而创作,这句话不是否定艺术创作本身的目的。)
7.D(“会令接受者感到紧张,为消除这种紧张情绪”曲解文意。文中说的是两种视域间存在紧张关系,而非说接受产生紧张情绪。)
8.B(“结果一定产生新的接受”错,原文为“给新的接受提供了可能性” )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9.D(“师”:乐师,“旷”是名)
1O.A(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关。B项①句中的“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句中的“之”,结构助词,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C项①句中的“者”,代词,放在词组后,指人;②句中的“者”,语气词,用在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等。D项①句中的“以”,介词,把;②句中的“以”,连词,表原因。)
11.C
12.B(吕太公比周公更有远见不对,文中没有表达这方面的意思)
四、(24分)
13.(1)后代如果有精通音律的人,将会知道此钟的声音是不调和的,我私下里为您感到羞耻。(5分。“知音”1分,“调”1分,“窃”1分,“耻”1分,大意1分)
(2)凭公叔痤的贤明,
上一篇: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山东省现代”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